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一):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zhuǎn)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jīng)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guī),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xiàn)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tǒng)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盼,期望我?guī)麄兊教幧裼危貌豢旎。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yǎng),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F(xiàn)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jié)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么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后,還真想不出來上后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閱讀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么呢?
語文一節(jié)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jié)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jié)課,幾節(jié)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jié)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jié)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qū)W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nèi)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nèi)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fā)現(xiàn)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二):
經(jīng)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zhì)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簡單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zhì)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我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我真實內(nèi)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fā)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jié)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xiàn)作以上總結(jié),供大家參考、指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三):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我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職責的重大。于是不斷的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jié),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我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jié)。
一、教學方法要穩(wěn)中求變
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的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構成規(guī)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善,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構成必須的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尋。例如每一天的預習,需要有必須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就應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務必掌握的。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我朗讀的最好的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透過讀體會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diào)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的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不是一天能夠培養(yǎng)的。從新課程的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尤其是此刻的孩子他們從小理解良好的教育,聰明指數(shù)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的潛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我的平臺。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期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會怎樣樣呢?同學們紛紛的去說。有的說,他懊悔之極,之后自殺了;有的說,他也舊病復發(fā),痛苦而死;有的說,他在一次次的噩夢中死去了;還有的說他之后遇到了一個好的醫(y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之后就用自我所有的錢,買下了對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的公園……學生的想象潛力是超出老師的想象的。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xiàn)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xiàn)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的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運用了比較的方法,但是比較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的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的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的氛圍。例如《孔乙己》能夠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能夠透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jīng)制成光盤的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口技》則能夠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的同學去施展自我的才能,在快樂的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變色龍》則能夠讓學生自我去分主角讀,然后自我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沒有情感的課堂是痛苦的,讓學生能把自我的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構成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標,也是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的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我的父親,想想父親給自我的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潛力,最好自我給學生唱,或者讓有潛力的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的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的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的沒有歌星好,但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的,我們精彩的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的潛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學生的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的,所以務必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潛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tǒng)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必須要把思維的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提高。要讓學生更多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我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用心的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是此刻卻因為教學的課程而變得過分的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就應有的活力。尤其是此刻的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的,是必考的,所以老師們在復習的時候有時會過多的把經(jīng)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的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的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jīng)沒有了語言影響力的文章,了老師教學的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的知識的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我總是覺得就應是一種人文的積累,而不是文字的積累。古人的東西再好,還是就應去更多的發(fā)展此刻的理念。由于有的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的題,但是應對一分也不能少的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的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的,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的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但是,教師也能夠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的精煉,能夠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我喜歡的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背誦課本上的幾篇,幾首。
六、教學資料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的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的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的重要的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的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diào)知識的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的聯(lián)系,以及科目的交流和溝通,把自我封閉起來,然后說語文怎樣也考不好,怎樣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的弊端,而導致的應試和素質(zhì)的沖突。課程過度的強調(diào)統(tǒng)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tǒng)一的資料,使課程變的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的是最近的考試出現(xiàn)了科目的交融,盡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shù)老師們會苦心的去經(jīng)營,會努力構成一個教育的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yī)院的科室分的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明白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的教學也就應是適當?shù)挠幸稽c溝通,不要因為自我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說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我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我對物理知識的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就應是一個多元的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的結(jié)合體。
當然不是說語文課都上的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jié)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jié)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的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的心愿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四):
應對課改熱潮的沖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tài),但如今,時代發(fā)展的強烈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方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那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于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必須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xiàn)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資料中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具體根據(jù)教學資料關注不一樣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就應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tài)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到達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diào)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nèi)在的思維一向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diào)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向處于活躍狀態(tài),學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diào)動學生的用心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nèi)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須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構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jié)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zhì)內(nèi)涵的特質(zhì),難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qū)ξ谋咀鬟m當?shù)耐卣,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此刻,沐浴第二輪繼續(xù)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就應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為自我的事業(yè),開創(chuàng)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為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五):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nèi)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jié)結(jié)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diào)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二、強調(diào)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光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jīng)過短暫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光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我嗎?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我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狀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超多的時光自讀,終結(jié)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到達什么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六):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里,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為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xiàn)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
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于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著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xiàn)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nèi)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jīng)典性、基礎性和示范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zhì)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必須的典范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為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
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jié)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著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的延續(xù)和補充,反過來豐富并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占了學語文的時光,結(jié)果快樂有余,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于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獲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于每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構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什么?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是扎實的,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yǎng)創(chuàng)
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yǎng)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fā)現(xiàn),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xiàn)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yǎng)求異思維與培養(yǎng)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七):
語文學科既就應是培養(yǎng)語言潛力的學科,又就應是培養(yǎng)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qū)W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chuàng)設搞笑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用心挖掘、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思維,啟發(fā)想象,發(fā)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能夠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取“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取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好處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資料,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將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潛力和思維潛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并到達發(fā)展。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工作效率個性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chuàng)設情境地便是創(chuàng)設氛圍,調(diào)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lián)想、比較法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應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lián)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睂⑺c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我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咤風云、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卷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樣。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后透過聯(lián)想比較,讓他們用心參與,并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和鼓舞。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帶給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智慧,推動他們?nèi)ンw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透過點撥和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潛力和思維潛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并到達發(fā)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八):
自我教學語文30年,聽課也有幾百節(jié)了吧,總之,對中學語文的教學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我覺得教語文,學養(yǎng)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zhì);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里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huán)節(ji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shù),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jù)學生當時的狀態(tài)因勢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tǒng)”束縛頭腦;科學發(fā)展,不為時尚放下永恒。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游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繇骼蠋熌暧獍搜去西北講學,傳播經(jīng)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下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yè)家。
還要在備課上下苦功夫。把過多的時光用在制作課件上,而不用在鉆研教材與研究學生上,是得不償失。把功夫用在實處,而不要做虛功。
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語文教學的六個要素。這就是:一、以情勵學;二、以趣激學;三、調(diào)動參與;四、啟迪創(chuàng)造;五、注重內(nèi)化;六、求精求活。
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兒童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沒有優(yōu)秀的教師,什么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好處上說,課改的成敗在于教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25課《河中石獸》這是改編之后新增的一篇文言課文,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所上這篇課文的一點感受。
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來完成。并且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理解字詞、課文內(nèi)容和讓學生自己歸納課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上;把難點放在讓學生知道學習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上。
首先我讓他們自己借助課文下面的注解和工具書自己初步閱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
讀了幾分鐘后全班一起朗讀(他們邊讀的時候我把他們讀錯的字寫在黑板上,然后在一起更正讀音)。更正之后我再帶他們朗讀一篇課文,緊接著讓他們自己在朗讀幾篇。這樣他們就會對課文內(nèi)容有進一步的了解。便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帶他們多讀文章,這樣不僅能熟知課文內(nèi)容,而且還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接下來就是對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課文內(nèi)容。對于作家作品的介紹我只簡單的說一下。對字詞和課文內(nèi)容我講的比較詳細。我先讓他們自己翻譯課文,把不會翻譯的作上記號(在學習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等時間到了我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一句一句講解課文內(nèi)容,由于文章內(nèi)容有點長我讓他們一段一段來學習。如果講得內(nèi)容太多我發(fā)現(xiàn)對十一中的孩子來說要他們把那么多的內(nèi)容記下來就有些困難,他們消化不了。我把每段里面重要的`詞語句子要他們做上記號,再讓他們當堂把這些內(nèi)容記下來。過幾分鐘后我在檢查他們學習的情況,真的和我預想的差不了多少。我覺得人有了壓力之后才會有動力,對于這些學生來說用這種方式讓他們掌握文章內(nèi)容效果還可以。我真的很開心他們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感到很欣慰。學完文章內(nèi)容之后,我馬上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提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歸納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待學生回答之后便明確答案(尋找石獸的故事)。接著問他們課文中講了他們用幾種方法來尋找石獸的?然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們都只找到了三種,他們都把第一種給漏掉了。最后又問學生他們是怎樣找到石獸的?學生馬上回答是根據(jù)老何兵提供的線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的。
最后我問學生從他們尋找到石獸這件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對于這個問題他們回答的就不是很全面。
對于這篇課文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生朗讀和讓他們翻譯課文重要詞句這方面做得還可以。他們之后做這課的習題時很多學生都不用看書,這點值得我高興。在課文提升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好。以后自己要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于學問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我一定會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反思,有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在假期里把教材通了一遍,重點研究第一單元教材。課文不陌生,但是怎樣教好需要下功夫。《草原》一課是傳統(tǒng)老課文,結(jié)合新課標和先學后教的模式,設計了流程。
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開學初就去聽課。在聽了聶老師課后,感覺條理更清晰了,訓練什么心中更有數(shù)了。在讀熟練課文后,讓學生理清條理,再一部分一部分學習。結(jié)合訓練點,讓學生隨堂練習鞏固。如第一段中幾個比喻句的訓練,又如,把酒聯(lián)歡部分,敬酒時他們會說什么?引導學生想象。要求背誦的第一二段及時進行背誦,積累語言。
本課生字按說不難,但是由于剛開學,學生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記憶生字有些懶惰,導致聽寫時出錯。只好再學習,再聽寫。剛開學,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是跟崗以來第一次上課。早上第四節(jié)在八(10)班上,上之前已聽了同行兩位學員的課。上完后,我對本次的教學提出如下反思:
1、課件制作不夠科學,部分頁面顏色搭配不科學,造成后面學生看不清楚;
2、缺少視頻、音頻,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3、時間把控不到位,前松后緊;
4、師生互動不夠熱烈,未能較好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
5、講授過多,學生本人活動較少,未能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講練結(jié)合,更好地貫徹課程改革理念,更好地處理好教學內(nèi)容多與時間少之間的矛盾,適當增加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鼓勵學生自學,提高課堂效率。要尋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去授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作為一個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fā)下新課本時,教室里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 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fā)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以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么認真,那么投入,那么主動,你會得出結(jié)論說:“學生是愛學語文課的”。因為語文 課文的美,深深攫住了同學們的心。但是,我們也同時會失望 地發(fā)現(xiàn),隨著教學進度的推移,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是越來越不喜 歡學語文課了,問其緣由,學生會一言以蔽之之:“沒勁!”因 為語文課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師們的繁瑣而肢解式的“分 析”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 是沒完沒了的作業(yè)練習,把課文中的美,沖刷得蕩然無存了。更有甚的是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專業(yè)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zhuǎn)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jīng)有二十多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guī),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xiàn)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么樣上語文課的?其實每節(jié)語文課就要像一篇散文,讓學生欣賞其中。
幾十年來,我的語文課總是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每一節(jié)課都像散文一樣,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課堂上我喜歡放開,說這說那,東拉西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但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回。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guī)麄兊教幧裼危貌豢旎。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yǎng),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每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我常常自己認真研讀,確定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先上同學們喜歡的以及優(yōu)美的課文,后上其他的。對于學生喜歡的美的文章,上得仔細全面,說不定一篇文章上它個把星期。對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文章、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只是蜻蜓點水一般。這樣,學生喜歡,我也輕松,F(xiàn)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兩課作為示范,剩下的讓學生舉一反三閱讀自學。語文課每課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都要服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篇語文課要達到多少教學目標,一定要做到心中明白。如《背影》就可能有這些目標:1感受并理解文中表達的父子真情。2理解真實、真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3學習選擇生動的細節(jié)、運用樸質(zhì)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4理解文章前后部分寫家境慘淡和父親老景頹唐對于表達父子感情的作用等。當然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這也不假,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就不要課堂目標,這是不對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按目標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jié)課為單位備課上課,必須要有目標。否則什么也完不成。
以課本為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體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頭腦清晰,一學起來,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開闊開闊眼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二
自教育改革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新課標向所有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fā)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筆者現(xiàn)結(jié)合新課標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標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一些。這些普遍行為是: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tài)等,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 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要滲透德育教育是:“愚公精神”,什么事愚公精神呢?可歸納為:他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或者說: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2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3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愚公精神。有人提出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這是一種詭辯,是不合理的,是和這篇寓言故事的目的相違背的。新課標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diào)“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zhàn)。
二、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jīng)常倡導創(chuàng)新作文,也強調(diào)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或者每周就來一篇作文,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tǒng)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yōu)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 新課標強調(diào)“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 生情不自禁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 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jīng)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yōu)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jié)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標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標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四、課堂教學盲目追求形式
特別是新課標的實施,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用素質(zhì)教育為幌子,一味強調(diào)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實踐,很大程度上將語文課上成了活動課,深陷“興趣愛好”之中,這種現(xiàn)象是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曲解,它明顯帶有表層和功利性的毛病,這樣盲目追求形式,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有害的。
以上這些,僅僅是本人現(xiàn)在的一點反思而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對其進行的反思已推向了縱深;ɡ锖诘男问,放任自流的自主,脫離文本的創(chuàng)新,都在理性的反思中漸沉漸沒。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髓又大放光芒。反思后,大家認為語文課堂宜書聲瑯瑯,宜語文味兒濃郁,宜注重人文素養(yǎng)等等。于是有人認為“胡漢三又回來了”。照搬原來的老一套,體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有以下幾點:
一、一讀到底無所求
誠然,語文課堂少不了朗讀,以讀為主來設計教學亦不乏成功的先例!白x”在語文課堂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培養(yǎng)語感,熟悉內(nèi)容,體會情感,分析形象……尤其是詩詞的教學和散文的教學更是離不開朗讀。但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讀”占螯頭的,比如一些說明文和議論文,就無需一讀到底,一讀再讀。而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誦讀、美讀、品讀、速讀、分角色讀、分組讀、競賽讀等等。
讀時還要注意目的與功效:速讀有利于感知文本大概內(nèi)容,美讀有利于增強文本感染力,精讀有利于品味語言,默讀有利于思維訓練,齊讀有利于面向全體,分角色讀有利于凸現(xiàn)人物性格,競賽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文本的需要和學生實際,恰當?shù)剡x擇朗讀的方式。那種不管什么文體,不顧文章語言風格,不講語文教學目的,不顧朗讀效用,一讀到底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甚至說,是應該拋棄的。
二、品味語言表象秀
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課。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課,或者上成音樂舞蹈課,或者上成綜合實踐課的現(xiàn)象幾乎沒有了。這種“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荒謬行為在反思中得到了糾正。語文課堂應該有語文味兒,而體現(xiàn)語文味兒的關鍵之一就是品味語言,于是語文課上品聲一片。
在課堂教學中,不少老師將品味語言理解為對修辭的判斷。在一次“教學能手”的比賽中,不少老師對《揣摩幸!分械恼Z句“有的人把雪中送炭噓寒問暖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常青的`;有的人把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清純的;有的人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畸形的;有的人把朝三暮四、尋花問柳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丑陋的……”停留在比喻排比句的判斷上,句子的情味根本沒品出來。幸福觀的多樣化,作者對正確幸福觀的傾向沒有品出來。
其實品味語言,不僅僅是要品語言的雋永之美,還可以品出情感的豐富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
一位教師在講《羚羊木雕》時,抓住文末“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一句話進行品味,將“我”的無奈、屈從、后悔、不滿、疑惑等豐富情感淋漓盡致地品味出來了。父母的重財輕義,奶奶的明理無奈,“我”的重義輕財?shù)浫跚笕趯@句的品味中逐漸凸現(xiàn)出來。
洪鎮(zhèn)濤先生在教《荷花淀》時,抓住水生嫂的一句話來品味,達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澳阕,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通過品味,發(fā)現(xiàn)作者塑造了一個支持丈夫革命、善解人意而又面臨困難的善良農(nóng)家婦女形象。若將其中的冒號改為逗號,“水生嫂”就成了一個表面支持丈夫革命,實際上刁蠻難纏的不覺悟者形象。
三、輕視思維讓人愁
新課標確立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教育終極目標的理念,如果說,品味語言是語文課區(qū)別于其它課的重要標志,那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頭戲。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語言乃是思想的有機創(chuàng)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中不斷發(fā)展起來;所以,誰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發(fā)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想單獨發(fā)展語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思維不敏捷,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周密,認識不深刻,聯(lián)想不豐富,那么,他們就不可能得到終身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之中,存在著重積累輕思維的現(xiàn)象,課堂上讀得多,說得多,背得多;思得少,辨得少,爭得少。語文課堂上的思維訓練存在著隨意性和斷續(xù)性,片面性與盲目性。
思維訓練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周密性、創(chuàng)造性?梢酝ㄟ^情境設置、質(zhì)疑問難、比較求異、馳騁聯(lián)想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在鄂教版教材《長河落日扁》中,“咦!剛升起的太陽竟是略有一點扁的!币痪渲校斑住焙鬄槭裁从脟@號不用問號呢?原來,用嘆號更能表現(xiàn)出作者的驚異之情,與文章的觀點“司空見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學道理”相吻合。小小標點學問大。
有時候,一個詞語里面也藏有玄機。在武昌區(qū)名師工作室的一次閱讀研討課中,筆者將《歸來吧,從容》里“草原逶迤的裙裾從車后窗漸淡漸遠”一句中,“逶迤的裙裾”進行了挖掘,認為“裙裾”一詞極具畫面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草原的廣闊,草原的美麗,草原的魅力,在學生的想象中,宛如一位衣袂飄飄、婷婷玉立的少女,那份美感永駐心中。此時學生聯(lián)想越豐富,想得越美,心中的缺憾就越大,作者對從容的渴望也就體現(xiàn)得愈加急切,文章的中心就更加突出了。
當然,比較求異也是培養(yǎng)思維的重要手段!豆枢l(xiāng)》一課中,通過對少年
閏土與中年閏土語言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中年閏土話語少,講話斷斷續(xù)續(xù),充滿等級觀念,木訥、呆滯的原因讓人深思:辛亥革命前后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痛苦地生活著;同時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真切抒發(fā)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課堂上,只要抓住了思維點,就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
總之,語言品位和思維訓練是語文課的重點,猶如鳥的兩翼,撲棱任何一邊的翅膀,鳥都無法正常飛翔。
作為一線的教師,應該在新理念的武裝下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任重道遠,理應不待揚鞭自奮蹄,努力探索出佳績。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里,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為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xiàn)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
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能夠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于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著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資料、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xiàn)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nèi)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jīng)典性、基礎性和示范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zhì)兼美,在思想資料上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必須的典范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潛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為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潛力,使學
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務必相互結(jié)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著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的延續(xù)和補充,反過來豐富并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個性是低年級課堂上,過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超多的非語文活動擠占了學語文的時光,結(jié)果快樂有余,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于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光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獲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于每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構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什么?是語文潛力。因此,我們務必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潛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僅是扎實的,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yǎng)創(chuàng)
新潛力,核心是獨立思考潛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yǎng)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潛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讀文章想畫面的潛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fā)現(xiàn),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xiàn)象。個性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yǎng)求異思維與培養(yǎng)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一樣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我的話,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開學至今已經(jīng)兩月有余,經(jīng)過了四月份的教學活動,我又有了新的教學思考。
一、新嘗試:學生=小老師。
由于本學期的教學周期短,而語文教學的任務也相對重一些,其中的古詩文所占比重更是大。四月份我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五單元的部分古詩文、課本后的課外古詩詞。考慮到長時間的古詩文教授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于是我采用了一些新方法:小組合作完成備課,小組上臺講授詩歌。
經(jīng)過三個小組的實踐,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但更多的是值得肯定。
接下來的教學,可以選擇相對容易的詩歌讓語文小組成員準備并完成講授,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講授內(nèi)容和方式方法教師應多加指導和培訓,爭取讓他們做合格的小老師。
二、繼續(xù)改善:朗讀訓練
如何讓語文課文產(chǎn)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激蕩,只能依靠學生多讀,多與作品產(chǎn)生正面交鋒,所以在古詩文的教授中還應當多注意朗讀的訓練。目前要做到的就是爭取多培訓出幾個朗讀比較有感情的先進分子,接下來接著采用互幫互助、互相帶動的形式帶動全班朗讀氛圍。
三、不足:不能在預設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
在每堂課之前都有預設要講完的內(nèi)容,但我?guī)缀醵疾荒茉谝?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 學任務和目標,以至于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如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規(guī)定目標,是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于是我對自己做了如下的改進措施設定:
1、教學過程每部分的內(nèi)容設置更加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課堂實際;
2、盡量在課前做好演練工作,根據(jù)演練時間進行內(nèi)容調(diào)整;
3、課堂上少說與課堂無關的事宜。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寫作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人類自身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能。寫作作為一個認識活動過程,其活動的終結(jié)是生成文章。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章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可見寫文章之重要
從這幾年中考成績來看,盡管語文老師們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許多辦法,但目前學生的作文還有許多地方不盡如人意:立意不新穎,選材不典型,語言不通順,甚至錯別字較多等老毛病仍然普遍存在,作文失分還很嚴重。作文仍然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讓良好的習慣奠定寫作基礎
從文本出發(fā),逐步脫離學生實際的范文模寫,到以人為本,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從內(nèi)容上入手,給學生一定創(chuàng)作空間。古人學文,先養(yǎng)氣,蘇轍云:文不可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如果養(yǎng)成了浩然之氣,則“文不難而自至”了,養(yǎng)氣就是生活實踐。課堂盡可能給學生生活的多種形式,讓生活引領課堂,不無裨益。
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勤記筆記,勤寫日記的習慣。讓他們把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經(jīng)典事例寫在筆記本上,而且要求他們多看課外書,把課外書上學到的名言警句和優(yōu)美文章分門別類地摘抄到筆記本,只要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可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他們在寫文章時就不會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因為記筆記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的過程。寫日記也同樣非常重要,起初要求不要太高,有些學生不會寫,有些學生不愿寫,老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幫助。日記上記些什么內(nèi)容老師不要強求,可以是他們的所見所聞,也可以記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哪怕他們只寫上幾句話都行,久了,寫得多了,就會有進步,作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寫作活動有興趣,就能促使他細心觀察某些現(xiàn)象,提出問題,潛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穩(wěn)定的注意力,提高創(chuàng)造思維的水平,從而寫出饒有新意的文章。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讓學生走出課堂,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有心人。老師命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不要限制太多,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去寫。老師命題時一定要替學生著想,命題要聯(lián)系實際,有的放矢,特別是要貼近生活。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作文,這樣他們才會有感可發(fā),有事可寫。
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我們評價學生作文,總是喜歡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千方百計挑毛病,其結(jié)果是老師越看越傷心,學生越寫也越灰心。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們就必須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在評改作文時,多表揚少批評,能給高分就盡量給高分,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讓豐富的教學指導點燃寫作激情
優(yōu)秀的作文各有各的優(yōu)勢,因材施教,優(yōu)勢互補,是作文之道。評講作文不能只關注某一個訓練文體,對于出格的學生大加責難,或無動于衷是不對的。寫記敘文,他卻抒情。寫議論文又生出記敘,無傷大雅。應看他寫出的文章有無可取之處。
寫作前的指導很重要,指導的好壞,關系到學生作文質(zhì)量的高低,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成敗。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目的要求,準確理解題意,激發(fā)寫作欲望,但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如果作文前的指導講得太多太細,學生就會按老師的固定模式去填詞填句,照葫蘆畫瓢,其結(jié)果,導致學生作文模式化,大同小異,嚴重影響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按我的經(jīng)驗,寫作前的指導以五分鐘左右為宜,主要是幫助學生反復推敲、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即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問題。
同樣,編寫寫作提綱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了寫作提綱,文章就有了框架,寫作時就容易做到層次井然,條理清楚,結(jié)構嚴謹,充分表現(xiàn)中心。如果沒有提綱,他們就想一句寫一句,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結(jié)果是結(jié)構松散,條理不清。編提綱時,一般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寫中心思想,再寫段落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每個段落要用到哪些材料,最好注明一下,以便在寫作時有的放矢。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作提綱,有時要求他們把提綱寫在作文本上,有時要他們就寫在草稿紙上。按照提綱寫出來的作文,質(zhì)量就是要好一些。
沒有興趣的寫作只能是一條死胡同。興趣在于個體創(chuàng)作熱情的有效激發(fā)。有了個性再關注就有了個體的自覺。寫作的老大難問題得以緩解。學生作文寫出自我,教師指導肯定自我。這樣自己對于自我的認知,對于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確實,更細膩了。作文自然也寫得更確實、細膩了。
三、讓多樣的批改提高再創(chuàng)作的能力
過去人們有一種看法,認為讓學生批改作文就是老師偷懶,是老師極端不負責的表現(xiàn),凡是作文都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才好。其實并不盡然,由老師親自批改盡管有很多優(yōu)點,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學生拿到老師批改完的作文后,只是看看分數(shù),然后就塞進抽屜里再也不理會了,等到下次作文時又是如此。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能力難以提高。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則可以彌補以上的不足。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有較大的收獲,都會取得一些進步。
這便是我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的總結(jié),在這里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近幾年廣大語文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許多的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見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我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
情感使語言更真實,情趣使文體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學中捕捉學生心理世界的波動,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的微妙變化,讓他們自覺參與到作文批改中,并以此為契機帶動課堂教學。教師此時,讓學生主動深入同伴的作文中,帶著批改任務去。觀山則情滿于山,覽物則情動于物。從閱讀中感受身邊人的不同情感,從批改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就使自己的寫作弊端自然明朗了。
用理想審識現(xiàn)實,寫作批改把美的做法植根心底,讓學生理性面對現(xiàn)實生活,學會思考,自覺自主地去想、去說、去寫。
總之,從身邊的作文看起,再到自覺創(chuàng)作中去。源于他人,而高于他人是寫作的規(guī)律。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學生一定能形成競爭意識,寫出語句流暢,感情真摯,令人動容的好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作為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jié)好課,一節(jié)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nèi)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
面對剛剛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我校的教學評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們從教的時間是何其有限,成功的體驗對許多人來說是何其的珍貴。我是個很幸運的語文教師,在自己語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在放棄生物從事語文教學的10次教學評估中,無一例外的獲得的一類課,而且近三年來穩(wěn)居語文組的第一名。這個成功,有幸運,但決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訪友》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
為了讓課件更“美”一些,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yōu)美之處,我在課件中插入了本課的flash朗讀素材,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xiàn)“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字串5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字串9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cè)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jié)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力求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字串1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力求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字串3
本課的學習導入是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開始的,課堂小結(jié)以方舟的小詩結(jié)束,不僅結(jié)構完整,而且兩則材料又都與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僅增強了本課文學方面對學生的熏陶,而且它們與教材很和諧的統(tǒng)一到了一起,教學拓展的有了寬度。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jié)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的課才隨之而“亮”了起來。我想,只要每個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多設計一些亮點并且努力實踐,你的課也可以“亮”起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作為一個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語文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這 樣有趣的場面: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fā)下新 課本時,教室里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 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fā)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以 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么認真,那么投入,那 么主動,你會得出結(jié)論說:“學生是愛學語文課的”。因為語文 課文的美,深深攫住了同學們的心。但是,我們也同時會失望 地發(fā)現(xiàn),隨著教學進度的推移,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是越來越不喜 歡學語文課了,問其緣由,學生會一言以蔽之之:“沒勁!”因 為語文課本身固有的美,全叫教師們的繁瑣而肢解式的'“分 析”分割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更叫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 是沒完沒了的作業(yè)練習,把課文中的美,沖刷得蕩然無存了。更有甚的是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專業(yè)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zhuǎn)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jīng)有三十多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guī),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xiàn)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么樣上語文課的?其實每節(jié)語文課就要像一篇散文,讓學生欣賞其中。
幾十年來,我的語文課總是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每一節(jié)課都像散文一樣,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課堂上我喜歡放開,說這說那,東拉西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但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回。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guī)麄兊教幧裼,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yǎng),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每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我常常自己認真研讀,確定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先上同學們喜歡的以及優(yōu)美的課文,后上其他的。對于學生喜歡的美的文章,上得仔細全面,說不定一篇文章上它個把星期。對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文章、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只是蜻蜓點水一般。這樣,學生喜歡,我也輕松,F(xiàn)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兩課作為示范,剩下的讓學生舉一反三閱讀自學。語文課每課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都要服從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篇語文課要達到多少教學目標,一定要做到心中明白。如《背影》就可能有這些目標:1感受并理解文中表達的父子真情。2理解真實、真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3學習選擇生動的細節(jié)、運用樸質(zhì)的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4理解文章前后部分寫家境慘淡和父親老景頹唐對于表達父子感情的作用等。當然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這也不假,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就不要課堂目標,這是不對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按目標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jié)課為單位備課上課,必須要有目標。否則什么也完不成。
以課本為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體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讓學生頭腦清晰,一學起來,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開闊開闊眼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結(jié)合本班學情而來的。
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寫、吟”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jié)課我創(chuàng)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盡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jié)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熏陶感染。
本節(jié)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為了體悟詩情。這種熏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后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yǎng)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qū)W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思維,啟發(fā)想象,發(fā)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nèi)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將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并達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chuàng)設情境地便是創(chuàng)設氛圍,調(diào)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lián)想、比較法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lián)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睂⑺c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咤風云、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卷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后通過聯(lián)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并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和鼓舞。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智慧,推動他們?nèi)ンw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并達到發(fā)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
我校正在進行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學探練評”的教學模式,力圖在課堂教學中探究有效地教學途徑。鑒于此,我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設計的重點是:教學準備、指導誦讀感悟詩歌和表演課本劇。
新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設計好導學案,于是我精心設計了“教學準備”,一共4點。其中,1-3點學生只要通過查找資料就能解決,這樣設計,可避免課堂上老師的滿堂灌,也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著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同時,這三個問題的難度不大,學困生通過努力也能解決,讓他們也能找到學習的樂趣。第4點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學有余力的學生最感興趣,學生在充分解讀詩歌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適當?shù)叵胂笤娙说恼Z言、動作和神態(tài),自編自導課本劇。這一設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充分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會感覺到語文學習永遠“吃不飽”。同時,這一設計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課堂效果看,表演的學生能模仿詩歌寫到的內(nèi)容,但缺乏創(chuàng)新。
教學設計的最重點部分是指導誦讀、感悟詩歌。古詩詞的教學,一定要注重誦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領會詩歌的內(nèi)涵及精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無論是為了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訓練。經(jīng)過考慮,我設計了4個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有聽錄音朗讀、生齊讀、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等,每次讀要完成的任務的設計也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聽讀時注重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語速和感情基調(diào),做到讀好詩歌;齊讀后讓學生借助注釋、結(jié)合寫作背景理解詩歌大意,同桌合作,一人講,一人聽,這一設計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后,要求用四字短語概括四部分的內(nèi)容,
再思考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最后默讀詩歌,揣摩語言。后面的兩個問題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教師再給予評價。這樣層層深入的設計,學生基本上能讀懂詩歌、能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當然,由于學生的經(jīng)歷和知識積累有限,對詩歌中感慨個人經(jīng)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理解要達到深層次,還是有難度的,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經(jīng)歷,因為新課程理念要求“每一新知識、新問題的提出都要緊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經(jīng)驗背景”【1】,努力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詩歌,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熏陶感染目的。
教學時,我還設計了搜集關于憂國憂民的.名言名句,學生熱情很高,思維活躍。最后,我還強調(diào)這首詩的名句,這樣既能加深對整首詩地理解,又能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宗旨。
總之,教學這首詩時,我改變了過去的以傳授為主的做法,緊跟課改的步伐,讓學生做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有一定的收獲,但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原因,一些設計的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的,如表演課本劇。
《云南的歌會》反思
昨天和今天,我用了近兩節(jié)課的時間,教完了《云南的歌會》。
昨天那節(jié)課的前十五分鐘,我讓學生默寫附錄古詩,并聽寫課后生字詞;后半節(jié)課教學新課《云南的歌會》。
在教新課之前,為激發(fā)同學的閱讀興趣,我提問同學這樣的問題:“大家看過少數(shù)民族歌舞表演嗎?如果聽他們唱歌,喜歡室內(nèi)還是室外的呢?”有的同學知道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卻不完全知道少數(shù)民族“天生是唱歌的好手”。為了增加同學的感性認識,我給學生清唱了劉三姐兩小段唱腔,一段是關于愛的:“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xiāng)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另一段是關于憎的:“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吃,吃罰酒。山中的老虎都見過,難道怕你這條狗!”然后簡單介紹廣西桂林劉三姐當年與財主指派的秀才們對山歌的情景。
接下來,我布置學生思考的問題是:“課文按照先總后分的思路寫了云南彝族哪三種唱歌的場面?請按照唱歌場合的不同,給分寫部分分成三個層次,在適當?shù)奈恢么蛴浱。?/p>
結(jié)果,學生雖然比較順利地給課文劃分了層次,但是,他們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麻煩是讀不懂課文寫什么,或者說對課文的內(nèi)容停留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我以為產(chǎn)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作者沈從文的文筆顯得凝練古雅,二是學生對云南彝族的文化習俗還缺乏應有的感性認知。所以,今天的教程,我著重引導學生從細處步入課文的字里行間,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落筆要旨。
第二教時,我設計了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是誰在唱歌?在何時何地唱的歌?唱的是什么歌?用什么方式唱歌?”先把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學生在三個唱歌場面分別一一找到相關的答案,找到后在文中做相應的批注。幾分鐘后,用串讀串講。我每請一位同學朗讀一段后,都要請另一位同學解答“是誰在唱歌?在何時何地唱的歌?唱的是什么歌?用什么方式唱歌?”。就這樣,學生順著作者的寫作思路解讀了文本,深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 老師一邊點撥,一邊板書。板書如下:
第一部分:山野對歌——男女對抗,才智比拼(側(cè)重外貌描寫)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隨心即興,自然成趣(側(cè)重環(huán)境描寫)
第三部分:村寨傳歌——民歌傳承,場面壯觀(側(cè)重場面描寫)
到最后,我跟學生說:等到10天后,請大家不看書口述云南的歌會盛況,我想檢測今天上課的效果怎么樣,看大家是否都記在心上了。同學們都非常配合,很高興地說:“可以!”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fā)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結(jié)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tài)等,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diào)“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zhàn)。
二、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jīng)常倡導創(chuàng)新作文,也強調(diào)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到y(tǒng)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yōu)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diào)“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jīng)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yōu)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jié)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第三篇:《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F(xiàn)在我結(jié)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xiàn)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jié),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初中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zhàn)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中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fā)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
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墩Z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nèi)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中考語文更側(cè)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zhì)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nèi)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中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中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中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2、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產(chǎn)
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考試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 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diào)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中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單元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
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這以后,有一些學生還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幾年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jié)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jīng)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lián)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chǎn)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nèi)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jīng)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此外,還感到另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
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zhì)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zhì)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nèi)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jié)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6
大致采用了以下幾種學法:
1.情境設置法。課前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從感性上讓學生自然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以誦讀貫穿始終,從初讀、譯讀到理讀、背讀,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文意,賞析美點,尤其是其中的去掉句讀競讀和小組分層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考查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3.質(zhì)疑法。教學過程中,我一直鼓勵學生相互釋疑,教師只作適當補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討論法。小組合作討論是這節(jié)課的主導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5.畫圖法!渡绞小分械木吧蚕⑷f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設計中我本想從兩個層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創(chuàng)造性復述來培養(yǎng)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以畫圖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將語言轉(zhuǎn)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可是因為時間關系,該環(huán)節(jié)未得實施。同時最后的片段描寫練習也因時間關系,學生水平未得到真實發(fā)揮,可以說是課堂上的遺憾。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7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diào)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fā)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了然于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nèi)容中的思想內(nèi)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nèi)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xiàn),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fā)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于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fā)現(xiàn)。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fā)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jīng)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lián)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chǎn)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xù)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nèi)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jīng)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8
鐵凝的《哦,香雪!》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描寫細膩。特別是香雪用四十個雞蛋換取一個鉛筆盒,并為此夜行了三十里才返回小站的情節(jié),是對學生進行心靈教育的絕好材料。 在進行小說鑒賞時,筆者將此文讓學生賞析。從環(huán)境描寫到人物分析,從情節(jié)設置到主題構想,一切都圍繞課堂目標、教學效率而行,但在延伸環(huán)節(jié)中卻遭遇了尷尬。當我問及學生對香雪用雞蛋換文具盒走夜路返回這一行為的看法時,學生提出了許多讓我始料未及的問題:“老師,香雪那樣的女孩還有么?”“四十個雞蛋可以賣多少錢?”“那個帶著吸鐵石的文具盒才值多少?”“香雪父親做的木制文具盒不能用么?”“香雪心里想要帶吸鐵石的文具盒是怕被同學笑話,這到底是學習的自尊心呢,還是一種樸素的虛榮心?”我問自己:這堂語文課還有效么?
語文課堂講求“效率”,但為應試而得的效率常使我們感到悲哀!在高興地感慨學生的思維跳躍而充滿活力的同時,更多是痛苦地反思語文有效教學的遺憾和缺失!
“考試教學”的遺憾
在考試指揮棒下,語文課堂還是秉承師授生聽的基本模式。由于人們對于“知識經(jīng)濟”的重視,學生學習功利化程度加深,教師教學也隨之程序化、目的化,使得原本應該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味、簡單劃一。賞析文學作品停留在知識技能的學習階段,對所謂“洋思”、“杜郎口”有效教學的機械模仿讓語文教學統(tǒng)一模式化更強了,這是“考試教學”模式的最大遺憾!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基礎課程。語文教學應該是“高效的個性化教學”。這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素養(yǎng)、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更要求教師根據(jù)教育對象采取更為奏效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霸谖膶W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獨立感悟,進行個性化審美!闭Z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回答問題,對作品作出自己的判斷與評價。比如:我與人物的經(jīng)歷有無相似之處?人物的思想感情我經(jīng)歷過嗎?以“我”的經(jīng)驗,能否認同作者的感情世界?這種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背景知識積極參與建構作品意義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有利于學生對人物感情的體驗,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真正進入最佳的閱讀境界,確保初讀的質(zhì)量。
每個學生對欣賞對象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特別是這些“新新人類”。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學生會將作品人物、事件、思想與周圍生活聯(lián)系起來,提出一些我們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這就需要語文課堂不拘一格,常規(guī)中尋求突破。課堂主體是學生,我們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有效的引導,高效的啟發(fā),讓學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感悟到知識的高貴。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9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fā)出活力,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的課堂“創(chuàng)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jié)結(jié)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diào)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語言”上,這一點在課堂教學和檢測上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于是在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教師板著面孔教,學生板著面孔學的現(xiàn)象。在教學《小石潭記》一文時嘗試著進行了情境教學。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fā)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于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體會文章的寫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導游的身份,以課后練習一“發(fā)現(xiàn)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氣氛”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同游覽小石潭。
課前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本文的課件,讓學生分組觀看。課堂上我激情滿懷,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樂和憂的心態(tài)變化,引導學生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津津樂道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當?shù)卣研∈端诘亻_發(fā)成旅游盛景區(qū),如果請你作為設計師來設計景點,你會怎樣設計?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被點亮了:“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望溪亭”……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讀,卻發(fā)現(xiàn)同學們斷句不準,朗讀尚成問題,更不用說背誦了。對一些字詞理解也有誤,雖然進行了補救,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誤在于: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他們畢竟只是初二的學生,又是普通班,基礎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學習慣;
第二、忽視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訓練方面缺失,丟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現(xiàn)代人總會對文言形式的語言感到遙遠而且陌生。這首先從心理上加大了現(xiàn)代人尤其是現(xiàn)代中小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的難度。我們要學習文言文,就必須首先越過這個障礙。這個“越過”絕不是“跨過”,而是“穿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通過認知和理解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培養(yǎng)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養(yǎng)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學決不能忽視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必須重視培養(yǎng)語感,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里呈現(xiàn)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0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nèi)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寫作經(jīng)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tài),永遠善意的呈現(xiàn)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于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jīng)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huán)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yōu)槭裁磫螁沃粚⑺闯梢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nèi)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yōu)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xiàn)的。它的實現(xiàn)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nèi)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yōu)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jīng)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xù)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8-16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10-18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篇)04-0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01-23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01-13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05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2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7篇)03-29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通用20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