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七篇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一: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一是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jīng)歷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變換,發(fā)展空間概念。二是借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的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在教學時,我先復習了一些舊知識,什么叫做平移、什么叫做旋轉,平移時要有什么樣的要求,旋轉時應注意什么?通過回顧以前的一些知識點,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個初步的認知。然后開始觀察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并讓學生通過自己剛才回顧的知識點自己介紹。然后提出問題如果再給你幾個三角形,你可以變換出什么樣美麗的圖案出來。然后讓同學自己拿出學具,動手操作。然后我又出示問題,課件展示方格中一個風車等圖案。讓學生思考,并操作記錄學習過程,然后匯報交流總結經(jīng)驗。其中再操作時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我并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
課后我意識到自己在今后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學習的還很多,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深有感觸,要想上一堂好課,不僅需要備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備好學生,光有教學熱情還不夠,更需要教學技巧。只有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xiàn)新課改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真正的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這節(jié)課我的一些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應盡量準確,符合教材。在圖形的轉換中,只是讓學生準備三角形,沒有讓學生準備方格紙,導致學生在匯報結果時還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致使一部分學生在表述時很茫然,表述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結合教材要求,讓學生把教具準備完整。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導,引導,協(xié)助學生學習數(shù)學時,要善于調(diào)配學生活動的步伐,要善于調(diào)控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這樣,才能使你的教師設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轉后得到另一指定的圖形,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發(fā)現(xiàn)一些方法來證明,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讓每個組的學生都去想多種方法,因而造成驗證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后面的練習題沒時間完成。教師忽略了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各組學生的已有學習經(jīng)驗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組只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方法,可能其它組就發(fā)現(xiàn)了三種方法,這時教師應綜合各組解決問題的程度,適時進行調(diào)控,然后在反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進行交流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后,教師一定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例如在學生進行反饋驗證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學生的匯報不會按照你的思路進行。當你叫到一個學生,他會按照自己思路想說哪個圖形就說哪個。這時教師如果沒當好引路人,就會出現(xiàn)生1說長方形的邊,生2說正方形的角,生3又說到正方形的邊,如此一來,學生得到的知識就出現(xiàn)學到的都是一個點,一個點,而沒有連成線,顯得零亂,不完整。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二:
“圖形與變換”是六年下冊總復習的內(nèi)容,基本上包括了小學數(shù)學中所牽涉到的所有平面圖形的變換。其變換方式有平移、旋轉、軸對稱、放縮這四種。我采用“先梳理——再動手操作——然后強化——最后設計”的模式進行復習。通過復習,系統(tǒng)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認知結構的完善。
如何上好這節(jié)復習課?如何提高這節(jié)復習課的有效性?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研討的一個問題。我想,有效的數(shù)學復習課應該是能讓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得以提高,應該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應該盡可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主動地建構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盡量的讓學生去說、想、做,讓學生在參與中復習好知識,增長才干,提高素質(zhì)。比如,通過表格讓學生在課前系統(tǒng)整理各知識點的特點,可讓學生對所學個知識特征進行回顧、在現(xiàn),煥起回憶。通過“俄羅斯方塊”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四種方式變換的特征,同時感受這些變換的魅力所在。
2、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知識,構建網(wǎng)絡是復習的最終目的,但更重要的是應用。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應用環(huán)節(jié)分兩個層次,“移頭轉向”屬于第一層次,綜合應用,夯實基礎;“小小設計家”是第二層次,加強了數(shù)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幾次的欣賞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感受到數(shù)學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
同時,這接課也存在著不足:沒有注意對學生數(shù)學方法的滲透,對于旋轉的三要素、四表達沒能重點抓好。再者由于是復習課,所含知識廣,范圍大,時間有限(只有40分),復習知識時在知識的運用上,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可能深度不夠,如何突出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是我今后教學應注意思考的問題。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三:
學習圖形變換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結合實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做平移和旋轉運動,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四年級時,學生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轉90度。而本課學習的圖形的變換內(nèi)容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但相對而言,軸對稱知識并不是本課的重點。
由于本節(jié)課教材呈現(xiàn)的圖形變換內(nèi)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因此,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先是請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圖形變換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數(shù)學知識,接著,讓學生按教師的指令用數(shù)學書做平移和旋轉運動,進行鋪墊練習。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并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在操作中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逐步地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并讓學生熟悉這些變換,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xiàn)教師擺,學生看的現(xiàn)象。再者,一個圖形經(jīng)過變換后,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xiàn)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此外,不僅我自己利用課件給學生直觀的表象和形象化的演示,我還讓學生到前面進行演示,不論計算機上的演示,還是實物展示臺上的操作都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時代的氣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對于圖形的每一步變換,我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平移突出方向和距離,旋轉突出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圖形變換的過程,不僅鞏固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存在問題:
就平移和旋轉兩種運動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四:
圖形的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努力體現(xiàn)運動變換的理念與思想,這也是與傳統(tǒng)教材有較大差別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圖形與現(xiàn)象,引出圖形的基本變換——平移與旋轉的基本概念,并在學生的參與探索活動中,得到平移與旋轉的基本特征。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利用軸對稱、平移與旋轉進行圖案設計的能力。教材利用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思考與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3、刪除傳統(tǒng)知識中的繁難內(nèi)容,降低邏輯推理的難度,盡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基礎上,努力讓學生學會合情推理與數(shù)學說理。
1、平移是繼軸對稱以后的又一個圖形的基本變換。本節(jié)在第四章對平移概念的認識基礎上,對平移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钥吹降囊恍┈F(xiàn)象,如滑雪運動員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的飛馳等等,都給我們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討論平面圖形的平移變換。不少平面圖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著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教學中,應努力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豐富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圖形的平移現(xiàn)象。平移既可表示物體(圖形)運動的過程,也可表示物體(圖形)運動后最終的位置與原先位置的關系。在教學中不必嚴格區(qū)分,過于深究。
2、要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原圖形經(jīng)過平移后的對應點、對應線段之間的位置關系與數(shù)量關系。主要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圖形的平移,體驗感受圖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距離,從而體會到圖形在平移過程中,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按同樣的方向移動了相同的距離。
3、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確認圖形在平移過程中,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的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這些基本性質(zhì),從而能將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按要求平移到適當?shù)奈恢谩?/p>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五:
在教學圖形與變換的時候,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了反思:
1.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幾何概念。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形象直觀的支持,為此,在引入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所以我在教學時,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還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準備了其他的實物和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銳角、鈍角以及平移、旋轉等的概念。
2.借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教學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設計的活動,通過折疊、做角、畫角、拼擺、拉一拉、轉一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之外,還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讓學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別向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平移一步、兩步……再如,讓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旋轉一下,或是拿一根線,一頭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轉一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3.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時,要準確把握單元教學重點和要求。如,教學銳角和鈍角時,重點是讓學生對一個角和直角進行比較大小,知道它是銳角(或鈍角)就可以了。再如低年級對平移、旋轉主要是從生活化的角度讓學生初步感知,使學生大致能辨別這兩種現(xiàn)象,并能通過操作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平移(或旋轉)。只有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了準確的把握,才會使自己的教學策略易于學生接受、理解。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六: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jīng)歷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變換,發(fā)展空間概念。我先復習了一些舊知識,如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讓學生一面操作一面敘述。然后開始觀察圖形,這里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給了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自由操作,小組交流活動,我并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經(jīng)過了反復的練習,學生用語言表達完整了很多。
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xiàn)教師擺,學生看的現(xiàn)象。再者,一個圖形經(jīng)過變換后,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xiàn)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對于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為了更清楚的看到圖形的變化,我利用了多媒體,清楚地看到了圖形的各種變化,分散了難點,強化了重點。
但是對于旋轉變幻,學生的表述不是很好,特別是對于中心點不是在頂點的,學生不能較好的表述出旋轉的方向和角度,對于有兩個中心點,學生在表述的時候也不太喜歡加以區(qū)分。對于軸對稱變換學生也不能較好的表述。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加以表述,這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在課始適當?shù)募右曰仡櫤图由。學生回顧,學生說,教師規(guī)范說,生再說。通過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加強。
《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七:
《圖形與變換》是六年級“空間與圖形”復習中的重點內(nèi)容,其中知識點有: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軸對稱。面對內(nèi)容綜合、大班教學、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要把學生幾年中學過的知識以整體結構的形式集中再現(xiàn),我將知識化為模塊,分層訓練,教給學生有效復習的方法。
精心備好課。充分利用好集體備課的意資源,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復備。這節(jié)課目標意識強,學生應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學會什么,教師心中有數(shù),對難點、重點了如指掌,教學思路、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
教學內(nèi)容準確,重點突出,把平衡移、旋轉、軸對稱的特征作為本課重點,指導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應用作為難點,抓住利用特征動手實踐這一關鍵,突破難點。
由學生復習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課前練習的載體,通過“哪些題目運用了平移、旋轉、軸對稱?”這樣的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思考,三組變換的圖形展示后,分別歸納出其變換的特征。軸對稱:位置、方向變化,圖形大小、角度不變;平移:位置變而大小、方向、形狀不變:旋轉:大小、形狀不變,位置、方向變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變化,形狀不變。
小學階段圖形的變換主要是給學生呈現(xiàn)了對稱、平移和旋轉,內(nèi)容比較簡單,所以在復習時我給學生結構框圖,邊顯示邊復習,然后讓學生議論一下其中的注意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講解。針對平時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進行個例分析講解。如識別軸對稱圖形,畫對稱軸,畫平移后的圖像以及畫一個簡單圖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后成的像。由于學生時間久了,知識有所遺忘,教師適宜用具體操作的方式重新喚起學生的認知水平,因為經(jīng)歷了悟的過程,也許很多存在的問題會迎刃而解。當變換與比例尺相結合時更是讓學生能深刻體會這部分內(nèi)容在生活中的應用。
不足及改進措施:
1、引入這部分教學用間過長。學生不能用比較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圖形的平移或旋轉。以后的教學要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2、放手讓學生歸納整理表格用時過長。充分預設每個活動的有效性及時間分配。
在以后的復習課中自己能夠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完善課堂,真正提高復習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