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
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
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窘虒W難點】制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晶體用途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
物質
糖
鹽
味精
記憶中
放大鏡下
2、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也可畫在書上第7頁方框中)
3、關于晶體
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二、制作晶體
1、晶體的形成
師: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
2、制作我們的晶體
師:(出示其他班級已經(jīng)制作的晶體)瞧,這便是用蒸發(fā)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師提供一些濃食鹽溶液,讓學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燈慢慢烘干。待水分蒸發(fā)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跡。(注意,玻璃片需遠離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熱量烘,老師自己要先試驗一下,用這樣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體。)
3、拓展活動
師: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9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放大鏡下的晶體
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 固體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學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
2、科學知識: 了解凸透鏡的應用;
了解凸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樂于用所學到的知識改變生活;
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愛動手、動腦,但思考不夠深入。通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一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帶著好奇心進行探究學習,完全能滿足其學習需求,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通過實驗,分組學習,討論交流匯報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當光線從空氣射入另一種透明的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偏折,這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孩子們已經(jīng)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一滴圓形的水珠、一只裝滿水的圓柱形玻璃杯、一個凸起的水面都和放大鏡一樣,能將物體放大,但對其中的道理可能還沒有做過認真的思考,本課就將帶領孩子們通過玩放大鏡,來探究光的折射現(xiàn)象。
1、觀察并探究水滴、水杯對物體的放大現(xiàn)象,目的是使孩子們發(fā)現(xiàn)當水面為球形和弧形時,會象放大鏡一樣將物體放大。
2、觀察放大鏡的鏡片是什么樣的。目的是使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都是凸透鏡。
3、研究放大鏡有哪些作用。放大鏡具有放大、聚光和成像這三大作用。其中放大、聚光作用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對成像作用了解較少,因此,它的成像規(guī)律是本課探究的重點、難點——通過孩子們的實驗和測量認識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像距﹥ 物距 呈放大、倒立的實像
像距﹤ 物距 呈縮小、倒立的實像
4、研究凸透鏡的應用。凸透鏡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課本中分別列舉了顯微鏡、照相機、和老花鏡。其中顯微鏡、照相機應用的還是凸透鏡組。
5、研究凹透鏡,并嘗試做一個望遠鏡。這是一個有趣的拓展活動,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凹透鏡與凸透鏡完全相反的形狀與成像特點,透鏡組合實驗會讓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遠方的景物被拉近了,而且影像是正立的——這其實就是一個望遠鏡。
●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利用幻燈片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現(xiàn)象與凸透鏡有關,通過對凸透鏡的學習、了解、探究,發(fā)現(xiàn)其成像的規(guī)律,以及了解凸透鏡的用途。在設計過程中課件主要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凸透鏡、蠟燭、凹透鏡、火柴、實驗盤、屏各一,支架三個。
2、學生準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列三幅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出示媒體課件第一張)[為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筆]
。ń處煶鍪痉糯箸R)這是什么?玩過嗎?課前布置的放大鏡帶來嗎?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手中放大鏡的鏡片,其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玩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通過用手去摸、用眼睛觀察、小組的討論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知,發(fā)現(xiàn)放大鏡鏡片的特點。]
中間厚 邊緣薄 透明的鏡片(又名凸透鏡)
。ㄅ袛啵
。ǔ鍪菊n件第二張)[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解凸透鏡的特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觀,不管其為何形狀,只要符合中間厚、邊緣薄、透明的鏡片這三個特點,她就是凸透鏡(放大鏡),并認識圖5凹透鏡,觀察它有何特點: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后面望遠鏡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學習新課
1、 都玩過放大鏡了,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玩的?(放大、聚光)
生:我用放大鏡觀察很小的字,它可以把字放大;
生:三年級時,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過小螞蟻;
生:老師,我用放大鏡在陽光下可以在白紙上寫字;
生:(手舉的很高)老師,我也玩過,用放大鏡對著陽光,在白紙上會出現(xiàn)一個很亮的光點,過一會兒紙就會冒煙;
師:對,剛才同學們說的是放大鏡的兩個用途:放大、聚光,你知道它還有什么用途嗎?
教師演示:拿一放大鏡,對著白色的墻壁(或一張白紙),調節(jié)好放大鏡與墻之間的距離,這時墻上(或白紙上)就會出現(xiàn)窗外彩色的、倒立的像。(學生表現(xiàn)出非常驚訝的神色。)
生:老師,為什么是彩色的、倒立的像,你是怎么“造出”來的,我可以嗎?
師:當然可以啦,不信你試試。(學生玩一玩)
師:誰能告訴老師這是放大鏡的什么作用?(成像)
2、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它的成像的作用。
今天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凸透鏡、蠟燭、屏,要使在屏上呈現(xiàn)一個蠟燭火焰的像,希望同學們能夠發(fā)現(xià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如果你在實驗中有重大發(fā)現(xiàn),請在實驗記錄表上畫上一個大五角星。另外我們實驗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實驗時注意小組成員的配合,做好實驗記錄;
。2)、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3)、蠟燭的`位置不變,調節(jié)凸透鏡和屏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1)、放大鏡學生比較熟悉,也玩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它的放大、聚光作用,在此基礎上認識凸透鏡還具有成像的作用;
。2)、在墻上(或白紙上)成像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為研究凸透鏡成像做好前奏;
。3)、做實驗,必須要求明確、方法得當,小組成員密切配合,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生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ǔ鍪菊n件觀察記錄表)[學生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記錄,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尋找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實驗中如果難以發(fā)現(xiàn)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匯報研究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匯總,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去尋找其規(guī)律就比較簡單了。
(出示課件凸透鏡成像實驗圖)
觀察記錄表
凸透鏡到蠟燭的距離(厘米)
。ㄎ锞啵
凸透鏡到屏的距離 (厘米)
(像距)
屏上像的規(guī)律
4、 凸透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照相機 顯微鏡 老花鏡
。ㄍ哥R的組合)
三、拓展延伸
。ǔ鍪菊n件)[讓學生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行研究望遠鏡,并討論、交流,學生課后去查閱有關望遠鏡的發(fā)明史。
板書設計:
玩放大鏡
物距 ﹥ 像距 縮小倒立 實像
物距 ﹤ 像距 放大倒立 實像
● 教學反思:
只有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品嘗到探究的樂趣,激發(fā)了他們進行探究的欲望。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 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shù)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
放大鏡大家很熟悉,哪位同學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介紹一下你所熟悉的放大鏡。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chǎn)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fā)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wǎng)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將新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fā)現(xiàn)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fā)現(xiàn)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shù)最大。
四、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標題: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
特點:(凸 透 ——放大鏡又叫“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
用途:……
【六年級科學《放大鏡》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神奇的放大鏡》教學設計06-11
《科學放大鏡》大班教案08-02
大班科學放大鏡教案03-26
科學教學設計03-12
《放大鏡》教學反思04-09
下冊科學教學設計01-29
科學領域教學設計05-14
《橋》科學教學設計07-22
科學教學設計方案11-15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