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到農村去品茶散文
中國有“八雅”、“九雅”之說,無論是八雅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還是九雅的“焚香、聽雨、賞雪、蒔花、酌酒、品茶、尋幽、候月、撫琴”,這酒和茶都在其中,可見何等的重要,大凡雅人是必備的了。遺憾的是我既不習慣飲酒,也不喜歡喝茶,雅不起來也真是毫無辦法,只能夠入于俗人之列了。關于酒,我雖然說不上滴酒不沾,酒到嘴里的那種感覺,卻只有辣和苦澀的味道,一點好感也沒有。無論是陳年茅臺,五糧液之類,還是百年張裕,以及法國陳釀的波爾多,統(tǒng)統(tǒng)如此。至于茶,倒沒有什么惡感,只是仍然雅不起來,獨自一人在家時從來就不喝茶,更遑論品了。不過家中的煙酒茶,備還是要備一點的,雖然我同樣不吸煙。要以防突然來了客人,本人不雅,人家客人要雅,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中國素來又有“客隨主便”的說法,那可是認真不得的,客人當面不好意思說,背地里卻要戳脊梁骨的。盡管這樣,時不時還是會忘在腦后,也就只好任由別人去戳脊梁骨吧。
倘是到別人家去做客,便只好客隨主便。不過煙是絕對婉拒,酒可以抿一抿,茶倒是可以隨著主人多喝一點。尤其是這些年來,時不時到農村的親戚朋友們家里去,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家,進門就擺上茶具喝茶那是不能或缺的待客禮數。這一點絕對不會似我那樣的健忘,可見也是精心準備,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的。飲茶的習慣在農村漸逐普及起來的時候大概是在改革開放有些年頭以后的事情,不是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嘛,畢竟喝茶在此之前也是高大上的奢侈之事,那是需要銀子錢來做后盾的。尤其是在那時的農村,肚子尚且無法填飽,那里還會有錢去買茶喝。即使偶爾弄到一星半點的茶葉,也不敢輕易泡了來喝,農村中流傳著一種說法,道是茶水是刮油的利器,本來就餓得三尺腸子閑著二尺半,肚子里一點油水也沒有,不刮都毫無力氣,再喝茶來刮一刮,豈不愈是雪上加霜嗎!古語說的好,道是“衣食足而知禮節(jié)”,農村人的兜里有些余錢了,自然想著如何地提高待客的禮數,這吸煙、飲酒、喝茶便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道道待客程序。而且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檔次在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攀爬。這里不說煙酒單說茶,第一步是從無到有,從買三兩元錢一包的猴王茶,甚至是五味雜陳的茶葉末開始,進而到講究茶葉的價錢,再進一步才是茶葉的品類。茶葉的價錢是一個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相當糊涂的問題,往往是花了大價錢卻買到的不是與價錢對等的好茶葉,而是極為一般般的低價茶,那也是常有的事。對于初次進入喝茶行列的人來說,尤其如此。而農村人大都不具備品茶專家們的伯樂相馬本領,只要是花了好價錢買來的就認定一定是好茶,往往在待客場面上大加炫耀一番時,卻令客人們捂住口忍不住要噴飯,這也是常見的事。大凡是茶,無論好壞,總該有一些氣味和味道在的吧?可是主人家聲稱是某某名人或者要人特意送給他的某某好茶,大大的葉子浸泡出來以后,雖然不能說白開水似的無色無味,味道是委沒有絲毫,色還是有一點的,那就是淡淡的乳白色。喝一口在嘴里,與白開水無疑。其實這也是一種功夫,明明泡了葉子,卻又無味而白色,不是功夫是什么?像我似的對茶葉的無知,真說不好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功夫茶。主人那邊卻又眼巴巴地等著好評,此時的我真像是魯迅先生《在酒樓上》一文中的呂緯甫,捧著一大碗一天都難以吃完的蕎麥粉,面對著順姑期冀的眼神,任由肚子漲得難受,也要勉強吃完的那種感覺,于是也只得一迭連聲地大贊“好茶,好茶”。再后來可就熟能生巧,一些農村人也講究起茶的品種、品牌來了。什么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福建鐵觀音、云南普洱,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惜的是對于各種茶的保質期以及沖泡水溫和沖泡時間還是不甚了了,尤其是對于茶質的級別往往會中了茶商和超市的埋伏,誤把特級的處理品當成頂尖的好茶了,這也是農村人淳樸憨厚的品質所致吧。
近些年對于茶具的講究也在農村風行一時。由開初的瓷質茶壺、茶碗,甚至是一個大大的搪瓷杯就代替了茶壺,幾個玻璃杯子便是茶碗,炕席上一放,也能喝得津津有味。略微講究些的人家也有放一個搪瓷茶盤的,以免茶水灑到了炕上,F在是講究紫砂茶壺、茶杯、茶碗和茶碟了,而且各式各樣的應有盡有。然而聽說江蘇宜興可以用來燒制紫砂茶具的沙土已經使用告罄,市面上的紫砂茶具不過是仿制品,并不比瓷器的茶具好多少,甚至還遠遠不如的也比比皆是?墒窃谵r村人來說——甚至城市人也大多如此,無論是仿制品如否,只要是冠名以紫砂,似乎就上了一個層次。不止是如此,又有人在茶盤上大做文章了。這茶盤不再是以往的搪瓷茶盤,或者是一張?zhí)娲返目蛔,而是買來的專用竹制或者木制——什么呢?恕我孤陋寡聞,索性也便稱作茶盤吧。上邊是一個可以濾水的篦子式蓋子,下邊才是可以盛水的托盤。無論是灑落的茶水還是涮洗茶杯、茶碗的廢水都可以直接傾倒在茶盤濾水的篦子上,然后便流進了下邊的托盤里。方便是很方便,也頗為講究。這種飲茶設備我只在有些檔次的茶葉店里見過,農村的場面只是缺少了一把夾住茶杯、茶盅的鑷子。的確,那茶杯、茶碗也愈來愈小,直到換成所謂口盅——大概是一口一盅的意思了吧。然而《紅樓夢》里的尼姑妙玉卻絕不提倡一口一盅,那是要小口品嘗,茶到口里還要打一個旋兒,然后才進入喉嚨,在喉嚨里還要停上兩停,這才能徐徐下咽,才算是真正的品茶。倘是一口一盅,用妙玉的話來說,那叫做“驢飲”。由此可見妙玉也會大爆粗口,并不比尋常人文明到那里去的。其實愚以為據了個人的所好,這樣方式的品茶盡可以品的,即使是一口一盅卻也未為不可,那是要分人物,分時間,分場所的。不說是戰(zhàn)亂時代或者農忙季節(jié),無論是何人都無法悠閑自在地來品茶。妙玉被搶之時,她也是顧不得如此來品茶的吧,保命還來不及呢。就是時下的農村,由于機械化帶來的諸多空閑,也無須這樣的假斯文,盡可以放開諸多拘束來喝茶。東晉時期的太尉郗鑒到丞相王導家去擇婿,王家所有子弟都盡肆修飾打扮,何等的儒雅做作,只有王羲之坦腹露乳地躺在床上我行我素,毫不在乎。然而郗鑒還是慧眼獨具地選中了王羲之。后來的事實也的確證明,郗鑒很有眼力,王羲之不但成為有史以來的書圣,東床快婿的典故也被歷來所稱道。同時也沒人去挑剔王羲之的“不雅”行徑,由此可見還是率性純真為上得好。
品茶也該是這樣的吧,尤其是在民風相對淳樸的農村,更應該祛除那些實在不必要的繁文縟節(jié),還是率性而為一些為好。讓我記憶猶新的一次在農村喝茶的經歷是在二十多年以前,那時我還在上班。一個月夜的晚飯以后,信步來到一位農村忘年交的老者家里,老人家搬出一張飯桌來放在當街的大道上,擺上茶壺、茶杯,沏上一壺香茶,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談論些家長里短,農田桑麻,那種情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由此我還寫下一首小詩以記之:
群山遠眺籠輕紗,
漫話桑麻細品茶。
禾黍風吹疑雨至,
清香陣陣送農家。
這樣的喝茶場景直到現在還是令我很神往。
【到農村去品茶散文】相關文章:
品茶散文10-10
品茶趣聞散文10-09
秋到夢湖去曬夢散文10-06
到遠方去,到遠方去作文06-02
品茶漫談從警路散文10-09
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散文10-06
關于品茶的散文(通用22篇)07-29
到田野去作文02-21
到巔峰騰躍散文10-06
痛到心里去的話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