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
一、立足農村學生學習局限,拓展知識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地處偏遠山區(qū),信息來源單一,網絡覆蓋較差,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調研,充分了解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實際條件展開教學:
(1)開學預備周,在多媒體教室放映科教電影《地球家園面臨的危機》,這部電影由英國的BBC電視臺組織拍攝,多位有關地理學科的科學家對地球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危機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由于是英文版,筆者與朋友合作翻譯校對完成了字幕。放映后,組織學生就自己所感興趣或者有一定了解的專題寫作,藉此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的調動起來。
(2)正式教學階段,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置,分為大的專題,如天氣和大氣運動、海洋和陸地的運動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視十頻道的《探索發(fā)現》、《百科探秘》等科教欄目的影視資源,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
根據學生反饋和學習檢測,筆者發(fā)現,平行班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地理學科的信息量,另外進行專題教學,加強和學生的學科專題意識,一則使學生有了直觀的知識結構,二則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復習,這種由分散的知識點組合形成知識結構,通過筆者引導,將內化為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文字學案,努力構建以視頻為主、圖片為輔的學案
自從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以來,慢慢陷入一種誤區(qū)和怪圈,教師的'課件越來越華麗,文字內容越來越多,甚至形成教師怕放映不完,學生怕抄不完的惡性循環(huán)。更有甚者部分教師圖省事,“熱衷”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一節(jié)課下來,話沒有幾句,埋頭于電腦桌下,學生幾乎看不到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有的時候課件一放,就讓學生一抄了事。針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經筆者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對策:
(1)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頻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guī)律。筆者據此,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例如《地球的公轉》一課,分為: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變化四個小欄目,筆者對每一個小欄目采用了一個視頻加四張圖片的.組合制作了本課課件,對于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變化這個難點,筆者格外準備了包括什么叫直射點、南北回歸線和赤道、直射點季節(jié)運動的軌跡三個子欄目的視頻設計和圖片展示,同時附加兩個拓展知識面的小知識:地球運動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公轉的關系。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僅三十余字。
(2)教學中根治課件制作過于花俏,以及以放代講的“多媒體教學綜合癥”。根據教學觀察,有的教師課件制作水平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lián)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筆者制作課件本著樸素明快的原則,對視頻和圖片是反復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tài)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筆者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三、優(yōu)化習題設置,緊跟中考命題思想,摒棄題海戰(zhàn)術
農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量兩極分化。有鑒于這個客觀因素,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中考的命題動態(tài)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優(yōu)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鑒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yè)”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象;“第二步閱讀題支,作答并說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細節(jié)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例如在批改中,發(fā)現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jié)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筆者與學生的負擔。使節(jié)余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四、教學工作不足之處和自我反思
根據實際的教學檢測,筆者發(fā)現,從整體看,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普遍認可地理學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反饋良好,有明顯提高,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由于學習習慣尚未真正建立“標準化流程”,學習效果提高有限,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狀,筆者在今后教學中將此現狀認真分析,探討,逐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2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PS:在介紹歷史時,欠缺生動,提不起同學們的興趣)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讀圖思考: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PS:口訣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PS:本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引導并板圖)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 (PS: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PS:在講解貿易的通道——馬六甲海峽時,缺乏都地圖的指引)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3
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的情感教育隱含在活動中,默化在細節(jié)里。從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到為降低難度將問題分級分類;從活動前的溫馨提示到活動中錦囊妙計;從豐富多彩的資料選取到激勵有加的特色評價等等許多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飽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殷殷期望,而這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
二、切實可行的活動設計
教師始終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fā),想方設法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探究發(fā)現”活動中,教師自制教具,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體驗科學發(fā)現的過程,感知科學論證的方法。又如,在“慧眼識圖”時,教師利用自制的“信息條”給學生以方法提示。最后,在“地理測試”中,教師主要根據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知識反饋題”設計成“地質學家的潛質測試”,看似簡單的形式轉變,對學生來說,卻是最好的禮物。
點評
本節(jié)課從一個小小的島嶼開啟了孩子探索、發(fā)現之旅,一個忽隱忽現的幽靈島,讓孩子明白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半y道世界上真的有幽靈島嗎?”引發(fā)孩子好奇的導入,實驗的探究讓孩子們明確了海陸變遷的原因,虛擬實地的考察,如荷蘭的圍海造陸工程、喜瑪拉雅地區(qū)的發(fā)現、海底古河流三角洲的發(fā)現給學生探究問題得出結論一個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在問題中、在情景中去發(fā)現、去分析、去綜合。在講述大陸漂移時,讓學生去動手、探究、發(fā)現;利用自制教具拼圖,讓孩子得出哪兩塊最有可能是一塊大陸,你是怎樣判斷的.,層層遞進,而后再引入到“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那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從動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得出大陸漂移說的全部內容,由此再導入板塊學說,讓學生慧眼讀圖,讓學生在圖中進行大膽發(fā)現,讓學生一一的判斷、分析、總結,從而得出了板塊學說的內容,將難點的知識化解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課堂中創(chuàng)新性的設問時時再現,如“板塊碰撞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象?”“板塊張裂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象?”“幽靈島為什么會多次出現和消失呢?”“你有地質學家的潛質嗎?”教學做到圖文并茂,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好奇,學生聽起來感知意猶未盡。
縱觀本節(jié)課,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探究、發(fā)現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體會到地理課給他們帶來別樣的快樂。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4
一、地理復習時存在的問題
1、復習課事無巨細,練習題也多為陳題,無新意,課堂教學針對性不強,復習效率不高。
2、教法單一、手段陳舊、容量小。
3、局限于教材和預設練習、拓展不夠。
4、地圖語言使用太少。
二、考試中出現的問題。由于復習時存在了一系列的問題,故考試時則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1、碰到一些新題學生束手無策;卮鹗俏寤ò碎T。
2、容量大,學生只覺有做題時間,無更正檢查時間。一方面學生基礎弱,學習時沒有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說明學生未受這方面的鍛煉。
3、回答問題答不到點子上,并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對一些專題方面的問題掌握不牢固,缺乏練習。
三、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jié)課的地理主干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干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yè)設置要開放,作業(yè)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5
本課是初一地理《天氣與氣候》的開篇第一課。這部分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從實際出發(fā),將生活中身邊的現象帶入課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 練習時即將生活融入課堂
本節(jié)課,我以11月9日的初雪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說出雪后的種種變化和與平時生活的一些不同;在引導學生對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描述,從而引出天氣的概念。
將天氣帶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利的地理,對終身發(fā)展有利的地理。
2、 明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室的啟發(fā)引導下,師生交談討論,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體驗來理解地理知識,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預定教學目標。
3、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
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和背景音樂的運用,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也能更加直觀地把教學中的抽象概念直觀化、具體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自身業(yè)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6
本章教材內容作為全書乃至全套教材的緒論,有相當重要的啟蒙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欲。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生活離不開地理;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都是以現實的事例作為分析思考的對象,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能夠通過古今中外的.事例學習到地理的概念,形成地理的頭腦,對今后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對現實問題的思索理解。
在本章的教學設計方面,我針對學生對于地理的混沌認識狀態(tài),決定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精神,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學生的活動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活動討論,提出質疑,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在教師引導下自行得出結論。
在具體實施方面,我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討論活動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要分析總結完教材事例之后,讓學生回到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用自己身邊的具體事例來進行討論,進而展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產生體驗和感受。所以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安排就是圍繞本土的問題討論較多,力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開始,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圍繞我們身邊地理事物和我們親身體驗過的地理現象展開的討論題,我認為這些活動比較好。本節(jié)課我認為還有可以學習的方面就是師生互動較好,老師始終在和大家“談”地理、“聊”地理,沒有嚴肅的說教,我想這樣學生會學得更輕松、感覺更親切。
欠缺的一些方面:課件制作時我本想穿插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看,沒有找到合適的視頻。我認為國際長跑比賽中東非選手領先可以用視頻播放一個比賽片段更好。以后我會補充上去。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7
本周在講授經線和經度時,學生碰到了第一個難點是某個地點經緯度的判讀,在教學中從經緯度的劃分入手:0度經線以西為西經,以東為東經;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如果給定的圖中有0度經線和0度緯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若圖中沒有出現0度經線和0度緯線,則要推斷0度經線和0度緯線會出現在這個點的.什么方位,那么這個點就位于0度經線和0度緯線的相反方位,以此得出該點到底位于東經西經還是南緯北緯。
判讀某地所處的東西半球位置是學生遇到的又一個難點,教學中我仍然是從定義著手,讓學生明確20W以東至160E以西為東半球,此范圍以外為西半球。不論給定什么地點,先在它的附近劃出20W和160E這兩條經線,再觀察這個點是否在20W以東至160E以西的范圍內,若在,則該點位于東半球,反之,則位于西半球。
此外的一個難點是南北極附近經度的判讀,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0度經線上選取一點,如果給定的圖中極點是南極,則向南極的方向為南,其相反方向為北,再以此點為中心,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即可判讀出東經和西經。學生在遇到南北極為中心的圖時,往往會出現方向的混亂,原因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對于以極點為中心的整圖不適用,但對于除極點外的各點依然適用,只不過此時的“上下”一定要和“北南”相一致,必要時可把作業(yè)本或試卷旋轉一定的角度。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8
對于初一年紀的學生來說,主要是學習一些比較基礎的入門知識。這節(jié)課所講的課題是《板塊的運動》。從復習以前的知識做引導,來一起同學們的思考,從而引出今天所要講的課題。
這次講課主要用到的事多媒體,把豐富多彩的.地理圖片展示給同學們,并展開了小組討論,在積極的討論中得出問題的答案。并將本節(jié)課重點給學生們做出一個整體的總結。講完課后的幾分鐘,又帶領學生做了一些練習題,有簡單到復雜。最后布置作業(yè)。整節(jié)課自我感覺還可以,但是還是會有許多不足之處。
課后,老師們對我的課堂進行了評課。提出來一些需要改正的問題。我的知道老師李老師指出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沒有給學生時間去思考,而是直接給出了答案。年紀組長張芳老師提出,板書有點少,應該把課題寫上并且還應該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以板書的形式列出等。其他老師還提出了:一,講課太細,對與初一的孩子來說講的太多了。二,老師建議讓學生多動手,自己去黑板上畫出六大板塊的輪廓和大致位置。三,是以我講為主,應該響應新課堂的概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四,課件不應太多,而要很清晰。對于老師們提出的問題,我覺得很有用。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更正。改掉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在平時上課中就要體現新課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玩中學到東西。
這次公開課,給我很多幫助。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作為一名老師,我一定會虛心學習,學習老師們的一些教學方法,在這半年的實習中我會不斷成長,為學生的未來而奮斗。我堅信,我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學七年級(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的第一課時。
這節(jié)課的內容知識性極強,重點內容很多,同時又是難點。而且這節(jié)課是重點之中的重點,這部分知識接受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地理的.學習,涉及到了很多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難點較難突破,針對教材特點,依據新課改精神實質,將本節(jié)課確定為教師聯(lián)系實際舉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類比分析、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啟發(fā)分析說明等綜合法研討課,設計意圖之一就是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重在引導學生們主動參與,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動腦、動手,樂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和科學素養(yǎng)。
設計意圖之二就是針對這部分知識對于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來講,難度的確大了點,在準備教具時就選擇了一些容易理解的身邊實物(手電筒和地球儀),對剛具有基本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初一學生,極需加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應該提供時間、空間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設計意圖之三就是本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很多,難點又需要突破,在教師講授的同時,多給予直觀模型或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所以采取綜合法進行試。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的課題為《世界氣候類型》,內容為初中地理的難點之一,我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影響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3、學會判讀“氣候直方圖”。
4、從豐富多彩的氣候和景觀類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園。
5、在分析各氣候的成因中,促進學生形成觀察、比較、思考、質疑的科學研究習慣-。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1、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2、直方圖的判讀。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
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從大氣環(huán)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氣候直方圖”判讀方法。
本節(jié)課內容豐富,全球的氣候類型必須面面俱到,為了吸引學生,我不斷變化方法,有的精講,有的簡講,有的讓學生講,并且利用照片、視頻資料展示常見氣候條件下的動植物景觀,使學生對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獲得最感性的認識,最終不僅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本節(jié)的課內容涉及人與地球環(huán)境,科學的'人地觀、環(huán)境觀在本節(jié)中得以充分的體現,在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中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整節(jié)課滲透天人合一的人地關系理念。
在提及當今全球變暖的問題時,聯(lián)系前一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引起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主人翁的意識。
整節(jié)課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圓滿地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1
今天講課的章節(jié)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與大洋。在剛結束難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輕松地學習,在樂趣中學到知識。
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導入本節(jié)課,引出“人類真的給地球起錯名字了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海洋面積是否真的比陸地面積大。得出答案后接著回答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由結論再提出疑問“既然海洋面積如此大,為什么古人給地球起名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前后聯(lián)系緊密),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fā)揮答案。
提出疑問:人類是如何了解海陸分布的?
簡單介紹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增進同學們的`見聞,同時也增加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觀察地圖,得出海陸分布。
在講七大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解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之間的區(qū)別,并舉他們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島。接著引出全球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簡要介紹七大洲命名的來源。
讀圖思考:
1、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5、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6、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關系如何?
完成教材31頁活動3,了解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觀察地圖冊第5頁,找出大洲分界線
在講七大洋之前先講解海峽、海、洋之間的區(qū)別
引出四大洋極其分布和面積大小關系
在七大洲的輪廓圖上標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紹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增進趣味性。
存在問題:教師聲音過小,師生間缺乏互動。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2
學生碰到的第一個難點是某個地點經緯度的判讀,在教學中從經緯度的劃分入手:00經線以西為西經,以東為東經;00緯線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如果給定的圖中有00經線和00緯線,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若圖中沒有出現00經線和00緯線,則要推斷00經線和00緯線會出現在這個點的什么方位,那么這個點就位于00經線和00緯線的相反方位,以此得出該點到底位于東經西經還是南緯北緯。
判讀某地所處的東西半球位置是學生遇到的又一個難點,教學中我仍然是從定義著手,讓學生明確200W以東至1600E以西為東半球,此范圍以外為西半球。不論給定什么地點,先在它的附近劃出200W和1600E這兩條經線,再觀察這個點是否在200W以東至1600E以西的范圍內,若在,則該點位于東半球,反之,則位于西半球。
此外的一個難點是南北極附近經度的判讀,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00經線上選取一點,如果給定的圖中極點是南極,則向南極的方向為南,其相反方向為北,再以此點為中心,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即可判讀出東經和西經。學生在遇到南北極為中心的圖時,往往會出現方向的'混亂,原因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對于以極點為中心的整圖不適用,但對于除極點外的各點依然適用,只不過此時的“上下”一定要和“北南”相一致,必要時可把作業(yè)本或試卷旋轉一定的角度。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3
從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具體情況來看,本節(jié)課突出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圍繞教學目標,我從生活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我們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途徑,再從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天氣預報展開,特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播放錄制好的學生所熟悉的央視預報節(jié)目,利用其中的衛(wèi)星云圖、城市預報圖進行教學,通過模擬央視主持人,讓學生學會讀圖并布置學生課后收聽、收看天氣預報,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觀察分析和記錄的習慣。在天氣符號的教學中,通過學生對書上圖片符號的自己來識別,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的主體設計和主要步驟是以學生競賽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雙邊活動為主體,把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目標切實的落實于每一步教學活動中,體現了思維課堂的新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地理新課標“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小組競賽的課堂活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且對以后教學中的小組教學方式起到示范作用。
這節(jié)課除了上課課件外,還自制了彩色圖片與卡片、自己錄制的音像,這些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有助于加深學生印象,突破教學難點。讓我感受到教師要以一個啟發(fā)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本節(jié)課中我覺得自己在語言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課堂上話語親切,不生硬,易于接受。我經常用鼓勵性話適時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仔細思考發(fā)現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真正有效的調動、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師生互動不足
在本課中,原本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學生主動發(fā)揮,開動腦筋的地方,卻被老師一手包辦,沒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例如:講解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時,老師完全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歸納原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產生師生之間的共鳴。但在實際教學中我沒有給學生深入討論的機會,都由自己講解了,所以顯得老師講解的過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過少現象。另外被要求提問的同學大多集中在少部分學生,對于大多數的學生關注不夠,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使得本節(jié)課中師生互動明顯不充分。
二、教學語言不夠規(guī)范
教學語言應該注重科學性、規(guī)范性,不能隨心所欲講解。在一些細微地方注意不夠,導致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地理學科是一門科學性強的學科,所以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細微之處,把好語言規(guī)范這道關卡。
通過反思讓我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也讓我明確了今后將努力的方向:
一、要注重對學生的尊重和肯定
對于那些積極表現和出現錯誤的學生都給予肯定,多使用鼓勵性語言讓他們充滿自信心,能夠有更多、更好的.表現,達到師生之間的的平等地位。給學生更多施展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師生共鳴,避免“滿堂灌”的現象。
二、加強自身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
一個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師是不可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今后要多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充分運用團體合作學習的機會;與優(yōu)秀教師交流、學習,盡快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三、細心發(fā)現身邊的事例,并合理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相信可以給學生更直觀,貼切的認識,幫助他們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觀察,思考能力。
總之,在課堂中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能應用到平時教學中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今后我將進一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彌補缺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知識點多而細,每個知識點都很重要,為以后學習提供基礎,所以上好這一節(jié)課至關重要。經緯網在地球表面并不存在,是人們在地球儀上人為劃定的,所以需要學生要有空間感,再加上教材中以圖為主,給學生預習也增加難度。
根據以上情況,我采取了學生自學和小組交流為主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分鐘,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根本完不成學案,對于抽象的事物僅憑閱讀教材是不能夠完成的。于是我安排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一個地球儀,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大約15分鐘),教師深入到組內進行指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我的提問和指導感覺大部分學生能夠將本節(jié)課的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以往的教師教學老師在前面使盡全身解數的講解,達到的效果也不過如此,現在通過自主學習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再加上教師有針對的`點撥,學生同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地球儀仍不夠直觀,各組的地球儀有的是經緯網地球儀,有的是政區(qū)地球儀,這樣學生自學起來程度不一樣,教師在點撥時也有一定難度;個別學生仍然對抽象的事物不能理解,希望在下面的幾節(jié)課中再進行滲透。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能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說出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3.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
【教學重點】
1.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領域。
2.聯(lián)合國的宗旨和組成。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官員,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由學生推選一們聯(lián)合國秘書長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
2.學生預習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時期有關經貿磨擦方面和地區(qū)沖突方面的信息資料以及中國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資料。(教師可具體指定內容,以免學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級別整理好資料,并理好發(fā)言稿,推選代表發(fā)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教師(直接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組織召開兩個國際會議,討論國際間的合作問題(同時板書:國際合作),主要是討論解決巴以沖突問題的中國的入世問題。教師作為安南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的秘書參加這兩次會議。會議前,我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情況向同學們作一下簡介,以備大家對討論中國入世問題的理解:世貿組織是……下面先請同學們推選的“安南秘書長”先生主持會議。
學生“安南”按會議程序主持會議(教師坐在該生旁邊指點會議如何進行)。
。ㄒ唬鞍材稀毙即髸_幕,并發(fā)表講話:我宣布此次大會現在開幕,女士們、先生們,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發(fā)展,F在世界……,巴以沖突不斷升級,引起了世界各國的不安和普遍關注,我現將巴以沖突問題提交大會審議,請大家討論研究解決。
。ǘ┌鸵噪p方及安理會會員國代表討論,然后代表發(fā)言。(教師應提示各方代表:要從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討論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得出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表應表明以軍撤不撤軍,如何撤軍?巴方要求以方應怎樣做,提請大會裁決。)
學生:巴方代表發(fā)言,主題是闡述請聯(lián)合國干預以方并對其實施制裁的理由(列舉以方的行為,如對巴方造成的人員傷亡,房屋毀壞等損失情況。)
學生:以方代表發(fā)言,闡述打擊巴方的原因。
學生:其他國家代表發(fā)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和解決措施。(如學生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教師應加以引導以體現合作的精神,估計多數代表發(fā)言的觀點可能是:以方應立即撤軍,以土地換和平……)
。ㄈ鞍材稀睆拇韨兊陌l(fā)言中選擇合理的解決措施,就此提請大會審議通過并宣布照此安理會決議執(zhí)行。
教師:小結,同時建議舉行第二個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同學們組織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開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準備召開這節(jié)課的第二個會議,討論審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會前大家先看教材圖5。9,讓學生從中獲得國際社會需要合作的一些啟示,然后提示學生。1)中國的代表:圍繞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其他國家有什么好處,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這幾方面思考討論,如中國以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就是一種承諾。2)其他國家的代表: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同世界很多國家先后經歷長達二十來年的艱苦談判歷程:中國入世后對世界各國有什么好外這兩方面去討論思考自己的觀點,以便大會對中國入世問題進行表決。講座兩分鐘后教師建議第二個活動開始。
學生:“總干事”主持會議
。ㄒ唬翱偢墒隆毙紩h開始,并請中方代表首先發(fā)言。
學生:中方代表根據老師的提示作陳述性發(fā)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補充發(fā)言)
。ǘ翱偢墒隆卑l(fā)言闡述其本人對中方過去工作的看法(看法應是積極的、有利和),并提議世貿組織成員國舉手表決。
學生:世貿組織各成員國舉手表決:一致通過(基于兩個因素獲得這個結論:大家是中國人,學生的童心會偏向自己的國家:教師前面的引導)(師生共同鼓掌歡慶)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完成后面的板書提綱。這節(jié)課的兩個會議大家組織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這兩個會議獲得了些什么體會呢?同學們思考一下再發(fā)言。靈活處理學生答案,學生可能的回答——國際合作非常重要(板書)。中國入世說明中國需要同國際社會合作,國際社會也需要同中國合作。中國需要合作,世界各國都需要合作。課后請大家完成教材P94A、B圖,并思考現在國際合作中存在著什么現象。再問:這兩個會議體現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國際合作?學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經濟方面(板書)。那么,同學們根據平常的體會,國際間還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合作,請舉例。學生思考回答——中國人穿西裝、吃西餐是服裝、飲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結果,航海家麥哲倫使用的指南針是科學技術合作交流的結果(板書)。大家再想一想:本節(jié)課的兩會議都體現了聯(lián)合國這一重大國際組織的作用,對嗎?學生異口同聲——不對,只有安理會會議表明了聯(lián)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板書:聯(lián)合國的作用)。除了聯(lián)合國這個組織,大家還知道哪些國際組織(板書:其他國際組織)?知道——非統(tǒng)組織、歐盟……
結束語:這節(jié)課,我非常感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設計
國際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領域:政治、經濟、文化……
3、聯(lián)合國的作用:
4、其他國際組織:
教學反思:
由于內容簡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很好掌握,教學效果良好。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氣候類型》教學反思04-13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5_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3-06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總結02-17
地理教學反思03-06
地理教學反思09-11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05-30
地理七年級上冊的教學總結范文02-16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薦】05-30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12-22
最新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范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