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名言勵志 推薦度:
- 我的座右銘孟子名言 推薦度:
- 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孟子的名言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易于留傳,是濃縮的精華。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jīng)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子的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的名言1
1、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7、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献
8、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0、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1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献
1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2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6、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献
2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献
3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3、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献
34、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献
36、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献
3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献
3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4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42、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43、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44、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4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6、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
47、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8、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3、彼一時,此一時也!献
5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献
5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
56、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5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献
5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9、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60、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62、人皆可以為堯舜。
6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6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5、盡信書,不如無書。
66、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6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68、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1、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72、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7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74、長幼有序!献
7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的名言2
1、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把握時機(jī),該干嘛就干嘛。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硕际窍嗷サ。
3、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疢疾。獨(dú)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dá)。--《孟子》
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①。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7、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8、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只有戳到痛處,藥方才起效。
9、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
1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環(huán)境并不能成為一個人變壞的借口,一個人的心志是由自己控制的。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劬κ遣粫_人的,所以觀察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眼睛。
1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5、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
1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獣r刻具備“仁、義、禮、智”之“四心”。
17、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8、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19、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20、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管住嘴,對自己說的話,要負(fù)起責(zé)任。
21、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啦煌幌酁橹\,何必恬不知恥。
22、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nóng)夫也。——不同層次的人,憂慮的'點(diǎn)不同,所以不要帶有偏見。
2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氆@得更多自有,爭取做個勞心者吧。
26、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9、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①,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ō)②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30、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確立了終身的志向,才沒有眼前的憂患。
31、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3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不義之財(cái),不可收。
3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
3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6、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38、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纱笫抡,不拘小節(jié)。
3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定當(dāng)志存高遠(yuǎn)、潔身自好。
4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2、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妹裥牡锰煜隆
4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4、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5、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鋈,無愧于心便好。
4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自暴自棄者,不接觸為妙。
4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弘y求,好好珍惜。
49、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5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①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5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有了做事得邊界,才能好好做事。
53、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5湶⒉皇巧咸彀才诺,是自己求來的,所以請多行善積德。
54、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55、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 也?”(《孟子·盡心下》)
5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灰脼槿藥,切記。
58、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qiáng),仁與不仁也。
5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0、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做法。
6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知,心為甚。——任何事情,都要去權(quán)衡下才能知利弊。
64、分人以財(cái)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灰叭撕汀保瑳]有辦不成的事。
66、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6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9、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7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7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7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4、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
孟子的名言3
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啊鲎浴睹献印るx婁上》
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睹献恿夯萃跸隆
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睹献印
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r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r(春秋)《孟子。離婁上》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献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9、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應(yīng)在《孟子》一書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內(nèi)容。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rèn)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爸孛褫p君”是他“仁政”學(xué)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哲學(xué)上,孟子是一個性善論和唯心主義者,繼承孔子的天命論,把人分為“先知先覺”和“后知后覺”,要求人們依“天命”行事,并提出“百年必有王者興”這一唯心史觀。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視培養(yǎng)賢才,認(rèn)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qiáng)的根本,“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樂的事。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
11、孟子認(rèn)為「端」是內(nèi)在於自覺心的,屬於人的「本質(zhì)」,即所謂人的「性」。人之性,必有異於禽獸之處,這種「異於禽獸」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應(yīng)放棄私利,以達(dá)到社會的公義。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個人道德觀。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梁惠王下》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4、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jié)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地相互沖突中產(chǎn)生出來的而最后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xiàn),因而中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鞲袼拐l也不能剝奪我們自由的意志!獝郾瓤颂┑乱磺心軌驓缛,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拜倫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王守仁意志堅(jiān)強(qiáng)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歌德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诘赂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使意志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意志擺脫任性!觳楹跔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6、仁人無敵于天下。中國。戰(zhàn)國孟子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睹献庸珜O丑》
18、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19、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0、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睹献。盡心。上》
21、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2、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浪費(fèi)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cái)害命浪費(fèi)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魯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3、尊賢育才,以彰有德!献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5、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r
2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告子下》
2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献
28、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睹献颖M心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睹献印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32、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3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34、盡信書,不如無書!睹献印
3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36、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睹献与x婁上》
3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睹献印kx婁上》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献
40、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睹献颖M心上》
41、世俗所謂不孝者,惰其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不孝也!献
4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
4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孟子
4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x婁下》
4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離婁上》
48、子女是父母的至寶。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孟子
4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5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献
51、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于禽獸。孟子
5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
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54、三十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珂《孟子》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睹献恿夯萃跸隆
56、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5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
5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59、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60、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夯萃跎稀
6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書集注孟子集注》
6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67、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68、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
6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
孟子的名言4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3、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十歲:公元前380年,周安王二十二年,孟子在鄒。
5、盡心下山徑之蹊閑,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
6、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7、人皆可以為堯舜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10、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1、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盡信書,不如無書。
1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5、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6、三十六歲: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齊敗魏于桂陽。韓侯朝魏。秦?cái)∥,斬首七千,取少梁。孟子在鄒。
17、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18、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19、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20、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2、四十五歲:公元前345年,周顯王二十四年,孟子在齊。
2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6、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27、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9、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30、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孟子的名言5
(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2)仁者無敵。
(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7)仁則榮,不仁則辱。
(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9)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1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孟子的名言6
(1)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4)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8)人皆可以為堯舜。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的名言7
1.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睹献印ち夯萃跎稀
2.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3.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睹献印ち换萃跎稀
4.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離婁上》
5.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6.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睹献印じ孀由稀
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睹献印す珜O丑上》
8.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9.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睹献印す珜O丑上》
孟子的名言8
"君子礪志為木石",體現(xiàn)了孟子對于君子修身立德的要求。一個君子在修養(yǎng)自身品德時,需要堅(jiān)持不懈的努力,就像對木石進(jìn)行琢磨刻削一樣。
孟子認(rèn)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過教育和修煉來發(fā)揚(yáng)光大。他說過"人皆有不欲觸痛之心",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回避痛苦的內(nèi)在本能,只是在實(shí)踐中容易被誤導(dǎo)。
對于孟子而言,仁愛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準(zhǔn)則。他強(qiáng)調(diào)"仁者愛人",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倫理原則。他認(rèn)為,只有通過關(guān)懷他人、摒棄自私自利的行為,才能建立和諧的社會。
孟子強(qiáng)調(diào)了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觀念。他認(rèn)為,個體的命運(yùn)受到天道的支配,但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選擇來影響命運(yùn)的走向。他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鼓勵人們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孟子提倡了"君子之道",強(qiáng)調(diào)知行合一。他說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注重追求道德原則和正義,而小人則追求個人利益。他認(rèn)為,通過正確的道德信仰和實(shí)踐,可以實(shí)現(xiàn)個人和社會的和諧與進(jìn)步。
總體來說,孟子的名言體現(xiàn)了他對于人性、道德、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的深刻思考和獨(dú)特見解。他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仍然具有啟示意義,引領(lǐng)著我們在建構(gòu)美好社會和個人境界上不斷努力奮進(jìn)。
孟子的名言9
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感言: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我們總覺得自己比較聰明,別人比較笨蛋,喜歡讓別人聽自己的.,卻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師心自用,盲目自大,這是我們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的問題。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10、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睹献印るx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jié)》
11、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1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孟子表示自己不是天生就擁有知識,而是通過對古人智慧的鉆研和追求而獲得的。這句話告誡我們要虛心學(xué)習(xí),尊重歷史文化,才能增長知識和智慧。
13、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稱為“亞圣”。
14、它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名言名句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啟示。例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告誡我們實(shí)現(xiàn)夢想需要經(jīng)歷艱辛和努力。
16、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17、孟子主張寡欲,他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币粋人欲望很少,那善性雖有所喪失,但也很少;反之,如果一個人欲望很多,那善性雖有保存,但也很少。
18、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1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0、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24、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25、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6、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27、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8、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30、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睹献印けM心章句上·第十七節(jié)》
孟子的名言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也。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的名言11
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名句
4、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5、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
6、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仁者榮,不仁者辱!睹献印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献
10、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
1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yīng)該處于統(tǒng)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13、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
1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5、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睹献印けM心上》
1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献
17、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1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9、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薄睹献?梁惠王下》
20、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21、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孟子·公孫丑》
2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献
23、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24、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26、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7、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睹献印とf章下》
28、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睹献?公孫丑上》
2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3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31、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婁上》
3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3、偏頗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片面;過度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辭,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閃躲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
34、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
35、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6、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献
37、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献
38、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39、運(yùn)用歷史典故的原因
40、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41、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4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盡心下》
43、歷史典故的內(nèi)容
4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献
45、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薄睹献?梁惠王上》
46、參考文獻(xiàn):
47、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睹献印ち夯萃跎稀
48、孟子曰:“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
49、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50、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孟子
5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睹献印じ孀由稀
5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5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献
5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献
57、盡心下山徑之蹊閑,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献
58、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5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0、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61、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睹献印じ孀酉隆
6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睹献印るx婁上》
63、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
64、胸中正,則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吒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庚哉?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6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的名言12
1、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無敵。
1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12、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7、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0、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8、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9、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31、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3、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35、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39、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4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52、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5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4、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5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57、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58、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5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60、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6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6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3、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64、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6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66、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6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6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69、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7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的名言13
1、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十五歲:公元前375年,周烈王元年。韓山堅(jiān)賊其君。齊田午殺其君,自立為桓公。越寺區(qū)定亂,立無余之。孟子在鄒。
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
7、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1、彼一時,此一時也。彼一時,此一時也。戰(zhàn)國?孟軻《孟子》表示時間不同,情況也就不同了!睹献印
12、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1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4、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5、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8、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0、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2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2、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23、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爆F(xiàn)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yuǎn);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睹献?盡心上》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8、以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戰(zhàn)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戰(zhàn)場上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其實(shí)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雖然在數(shù)量上有區(qū)別,但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逃跑!睹献?梁惠王上》
2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1、六十四歲:公元前326年,周顯王四十三年。五月魏會韓威侯于巫沙。十月韓宣王朝魏。孟子在魯守喪。
3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3、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6、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7、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38、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9、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cái)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1、志,氣之帥也。
4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8、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4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0、仁人無敵于天下。
51、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2、五歲:公元前385年,周安王十七年,孟子在鄒。
53、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54、告子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56、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7、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
5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59、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60、人告之以有過則喜。人告之以有過則喜。見《孟子?公孫丑上》。本句大意是:別人告訴他有過失他就覺得高興。這本是孟子稱贊孔子弟子子路的話,原文是:“子路~,禹聞善言則拜。”知過才能改過,改過才能免禍,所以當(dāng)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時,子路覺得高興。后人把這句話簡化為“聞過則喜”,經(jīng)常引用,可作為自我修養(yǎng)的要求,也可用以贊揚(yáng)樂于聽取批評的人!睹献?公孫丑上》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3、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64、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5、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66、國人皆曰可殺。國人皆曰可殺。戰(zhàn)國?孟軻《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國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該殺。這句多用于斥責(zé),詛咒那些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yán)重危害,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叛徒、內(nèi)奸以及那些嚴(yán)重威脅人民生活和生命、財(cái)產(chǎn)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睹献?粱惠王下》
6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68、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69、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70、仁者無敵。
71、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72、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戰(zhàn)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浩然之氣:指浩蕩博大.耿直剛強(qiáng)的正氣。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可引用“善養(yǎng)路然之氣”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剛強(qiáng)的意志,堅(jiān)貞的氣節(jié)等。也可用于表現(xiàn)某些人能堅(jiān)持正義.決不動搖,面臨嚴(yán)峻的考驗(yàn)仍胸懷正氣,不可侵犯。《孟子?公孫丑上》
7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75、人不可以無恥。
76、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78、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80、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8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82、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8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5、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86、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8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88、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0、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9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孟子的名言14
1、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7、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人皆可以為堯舜。
9、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1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11、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12、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13、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
14、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15、人不可以無恥。
1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21、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2、“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23、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24、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5、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
26、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27、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8、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9、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
3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1、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3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3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4、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于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6、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39、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40、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43、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44、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4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46、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47、告子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8、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49、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義與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者也!
50、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5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5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53、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4、道在邇,而求諸遠(yuǎn);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55、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7、盡心下山徑之蹊閑,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
58、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9、偏頗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片面,過度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辭,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閃躲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困境。
60、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61、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2、梁惠王下曰:“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63、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6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65、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66、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6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69、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70、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
孟子的名言15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睹献印るx婁上》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7.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10.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睹献印けM心上》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睹献印る墓
1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跸隆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睹献印とf章上》
【孟子的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孟子名言10-03
孟子經(jīng)典名言01-23
孟子的名言01-18
孟子的名言10-06
孟子的名言名句08-06
有關(guān)孟子名言12-12
關(guān)于孟子名言02-02
關(guān)于孟子的名言02-09
孟子名言座右銘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