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交換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交換律教學反思1
得:(1)通過模仿舉例,滲透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
學生根據模仿,學會了根據結果相等,將兩個算式寫成恒等的方法,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其實也就是在經歷等量代換的過程。而這一數學方法對接下來要學習其它各種運算定律,及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列方程解應用題等都十分重要。
(2) 通過對大量數學事實的對比,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學習不完全歸納發(fā)。
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發(fā)現的規(guī)律,得出結論:不管兩個加數的位置怎么交換,它們的和都不會改變。師引導:同學們所舉的所有例子都能寫出這樣的'結論,可見我們的四則運算中有一個規(guī)律,誰能把這個規(guī)律準確地概括一下?……從個別到一般,把對特例的發(fā)現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和性質,這就是小學階段的“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歸納過程,體驗結論的科學性。
失: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對處理“用字母表示定律”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不足。在學生例舉字母表示定律后總結出用a+b=b+a公式來表示定律后,沒有進一步拓展,如問:三個數可以怎樣表示呢?這個規(guī)律還適用嗎?這樣環(huán)節(jié)設計,會讓學生對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更為熟悉,從而培養(yǎng)數學思想,更能強化目標。
在今后的數學中,注意強化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與拓展,尤其對稍差的學生更應該重復強化,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
交換律教學反思2
本學期在組織的每人講一節(jié)公開課的前提下,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經過精心準備,我在四年級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乘法交換律》。這堂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下課后,我靜靜地回想這節(jié)課的每一幕,有收獲也存在不足,通過各位老師的評課,使我對這堂課又有了新的認識。
1、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本節(jié)課我結合加法交換律為同學們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復習讓學生加深對交換律的認識,雖然情景不是那么新穎,但對于平常課來說還是有效的。一開始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為下面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礎。
2、體現做數學的理念,小組合作探究規(guī)律
做數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已親身操作、親自計算、親自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因此我在學生探究乘法交換律這個規(guī)律時,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究。從中得出乘法交換律這個結論。
3、 有效的練習,使學生學會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有應用乘法交換律填空;應用乘法交換律判斷。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一點點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在練習中學生出現一些小錯誤,這給認清、理解乘法交換律添上了精彩的一筆。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真正理解了乘法交換律。
4、教師恰當地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才能使做數學教學落到實處
本節(jié)課我也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了。但課上老師講的'話不夠精煉,不時的重復,使教學時間延長,這里我沒有把握好。
5、給學生表達的空間還不夠
整堂課雖然注意了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但還是感覺我講得多,給學生說話的空間少。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用小問題激起學生疑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錯誤,說出錯誤原因,而不是教師牽引著尋找錯誤原因。
6、練習時時間過長
在最后練一練的時候,要求每名學生都做完又檢查之后,我才讓學生跟著老師來逐個解決,看有什么錯的地方。這里用時過長,導致鈴響后2分鐘才完成教學。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深地認識到: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用有效的教師引導,引導時語言一定要精練。合理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草原教學反思草教學反思操場上教學反思
交換律教學反思3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學習內容,是對乘法運算的一種優(yōu)化。上課之后從以下幾個不同的方面對本節(jié)課做反思。
一、思得
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切入主題,我將主題圖中的信息作了適量的調整,讓學生盡快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中發(fā)現計算定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并能夠自己理解并總結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較高。因為節(jié)省了時間,我將后面的練習增加了內容,從總結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的特點,到填空并說出應用了那些定律,從口算中實際應用運算定律達到簡化計算,再到實際計算,難度逐漸增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更好地讓學會應用,感受到運算定律在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
同樣,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一副完整的主題圖讓我分散開,雖然節(jié)省了學生分析已知條件的時間,但不利于學生對數學信息較多的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同時,學生在舉例來驗證乘法交換律的時候,因為有些孩子已經預習或者之前已經掌握,當他們迫不及待地說出運算定律的名稱,沒有按照原本的教學設計進行的時候,我還是顯得應付有些拘謹,備課的時候沒有準備充分,或者平時這方面的鍛煉就比較缺乏。看上去內容緊湊,練習豐富,但難免有些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學會應用,只是“人云亦云”,從最后的作業(yè)說明,我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作為教師語言還不夠規(guī)范,有的時候說“因數”,而有的時候卻又說成“乘數”,還需要數學語言的錘煉。
三、思效
雖然,我在40分鐘內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后面的家庭作業(yè)和練習中,不難看出一部分孩子對計算定律掌握不夠牢固,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該怎么用。因而表面上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因而,不得不去對那些沒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飯”,反而浪費了最有利的教學時機。同樣,在后面的應用題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加強,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哪些數學信息是有關聯(lián)的,哪些沒有關聯(lián),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學生形成遇到問題能夠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四、思改
本課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了本人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的缺點,本課中因為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兩個定律,所以應該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多做、多說、多練,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態(tài)勢。還應該關注教學效率,不要盲目地趕時間,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不能被個別學優(yōu)生的'精彩發(fā)言蒙蔽雙眼,從而忽視了那些還需要幫助的學生。同時,有些內容,不適合一帶而過,而是應作為教學重難點去層層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個知識點完全吸收后才能開展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關注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中規(guī)定的任務,還應該熟悉本課在小學以及今后學段所學知識鏈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教材備透、備熟,加強教師基本功的練習,能夠預設到個各種可能的發(fā)生,因而做到緊緊圍繞學生的認知程度開展有利于教學的活動,達到讓學生能夠理解,并熟練應用的程度。
交換律教學反思4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ǜ嗟臅r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敖粨Q律”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
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
交換律教學反思5
這是實習老師講的第一節(jié)課,課后我讓她寫了寫本課的教學反思,教學就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下面是王老師的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學反思:
這堂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堂課,也是自己實習以來講的第一堂課。這一堂課讓我在各方面對孩子們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首先,在課堂上,孩子們始終能夠跟著老師的步伐,認真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觀察、分析、討論與總結,并且得出的結果還是令人驚喜的。孩子跳脫的個性并沒有因是實習老師講課而過度展現,學習態(tài)度還是十分認真的。
但是,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并沒有完美體現在對待老師的提問上,部分孩子還是不太樂于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展現自己,整堂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當然,這除了與孩子自身性格相關外,也與老師的引導激勵有關,在對孩子們們進行鼓勵引導之后,舉手情況還是會有所改善。
再者,通過這堂課,我發(fā)現自己對孩子們發(fā)現力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講課時,發(fā)覺孩子們在課下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有預習的,但他們的'思維并沒有因此而被束縛,在主題引入環(huán)節(jié)根據已有條件提問題時,孩子們能夠不拘泥于課本,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表達式的提出上,先不論正確與否,更是帶有明顯的獨創(chuàng)性。而且,對于這種需要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孩子們明顯興趣更加濃厚。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明顯前松后緊,時間沒有用在關鍵。對于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對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沒有達到駕輕就熟的程度,對課堂氛圍的帶動也明顯不足?傊,雖說這堂課總體感覺不至太差但與預想還是有差距的。
王雪飛老師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實習老師,講課很大方,面帶微笑,但是畢竟是第一次講課,教案不熟,重難點把握的不好,所以時間分配有些前松后緊。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發(fā)散思維能力比較強,所以老師有些招架不住,也出現了一些知識上的小問題,畢竟她對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系統(tǒng)不是很了解,出現點問題也屬于正常想象。
交換律教學反思6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讓我們教師要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結合本班學生善于動腦,樂于推理,勤于總結的特點,將教材例1和例2合并成一節(jié)課展開學習活動?v觀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問題的產生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的欲望。
課堂上我從口算A、B兩組競賽題入手,讓學生練習計算,比速度,讓學生馬上意識到算B組題的速度明顯比A組題快,先聲奪人,讓孩子感受到簡便算法的優(yōu)越,接著教師引導:為什么B組題算得快,這其中蘊含哪些數學知識呢?這一問題馬上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習問題的產生將學生自然帶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的創(chuàng)設發(fā)散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新知前我讓學生對課題“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很自然地想到: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加法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再由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主題,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多數是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還能讓學生提出的問題直奔主題,老師的.引導做到了有放有收,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學法的指導體現了知識建模的過程。
數學課標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發(fā)展學生模型思想。本節(jié)課我注重“授之魚”,更注重“授之以漁”。先是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加法的結合律,總結出了四步學習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舉出例子----總結歸納。建立這樣的模型后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展開自學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并不是僅僅讓學生掌握加法的運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整節(jié)課對學生有“扶”又“放”,在教會孩子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孩子的學習方法。這四步學習法對后續(xù)一些運算定律的學習,一些規(guī)律的推理和驗證都用重要的意義。
四、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如果按教材的編排程序去學習是體現了知識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我覺得學生自學加法結合律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學懂、學透,而加法交換律學生很容易通過老師的“自學提示”展開學習,所以我大膽地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先領學生學習加法結合律,而加法交換律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四步學習法導學單”進行自學,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課堂上做到了以學定教,立足于學生的學,立足于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交換律教學反思7
《加法交換律》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P17:例1的內容。運算定律是本冊書中的重點,也為以后的簡便運算打下基礎。
本節(jié)教學我利用學生的舉例、觀察、發(fā)現、歸納,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播放成語故事《朝三暮四》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從故事中找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學生解決問題。從故事中得到3+4=7(個)和4+3=7(個)這兩個算式。接著我說:“對,兩種吃法不同,結果猴子每天吃到的栗子的總數量是同樣多的!边@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內容,加法交換律。
在探究規(guī)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圖。讓學生從情景圖中找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學生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或 56+40=96(千米)然后讓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回答,相同點是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左右兩邊的加數的和相等。不同點是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然后問:“這兩個算式的和相等,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學生從中回答,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而得到40+56=56+40這個等式。我接著問:“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guī)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學生回答: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如果用字母a、b表示兩個加數,則可以寫成:a+b=b+a我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嗎”然后學生回答特別多,像甲數+乙數=乙數+甲數,▲+=+▲等等特別多。雖然有的式子不夠完美,但充分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
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練習題,先是基礎練習,還有拔高練習,層層深入,學生學得也興趣盎然。
總結本節(jié)課,整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緊湊,利用多媒體課件也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有充分的時間練習。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不多,也很簡單,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學生發(fā)言積極,所以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完成了學習任務。
但是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1、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三道加法算式,但是有的學生利用減法驗算,這樣是不符合要求的。這時我應該讓學生說出為什么不行,不應該老師解釋,2、最后填表,由于時間關系我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問題解決的不太理想。
交換律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此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兩個班的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都能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意愿,想到了好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交換律,這期間當然也有我想要的字母表達式。教學任務全部完成,同時也體現了小組合作和動手操作,這也是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希望能夠完成的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的可取之處仍然是我們繼續(xù)使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想要的結果,而且還能得到充分的鍛煉,鍛煉孩子們能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他們用標準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規(guī)律等等。本節(jié)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這項工作了。
然而,教學總是有缺憾的,今天的課安排的不是很充實,課程上完了還有將近五分鐘的時間,我的設計意圖也是這樣,想利用這五分鐘的時間跟學生一起做一下今天的作業(yè),一方面他們回家以后作業(yè)就沒有那么多了,另一方面作業(yè)中的一些稍難一點的題我也能夠做一下指導。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又能說明本節(jié)課設計的還是不夠充實,沒有拓展方面的題讓學生在課上訓練,尤其是對于五班的同學來說,這節(jié)課幾乎是吃個半飽,如果本節(jié)課能針對五班學生的特點再加入一些提高性訓練的話,這節(jié)課應該會上的更完美,換句話說,本節(jié)課中分層教學又體現的不是很充分了。
總之,如果再次教學本課的時候,應該針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簡單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入一些拓展的題讓學生充分掌握和鞏固的 ,這不僅是要體現分層教學,更重要的是讓那一部分“沒吃飽”的同學得到滿足!教學就是教師在打仗,每一場下來都要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下一場戰(zhàn)役做準備,希望能達到百戰(zhàn)百勝的目的!
交換律教學反思9
一、導入部分
上課伊始,我先說了個牛頓的故事: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目的是想告訴學生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從中探索出一些規(guī)律。然后說,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學校將組織同學們進行冬季鍛煉——跳繩和踢毽。請大家翻開課本,看看從圖上可以獲得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反思:自我感覺這樣的導入效果不錯,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能馬上提出一些問題。為后面的探究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探究規(guī)律
在初步認識了28+17=17+28這樣的等式以后,我問:這樣的等式你還能舉些例子嗎?(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我追問,如果一直這樣說下去,能說的完嗎?(學生馬上回答我:不能。)我啟發(fā)道:這樣的等式無窮無盡,在這里肯定有著某種規(guī)律,大家想知道嗎?(想)好,大家以4人小組為單位,研究這些等式里蘊藏的規(guī)律,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但要說明表示的理由。經過一番合作,學生的探究結果也出來了,主要有這樣幾種:甲數+乙數=乙數+甲數;△+○=○+△;逗號+句號=句號+逗號;a+b=b+a,這時我又讓他們用文字敘述這一規(guī)律。然后我小結: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guī)律叫做運算律。然后指著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接著,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探究加法結合律。
反思: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的設計,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并學會用多種方法表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前面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這節(jié)課我強調學生的發(fā)言要大聲的說:我們小組的發(fā)現是……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呵呵,自我感覺良好,不過,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客觀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設計還不夠。
1、在學生得出了加法交換律時,沒有讓學生總結一下研究問題的方法,而是直接讓他們去研究加法結合律。
2、對“關注每一位學生”這個問題,沒有做到。
交換律教學反思10
《加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親身經歷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作為一堂概念形成課,我們要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通過不斷的猜想,不斷的論證,最終得出結論。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究問題,F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速算比賽”妙入課題
本節(jié)課,以計算題為切入口,精心挑選了相關計算題,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所給題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觀察這組得數相同的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能較快的發(fā)現,兩個加數交換位置,他們的和不變。同時得到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贊同,這是老師提出疑惑:是否所有的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呢?拋出問題,引出猜想,進而問學生:你還能寫出像這樣的算式嗎?讓學生動手寫算式,充分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在寫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這樣的算式你能寫多少個?“無數個!”緊接著老師追問:“那你能用一個算式概括所有的算式嗎?”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的公式表達。通過匯報、展示,揭示課題。
二、微課引入,火龍點睛
在教學中,我提了一個問題:今天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是否接觸到了呢?引導學生回顧舊知,給他們一分鐘的思考交流時間,有的同學能夠說到一二,有的卻一臉茫然,這個時候引入了提前準備好的微視頻,其中的配音就是找了本班學生配的。當大家聽到熟悉的童聲,看到一年級的看圖寫算式以及三年級的加法驗算等,(都用到了加法交換律,只是當時沒有把這個概念提出來而已,)豁然開朗,課堂頓時熱鬧起來。讓同學們把前面的舊知和今天的新授結合起來,加深了新知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留下懸念,提升遷移
在課堂最后,我又給孩子們拋出了一個懸念:既然加法有交換律,那減法呢,除法和乘法呢?這個問題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我看到學生們不由自主的在本子上寫出算式進行驗證,說明本節(jié)課的數學思想方法已經潛移默化到他們的腦海中。他們能很快的通過舉例論證來否定減法和除法沒有!岸朔ㄓ袉?在后面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探討這個問題”由此結束本節(jié)課。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加法交換律深入了他們的內心,特別是讓他們經歷了“提出猜想-舉例論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本節(jié)課不僅僅學會了加法交換律,更讓他們學會了數學方法,為下節(jié)課的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交換律做好了鋪墊。更難得可貴的是,學習中不僅僅收獲了數學知識,更收獲了期間的數學興趣。
交換律教學反思11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本節(jié)課在教學材料的處理時,改變了把課本當作“圣經”的現象,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學習環(huán)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交換律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為《運算律》的第一課時,而在這一單元之前,學生經過了三年多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并對這些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著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本節(jié)課通過一些實例進一步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社會實踐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問。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也符合新課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后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通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不夠及時。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學生寫出“6+2=2+6,1+9=9+1…”時,沒有很好的解讀學生的心理。這位學生之所以寫出一位數的算式,是因為他覺得寫一位數加一位數的等式非常簡單,方便計算。但是作為不完全歸納法,他寫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代表性。此時如果追問學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數加一位數才有這樣的規(guī)律?” ,“那你對這位同學寫得有什么建議呢?”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嚴謹性。
二、沒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換律和加法運算律本質特性。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不能進行準確的辨析?梢栽黾蛹臃ń粨Q律和加法交換律的對比環(huán)節(jié),對比得出加法交換律的本質特征:加數沒有變,結果沒有變,運算符號也沒有變,但是加數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同時,也發(fā)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客觀的,很多是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設計還不夠。
交換律教學反思13
今天完成了加法交換律的教學,由于借班上課,上完后感覺自己前半節(jié)課發(fā)揮得不如后半節(jié)課,不過學生對交換律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交換律對減法、和加減混合的應用掌握的還是不錯的。這節(jié)課,我從學生以學知識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加法交換律,理解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進而提出除了幫助我們驗算外還有什么強大的功能!接下來利用加法交換律使計算簡便,進而發(fā)現還可以使減法簡便,加減混合簡便!使交換律得以推廣!
聽完課后,趙老師沒來得及喝水就結合這節(jié)課進行了評析。
趙老師首先肯定了我的素質,作為骨干教師課堂扎實,教學思路清晰!
同時趙老師提出這節(jié)課可以從經驗拓展的角度,讓學生從更多的生活實例入手,從道理上理解“交換”,如8+74+2、想:原來有8本作業(yè),先拿來74本又拿來2本,我們可以這樣,先拿來2本,又拿來74本,都表示現在有的,因此8+74+2和8+2+74是相等的。再如:35-17+5,可以這樣想公交車原來有35人,下去17人,上來了5人,可以這樣想有35人,上來了5人,又下去了17人。這樣的結果都表示現在有的因此人數是一樣的。結果是相等的。
“理”上的理解更容易讓學生從根上明白算理。我在教學時,用計算的方法驗證下的工夫多了一些,學生舉例少了點,這樣總感覺形式上稍多了點,另外“驗證”更多的是驗證這種方法可以,但不能在道理上理解,趙老師提出可以看看馬剛老師的'課例。也鼓勵我們多去看看名師的課例。
從第一次聽課得到王宏主任的指導,指出“蘋果”的貫穿,課堂練習的量,今天得到趙老師的指導,自己感覺收獲很多,發(fā)現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從備課到上課,用了兩天的時間,昨晚還熬夜制作課件到11點多,雖然累,但自己有了收獲,此時感覺一切累都值得!
交換律教學反思14
在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后,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在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到了反映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性和結合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
成功之處:
1、整合教材內容,便于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在以往教學中,都是按照教材的編排程序,按部就班,首先教學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學,再進行乘法運算定律的教學,最后對比加法、乘法運算定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雖然感覺教學有條不紊,但是總感覺缺失點什么,總感覺有這樣一雙手在禁錮自己的思想。如何讓教學更能適應新形勢下課改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本,順應學生認識發(fā)展需求,減輕學生背誦記憶的難度。因此在今年的教學中,我大膽改變了教材的編排程序,改變?yōu)榧臃、乘法交換律放在一課時進行教學,加法、乘法結合律也是如此。通過教學,有利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非常輕松的認識了加法、乘法交換律,記憶非常深刻牢固。
2、經歷“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學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發(fā)學生猜想,通過舉例驗證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結論,然后又再次引發(fā)學生從結論進行猜想,讓學生不僅知道從個別特例中形成猜想,并舉例驗證,是一種獲取結論的方法。但有時,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變換、聯(lián)想,同樣可以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獲取結論的方法。通過結論引發(fā)猜想,學生很自然列舉了例子進行證明,從而得出在乘法中,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的結論。結論的得出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實感悟到了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不足之處:
習題的處理欠妥當。練習五1題只是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沒有讓學生說說表中數的規(guī)律:可以以加號所對的那條對角線為對稱軸,對應位置上的兩數相等。這樣在計算中可以利用這個規(guī)律,算出對角線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
再教設計:
1、注重習題的備課,減少低效教學流程。
2、注重對加法、乘法交換律的證明過程,可以通過集合圖和點子圖,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交換律教學反思15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的學習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認為數學教學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親歷性”、落實教學“主體性”,關注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過程。以上教學過程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
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ǜ嗟臅r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調適,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本節(jié)課在教學材料的處理時,改變了把課本當作“圣經”的現象,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學習環(huán)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本節(jié)課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在第七冊教學加法交換律,在第八冊教學乘法交換律,而 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3、注重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內容;在“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專門把“重視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個問題進行論述,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現實”理解情景,發(fā)現數學,打破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問題——探究——應用——新問題——再探究”的開放式學習過程,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勵探究欲望。本節(jié)課,首先引導學生用“變與不變”的眼光觀察身邊的教學環(huán)境,進而采擷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有趣現象,讓學生初步感知問題,從而引起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這樣安排,既幫助學生消除了思維上的心理障礙,為新知的獲得切實做好了心理和知識、能力的雙重準備,又達到了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引起注意期待、誘發(fā)學生參與意識的目的,使教學始終處于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中。
(2)引導學生探索,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教師巧妙地利用生活原型,激活與新知學習有關的舊知,引導學生從原來的知識庫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過自組算式,整理、觀察、分類、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結論,并進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造、觀察與分析、歸納與驗證、矯正與調換等一系列數學活動,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并從中認識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3)反思探索過程,體驗成功情感。問題解決后,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我們是怎樣來解決的?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覺地將思維指向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上,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提倡教學相長,鼓勵開拓創(chuàng)新。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有意識的空出一定時間讓學生來質疑問難。一方面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不懂的知識提出疑問,在師生幫助下及時解決;另一方面,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學生的認知心理產生新的“不協(xié)調”,形成一個再探究的氛圍。
總之,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學生的親歷性,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交換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04-22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26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04-22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12-26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03-13
《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范文04-11
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教學設計03-15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