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教學反思1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jié)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借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潮涌動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
課文的重點是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yǎng)其語感。文中描寫梅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云,晶瑩透亮,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我讓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上臺表演“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遺憾的是學生沒能用俏皮可愛的語氣讀出“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里,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理解“晶瑩透亮”這個詞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理解的詞義,再欣賞美麗的梅花圖,感受梅花的晶瑩透亮,再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在他們陣陣發(fā)自內心的贊美聲中我看到了學生了解了文本以外更美的東西,開拓了他們的視覺,加深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個個興趣盎然,一邊讀一邊看畫面,接著還讓孩子們閉上了眼睛,邊聽邊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有人這樣說:“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闭Z言是情感的載體,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權利還給孩子,才能有“自主閱讀”,才能談“個性化的閱讀”。這節(jié)課在文章理解方面盡量以學生自己理解為主體,在朗讀上也讓孩子們在情景交融中進行朗讀與感悟。當然這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能抓住“大道上”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去梅花山的人多,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我會在以后的課堂中進行改進的。
春教學反思2
1、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可以讓課堂鮮活起來,有利于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古詩學習往往比較抽象、含蓄,學生的學習若脫離了想象、畫面,就比較枯燥,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鮮活的畫面、直觀的感受,反復的聽讀、吟誦,會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會,還會增進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上課,讓學生在圖片中找詩句,在短片中感受泰山的雄偉高大、神奇秀麗,不僅更直觀,而且更易于學生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和遠大的抱負,同時也激起了同學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在轉入《春望》的學習過程中,也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就情景,介紹背景,在情景創(chuàng)設中,同學們仿佛也走進了那個動亂的年代,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讓學生更易理解詩歌,更易于理解詩人思想感情。
2、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策略。以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既引導了學生學習的方向,又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3、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從寫作背景、主題思想和詩作風格三方面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杜詩“詩史”的特點,印象也更加深刻。
春教學反思3
《春的消息》是一首文質兼美的兒童詩,詩人金波以兒童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兒童的口吻描繪世界。字句隨意似閑庭信步隨意拈來,又彰顯一種工整,孩子們讀起來順口易懂,也是容易模仿。今年與孩子們一起欣賞這首詩,純屬是再度牽手。在征得孩子們的同意之后,我又給孩子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像詩人一樣將大自然變成詩行。他們歡呼雀躍,于是,有了寫詩的機會!
作業(yè)交上來了,帶給我的是感動。雖然語言是稚嫩的,句子也不那么工整,甚至體現(xiàn)不出押韻,但竟然有詩的味道,有詩的感受。這不就行了嗎!我將孩子們的詩裝訂成一冊,他們便有了第一本詩集,題目就叫《春的消息》。
感動的同時我在感慨: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莫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只要能燦爛,給點陽光又何妨!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機會,他們會創(chuàng)造驚喜!
春教學反思4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語文材料的精華,所以從小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整個教案設計就從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開課時,我讓同學們通過看插圖回憶杜甫寫的詩,了解杜甫的寫作情感。接著引出杜甫的《春夜喜雨》,同學們興趣盎然,人人爭著想知道這首古詩的內容,這樣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不同方式的讀,體會詩中的韻味。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培養(yǎng)了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大膽的展示,使學生體會到自學的快樂。
我重在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以讀為主是當今 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讀為本”、“以講助讀”,而且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以讀代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詩中思考、在小組中討論、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的語感。這節(jié)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1.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地方未能因勢利導,使得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有點強制性,不是很順滑,結構不是很緊湊。2.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沒有被調動起來。學生雖然能“動”起來,但思維卻未真正“活”起來。
春教學反思5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春,因為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本冊教材中第一單元選取的幾篇課文皆與春天有關。但這種“愛”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詩歌、古詩。其中本冊課本中選擇了兩首以“春”為題材的古詩,展現(xiàn)出的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在教學《江南春》時,我是先布置學生預習了古詩,再根據(jù)課堂交流的情況適時地點撥,提升,積累,內化。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課前學生已經(jīng)通過預習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過,課堂交流時,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說出“鶯啼”、“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讓學生找一找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就顯得理解不深了,這時我作了適當?shù)囊龑,點撥,學生就能明了,在此基礎上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但是詩歌的難點“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能講透。
第一步:看圖理解詩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歷史,充分搜集相關歷史資料,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第三步,置換角色,站在詩人的角度想一想并體會。
春教學反思6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的方法。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jié)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xiàn)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于小班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范,再讓幼兒按順序聯(lián)系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fā)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上周,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教學觀摩活動,我在工作允許的時間內,盡量前往學習,各位老師的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都比我豐富許多,在聽課過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我很希望自己能多有這種學習的機會,感受并吸納各位教師的長處。針對自己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思所想與不足之處在此做一總結。
我在選材上曾經(jīng)考慮過音樂欣賞,題材與音樂都已找到,之所以沒有用,不是因為害怕嘗試,因為對我來講,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語言,我都一樣屬于嘗試,以前都沒教過。我沒選擇上的原因是我在音樂方面對節(jié)奏的感受并不敏感。今天我在反思語言教學之前之所以會提到此節(jié),是因為正是此選材環(huán)節(jié)讓我感到自己的第一個弱點,音樂節(jié)奏或說樂感方面的弱勢。
現(xiàn)在我言歸正傳來談談我這節(jié)課吧。
這節(jié)課我選擇的是<<有趣的圓>>,它在教參中的目標要求1)是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2)是讓他們學說”圓變成了什么”我在設計這次活動時將目標的第二條改為讓幼兒為他所變得東西注入語言。這條我也想到會有些難度,但我認為幼兒的思維正是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我應該在這方面做些嘗試,我很喜歡有些教師上課的活躍氣氛與動靜交替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兩次游戲,第一次的'拍手游戲作為引出,最后的圓圈操作為結束,開始由于緊張差點忘了臺詞,中間愣了幾秒鐘。
接下來的過程我運用了教參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來變圓,然后再請幼兒來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的毛病,幼兒都跟著我變的在說,,可以說我先出示的圖片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幼兒的思維,如果有下一次,我會先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先去想去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急于去塞給他們。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按照教參的過程,它是請幼兒來繪畫,因為考慮到繪畫的時間不易控制,另外,我上的是一節(jié)語言課應以說為主,而我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想象,所以我只給幼兒了一個畫著圓的白紙,請他們去想去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而不必畫。
在請幼兒為他們變出的東西賦予語言時,幼兒很多都回答:它不會說話,”我沒聽到它講話,”我不知道它講什么”幼兒的這種回答大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的引導語用的不準確,用的不夠到位;一個是幼兒沒有或很少有這方面的訓練想象游戲,經(jīng)過再三的努力,終于我聽到那些東西講話了,雖然很簡單也很重復,但是終于開口了,在我假模假樣的掏禮物給他們時,很多幼兒說:“什么也沒有”我的目的是希望給幼兒一個假象的空間,可是由于自己的語言包括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xiàn)的都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是讓我自己感到像是<<皇帝的新裝>>中的那個騙子。這節(jié)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的來講也是我的真實水平,在評課時能聽到說我上的還不錯,我真的已經(jīng)很高興了。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春教學反思7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上這節(jié)課的前前后后,感慨萬端,梳理如下:
一、書到用時方恨少
這句話我常常掛在嘴上,卻不能常常落實到行動中。平時也讀書,但往往沒有目的,隨意性很大,而且依著興趣,不喜歡的書不讀。我不喜歡歷史題材、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總覺得用那么多人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統(tǒng)治者的榮耀,很血腥,也很殘忍。所以選擇了《春望》后,就捉襟見肘了,只好臨時抱抱如來的大腿。我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先復習了整個唐代的歷史,閱讀了各個時期詩歌代表作品;又把《唐詩鑒賞辭典》和《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作品讀了一遍,感受了作者思想的變化和作品風格的變化;還上網(wǎng)搜集了教學視頻和朗誦視頻,學習朗誦詩歌。最后,才依照學校的“導學互助”教學模式開始備課。借著這個反思的機會,我要告誡自己,讀書要有計劃,讀書筆記要真寫,不能只在電腦里收藏。多練練寫作,把讀到的東西認真消化,這樣備課時才不會慌亂。對教學內容更要細細涵詠,正如于永正先生說過的:“教學的藝術就是鉆研教材。對于一篇課文,只有通過仔細地閱讀,從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對文章的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都要細加揣摩,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睂ψ髌愤要有自己正確而獨到感悟和見解,以期和學生的見解相互交流、碰撞。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
常常搜集觀看名師課堂教學的視頻,私下以為,有些人天生為教學而生,一如有天賦的演員,生來就是會講課的。而走進名師的博客,卻發(fā)現(xiàn),名師之所以為名師,是因為積淀豐厚,閱歷豐富,經(jīng)驗豐盈。我驚悟:自身素質的提高,勢在必行。
1.要充分借助最美麗的集體智慧
每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課堂展示活動,我都感受到教研組集體有無窮的威力,可能這也是我們采用“互助 ”的原因吧。一節(jié)展示課,基本上凝聚了全校語文教師的智慧。從設計思路,到重點難點突破,到課堂上的言行神態(tài),老師們各有自己的“絕招兒”,采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藝,快哉!
2. 要主動磨煉授課的技藝
平時工作中,要特意地請老師們評價教學設計,邀請老師們進課堂來聽課、評課。主動去聽老師們的'課,無論是哪個學科的,只要是課堂,都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還要關注自己的課堂掌控能力,用心設計課堂儀態(tài)、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總結語等,我想只要用心,都有所提高。
3. 要看到孩子們無窮的潛力
每節(jié)課前,我們都有一種渴求感,希望學生好好和你配合,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好好鉆研學生。學生想到的,你要提前想到;學生沒想到的,你要怎樣引導他想到。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學生,看到孩子們無窮的潛力,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選擇、設計、創(chuàng)意、改造,以有效激發(fā)孩子們的潛能,使孩子們在他們所渴望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時光總是匆匆的,匆匆的時光只是帶走了白天和黑夜,常常回首,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美好的記憶猶然心田。只要有積極進取的決心和行動,總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語文教學中學會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讓語文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世界,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春教學反思8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較大的變化,F(xiàn)代的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閱讀同樣也應這樣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教育專家如是說:“21世紀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土壤是什么?是個性。地球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課堂是最好的生長個性的土壤!“而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品質的形成,也有利于他們個性的發(fā)展。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在閱讀中飛揚呢?我認為具體應該注意這么幾點:
第一,在閱讀中要放開手腳,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閱讀是學生的閱讀,閱讀內容要讓學生喜歡,為學生服務。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設條件,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方式。在教學中,學生自由選擇先讀什么,再讀什么,最后讀什么,教師對此要鼓勵學生從課文感興趣地方讀,讀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歡地方讀,這就是學生個性表現(xiàn)。例如:我在教《春的頌歌》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由閱讀,這篇課文是一篇極其優(yōu)美的文章,描寫草原美麗景色,剛上課時,我利用色彩鮮艷的課件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種美好的意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課文,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學習方式,或讀、或講、或背、或畫,這樣就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學習形式,而且,每個孩子都覺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剛剛結束,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讀學起來,有的讀描寫靜態(tài)景色的段落,有的讀寫動態(tài)活動的段落,個個搖頭晃腦讀書聲響徹教室,他們不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有的學生繪聲繪色講美麗景色,還有的學生用他那五彩的神筆畫出天空,羊群,還有的學生閉上眼睛,陶醉在美麗的草原美景中,那真是如癡如醉,看的出,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同時也調動了學習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會認本課15個生字,會寫其中8個生字,理解“不甘示弱、艷麗、漫山遍野、五彩繽紛、追逐、生趣”等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知道春風給大自然所送來的禮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產生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初步了解課文的構段方式。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春天的知識。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看看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內容?
2、自由朗讀課文。
(1)、找出不認識的字、詞做上記號,然后去掌握。
(2)、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采取“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以“春風”為主線,按“地上——空中——水中”的順序來寫,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立體、絢麗多彩的春景圖。
3、學習生字、詞。
字:wān gān pī xuān
彎曲甘心披上宣傳
lín cuì dài zhú
來臨清脆帶魚追逐
詞語:
不甘示弱:不甘心顯出比別人差。
艷麗:色彩鮮艷美麗。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五彩繽紛:各種色彩錯雜繁復,形容色彩鮮艷繁多。
追逐:追趕。
生趣:生活的樂趣。
三、作業(yè)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復習生字、詞
二、提出問題。
1、課文是怎樣描述這美好的春天的?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春風是怎樣喚醒沉睡的大地的?自由讀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發(fā)現(xiàn)標上記號。讀完后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三、全班反饋交流,根據(jù)學生回答指導朗讀。(結合課件)
1、第二自然段(地上變化)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換上鮮綠的新衣……自己的活力。
句2:各種花朵也不甘示弱……紫的、黃的……
2、第三自然段(空中變化)
采用引讀的形式,進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鳥、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優(yōu)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變化)
重點指導朗讀句子:清澈的小溪里,小魚……一會兒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畫。
在讀中體會小魚、小蝌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情。
四、總結拓展,升化情感。
1、默讀全文,結合插圖,想想春風,給大自然送來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還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組交流。
3、背誦有關段落。
4、學習課文把事物當人來寫的方法,把你所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寫下來。
板書設計:
1、春的頌歌
小草 新衣 各種花草 披上 漫山遍野 熱鬧
原野上 枝頭上 小鳥 蝴蝶 蜜蜂 景象
小溪里——小魚嬉戲 小蝌蚪游戲
教學反思:
春教學反思9
對于故事性不強的散文,如何在上課之初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學設計上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散文重在傳情,在導入方式上不妨走煽情路線,渲染一種情景氛圍。在《春》這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上,我花了很多時間制作了長達三分鐘的電子幻燈片。幻燈片制作精美,動畫完全自動并配以能夠體現(xiàn)春天特點的背景音樂,很好的渲染了情景,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很能夠吸引學生并有助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具有畫面感的。
值得注意的時,通過多媒體渲染情境進行導入,音頻的渲染作用是很大的。
反復朗讀,品味語言
作為一篇素以文字優(yōu)美著稱的散文名作,學習《春》時,應當將課堂上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集中在通過反復朗讀品讀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然而,對于預備班學生來說,通過反復朗讀是否能夠自然而然就悟出語言之美呢?即使感受到了語言之美,學生們又能否分析出之所以美的原因從而能夠對這樣的方法加以掌握并在需要之時予以運用呢?恐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不可缺少甚至于至關重要決定成敗的。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第一步是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對一個章節(jié)的整體面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即通過反復朗讀讀出這一段寫的是什么。如:第六段寫的是春雨,是靜謐的春雨。靜謐是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能夠讀出來的,因此老師沒有必要帶著同學品讀詞句進而歸納出“靜謐”一詞。
品味語言的第二步是給予學生朗讀的目標——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表現(xiàn)出春雨的靜謐的。這使學生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不至于茫然無措,而是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去閱讀。這樣的課堂閱讀才是有效的,才是對學生有幫助的,也是學生樂于參與的。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也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品讀語言的第三步是重組形成新的整體。又如《春》的第六小節(jié),第一步是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反復閱讀獲得對春雨“靜謐”的一個初步印象,這個影響是感性的,是一個模糊的輪廓。在第二步中,學生們從文章中的`具體語句,如“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全籠著一層薄煙”“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慢慢走著”等等,學習到了如何從多個角度來描寫一種靜謐的氛圍,通過學生的交流和老師的歸納,學生能夠掌握實實在在的寫作方法,獲得了語文能力的提高。同時對于文章的藝術之美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在審美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礎上,當學生回到整個小節(jié)的高度來審視春雨的“靜謐”,同為“靜謐”一詞,卻已然從抽象的詞語上升到了具體的畫面和優(yōu)美語句,實現(xiàn)了理解層次上的提高。
因此,品讀語言是一個把整體感知具體化,進而又在一個更高層次上重新整合的過程?此圃诓鸾庵亟M前后是同一個概念,但在拆解到與重組的過程中,將一個抽象平面的概念注入了語文之美的生動內涵,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春教學反思10
《春到梅花山》描述了早春時節(jié),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課文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學生細細去品味,教學時我借助圖片緊扣詞句,讓學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
在讀到“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一句中有一個動詞“挨”,“挨”是什么意思呢?結合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讓同桌小朋友做“挨”的動作,只見學生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了“挨”的意思!熬К撏噶痢币辉~是本篇課文理解上的難點,我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加以理解:“你們看到過什么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大家的思維一下就活躍了“露珠是晶瑩透亮的!薄氨ㄊ蔷К撏噶恋。”“小雨點也是晶瑩透的!薄般@石也是晶瑩透亮的!庇谑,我趁熱打鐵:“是啊,這一朵一朵的梅花就像清晨的小露珠,美麗的'冰花,閃亮的鉆石一樣晶瑩透亮,美得無法說出來。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有了對“晶瑩透亮“這一詞語的感性認識,學生的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課文最后寫到“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歡樂的海洋”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學時我結合上面“看花的人流”啟發(fā)學生想象人們在干什么?有的說“人們在看粉紅色的梅花。”有的說“人們在聞淡淡的花香”“人們在梅花旁拍照”“有人在畫梅花”“人們在看一片片的梅花”我緊接著引導學生“讀到現(xiàn)在你最想說什么?”你聽“梅花真美!”“我真想現(xiàn)在就去梅花山看梅花!薄拔艺嫦朐诿坊湎屡囊粡堈瞻!”此時我總結到:是啊,梅花山上的梅花那么多、那么美、那么香,才吸引了那么多看花的人,就連我們小朋友也吸引過來了,所以梅花山成了——學生馬上接到“歡樂的海洋”。相信此時學生心中那歡樂的海洋景象一定是豐滿的,那里有花、有人、也有自己了。
我想,理解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由于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詞語有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巧妙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理解。
春教學反思11
“社會生活的文化、知識、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處可見的廣告語、宣傳語,乘公交車時看到‘愛心座位’這樣的新鮮詞語,燒時見到的沸騰,打掃衛(wèi)生時見到的一塵不染……社會生活中,不管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知識,都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讀著文章,望著外的細雨,我的思緒又飛回到了那天語文課上發(fā)生的一件事:
那是410,星期一,上午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正津津有味地組織學生閱讀《的消息》這首充滿的詩歌!帮L,搖了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學生們正讀得起勁,突然,不知從哪個角落里傳來了一聲輕輕的,但十分清晰的叫聲:“快要下雨了!”
這聲音好似一根指揮棒——頓時,學生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移向窗外,讀書聲也逐漸變輕變小。
這時,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經(jīng)天昏地暗,狂風大作。不錯,一場暴雨即在眼前。由于這天氣變化來得太快,氣勢又來得這么兇,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完全被即將來臨的暴所吸引(更確切地說有的是受驚嚇),有更多的學生已經(jīng)在竊竊私語。剛才讀詩的興致已經(jīng)蕩然無存?磥恚屗麄冊侔残膶W習《春的消息》已經(jīng)有些困難了。
“怎么辦呢?”我走過去邊關窗戶邊快速思考。
或許是我的舉動更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這時,已經(jīng)有個別靠里邊的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伸著脖子朝窗外望。
“遇到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要巧妙處理。”我腦子里不停地閃現(xiàn)著這句話。可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機智太缺乏了,等我把窗戶關好了,也琢磨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來。眼看著教室里的聲音越來越響,我只能心一橫:“放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盡情迎接暴風雨的來臨吧!”
于是,我大聲說:“同學們,春的消息不僅可以從動植物身上感受到,還可以從天氣變化上感覺到。這不,春天的天氣就如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你看,一場暴風雨上來臨,就讓我們一起來迎接她吧!”學生們聽說可以看下雨,可來勁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忽啦啦一下子都涌到了窗前。哎!看來課文再美,也抵擋不住真實的世界的誘惑。
暴風雨在學生們的歡呼聲和尖叫聲中很快來到了。呼,呼,呼,風兒吹斜了雨絲,飄起了陣陣水霧;嘩,嘩,嘩,地上冒起了個個水泡,匯成了條條小溪;啪,啪,啪,雨點兒打在窗玻璃上,濺起了朵朵水。這可真是一場大雨!學生們興奮得不得了:有的邊指邊在說雨下得如何大,有的用在窗玻璃上劃……
“總不能讓學生這樣白白地在語文課上看雨吧!看雨之后總該有點收獲吧!”我并沒有放棄語文課堂效率觀,努力地在搜尋下雨與語文學習的結合點。忽然,我的目光停在了上一周剛學習的課文《》上,這篇課文描述的是雷雨前后的景象!皾M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地聲也不叫。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逃走了!彪m然缺少了雷聲、閃電,也沒見到蟬和蜘蛛,但“天昏地暗”、“狂風大作”的情景不正是文中描寫的雷雨前的再現(xiàn)嗎?我心中一喜:這正是加深課文印象、指導學生觀察的難得好時機。前幾天還不正為學生沒能很好地完成《雷雨》的課后作業(yè)——“觀察天氣變化寫一段話”而煩惱嗎?
“靜一靜!”我大聲說道,“老師有個小要求,就是要認認真真地觀察,等會兒要請你來說說下雨的情景!睂W生們似聽非聽,繼續(xù)饒有興致地在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我走到學生中間,想抓住有利時機盡力指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
“看那雨絲,像什么?”
“被風吹斜了,像一層霧飄起來了!瘪R上有學生應和道。
“我們把它叫做水霧!
“快看!快看!屋頂上也有水霧!庇袑W生像了新大陸,馬上學以致用,指著屋頂大叫道。
“再看那地面,怎么樣了?”
“有水花濺起來了!”眼尖的學生馬上叫道。
“也飄起了一層霧!庇钟袑W生補充說。
“都成小溪了!”一向不善言辭的李芳同學忽然冒出了這么一句話。
“你們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場雨很大?”我一個勁兒地提問。
……
學生的'回答讓我洋洋得意,因為他們說的話都正是要他們說的,許多話也正是《雷雨》中學到的!叭绻易屗麄儼延^察到的情景寫下來,準能寫得很精彩!蔽倚闹杏置俺隽艘粋念頭。
好像是老天有意安排,大雨才下了七八分鐘,就開始漸漸變小,天也迅速亮起來了。學生們也馬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變化,有的指著遠處的景物說:“你看,剛才還模糊的景物又看得清了!卑,真是天助我也,這情景簡直就跟《雷雨》中描寫的一模一樣,只是缺少了“蜘蛛又坐在網(wǎng)上了”和“一道掛在天上”。這更堅定了我想讓學生把剛才情景寫下來的。
“回座位!”我一聲令下,學生只好極不情愿地回原位。“能不能把剛才看到的下雨過程寫下來?”
“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澳菓摪词裁错樞驅懩?”我有意引導學生回憶《雷雨》的寫作順序!跋掠昵、下雨時、下的順序!睂W生的回答讓我十分滿意。為了讓學生寫得更精彩,我又在黑板上寫上了“壓下來、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斜斜的雨絲、水霧……”等詞語供學生選用。
沙,沙,沙,伴隨著窗外的小雨聲,學生們開始動筆了。當然,這期間也不乏有幾個咬筆桿的,我走過去一一作了點撥。
課后,我懷著憧憬的心情閱讀了學生們寫的話!敖裉煺现n,忽然,天昏地暗,天上的烏云好像要壓下來似的,大地變得像黑一樣。不一會兒,下起了傾盆大雨!薄坝暝较略酱,遠處的山呀,房子呀,都變得模模糊糊了!薄坝晁樦飨聛恚兂闪艘粭l條小瀑布!薄皾u漸地,漸漸地,雨變小了,天也亮起來了!薄按蜷_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薄靶湫『孟裣戳藗澡,筆直地站著,變得更精神了”……一句句真實而充滿童趣的話語躍于紙上。更有的學生把《雷雨》當樣板,全文照仿,甚至連“雨后,天空中還掛起了一條彩虹”、“蜘蛛又坐在網(wǎng)上了”這些今天沒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也寫上了。當然,也有十來個學生把提供的詞語張冠李戴,出現(xiàn)了許多不通順的句子和錯別字。據(jù)統(tǒng)計,43個學生都能夠按照“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后”的順序來寫,平均字數(shù)達150.3,字數(shù)遠遠超過了平時日記的字數(shù)。
望著二年級學生稚嫩的語言,經(jīng)歷了語文課的“雨聞”過程,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這樣處理偶發(fā)事件機智嗎?這樣的即興觀察對學習語文有幫助嗎?為什么許多學生說得很好,但寫得并不精彩?應該如何對待學生不真實的描述?……”
春教學反思12
我選李清照的詞是因為她的詞作在全宋詞中可謂別具一格。她的文筆細膩,文風婉約,加上她有著坎坷滄桑的生活經(jīng)歷,因此她能把哀怨纏綿的愁緒透過美麗的文字深情地傳達給每一位讀者!段淞甏骸肪褪呛苡写硇缘纳铣思哑。不管讀多少遍,它總能讓人感覺新鮮,感覺別有一番滋味。我認為通過對此詞的反復吟誦與賞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宋詞的熱愛。
我希望設計出一個書聲瑯瑯,能激發(fā)學生的鑒賞熱情,引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的課堂。因此,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首先特別注意聽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務必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聲中體會詞的意境與內涵。導入課堂以后,對詞的鑒賞就從聽錄音開始。接著我給學生提點朗讀的注意事項,并讓學生模仿錄音的語速語調進行朗讀。為了使朗讀的效果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還設想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先是自由讀,讓學生仔細體會詞的意境;再分組讀,讓學生比較出詞的韻味。光是開頭的讀還是不夠的。因此,在后面賞析的過程中,我還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每到“情深處”便又齊聲朗讀。在這堂課的后半部分,我選了一首配合著歌詞而唱的動聽的歌,讓學生再次陶醉于那美麗而充滿哀愁的情境。詞在古代本來就是為了歌唱而作,因此,我還特意安排了一個歌唱的環(huán)節(jié)。既讓學生把詞唱熟,也讓他們把李清照的憂愁心緒唱得痛快淋漓。從整個課堂效果來看,我覺得我的聽讀設計還是很成功的,整節(jié)課讀書聲幾乎未曾斷絕過。學生也從朗讀的氛圍中真切地感受到詞人的內心世界,因而他們的表情都沾滿了李清照的淡淡哀愁。
作為鑒賞課,除了聽讀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地品味作品的語言與情感。然而我自己感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做到不夠好,因為我總覺得對語言的品味還不夠深入,學生的鑒賞并沒有達到漸入佳境的效果。我的原意是,在語言品味的環(huán)節(jié)采用以問題帶動思考的模式,引導學生逐層次地賞析詞作的語言美以及言語之外的.哀愁情緒。但實際教學的效果,似乎離我當初的設想有一定的距離。在此我想說我的兩點不足之處。第一、在講上片時,我讓學生找出“最直接最強烈地抒發(fā)了這種愁情”的句子。學生很快就找到“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當然說明他們對詞句在朗讀過過程中已有初步的理解。而我為了讓語言的品味不只停留在字面上,便以“物是”與“人非”為提問,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詞背景?上,我所展示的背景似乎只有一個大概。雖然一種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即使
只是簡要的只言片語往往也能打動人心,但我課后總覺得這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體味身處金華的李清照是何等的憂傷。我想我應該把準備做得更足,應該把她53歲寓居金華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向學生闡述一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作者由眼前的“風住塵香花已盡”而產生的國破家亡丈夫死的“斷腸”與悲催。第二、在講下片時,我問學生“寫得最巧妙的是哪一句?”學生也找到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也許是學生按經(jīng)驗根據(jù)位置來隨意找到的,因為他們并不能說出此句到底妙在哪里。本來這一句是寫“愁”最出色,最有特點的句子,也是點睛之筆,我是應該一步一步地引領學生體會它寫“愁”的妙處的,可實際教學中,我卻匆匆地顯示幻燈片的內容,然后匆匆地就把它三言兩語講完了。事后我想,如果我能把船上的貨物與詞句的“愁”進行“稱量”的話,那學生必能感受這“愁“的重量。倘若再以“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寫愁的句子加以類比,那寫愁的妙處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再由全詞最后一句的“愁”字感知全篇,那學生也必然因“涕泗橫流”而回味無窮。這兩點我會在以后的實踐中努力踐行。
這次錄像課給了我一次研究古典詩詞教學法的機會,也讓我對詩詞教學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其實我還感覺錄像課中還有一些別的不足之處,在此不一一詳述,也希望各位給出寶貴的意見,我會虛心地接受并且改正。
春教學反思13
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何去激活它,更好地讓它體現(xiàn)出來呢?在課堂上我們及時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他們的思維就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在教《春的消息》一文時,書中有一段:當?shù)谝恢缓w過時,我捕捉住它,又愛憐地把它放了。學生在理解了“愛憐”一詞后,并知道作者捕捉住它,為什么又愛憐地放了。這一段話正好適合讓學生去想象,于是我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思考:當我看到這只蝴蝶時,心情怎樣,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去捕捉它,捕捉后心情怎樣,又是怎樣想的.,如何放掉的?根據(jù)這個內容去想象一個畫面。我先讓學生說了說,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我對學生說:“老師這兒也有一個畫面,你們想聽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
春天來了,草兒綠了,花兒開了,到處姹紫嫣紅。哇,一只蝴蝶!你看它,這兒嗅嗅,那兒聞聞,突然在一朵花上停住不動了!,好美的蝴蝶啊!我要抓住它。’于是我悄悄地、悄悄地*近它,近了近了,我舉起手,正要捉住它時,蝴蝶飛走了。我生氣極了,跟著蝴蝶追逐著,終于看它停穩(wěn)了,我又一次走上前去,趁其不備,抓住了它!,終于抓住了!’我禁不住歡呼雀躍。可才一會工夫,那種高興感就沒有了,我想:蝴蝶不就是春天的使者,給人們帶來春的信息嗎?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于是,我依依不舍地放走了這只蝴蝶,看著它漸漸飛遠的身影。心中默默念道:‘還有更多的人等著你的消息呢,快去吧!’”學生完全沉浸在了老師的畫面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盎然,紛紛效仿老師描繪出自己的畫面,內容更加精彩了?磥恚o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也生活很多美的境界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老師是引路人,真正精彩是前奏曲的后面。
春教學反思14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境交互,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回憶、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詩體,介紹作者。
初讀指導,教師先范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時,提醒學生看準拼音讀準生字。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jié)奏讀好詩句。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生對詩句有了大體上的理解之后,讓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誦等形式反復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到的內容。引領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有感情地熟讀及背誦古詩。
江南春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與韻味,培養(yǎng)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后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xiàn)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于寫景詩,但后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贊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么,學生上課后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獲什么,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xiàn)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說一說時,時間給得不充分,開始學生說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后來有個學生說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xiàn)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于看到少部分學生睜著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yè),將詩歌所呈現(xiàn)的畫面寫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xiàn)效果呢?
我上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寓言、文言文、作文課、中考復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
春教學反思15
對杜甫《春望》一詩耳熟能詳?shù)贡橙缌鞯娜艘欢ㄊ翘嗵啵蜞笥趥鹘y(tǒng)解讀對《春望》之“望”究竟應為何意而進行思考的人恐怕甚為寥寥。傳統(tǒng)解讀中,人們總把“望”解釋成“遠望”、“遙望”,有一些人還把“望”在本詩中解釋成其他意思:盼望、渴望、希望、期望……等,但本人總感覺這些解釋都流于膚淺,未能弄清楚杜甫《春望》之“望”的真正含意,因而對《春望》一詩的總體解讀也就失之偏頗!洞和分巴,作為統(tǒng)領全詩內容的關鍵詞,也是一個被人稱之為“詩眼”的詞,在全詩中的意義和作用,本應一以貫之,但在傳統(tǒng)的解讀中,把“望”字理解成“遙望”、“盼望”等,實在是難于一統(tǒng)到底,給人的感覺甚是不爽。直截了當?shù)刂v,如果說第一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還姑且可以一“望”的話,以后的內容便沒法“望”下去了。試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中因感慨時勢而落淚,因怨恨離別而驚心,完全是一種心情,怎么“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一般陳述或評論,又怎么“望”?抑或解釋為“盼望”、“渴望”?那這與第一句之“望”字之意顯然已經(jīng)不是一個概念。如此一首短詩,一個題目當中的中心詞、關鍵詞的詞義不能一以貫之,不能堅持始終,實在叫人難以接受。而“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則是更加的沒法去“望”了。請問,哪位能“望”到自己頭頂稀疏的白發(fā)?或者頭發(fā)再長一點的話,那與自己也不過是近在咫尺的距離,也需要一“望”嗎?老杜的創(chuàng)作思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那傳統(tǒng)的解讀為什么讓人感覺如此別扭呢?究其原因,本人認為,傳統(tǒng)的解讀者還是未能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深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里去進行品讀,從而造成對該詩全面理解把握的失當。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深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里去進行品讀的話,也許對該詩的理解會更接近本人抒情言志的初衷。
縱觀杜甫之仕途,可謂極不順利。先是考取進士落第,受困長安,繼則投詩獻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亂,長安陷落,玄宗入蜀。本欲北投肅宗,卻陷于賊手,羈縻半載。好不容易冒死逃歸獲左拾遺,又因房案私情,犯顏直諫,幾近一死。長安收復以后,雖然官復原職,而旋即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不久關中饑荒,杜甫遂棄官攜家隨民加入逃難之列。此后在好友嚴武處(成都)稍有短暫的安定生活(就是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的那段時間,這兩句恐怕也并不僅僅是感慨諸葛武侯吧?),但隨著嚴武之死,再落漂泊不定,直至病死在湘江之上。
杜甫胸懷遠大志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卻不能腳踏實地(“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喜歡做官(“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卻又有失約束、滿腹牢騷(“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喜歡關心天下大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又高談闊論不切實際,他甚至是一個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養(yǎng)活不了的人(“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人必然會在現(xiàn)實中到處碰壁不為所容,而終將一無所成(“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從而醞釀出《離騷》式的滿腔“怨恨”情緒。人們把杜甫的詩歌風格概括為“沉郁鈍挫”,其“沉郁”之風恰恰道出其作品內容及主題的深沉厚重、所抒情感的壓抑郁悶。讀他的詩歌作品,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種深切的“怨恨”?梢哉f,“怨恨”已經(jīng)成為老杜解不開的終身情結。
查閱多種工具書,都可以在“望”字詞條下檢索到“怨恨、抱怨”之義項。如:
《康熙字典》:怨恨,責怪
絳侯望袁盎!妒酚浽魂隋e傳》
時人望之。——《后漢書賈彪傳》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記張耳陳馀傳》
黯褊心,不能無少望!稘h書汲黯傳》
又如:望沮(怨恨沮喪);望言(怨言)
《漢語大字典》:望,埋怨、責怪:怨~。
《中華詞典》:望,埋怨、責怪:怨~。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望,埋怨、責怪。
在一些古代典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于“望”字這個義項的用法: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史記報任安書》)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史記帝君列傳》
“魏其大望曰:“老仆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臣賤,將輕臣;臣用,將多望于臣!
――――《戰(zhàn)國策燕策二》
“侍御使以為光(人名)望不受女”。
――――《漢書楚元王傳》
據(jù)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春望”這個標題的意思絕不是指“在春天里“望”(看)到什么”,而應理解為“春天里的怨恨”。這個“望”字便是杜甫發(fā)自肺腑的強烈的“怨恨”之情!這個題目的語法結構可在王昌齡《閨怨》一詩的題目中找到印證!
在唐代其他詩歌中也可找到關于“望”字作為“埋怨、怨恨”義項的印證,而且常常與“悵”連用,組合為“悵望”一詞(本人認為,這個“望”實在與眼睛沒有什么關系)。如: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一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中,江水之“聲”肯定是不可以“望”(遠看)的,“惆悵怨恨”于江邊的“江水聲”才符合李商隱“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春恨”“秋恨”!再如:徐凝《七夕》一詩“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中,前兩句為寫景,后兩句為抒情,其中“悵望不如河鼓星”句,很明顯是感慨“河鼓星”(牛郎星)尚有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惆悵怨恨”自己還不如牛郎那樣可以在每年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相會有時,而不是“遙望”“河鼓星”的'問題。再如謝朓(南朝齊)《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云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方籍,茂陵將見求。心事俱己矣,江上徒離憂”中“悵望”和“夷猶”都是寫內里的心情,而不是寫外部的動作,送行的人充滿了“悵惘怨恨”,被送的人則顯得猶豫不決。還有把“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的“望”解釋為“在風煙中遙望五個渡口”實在是牽強附會,免為其難。我真不知道詩人身處三秦之地拱衛(wèi)之中的長安城宮闕,隔著“危呼高哉”的秦嶺蜀道,對遠在“蜀州”且在“風煙”當中的“五津”怎么“遙望”!其實,這個“望”正是王勃面對自己的好友“知己”即將遠赴蜀州上任而對“五津”所產生的一種不情之“望”(怨恨)!正因為朋友間的離別充滿了離愁別恨(“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所以送行者才對即將遠去的朋友進行寬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依照以上幾個方面的闡述,對《春望》一詩應作如下解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從大自然之面貌上看,山河依舊,但國都卻早已淪陷破敗,物是人非,所謂“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從時令上看,雖然已是春暖花開,然而故國城池卻雜草叢生,林木蒼蒼,“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一個“破”字,使人頓覺滿目瘡痍,倍感國亂之痛;一個“深”字,托出滿目蕭然之景,黍離之悲油然而生。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面對“安史之亂”后的第一個春天,怎能不讓躊躇滿志而丟失用武之地的杜甫頓生“怨望”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恨時事,傷懷離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這句表面上是寫花鳥,實則寫杜之本心;B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此時之見,卻讓墮淚驚心。詩人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怨望”之情得到了進一步的表達。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此句因為寫出了在戰(zhàn)爭動蕩的歲月里“消息隔絕久盼親人音訊而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會使人心產生廣泛的共鳴,故成為千古傳誦之名句。自從“安史之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然連續(xù)不斷,“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多么盼望一封勝過“萬金”的家信能夠帶來家中親人的消息。〉珒H僅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心愿,在這樣特殊的時期竟然不能實現(xiàn)!“怨望”之情在此向親人故友方向進行了縱深擴展。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書不見。近觀面前的頹敗之景,遙斷遠方親人的慘戚之象,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猛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頭”為愁所致,“搔”則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之程度。這樣,在深受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再加之年邁體衰、日暮途窮之感,還有什么比這種情境更讓人倍感無奈呢?此情此景,能無怨乎?“怨望”之情達到了極致!
至此,本人認為:只有把“望”理解為“怨恨、埋怨、責怪、悵恨”等一種情感郁積,才能準確解讀《春望》全詩,才能更加貼近或合乎杜甫“春望”之創(chuàng)作初衷。
【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教學反思01-27
《春》教學反思04-10
武陵春教學反思11-16
《春》教學反思范文04-13
春的頌歌教學反思04-12
《春望》教學反思04-09
杜甫《春望》教學反思12-18
《春》教學反思15篇06-03
《江南春》教學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