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酸的和甜的教后反思
我一直很疑惑,對于寓意明顯的童話故事的教學,是否可以先引出道理,然后用這道理去檢驗故事中人物的是非;還是一定要按照老套路,先學故事,然后從故事中引出道理?
今天,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三冊《酸的和甜的》,就在自己兩個語文教學班中試了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上午第一節(jié)課,我在二班上的第一課時大約的流程是:
先激趣引入:森林里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我們來去聽聽,今天森林里幾只動物之間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
然后就是聽課文錄音,孩子們邊聽邊思考:有哪幾種動物?他們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在書中劃出。
再就是討論、分析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性格品質、并且把重點板書。
接著就是思考,你喜歡誰,為什么?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最后就是指導感情朗讀、表演課文、續(xù)編故事。
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在三班上的第一課時大約的流程是:
先激趣引入:老師出示一串葡萄,問大家:小朋友,假如你想知道老師手中的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有哪幾種方法?(學生回答:有觀察、問別人、聞味道和親口嘗一嘗等)老師接著又追問:那么多的方法中,你認為那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學生回答,并說出原因)老師引出:百聞不如一見。學生仿著接一句:百見不如一嘗(做)
我們班的小朋友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森林里的小動物還不明白這道理,現(xiàn)在讓我們去看看,動物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他們最后是否都能明白這道理呢?
然后就是聽課文錄音,孩子們邊聽邊思考:有哪幾種動物?他們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在書中劃出。
再就是討論、分析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性格品質、并且把重點板書。
接著就是思考,你喜歡誰,為什么?
最后就是指導感情朗讀、表演課文、續(xù)編故事。
兩節(jié)課下來,感覺后一節(jié)在三班上的流程更受孩子的歡迎,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更有話說,續(xù)編故事也更生動。但,我自己也擔心,先引出道理,會不會削弱了孩子綜合、推理的能力?
真誠希望老師們提出自己看法!先謝謝了!
【酸的和甜的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4-02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0-12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1-11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0-06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范文10-06
《酸的和甜的》課后教學反思10-06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02-02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02-23
酸的和甜的教案03-15
酸的和甜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