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教學反思
文化與教育的變遷最能從思想深層反映整個時代的變遷;但是文化教育部分的內(nèi)容常常是多、雜、散,而且趣味性不強,學生不太感興趣。教學過程中往往難度較大,所以務必要找到較合適的切入點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我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多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比如,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課程中經(jīng)常貫穿小組活動,課后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激活學生主體,教師可以較順利的將本課多、雜、散的教學內(nèi)如以小組為線組織起來。讓學生在自我探究的欲望下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并能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同伴互助的樂趣。從總體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
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也有部分目標設置偏高,師生課堂交流效果不如預想的好;主要在后半部分的課堂練習,為了抓基礎知識,運用了幾個材料解析,篇幅較長,致使練習內(nèi)容顯得較多,難度加大造成課堂時間不夠,學生的活動興趣不高,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這再次教育我,在以后的類似課程中,對于初中學生,還是應該把問題的設置感性化一些,不能把理性培養(yǎng)目標設置得過多、過高,揠苗助長。
這節(jié)課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有真正希望學生好的良心,更要求教師要有讓學生好起來的方法,教學中對學生的定位很重要,低估或者高估學生能力都是會得不償失的。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反思12-22
初中教學教育教學反思01-18
《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教學反思11-03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范文10-08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教學反思10-07
地理教育教學反思10-07
教育教學反思材料10-07
大班教育教學反思06-11
教育教學活動反思04-02
大班教育教學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