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有的人》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有的人》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的人教學反思 (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的人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的人教學反思 1
這是個忙碌的一天,工作的繁雜加上身體的不適,今天的課堂呈現(xiàn),有些沉悶,可我卻有些力不從心,該反思!
1.課堂沒有靈氣,沒有調(diào)控好,產(chǎn)生"怨氣",實屬不該!學生并不能理解老師的心境,下午第一節(jié)又正是犯困的時候,聽著無精打采,有力無力的讀書聲,老師該做什么?埋怨學生,顯然錯誤,然而,我的態(tài)度明顯不好,這種互為傳染的情緒在蔓延,只會是更加沉悶!本想帶著對資料袋的再識,激情導入學詩,環(huán)節(jié)還是在走,情感流動的缺乏,導致課堂靈氣的缺失,反思!
2.課堂缺乏信任,沒有調(diào)控好,產(chǎn)生"不知所措",這樣不好!環(huán)節(jié)的相扣,情感的相連,一旦老師的批評會引發(fā)中斷,一讀短詩,初步了解內(nèi)容,二讀,提出詞句疑問,三讀,體會作者寫法,總結(jié),理解本詩表達的`情感,本可以進行得很流暢的,本可以留余時間練習的,雖也一步步走,但有些磕拌,只是被要求地聽與記,需要反思!
3.課堂缺少等待,沒有調(diào)控好,產(chǎn)生"急躁之氣",應該改正!周末作業(yè)不清楚的只是個別,當然是不好,但不能以點責面,課堂上不專注的要有技巧提醒,自己注意了這個,但對于拋出的問題,顯得急躁,總會不由連帶"牽連",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要調(diào)整的是師生的狀態(tài),越是急越是悶,欲速則不達。‰m然一節(jié)課該講的講了,雖然課堂慢慢活躍起來,但課堂無端地催趕,莫名的躁氣應該改正!只有自己精彩才能有學生的精彩,只有課堂的精彩才是老師的精彩!是為記,在周一!
有的人教學反思 2
這首詩是我上的一堂公開課,在精心準備了之余,上完這節(jié)課依然有些感想要說。
首先,詩歌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所以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地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詩歌運用對比的手法是感情更加突出。
“有的人”是個引人深思的`題目——它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guān)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一元錢給他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最后,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輻射魯迅精神,讓學生學習魯迅,像他一樣關(guān)愛他人,熱愛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并呼吁學生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樂意為社會作貢獻。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牽著學生的地方還多了點,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夠。我應該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學習講讀課文的方法獨立閱讀,理解文章,我再適當引導,讓學生體會、感悟課文,從而提升認識,升華情感,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另外在朗讀方面以后要加強指導。
有的人教學反思 3
《有的人》是1949年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之前我有些疑慮,如何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情受到觸動。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導孩子們聯(lián)系實際說說什么樣的人才是為人民的人,對于小學生來說該如何去做。
教學中,簡單的教學程序很快幫學生突破了難點,他們懂得了為了人民的人將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他們進行了對比朗讀,注重了朗讀技巧。
文以載道,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材料同樣是豐富而生動的;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決定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適時的進行德育滲透。于是,有感情誦讀了課文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怎樣做才叫為了人民?孩子們討論得很熱烈,最后舉了不少例子加以說明。不可避免的,我們也遭遇了“中國式的道德尷尬”,他們用他們幼稚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諸多的社會問題,談到了當今社會一些為官不為民做主的事情,但是,這些當官的依然飛黃騰達。此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也許是我過于孤陋寡聞,能說出的為民做主的官太少太少。最后我告訴孩子們,對別人要寬容,對自己要嚴厲。
語文課堂上也要進行德育滲透,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比品德課上一味地道德傳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語文課堂上只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德育,或者丟掉了教育最佳時機而盲目地空洞說教,則顯得蒼白而無力。教師就應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進行必要的引導,因此,教師應該時時關(guān)注孩子而設計教學。
有的人教學反思 4
這一單元我們都是學習的有關(guān)魯迅先生的文章,有的是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有的是別人寫的有關(guān)魯迅的文章,無論怎樣,都加深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了解。由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一知半解,到學習玩這一單后對魯迅先生的更多了解,讓學生更加佩服魯迅的為人以及他的高尚的皮質(zhì)。我們剛學過的《有的人》,就是緬懷魯迅先生的詩歌。
《有的人》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guān)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和學生查過的一些魯迅先生的資料。進一步加深對魯迅先生的理解。啟發(fā)學生思考:“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做過的哪些為人民服務的事情?給人民當了哪些牛和馬。
對比是這首詩的寫作特點:
詩中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了對比的寫法,而且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
所以,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男女生接讀,師生接讀: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接讀,第三小節(jié)的第一句和第六小節(jié)的第一句接讀,第四小節(jié)的第一句和第七小節(jié)的第一句接讀,這樣反復接讀。這是批判的一方。同學們讀的咬牙切齒。
接下來讀,受愛戴的一方,也就是對魯迅的贊揚。第二小節(jié)的第二句和第五小節(jié)的第二句接讀。第三小節(jié)的第二句和第六小節(jié)的第二句接讀。第四小節(jié)的第二句和第七小節(jié)的第二句接讀。同學們讀的興趣盎然。同學們讀出了佩服、贊美之情。
通過這種接讀朗讀,讓學生更感受到了這種鮮明的對比方法的寫法的好處。而且同學們讀的很帶勁,讀得更有感情了,從而在讀中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對比了。這種接讀的朗讀方法,使對比的寫法更加鮮明,內(nèi)容更加生動,學生也更容易理解了。收到了極好的朗讀和理解文本的效果。值得推薦。
有的人教學反思 5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大家熟知的詩歌《有的人》開頭一節(jié),詩歌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并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教學之前我有些疑慮,如何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情受到觸動。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于是,我緊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牛”;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guān)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一元錢給他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牽著學生的地方還多了點,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夠。教學過程中對小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的時間缺乏基本的預設,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由于時間設計的失誤,寫的訓練也就沒有時間給予落實。另外,教師主導下師生單向互動的時間過多,沒有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也影響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一些學生陪著學習的狀態(tài)因此而產(chǎn)生。
有的人教學反思 6
《有的人》是新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21課,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是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教學之前我進行了精心設計,決定突出兩點:一是充分利用“優(yōu)教班班通”網(wǎng)絡教學資源和電子白板設備功能服務學生。二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qū)W生潛能。
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的“優(yōu)教班班通”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的資源有:名師課件、優(yōu)教模塊、備課資源、教學素材、電子教材、檢測訓練等。電子白板設備功能我使用了音像播放、書寫工具、學生答題器、系統(tǒng)統(tǒng)計等。這樣,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優(yōu)化了課堂結(jié)構(gòu)。
朗讀訓練時,為了讓學生在朗讀中不斷感悟、生成,我采用了學生單讀、領(lǐng)讀、齊讀、示范讀、對比讀、配樂讀、師生對讀等形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我展示積極性。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不夠,二是多媒體使用上還不能得心應手。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爭取上出更加完美的電教融合課,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實驗學校實驗教師。
有的人教學反思 7
一、強化朗讀訓練,領(lǐng)悟文章
如何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感情受到觸動?我想詩歌應通過誦讀來領(lǐng)悟它的。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什么樣的'人才是為人民的人,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該如何去做。
在朗讀指導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好多學生甚至能當堂背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教學活動中,適時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材料是豐富而生動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
于是,有感情誦讀了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討論:
1、結(jié)合古今中外的實例,你覺得哪些人雖生實死,哪些人雖死猶生呢?
2、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詩,告訴我們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3、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什么樣的生命才有意義?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關(guān)于生存意義的啟示嗎?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要像魯迅先生那樣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且熱愛人民的人將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
事實證明,善于捕捉時機的德育滲透,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為了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德育,或者脫離了教育最佳時機而盲目的空洞說教,則顯得蒼白而無力。
以上是我覺得這堂課做的較成功的地方,要說不足吧,就是當堂訓練——與課本P205與泰戈爾的《某人》比較閱讀沒來得及完成,有點小小的遺憾。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追求課堂的有效與高效。
有的人教學反思 8
反思我的教學設計:根據(jù)參考書的教學建議,根據(jù)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特點,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打破了參考書的教學建議,不是一節(jié)節(jié)學習,而是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找到詩的寫作特點:一是對比(學生容易說出來),二是詩的2與5小節(jié)、3與6小節(jié)、4與7小節(jié)是相對應的。預設時我也想到了過學生對第二個特點可能回答不上來,于是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種方案。
在教學中,對第二個特點學生確實答不上來,我準備使用第二種教學設計,我說:“現(xiàn)在找不出來沒關(guān)系,學完詩后你會知道的!边@句話一出口,一位學生舉手了,我讓他回答,他居然說對了,我心里一陣高興。我高興的不是我可以用原來的方案上課,而是對這位學生能在我已經(jīng)準備繼續(xù)講的時候,能夠大膽地舉手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位學生不是優(yōu)等生,而是一位中等生。
雖然最后我還是用了原先的教學設計,但我覺得在備課時對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必須先要考慮到我們的學生,這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備課背兩頭。
有的人教學反思 9
作為一篇經(jīng)典課文,《有的人》確實應該是魯迅單元的首選。詩歌內(nèi)容簡單,讀起來卻朗朗上口,通篇都是用對比的表現(xiàn)方法,深刻揭示了為人民的人將在人民中永生,而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魯迅就是為人民奮斗犧牲,在人民心中永生的代表,詩歌是為紀念魯迅而作,題目卻用《有的人》為題,更是加強、突出了主題的意義,這種對比鮮明,讓人感覺深刻。
回顧我的教學設計:
一、承接上文,以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睘榍腥朦c導入,回顧“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所以,在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上,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了這首著名的《有的.人》,介紹詩人臧克家(1905-20xx),20xx年1月,獲首屆“中國詩人獎”終身成就獎。
二、生自由讀詩3遍,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總起——兩種人的對比——兩種人的下場。
三、認識兩種人,體會詩句中的深意。指導讀;分讀;輪讀。
四、了解兩種人的下場,形成鮮明的對比。指導讀;分讀;輪讀。
總結(jié)拓展歷史上的這兩種人,積累兩個名句。
今天的詩歌課最成功的部分應該是讀,回顧原來的語文課,有些真的是讀少了,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很多時候,體會真是讀著讀著就出來了。
關(guān)鍵是怎樣調(diào)動大家激情澎湃地讀!
這節(jié)課,分男女生讀兩種不同人的不同表現(xiàn),感覺效果不佳,女生聲音太細,不夠堅實有力。但是我們的“創(chuàng)新讀”效果很好,讓小廖同學一個人讀“與人民為敵的人”的三種行為,然后大家一齊回應他的下場,通過學生的讀,學生們似乎很享受這種讀,讀出了一種似乎把敵人“痛揍”了一頓的感覺,大家讀得“很解氣”,在這樣的讀中,同學們應該是深刻感受到了詩人語言雖然“淺顯直白”,但是卻那么精妙準確吧。
所以,我們的語文課還是需要多讀,雖然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朗讀訓練時間太多的課堂似乎有點浪費他們的時間,但是對于整個班級的語文學習氛圍還是很有好處。
有的人教學反思 10
今天早上第一節(jié)是語文課,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但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的,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鮮明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有價值的人。
因為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距離現(xiàn)在較遠,社會背景也不同,考慮到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所以開課伊始,我先引入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情形,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后,我讓學生默讀詩歌,交流有的人分別指哪兩類人?由于課前預習得比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鋪墊,學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別指的是反動統(tǒng)治者和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緊接著,緊扣對比寫法,讓學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詩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對比,然后多讀幾遍,認真體會體會。學生立刻投入到緊張熱烈的討論中,有的先讀后分析,有的先發(fā)表看法再同桌對讀,總之都積極地動了起來。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準確找出了文中出現(xiàn)的四次對比,接著通過逐次分析、隨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種形式的朗讀,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被完全調(diào)動了起來,我又適時拋出問題:小組合作,反復朗讀第一小節(jié),并說一說兩個活和兩個死該如何理解。各個小組馬上行動起來,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小組成員都積極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參與了其中幾個小組的討論,認真聆聽了孩子們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就適當?shù)丶右渣c撥,幫助其找準方向,深入思考。很快,全班交流的時間到了,第一組的代表進行匯報,她說:我認為第一個活指的是反動統(tǒng)治者活著,但是在人民心中他們已經(jīng)死了;第二個活指的是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甘愿為人民做牛馬的人,雖然死了,但是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然后,我又請了第二組的代表進行匯報,他說:我認為第一個活充滿了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鄙視、輕蔑;第二個活則是對魯迅以及像魯迅一樣的人的贊美。此刻,我發(fā)覺學生理解得不透徹、不全面,于是靈機一動,將這一難點的突破分為了三個層次:這兩個同學分別說出了第一層和第三層,都非常不錯,那這第二層含義是什么呢?我們來認真想一想,反動統(tǒng)治者雖然活著,但是他們的(靈魂、精神)已經(jīng)死了?也就是說,他們只是軀殼,靈魂、精神都已死亡,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通過一步步地引導,這一難點也順利突破。
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了整首詩歌的寫作思路,即:第一部分(第一小節(jié))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觀點;第二部分(第24小節(jié))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中,熱情贊頌了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第57小節(jié))從人民對兩種人不同的.態(tài)度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總綱,第二、三部分對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進行了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最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明確詩歌主旨,情感得以升華。
其實,最初備課時的思路與實際授課時的思路并不完全相同,因為老師需要時刻關(guān)注學情,對教學思路、內(nèi)容、方法等隨機進行調(diào)整,以便更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對于這節(jié)課,不能說沒有不足,只是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教育機智的重要性,只有懂得隨機應變,順學而導,才能更好地調(diào)控課堂,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所得,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熏陶感染,懂得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有的人教學反思 11
這首詩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雖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地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有的人”是個引人深思的題目——它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guān)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一元錢給他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最后,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輻射魯迅精神,讓學生學習魯迅,像他一樣關(guān)愛他人,熱愛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并呼吁學生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樂意為社會作貢獻。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牽著學生的地方還多了點,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夠。我應該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學習講讀課文的方法獨立閱讀,理解文章,我再適當引導,讓學生體會、感悟課文,從而提升認識,升華情感,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
有的人教學反思 12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是大家熟知的詩歌《有的人》開頭一節(jié),詩歌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上完本課之后,有幾點想法
1、了解魯迅,溫故而知新,加深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最近,我班掀起了“魯迅熱”。同學們響應我的號召,紛紛收集了魯迅的相關(guān)資料和故事,有兩位同學甚至將資料結(jié)集打印,出了書。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學的魯迅的作品和有關(guān)魯迅的文章,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文章,做到了溫故知新。
2、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這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課堂上,我運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并設計了朗讀層次,從初讀詩歌,讀準字音;再讀詩歌,同桌互讀,讀得流暢;聽讀詩歌,評價;到精讀1、2、3、5節(jié),理解詩意;再到小組共讀,共品;最后出示毛澤東主席對魯迅的評價,升華感情后齊讀。突出了層層深入。師,應立足語文教學,參與教改,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青少年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素質(zhì),健康的成長。
3、善于啟發(fā)思考,學生學有所思。在兩次讀后,請學生說自己對詩歌的發(fā)現(xiàn),能啟發(fā)學生說出對比的運用、詩歌小節(jié)之間的關(guān)系、作者的感情等。
有的人教學反思 13
《有的人》是1949年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tǒng)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所以我設置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詩中所運用的對比寫法及其表達作用。2.反復誦讀,品味詩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3.領(lǐng)會詩歌內(nèi)涵,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觀。
課上完了,現(xiàn)作一點反思,愿得到同行的指點。
一、強化朗讀訓練,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
如何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情受到觸動?我想詩歌應通過誦讀來領(lǐng)悟它的內(nèi)涵。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什么樣的人才是為人民的人,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該如何去做。
在朗讀指導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好多學生甚至能當堂背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教學活動中,適時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學科,作為德育材料是豐富而生動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
于是,有感情誦讀了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討論:1。結(jié)合古今中外的實例,你覺得哪些人雖生實死,哪些人雖死猶生呢?2.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詩,告訴我們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3.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什么樣的生命才有意義?你能從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關(guān)于生存意義的啟示嗎?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要像魯迅先生那樣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且熱愛人民的人將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
事實證明,善于捕捉時機的德育滲透,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為了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德育,或者脫離了教育最佳時機而盲目的空洞說教,則顯得蒼白而無力。
以上是我覺得這堂課做的較成功的地方,要說不足吧,就是當堂訓練——與課本P205與泰戈爾的《某人》比較閱讀沒來得及完成,有點小小的遺憾。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追求課堂的有效與高效。
有的人教學反思 14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是大家熟知的詩歌《有的人》開頭一節(jié)。這首詩歌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并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v觀全詩,對比鮮明,照應明顯,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
課前我覺得學生要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內(nèi)涵有一定困難,一方面是考慮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較遠;另一方面是考慮詩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刻,需要查找相關(guān)資料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這對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挑戰(zhàn)。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jié)都用對比寫,每一節(jié)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于是,我緊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jié)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jié)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和第五小節(jié)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guān)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花一元錢買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牽著學生的地方還多了點,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夠。對教學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的時間缺乏精準的預設,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范讀。
有的人教學反思 15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并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領(lǐng)悟到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情受到觸動。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jié)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于是,我緊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lián)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lián)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jié)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一元錢給他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夠。
【有的人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有的人》教學反思有的人教案及教學反思10-22
《有的人》教學反思09-14
有的人教學反思09-24
有的人教學反思15篇02-05
《有的人》課文教學反思01-17
有的人教學反思 15篇04-19
《有的人》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05
《有的人》課文反思01-20
《有的人》課文教學反思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