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4-05-29 16:22:19 總結(jié) 投訴 投稿

(推薦)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

  總結(jié)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jié)論,通過它可以正確認(rèn)識以往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的優(yōu)缺點,不妨讓我們認(rèn)真地完成總結(jié)吧?偨Y(jié)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

  1.《為學(xué)》

  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學(xué)家原題為《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選自《白鶴堂集》

  中心:本文以兩個和尚去南海的故事為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難與易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勉勵人們立志求學(xué),努力上進。

  2.《天時不如地利》

  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思想家,被稱為“亞圣”選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強調(diào)了戰(zhàn)爭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觀點。

  3.《橘逾淮為枳》

  作者: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選自《晏子春秋》

  中心:文章敘述了晏子出使楚國,挫敗了楚王的詭計,維護了個人和祖國的尊嚴(yán),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機智,善于辭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故事告訴我們在羞辱別人的同時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隨和,心胸狹窄往往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4.《傷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中心:通過描寫方仲永的事跡,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泯然眾人”的惋惜。提示人們要重視后天教育,勤奮努力地學(xué)習(xí)。

  5.《周處》

  選自南北朝文學(xué)家劉義慶編輯的《世說新語》周處,字子隱,晉朝義興(今江蘇宜興)人

  中心:人是可以轉(zhuǎn)變的,只要痛下決心,浪子也可以回頭,并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6.《小石潭記》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xué)家選自《柳河?xùn)|集》

  中心:作者時而歡樂,時而憂傷,思想感情隨景而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發(fā)了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

  7.《賣油翁》

  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謚號文忠,號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學(xué)家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中心:賣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藝表演征服對方,用事實證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記》

  作者:魏學(xué)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選自清朝人張潮所編的《虞初新志》

  中心:通過介紹核舟的形象、結(jié)構(gòu)、主題,表現(xiàn)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藝和巧妙構(gòu)思,反映出我國古代工藝的高超成就。

  9.《口技》

  作者:林嗣環(huán),清代文人選自《虞初新志》

  中心:通過描寫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現(xiàn)了我國口技藝術(shù)的魅力,贊揚了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2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使動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或出現(xiàn)謂語動詞表示的變化。

  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

  其中的“亡”是主語使賓語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意思是“使鄭國滅亡”。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因后邊跟了“鄭”這個名詞,成為使動用法。這些謂語動詞只有用使動用法來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師》)(闕:使……減少)

  使使以聞大王(《荊軻刺秦王》)(聞:使動,使……聞,稟告)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活)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

  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受苦;勞:使……勞苦、疲勞;餓:使……饑餓;空乏:形使……資財缺乏。)

  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破:使……破,撞破)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于義。(《勾踐滅吳》)(潔:使……潔凈;美:使……美麗;飽:使……飽。)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dāng)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其中加點的“王”本來是名詞,它后邊又帶一個代詞“之”作賓語,要按照一般的用法來解釋和翻譯就會出錯,就有可能翻譯成“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就王他”。這樣必須改變詞性才能解通,變?yōu)椤笆官e語怎樣”,即使動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東封鄭(《燭之武退師》)(封:使……成為邊邑)

  闕秦以利晉(《燭之武退師》)(利:使……受益)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3

  高考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這里作"準(zhǔn)備")

  2、吊有憂(慰問)

  3、當(dāng)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

  5、踐辭曰(推辭)

  6、越四封之內(nèi)(疆界)

  7、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副詞,表詰問,同"豈",難道)

  8、旅進旅退(俱,共同)

  9、果行,國人皆勸(果決地)

  10、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誰)

  11、是故敗吳于囿(因此)

  12、無乃后乎("無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寫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

  1、將帥二三子以蕃(帥通"率")

  2、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

  3、將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釋其政(政通"征")

  5、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厲之于義(摩厲通"磨礪")

  三、一詞多義(解釋多義詞)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感到,覺得)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管理,主持)

  孰為汝多知乎(通"智")

  2、復(fù):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繁復(fù))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fù)戰(zhàn)(再)

  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恢復(fù))

  3、既:既而兒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已經(jīng))

  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4、勸:果行,國人皆勸(鼓勵)

  勸君更進一杯酒(勸說)

  5、遂:自殺未遂(成功)

  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吳(終于)

  遂滅吳(就)

  6、當(dāng):當(dāng)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掌管)

  木蘭當(dāng)戶織(面對)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到了)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阻擋,把守)

  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必定)

  今當(dāng)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將)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山上(介賓短語后置)

  2、何后之有(賓語前置)

  3、執(zhí)其手與之謀(省略)

  4、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判斷句)

  5、十年不收于國(介賓短語后置)

  6、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省略)

  7、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定語后置,判斷句)

  8、此則寡人之罪也(判斷句)

  高三高考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fēng)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fēng)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fēng)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注釋】

  1、錦衾。航z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兀豪_。

  3、鐵衣:鎧甲。

  4、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結(jié)著很厚的冰。

  5、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6、慘淡:昏暗無光。

  7、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飲,動詞,宴飲。

  8、風(fēng)掣:紅旗因雪而凍結(jié),風(fēng)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9、凍不翻:(紅旗)被凍得怎么吹也飄不起來

  【考試范圍】

  1、描寫邊塞雪景(作者從想象角度虛寫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寫送別場面的句子: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從軍中大帳寫天氣奇寒,側(cè)面表現(xiàn)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4、從人的感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從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6、從帳內(nèi)餞行場面表現(xiàn),表現(xiàn)友情濃烈與真摯,心胸的豪放與豁達: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7、表明分別時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8、本詩中寫北方邊地風(fēng)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0、起承上啟下過度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1、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2、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3、拓展:李白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高三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知識點

  《虎丘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里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制的鍋,這里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里指簫管與歌喉。

  6、皂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著。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余言否耶?(通"志",記著)

  三、一詞多義

  1、以:

  ①獨以近城故(因為)

 、诟傄孕缕G相角(用)

  2、去:

 、倩⑶鹑コ强善甙死(動詞,距離)

 、谒杖ス(動詞,離開)

  3、之:

  ①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jié),無實義)

  ②遠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4

  一、內(nèi)容:(掌握重點字詞)

  北冥(通“溟”,大海)有魚,其名(名稱)曰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為鳥,其名為(叫)鵬(傳說中的大鳥)。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奮起,這里指鼓起翅膀)而飛,其翼若(像)垂(懸掛)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就)將徙(遷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齊諧者,志(記載)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擊(拍打,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三千里,摶(tuán)(環(huán)旋著往上飛)扶搖(旋風(fēng))而上者九(表虛數(shù),不是實指)萬里,去(離開)以(憑借)六月息(這里指風(fēng))者也。”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也,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xì)碎的塵粒叫“!薄#┮,生物之以息(氣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蒼蒼(深藍),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盡)邪?其(指代“鵬”)視下(往下)也,亦若是(這樣)則已(罷了)矣。

  二、【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fēng)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三、文學(xué)常識:

  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莊子》是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xué)者所著,F(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

  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dāng)于“呢”)

  五、詞類活用:

  1.怒而飛

  怒:形容詞作動詞,奮發(fā),振翅。

  2.鯤之大

  大: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3.《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六、古今異義詞:

  1.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

  2.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義:湖泊的名稱。

  3.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海波動蕩。

  今義:海洋運輸

  七、一詞多義:

  ⑴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名列前茅。(名次)

 、葡ⅲ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北山愚公長息曰。(動詞,嘆氣)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侵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榷

  怒而飛。(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

 、蓜t: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就)

  時則不至。(或者)

  ⑹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⑺其:

  其名為鯤。(代詞,它的)

  不知其幾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他們)

  八、內(nèi)容探究:

  1.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

  2.文章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庇泻巫饔茫

  作者采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并不是對大鵬的贊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借”。

  3.說說你對“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钡睦斫狻

  這里采用類比手法。展示了莊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飛行還只是夢想的年代,莊子能設(shè)想空中的大鵬“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十分驚人;尤其是對蒼天顏色的追問:“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今天看來,也是十分深奧的問題。

  4.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wù)勀銓Ρ疚亩沃械南胂蟮睦斫狻?/p>

  一是在想象中夸張,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極盡想象夸張之能事,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進行對比,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呼應(yīng)的,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形象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5

  一、常用實詞

  知識點總結(jié)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dāng)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

  積累卡片

  常見文言實詞例釋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養(yǎng),奉養(yǎng)。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3)怎么。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安穩(wěn),安定。例: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副詞,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記》)

  (3)曾經(jīng)。例: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4)同“層”,重疊。例:蕩胸生曾云(《望岳》)

  3.從

  (1)跟,隨。例: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隸而從者(《小石潭記》)

  (2)學(xué)習(xí)。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3)追尋。例:溯洄從之(《蒹葭》)

  (4)依從。例: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

  (5)自,由。例:從口入,初極狹(《桃花源記》)

  (6)在。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公輸》)

  (7)堂房親屬。例:贈從弟(《贈從弟》)

  (8)向。例: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4.得

  (1)能夠。例:余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2)領(lǐng)會。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4)實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獲得。例: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

  5.道

  (1)(正確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主張,思想,學(xué)說。例: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說。例: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6.當(dāng)

  (1)面對,對著。例:木蘭當(dāng)戶織(《木蘭詩》)

  (2)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例:當(dāng)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3)應(yīng)當(dāng)。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7.方

  (1)指面積。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處所。例: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學(xué)而》)

  (3)當(dāng)……時。例:方其遠出海門(《觀潮》)

  (4)將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國

  (1)國防。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國家。例: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zhàn)》)

  (3)國都,京城。例: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葑酉嗔骸)

  (4)國事。例: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5)地勢。例:國險而民附(《隆中對》)

  9.會

  (1)適逢。例: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體會,領(lǐng)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3)匯集。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4)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會當(dāng)凌絕頂(《望岳》)

  10.見

  (1)看見。例:清澈見底(《滿井游記》)/見漁人(《桃花源記》)

  (2)拜見。例:徐庶見先主(《隆中對》)/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3)接見。例:將軍豈愿見之乎(《隆中對》)

  (4)了解。例:見往事耳(《孫權(quán)勸學(xué)》)

  (5)認(rèn)識。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quán)勸學(xué)》)

  (6)xiàn,引見。例: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11.將

  (1)將要。例:將以攻宋(《公輸》)/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2)帶兵。例: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3)帶兵的人,將領(lǐng)。例: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帶領(lǐng)。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6)拿。例: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赤壁》)

  (7)和,與,同。例:暫伴月將影(《月下獨酌》)

  12.盡

  (1)全部取得。例:利盡南海(《隆中對》)

  (2)盡興。例:造飲輒盡(《五柳先生傳》)

  (3)盡頭,到頭。例:林盡水源(《桃花源記》)

  (4)窮盡。例: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觀潮》)

  (5)完,沒有了。例: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6)全,這里作動詞,“吃盡”。例: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13.文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發(fā)文身(《觀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xué)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5)識別,認(rèn)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二、常用虛詞

  知識點總結(jié)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dāng)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shù)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種.種語法關(guān)系。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兼詞七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biāo)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頻繁,而且它們的解釋也相當(dāng)靈活。

  常用虛詞例釋

  1.但①副詞:表示對動作的限制,可譯為“只”“僅僅”等。例: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谶B詞:用在復(fù)句的后一個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勺g為“但是”“不過”“只是”等。例: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2.而①代詞:相當(dāng)于第二人稱,你、你們,你的、你們的。例: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谶B詞:A.表示遞進,相當(dāng)于“而且”“并且”。例: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B.表示轉(zhuǎn)折,相當(dāng)于“卻”“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xué)而) C.表示順承,相當(dāng)于“然后”。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D.表修飾,相當(dāng)于“地”。例:默而識之。(《論語。述而》) E.表并列,相當(dāng)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游記》)

  3.耳語氣詞:A.表示肯定、判斷語氣,相當(dāng)于助詞“也”,可譯為“了”“啊”。例: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表示限制語氣,相當(dāng)于“而已”“罷了”,含有“不過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驢》)

  4.何①疑問代詞:A.代事物,可譯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為學(xué)》)B.代處所,可譯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C.代原因,可譯為“何故”“為什么”。例: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诟痹~:表示反詰,可譯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5.乎①語氣詞: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dāng)于“嗎”“呢”。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贊美或感嘆,相當(dāng)于“啊”“呀”。例: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C.表示測度或商量,相當(dāng)于“吧”。例: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梁惠王下》)

 、谥~:用于形容詞或副詞后,助成音節(jié),可譯為“……的樣子”,或不譯。例: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

 、劢樵~:A.表示時間,可譯為“在”“從”。例: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記》)B.表示對象,可譯為“對”。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6.或①代詞: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時間等的一部分,可譯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诟痹~:A.表示動作行為、情況的揣測、估計,可譯為“也許”“大概”“或許”。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B.表示時間,可譯為“偶爾”“有時”。例: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岳陽樓記》)

  7.乃①代詞:第二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你”“你的”“你們”“你們的”。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诟痹~:A.表示動作行為的相承,可譯為“就”“于是”等。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B.表示動作行為或某種情況的發(fā)生、出現(xiàn)出乎意料,可譯為“竟然”“卻”等。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8.其①代詞:A.人稱代詞,可譯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桃花源記》)B.代具體的事物。例:屠自后斷其股。(《狼》)C.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那”等。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诟痹~:表示推測、反問等語氣,可譯為“大概”“難道”,或者不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句中第一個“其”表反問,可譯為“難道”;第二個“其”表猜測語氣,可譯為“大概”。編者注)

  9.且①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發(fā)生、出現(xiàn)是暫時的,可譯為“姑且”“暫時”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B.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出現(xiàn),可譯為“將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連詞: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況且”“尚且”等。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10.雖連詞:A.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例: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可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11.遂副詞:A.表示結(jié)果,可譯為“終于”“結(jié)果”“竟然”等。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桃花源記》)B.表示順承,可譯為“于是”“隨即”等。例: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記承天寺夜游》)

  12.也①語氣助詞,用在句末:A.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可譯為“啊”“呀”,或不譯。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B.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呢”“嗎”,或不譯。例: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勸阻語氣,可譯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谡Z氣助詞,用在句子中間:表示停頓,舒緩語氣,引起下文,可譯為“啊”“呀”等,或不譯。例: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黃生借書說》)

  13.已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出現(xiàn),可譯為“已”“已經(jīng)”等。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 B.與“而”組成固定詞組,表示后一個動作行為與前一個動作行為相隔不久,可譯為“不久”。例: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醉翁亭記》)

  14.以①介詞:A.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xiàn)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譯為“用”“拿”等。例: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C.表示時間、處所或范圍,可譯為“在”“于”“從”等。例: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隆中對》)

  ②連詞:A.表示目的,可譯為“來”。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B.連接分句,表示結(jié)果,可譯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15.矣語氣詞:A.表示已然,可譯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矣。(《公輸》)B.表示肯定語氣,可譯為“了”,也可不譯。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C.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介詞:A.表示時間,可譯為“在”“到……時”等。例: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滿井游記》)B.表示

  三、多音字

  知識點總結(jié)

  多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義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幾種用法讀音有區(qū)別詞性和詞義的作用。這種類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異讀”,約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對這類多音字,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讀音加以辨析、記憶。如“將”:jiāng(可作動詞或副詞等),動詞可作“帶領(lǐng)”解,副詞可作“將要”解;jiàng(名詞),作“將帥”或“大將”解;qiāng(動詞),作“愿”“請求”講,如“將子無怒”(請你別生氣)。

  2.使用情況不同,讀音也不同,讀音有區(qū)別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單用,薄餅、薄紙;bó,一般用于合成詞,薄禮、厚古薄今;bò,薄荷(專有名詞)。

  3.語體不同,讀音不同,讀音有區(qū)別語體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口語和書面語等。如“給”:口語讀gěi;書面語讀jǐ,給予、給養(yǎng)。

  4.方言詞匯的存在造成多音。這類多音字比較少,僅限于部分地區(qū)。如“忒”:tè,差忒(差錯之意);tuī(方言),風(fēng)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續(xù)使用到現(xiàn)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詳見第二節(jié)“異讀字”。)

  常見多音字例釋

  行xíng

 、傩凶呷诵,必有我?guī)熝?《論語。述而》)

  ②運動天行有常(《荀子。天論》)

  háng

 、俾纷癖宋⑿(《詩經(jīng)。七月》)

 、谛辛续x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漢樂府。雞鳴》)

 、酃糯婈牼幹,二十五人為一行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

  難nán困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xué)》)

  nàn患難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數(shù)shǔ ①動詞,計算珠可歷歷數(shù)也(《核舟記》)

 、跀(shù)落,列舉罪狀晏子請數(shù)其罪(《貞觀政要。納諫第五》)

  shù作數(shù)詞用,譯為“幾”騎千余,卒數(shù)萬(《陳涉世家》)

  shuò副詞,屢次,多次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為wéi①制,造,做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公輸》)

 、诔洚(dāng),當(dāng)作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

  ③擔(dān)任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苁侵熊幊ㄕ邽榕(《核舟記》)

 、莘Q為,叫做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拗,寫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

  ⑦以為,認(rèn)為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唷把伞迸c“為”合用,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wèi①介詞,為,給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趯,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③為此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詩》)

 、苓B詞,因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騎qí動詞,騎馬其子好騎(《塞翁失馬》)

  jì名詞,一人一馬叫一騎翩翩兩騎來是誰(《賣炭翁》)

  少shǎo①名詞,少數(shù)人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

  ②不多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

 、凵晕①e客意少舒(《口技》)

 、苌贂r,一會兒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shào①年輕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谛∥崧劧郎僮右,不當(dāng)立(《陳涉世家》)

  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陌上!)

  ②相善,交好外結(jié)好孫權(quán)(《隆中對》)

  hào愛好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舍shě舍棄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shè房屋又漸如高舍(《山市》)

  號háo大聲喊叫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大聲哭號呼而轉(zhuǎn)徙(《捕蛇者說》)

  hào ①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诜Q號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勖钐柫钫偃、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間jiān ①中間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晏子春秋》)

  ②表房屋的量詞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jiàn ①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趨⑴c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

 、蹔A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茈x間趙王信秦之間(《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異讀字

  知識點總結(jié)

  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xiàn)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采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墻壞。(《智子疑鄰》)句中沒有謂語動詞,因此“雨”轉(zhuǎn)化為動詞。所以,在習(xí)慣上把它讀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yǔ)的區(qū)別。

  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這里的“說”是“悅”的通假字,因此,就應(yīng)該讀成它的本字“悅”(yuè),而不能再讀shuō音了。

  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稱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詩》)此句中“可汗”是對我國古代北方部族首領(lǐng)的稱呼,應(yīng)讀為“kèhán”,而不能讀為“kěhàn”。

  異讀字例釋

  信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使者”等意,讀xìn.例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有時假借為“伸展”“伸張”之意,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食其在用于人名時,“食”讀yì,“其”讀jī。例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史記。淮陰侯列傳》)

  房古同“旁”,讀páng,用于“阿房宮”。例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王作名詞,表示“帝王”“諸侯王”等意時,讀wáng.例

  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當(dāng)其用作動詞,表示“成就王業(yè)”等意時,讀wàng.例

  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度作名詞,表示“計量長短的標(biāo)準(zhǔn)”“限度”“法制”“氣度”“度過”等意時,讀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在作動詞,并表示“計量”“揣測考慮”等意思時,讀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臭作形容詞,表示與“香”相對的意思時,讀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亂》)

  作名詞,表示“氣味”時,讀xiù。例

  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

  乘作動詞,在表示“駕”“坐”“趁”等意時,讀chéng.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

  在表示“車輛”或作“四”的代稱時,讀shèng.例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xué)而》)

  讀表示“誦讀”等意時,讀dú。例: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表示“句讀”(即不足一句,讀時須稍有停頓)的意思時,讀dòu.例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泛在表示“漂浮”“廣泛”“浮行”等意思時,讀fàn.例: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時,讀fěng.例: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積貯疏》)

  創(chuàng)當(dāng)表示“始造”“首創(chuàng)”的意思時,讀作chuàng.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在表示“創(chuàng)傷”的意思時,讀chuāng.例:夫身中大創(chuàng)十余,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罷表示“停止”“罷免”等意思時,讀bà。例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

  當(dāng)表示“疲勞困乏”之意時,同“疲”,讀作pí。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出師表》)(注:教材中“罷敝”寫作“疲弊”)

  女表示“女性”“女兒”的意思時,讀nǚ。例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作人稱代詞時,則同“汝”,讀作rǔ。例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降動詞,在表示“降落”“降臨”“降給”“下達”等意時,讀jiàng.例

  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中考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在表示“歡悅”“平和”的意思時,讀xiáng.例: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

  五、通假字

  知識點總結(jié)

  通假字,漢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簡稱。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們之間語音相同或相近,并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又稱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佟氨緹o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記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夠用,想記一事而無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來代替。

 、凇氨居衅渥帧钡耐僮。古人寫作時,不用原字或倉促間想不起原字,而寫成了另外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種類

 、佟奥暸宰帧贝妗靶温曌帧薄

  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座)

  ②“形聲字”代替“聲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庭廷)

 、弁暸缘淖只ハ啻。

  例: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壟)

 、芤敉蛞艚淖窒嗷ゴ。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見通假字例釋

  以下內(nèi)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及出處順序整理

  說悅愉快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女汝你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為政》)

  知智智慧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還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湯燙用熱水焐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齊劑湯藥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止只僅僅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陰蔭樹蔭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屏摒舍去屏棄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xué)》)

  帖貼粘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火伙同伴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竦聳高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

  爭怎怎樣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見現(xiàn)出現(xiàn)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

  要邀邀請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六、文體知識

  知識點總結(jié)

  1.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nèi)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從本質(zhì)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xué)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笨梢姡淼闹饕饔镁褪潜磉_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

  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边@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xué)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biāo)題中的“……記”,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dāng)中,大多數(shù)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fēng)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xué)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fēng)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6

  陳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xn),夙(s)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sho)多疾病,九歲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b)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tng)。煢煢(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bū)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biāo)角椋瑒t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hun)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寵命優(yōu)渥(w),豈敢盤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jīn)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陳情表翻譯: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jīng)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yǎng)。臣小的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柔弱)。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些時候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yōu)秀人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dān)當(dāng)侍奉太子的職務(wù),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yán)峻,責(zé)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tài)度傲慢?たh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惜養(yǎng)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yán)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偽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F(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愛,停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zhǔn)許我完成對祖母養(yǎng)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nèi)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yīng)當(dāng)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jié)草銜環(huán)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陳情表知識點總結(jié):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2、舉臣秀才:優(yōu)秀人才

  3、除臣洗馬:授予官職 太子隨從

  4、臣欲奉召奔馳:奔走效勞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則告訴不許:申訴

  7、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拳拳,形容感情懇切。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義-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義-微小的光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7

  一、文言文與白話文

  也許現(xiàn)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現(xiàn)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

  “文言文”中的第一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最后一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于“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古白話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話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一種書面語。如唐代的變文,敦煌通俗文學(xué)作品,宋人話本,金元戲曲,明清小說等都是古白話的代表。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chǔ)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語,由于區(qū)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今天讀起來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們稱之為“古白話”(學(xué)術(shù)界一般把從晚唐五代開始直至“五四”時期形成的古白話稱作近代漢語)。

  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nèi),中學(xué)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誦方法指導(dǎo):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同學(xué)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把默寫功夫做到細(xì)致準(zhǔn)確、一字不差、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聲誦讀。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xù)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shù)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xué)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xiàn),這就是對古文相當(dāng)熟悉的結(jié)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chǔ)上,現(xiàn)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xù)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fā)現(xiàn)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dāng)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fā)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guān)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fù),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xué)能隨時發(fā)現(xiàn)、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準(zhǔn)確度不高的同學(xué)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rèn)真對待。

  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guān)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huán)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xì)咀嚼題干的要求,抓住關(guān)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nèi)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xì)微變化。

  第六步:對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于在所有學(xué)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只能要求同學(xué)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zhàn)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選擇最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

  三、如何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現(xiàn)在有不少學(xué)生為文言文閱讀而苦惱,怎樣快速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技巧呢?這是不少學(xué)生都想知道的,其實只要多背誦,多練習(xí)文言文就能很快掌握住翻譯文言文的技巧。今天我們來就來談?wù)劮g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

  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第一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就是準(zhǔn)確,即忠實于原文意義,不添、不加、、不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能夠具體落實的字詞就盡可能地在譯文中有所落實,并保持原句的特點:“達”就是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xí)慣,遇到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dāng)?shù)夭捎靡庾g的方法:“雅”就是譯文語句優(yōu)美,用詞造句比較講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fēng)格。

  第二,“留、補、刪、換、調(diào)”的翻譯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號、帝號、國號、人名、地名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譯:“補”指增補,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刪”指刪除,就是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換”指替換,即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調(diào)”,指“調(diào)整”,就是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

  第三,由“會義”到“操作”的翻譯步驟:“會義”就是通讀全文,領(lǐng)會文章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明確文句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并在翻譯之后檢查文意是否表達清楚,前后是否對應(yīng),上下文是否一致、語意是否吻合語境。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yīng)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8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yīng)。讀gōng) 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高興,喜歡。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來。 燕王誠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還柱走“還”,通“環(huán)”,繞。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內(nèi)”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二、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古今意義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來。

  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義:缺少的東西。今義:疲勞。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5、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今義:貧窮。

  6、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9、諸郎中執(zhí)兵,皆陣殿下

  古義:宮廷的侍衛(wèi)。今義:中醫(yī)醫(yī)生

  10、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古義:指崤山以東地區(qū)。今義:指山東省。

  11、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12、將軍戰(zhàn)河北

  古義:黃河以北地區(qū)。今義: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13、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地區(qū)。今義: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14、莊則入為壽

  古義:敬酒。今義:長壽。

  15、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xì)地講述。

  16、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今義:結(jié)婚的事或者說因結(jié)婚而主生的_眷關(guān)系。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9

  一、實詞

  言:

  感斯人言話,名詞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詞

  自言本是京城女說,動詞

  數(shù):

  使快彈數(shù)曲幾,表不確定的數(shù)目,數(shù)詞

  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數(shù)量,名詞

  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回答,動詞

  今夜聞君琵琶語曲,名詞

  為:

  因為長句寫,創(chuàng)作,動詞wéi

  初為《霓裳》后《六幺》彈奏,動詞wéi

  為君翻作《琵琶行》替、給,介詞wèi

  輕:

  輕攏慢捻輕輕,形容詞

  商人重利輕別離輕視,動詞

  泣:

  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動詞

  座中泣下誰最多眼淚,名詞

  二、古今異義詞

  因為:古:兩個詞,于是創(chuàng)作。今:表原因的連詞。

  闌干:古:參差錯雜,縱橫散亂。今:用木、石、鋼材制成的`攔擋物。

  向前:古:從前、剛才。今:介詞和方位名詞構(gòu)成的兩個詞。

  老大:古:年齡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顏色:古:神態(tài)、臉色。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贈之賓語前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賓短語后置;于,向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介賓短語后置;于,在

  本(是)長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謂語

  使(之)快彈數(shù)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0

  我會寫:

  囊:náng(行囊、囊括、錦囊妙計)

  螢:yíng(螢光、流螢、螢火蟲)

  恭:gōng(恭敬、恭維、玩世不恭)

  勤:qín(勤奮、勤勞、勤快)

  博:bó(博覽、博學(xué)、地大物博)

  貧:pín(貧困、貧窮、一貧如洗)

  焉:yān(心不在焉、罪莫大焉)

  逢:féng(相逢、每逢、狹路相逢)

  卒:zú(士卒、卒歲、卒業(yè))

  我會認(rèn):

  杵:chǔ(鐵杵、杵臼、木杵)

  形近字:

  熒(熒光)逢(重逢)碎(碎片)

  螢(螢火蟲)縫(門縫)卒(士卒)

  貧(貧窮)恭(恭敬)

  芬(芬芳)共(總共)

  多音字

  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飯)

  磨:mó(磨煉)mò(石磨坊)

  課文解析:

  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字詞解釋:

  囊螢夜讀:(車胤)把螢火蟲裝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讀書。本文選自《晉書·車胤傳》。囊,用口袋裝。螢,螢火蟲。

  恭勤:肅敬勤勉。

  通:通曉,明白。

  練囊:白色薄絹做的口袋。

  課文翻譯:

  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

  晉朝人車胤謙遜有禮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xué)問精通。

  家貧不常得油,他家境貧寒,不能經(jīng)常得到香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

  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xué)習(xí)著。

  課文主題:

  《囊螢夜讀》講述了車胤家境貧困,晚上捉了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照著書本讀書的故事。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樣的艱苦條件下,只要我們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勤奮苦學(xué),最終一定能學(xué)有所成。

  鐵杵成針: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感其意,還卒業(yè)。

  字詞解釋:

  【鐵杵成針】鐵棒被磨成了縫衣針。本文選自宋代祝穆的《方輿勝覽·眉州》。鐵杵,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

  【是】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動。

  【還卒業(yè)】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課文翻譯: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

  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xué)業(yè),就放棄學(xué)習(xí)離開了。

  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

  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正在磨鐵棒。

  問之,曰:“欲作針。”

  李白好奇地問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說:“我想把它磨成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xué)業(yè)。

  課文主題:

  《鐵杵成針》講述了李白小時候貪玩不愛學(xué)習(xí),受到老婆婆鐵杵磨成針的精神鼓舞,繼續(xù)學(xué)習(xí),最終完成學(xué)業(yè)的故事。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rèn)真去做,堅持不懈都能成功。

  課后習(xí)題答案:

  1、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囊螢夜讀》:車胤謙遜有禮、勤奮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xué)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jīng)常得到香油去點燈。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用夜晚接著白天學(xué)習(xí)。

  《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xué)業(yè),就放棄學(xué)習(xí)離開了。他路過這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于是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崩畎妆凰囊庵靖袆樱厝ネ瓿闪藢W(xué)業(yè)。

  2、照樣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一填。

  貧:貧寒棄:放棄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1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馳的馬,即快馬)《三峽》

  2、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

  3、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名詞作動詞,抽打)《閑情記趣》

  4、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騎:動詞作名詞,指騎馬的人。這兒指騎馬的偵察兵)《使至塞上》

  5、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作動詞,指盡興)《五柳先生傳》

  6、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義:名詞作動詞,意為堅持合宜的`品德、道理。)《公輸》

  7、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怪:形容詞作動詞,意為以……為怪)《陳涉世家》

  8、身被堅執(zhí)銳,……功宜為王。(功:名詞作動詞,意為論勞績)《陳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抽打)《馬說》

  10、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動用,滲濕或沾濕。)《白雪歌送果斷官歸京》

  11、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動用,認(rèn)為……奇特)《始得西山宴行記》

  12、攀援而登,盤蹲而遨(箕:名詞作狀語,像簸箕相同)《始得西山宴行記》

  13、縈青繚白,外與天邊(青:形容詞作名詞,青山)《始得西山宴行記》

  1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相同《醉翁亭記》

  1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動用,命名,給……取名)《醉翁亭記》

  16、飲少輒醉……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動用,取別號)《醉翁亭記》

  17、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釀:名詞動用,用釀泉流)《醉翁亭記》

  18、雜但是前陳者,太守宴也(宴:名詞動用,請客來賓)《醉翁亭記》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動用,約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將降大任所以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勞、餓、空乏、拂亂:使動用法,使……苦、勞、餓、空乏、拂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動用,送食物)《觀刈麥》

  2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作名詞,指車、馬)《隆中對》

  23、所以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隆中對》

  24、趁熱打鐵,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作動詞,伐鼓)《曹劌論爭》

  25、太尉以才略冠全國。(冠:名詞作動詞,為榜首)《上樞密韓太尉書》

  26、太尉茍認(rèn)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動用法,“以……為辱)《上樞密韓太尉書》

  27、且人之學(xué)也,不志其大,雖多何為?(志:名詞作動詞,立志)《上樞密韓太尉書》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詞語總匯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樣)

  (2)衣食所安(養(yǎng))

  卑(1)非天質(zhì)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份卑微)

  備(1)前人之述備矣。(周全、翔實)

  (2)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具有)

  比(1)其兩膝比較者(挨近,挨著)

  (2)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

  (比及)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世鄙野)兵(1)今南邊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上使外將兵(戎行)

  薄(1)不宜自暴自棄(小看)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唆使)

  (2)執(zhí)策而臨之(鞭子,馬鞭)

  (3)策勛十二傳(記載)

  誠(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真實,確實)

  (2)帝感其誠(誠意)

  (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令郎扶蘇、

  項燕(果然)

  稱(1)稱其氣之小大(相等,合適)

  (2)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3)流輩皆稱其賢(稱譽)

  辭(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推托)

  (2)未嘗稍降辭色(言語)

  馳(1)愿馳千里足(騎)

  (2)公將馳之(驅(qū)車(追逐)到)

  (4)計將安出(發(fā)生)著)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路途)

  (2)策之不以其道(辦法)

  (3)伐無道,誅暴秦(正路,封建

  社會認(rèn)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為外人道也(說,告知)

  得(1)既出得其船(尋到,找到)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體會,體會)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這兒是"感激"的意思)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為茍得也(茍且獲得,這

  里是"茍全性命"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2

  參考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前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么。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支櫓。櫓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只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xì)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櫓、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一、字解

  器皿(mǐn) 罔(wǎng) 貽(y) 高可二黍(shǔ)許 篛(ru)篷執(zhí)(zh)

  石青糝(sǎn)之 髯(rn) 不屬(zhǔ) 詘(qū) 椎(chu)髻(j)天啟壬(rn)戌(xū)舟尾橫臥一楫(j)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u)奇(jī)

  二、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與字之后)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揀)

  三、一字多義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表存在的動詞,與無相對。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為:1.為宮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軒敞者為艙是

  3.為人五:為,刻有。

  可:1.高可二黍許大約

  2.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端:1.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名詞,畫卷的右端)

  2.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木:1.能以徑寸之木(木塊)

  2.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者:1.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叫作)

  2.文曰:天啟壬戌秋日(是)

  扇:1.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2.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扇子)

  啟:1.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

  2.天啟壬戌秋日(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連詞,并且)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轉(zhuǎn)折,但是)

  以:1.能以徑寸之木(用)

  2.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3

  一、通假字

  1、木室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賦,資質(zhì).)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jié),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余為人。(: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二、詞類活用.

 。ㄒ唬┟~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

  4、順流而東(東進)

  5、臥而夢(做夢)

  6、故為之文以志(寫文章)

  7、外與天際(交會)

  (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相同)

 。ㄈ┬稳菰~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2、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繚白(青山,自水)

  4、自遠而至(遠處)

  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

 。ㄋ模┬稳菰~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ㄎ澹┦箘佑梅

  1、舞幽整之潛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鈩佑梅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2、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

  3、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4、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5、始指異之(以……為異.)

  三、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

  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

  今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

  4、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指在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7、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jié)果的連詞

  8、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許多人

  9、小學(xué)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指小學(xué)教育的階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11、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12、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13、于是飲酒樂甚

  古義:在這個(時候)

  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15、頹然就醉

  古義:倒喝,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

  今義: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義:從此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四、虛詞歸納.

  (一)而

  1、連詞,表轉(zhuǎn)折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4)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5)惑而不從師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8)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窮

 。12)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13)小學(xué)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

 。1)吾嘗終日而思矣

 。2)吾嘗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

 。4)順風(fēng)而呼

  (5)則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連詞,表遞進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連詞,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

 。3)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承接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從而師之

  (4)擇師而教之

 。5)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6)拔草而坐,傾壺而醉

 。7)臥而夢

  (8)覺而起,起而歸

 。9)自遠而至

  6、連詞,表因果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7、連詞,表條件

  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己”運用,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

 。ǘ┭

  1、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3、積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備焉(句末語氣助詞,了)

 。ㄈ┲

  1、代詞.

 。1)青,取之于藍(代靛青)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道理等)

  (4)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指代童子)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

 。6)郯子之徒(代詞,這)

 。7)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9)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10)取之無禁,用之不褐(代詞,它們)

 。11)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12)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為圣(指代這件事)

  2、助詞.

 。1)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

 。2)彼童子之師(的)

 。3)非蛇蟠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的)

 。5)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的`)

 。6)月出于東山之上(的)

 。7)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0)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11)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3)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4)茍非吾之所有(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5)吾與子之所共適(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6)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4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

  3、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彎曲")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下飲黃泉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dāng)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

  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rèn)為。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

  《桃花源記》

  【文體】

  記:可以是游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游記)。游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游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fā)感情,讓思想在風(fēng)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大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有《陶淵明集》傳世。

  【內(nèi)容寫法】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重點字詞積累】

  1、緣溪行()2、落英繽紛()3、漁人甚異之()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6、屋舍儼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1、咸來問訊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13、無論魏晉()

  14、皆嘆惋()15、此中人語云()16、便扶向路()17、詣太守()

  18、尋向所志()19、欣然規(guī)往()20、尋病終()

  21、后遂無問津者()22、漁人甚異之:()23、便要還家:()

  【一詞多義】

  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尋向所志()尋病終()

  乃: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舍:便舍船()屋舍儼然()

  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志:處處志之()尋向所志()

  復(fù):不復(fù)出焉、不復(fù)得路()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遂:遂與外人間隔()遂迷()后遂無問津者()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砣,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重點句子翻譯】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次,漁人劃著船)沿著溪水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畠砂稁装俨揭詢(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獫O人又向前劃去,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謇锩鎭韥硗男腥撕透N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便要還家,設(shè)灑殺雞作食!藗儼褲O人邀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謇锶寺犝f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约赫f,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獑柆F(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不足為外人道也!@兒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別的人說啊。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脱刂惹暗穆坊厝,一路上處處標(biāo)上記號。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隨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biāo)志,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關(guān)鍵句】

 、贊O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诿鑼懱一帧獖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勖鑼懱一ㄔ础恋仄綍纾萆醿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鼙憩F(xiàn)桃花源中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文章結(jié)尾寫南陽劉子驥想尋訪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這個地方不存在,增強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傳奇色彩。

  《陋室銘》

  [文學(xué)常識]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劉禹錫寫過的名詩句: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積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階綠()6、談笑有鴻儒()

  7、往來無白丁()8、無絲竹之亂耳()()

  9、無案牘之勞形:()()10、何陋之有()

  [重點句翻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長上了臺階,使臺階綠了;草的綠色映入門簾,使屋內(nèi)也綠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獊斫煌、聊天的人都是有學(xué)問的人,沒有見識淺陋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详栍兄T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

  【關(guān)鍵句】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rèn)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wù)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xiàn)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xué)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點字詞積累】

  【蕃(fán)】多!惊殹績H。【盛】大規(guī)模!居琛课!救尽空慈尽!惧肯礈臁!厩鍧i】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局病苛!疽C(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局^】認(rèn)為!倦[逸】隱居的人!揪印科返赂呱械娜。【鮮】少。【宜】應(yīng)當(dāng)。【眾】多!韭可β!局Α繌堉(jié)!就ねぁ柯柫⒌臉幼。

  [重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當(dāng)然是很多了。

  [關(guān)鍵句]

  1、描寫蓮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huán)境習(xí)性、體態(tài)香氣、清高氣質(zhì)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2、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fēng),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大道之行也》

  [文學(xué)常識]

  1、文學(xué)常識

  四書:《論語》《大學(xué)》《孟子》《中庸》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2、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寫作背景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因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

  【重點注釋】

  1、選賢與能()2、古人不獨親其親()()

  3、不獨子其子()()4、男有分,女有歸()()

  5、貨惡其棄于地也()6、盜竊亂賊而不作()()

  7、是謂大同()()

  【重點句子翻譯】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實現(xiàn)的時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選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

  4、男有分,女有歸:男的都有職務(wù),女子都能有歸宿。

  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

  8、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是理想社會。

  [關(guān)鍵句]

  1、總括全文的綱領(lǐng)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最能夠體現(xiàn)全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3、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請同時找出與其相對應(yīng)的句子。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對應(yīng)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對應(yīng)句:男有分,女有歸。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對應(yīng)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三峽》

  [文學(xué)常識]

  《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作者: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州)人,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內(nèi)容概括]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景致,先總寫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憂傷的漁歌作結(jié),表現(xiàn)了山水雖佳,世上猶有貧窮的思想感情。

  [中心]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xiàn)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重點詞語]

  1、通假字[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

  [絕]①沿溯阻絕[斷,斷絕]②絕巘多生怪柏[極]③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一詞多義

  自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屬①屬引凄異(連續(xù))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闕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榮峻茂(水清)

  3、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疾: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4、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的水)

  5、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4、常見短語

  [略無]毫無。略,幾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屬引]連續(xù)不斷。屬,連續(xù)。引,延長。

  5、其他詞語

  [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襄]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傳達。[雖]即使。[御]駕,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沖刷。[旦]早晨。[肅]寂靜。[哀]悲哀。[轉(zhuǎn)]婉轉(zhuǎn)。[沾]沾濕。[三]表示概數(shù)。

  【重點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即使乘上飛奔的駿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船行的速度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擋在這里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每當(dāng)?shù)搅颂鞖獬跚缁蛳滤脑绯浚瑯淞趾蜕綕撅@得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時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關(guān)鍵句]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8、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9、寫夏水的句子:①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趯懰魍募钡木渥樱河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10、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11、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2、《與朱元思書》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來形容江水湍急奔騰的氣勢,《三峽》一文中,間接表現(xiàn)江水相似特點的句子則是: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3、到三峽旅游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峽,春冬時候的水依然像酈道元筆下所描寫的那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4、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5、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出上聯(lián)

  山險水急三峽景(或:山峻水清三峽美),天高地厚華夏情。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05-29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07-30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07-30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07-30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優(yōu)選[15篇]05-29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合集15篇07-30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08-04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8篇06-15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集錦8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