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長城》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詩歌,而我對于這種文體的教學方法一直有些困惑,所以每次上這個課都很頭疼。
這篇課文主要是講兩個部分,而且結構相同,重點都是運河和長城的姿態(tài)、長度。長城這邊讓孩子知道為什么它是連綿起伏的,因為是依山而建。這里有個難點,是誰譜寫詩篇(中華民族祖先)不朽的詩篇是指萬里長城,那為什么不朽呢?這里大多數(shù)孩子都答到因為勞動人民建造這個很辛苦,花費了很多精力,他們只答到一點,還有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心血,這些融合起來,便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是永遠都無法磨滅的。運河這邊從“伸向天邊”知道運河很長,通過資料來讓孩子知道。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這是一個設問句(自問自答)這要讓孩子知道起強調(diào)作用。同時這里出現(xiàn)兩次,那么是反復的手法。
課后,我也讓孩子按照相同的結構描寫一個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建筑。
總的.來說,這堂課不怎么如意,因為有一些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回答得并不好,而我也沒有很好的引導,只是生硬的灌輸,這是我沒有做好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后面的教學中一定牢記!
《長城》教學反思2
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chǎn)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一扇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jīng)典。所謂的經(jīng)典,是指其為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jīng)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jù)精神的制高點。經(jīng)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趣驟然降低,甚至還會產(chǎn)生“厭學”的狀態(tài)。因此,如何有效地發(fā)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成為了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就長城而言,我感覺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空間上都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于是,我格外重視資料的收集工作,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有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而我認為面對歷史性文本,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因此,在教學前,我就組織學生圍繞“長城”進行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上網(wǎng)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許多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從學生最后在課上交流的資料來看,他們下的功夫沒有白費,接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大。
這篇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fā)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在上課時,我借助錄像與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的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首先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列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還不夠說明問題,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來理解:先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所經(jīng)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shù)字有多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樣就把“一萬三千多里”這個抽象的概念轉(zhuǎn)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長城的長也就一下子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很自然地就回到了我設計的主要問題:“因此長城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學生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感受到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因此被稱為“偉大的奇跡”,而對長城的結構卻沒有太深的體會,于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直接跳到理解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呢?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數(shù)不清”“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 “沒有……沒有……”“一步一步地”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同學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再經(jīng)過多種形式反復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shù)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我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筑的不容易。又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边@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勞動人民的血汗,從中說明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
“血汗”從文中的第三段很快就體會出來,關鍵是“智慧”該怎樣讓學生體會呢?我抓住契機,帶領學生回頭去默讀第二段描寫長城的結構的句子,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對照小圖,邊思考:“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的設計有什么用?然后通過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和看真實的圖片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長城的這些設計十分巧妙。這樣讀、看、畫、思結合,很快使學生從長城的設計中品味到了其中的智慧,但是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又出示小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烽火臺、選址、方法中的智慧,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個環(huán)節(jié)把課文與拓展結合,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外延,也使“智慧”變得更加直觀可感,從而,自然更加深刻體會到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
順勢,我通過引用名人在登上長城之后發(fā)出的感慨引導學生進行了小練筆。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以色列前總統(tǒng):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在課的結尾,我將“長城”進一步延伸,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收集跟長城相關聯(lián)的語文知識,比如:“有關長城的成語”“有關長城的諺語”“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有關長城的詩歌”等等。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我就針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課外進行了課文的擴展延伸,相信這種語文的綜合性活動會對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吸引力。
回顧整節(jié)課,雖然語文課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課堂中,我總感覺語言點有了,如何有層次的訓練,讓學生的語言與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達到高潮,讓教材在解構中在不斷的重組與建構方面,做得還不夠。如在學習“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我抓住了“單看、數(shù)不清、兩三千斤重、沒有……沒有……、無數(shù)……無數(shù)……、一步一步地”等詞讓學生感受長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勞動人民付出的無數(shù)血汗。雖然學生的情感有了,但總感覺讀和悟沒有深入,沒有層次性,感悟的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學生情感的高潮沒有迸發(fā)。如何努力使語文課有深度、有內(nèi)涵、拓展語文課堂的外延是我今后要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
《長城》教學反思3
內(nèi)容摘要: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就只做到了一半!比~老先生的話十分明確地闡明了什么是略讀和略讀的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么,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
【主題詞】審視略讀教學策略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是一片被忽略的角落。由于眾多原因,便出現(xiàn)了兩種傾向,要么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么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下面結合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語文第八冊第12課《北京的長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ㄒ唬⿺[正其地位,重新審視“略讀”。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后,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nèi)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fā)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lián),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后,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后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fā)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略讀?《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闭n文內(nèi)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長見識,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讀自悟為主,教師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訓練學生略讀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jīng)驗,應用這些經(jīng)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學生在校或他日走出校之后,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其他的書籍文章,這種閱讀都是適用的。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yǎng)成習慣,全在于語文課的略讀教學。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ǘ┮罁(jù)“粗放、應用、自主”三原則,制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求“簡”。
過高、過全、過細的目標導致教學結果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蔽覀円舐宰x課文中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xiàn)閱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精讀課文,從精讀課文中提煉,從而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略讀課文《北京的長城》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從總結中學生知道:這一單元以寫景為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接著根據(jù)學生的信息,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把它的目標定位在:(1)課文講了北京的哪兩處有特色的長城?(2)它們各有什么特點,找到相應的語句畫下來。(3)作者用什么樣的寫作方法把這一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一來,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文。
2、教學流程求“粗”。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閱讀的時間。根據(jù)不同的文體我們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質(zhì)疑求解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例如在教學《北京的長城》時我便選擇重點閱讀式。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然后圍繞重點內(nèi)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獲。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匯報收獲。(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預習檢測,粗知大意。
四、圍繞“自學提示”,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五、匯報交流,學法實踐。
六、總結提升,拓展交流:搜集有關長城的影像及資料,召開交流會。
3、教學方法求“放”。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學要豐;教略,而學不略。傳統(tǒng)的略讀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別人給予的,他沒有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順應了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潛在的以及可見的學習能力。但這“放”也是有尺度的。
(1)舍得放手,自讀自悟時間要“足”。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強調(diào)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把讀書時間交還給學生。
(2)亦扶亦放,語文實踐重“法”。
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將精讀教學中習得的閱讀方法應用于略讀中。例如在教學這一課時,問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引導學生學習了“司馬臺長城”的特點,而“八達嶺長城”的特點放手讓學生來大膽的交流,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引導學生尋找準確文本的著力點,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集中,又把學生請到了舞臺中間,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3)放中有引,精處需“雕琢”。
雖然說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有效性就降低了。葉圣陶先生說過:“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只須提綱挈領,不必纖悉不遺,所以叫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于努力鉆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敝皇鞘芙虒W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復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比如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精彩之處,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當學生說到長城“險”的特點時,我緊接著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找到這樣的句子!疤焯莞哌_100米,傾斜度為85度,幾乎垂直最窄處只能容腳。”或是“天梯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緊接著我又追問:“輕聲地讀讀,給你的感受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學生會很快的讀一讀,不難發(fā)現(xiàn)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4、課外拓展注重“用”。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蹦軌蜃灾鳘毩㈤喿x,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诖,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為拓展點,內(nèi)引外聯(lián),根據(jù)不同課文主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閱讀。因此在這節(jié)課后,我為學學生提供了《慕田峪觀云!返奈谋举Y料,這次可真正是學生用課上的所學來自己閱讀了。
而閱讀教學還不可丟的是積累。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梁,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學略讀課文,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量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如我在教后的每一課作業(yè)中都設置“句詞小天地”的項目。
(三)更加注重評價
恰到好處的評價會對課堂和學生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不但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如果點撥的妙,不但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方法,而且還會使學生大大增強自學的興趣。同時,教師更要善于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所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評價不但不能略,還應更加科學系統(tǒng)地引入和運用評價體系。
總而言之,“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略讀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略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略”中有“精”。這樣,利用略讀課文就可以實現(xiàn)教材的編寫意圖;利用略讀課文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略讀課文才能有希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真正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展示略讀課文的風采。
《長城》教學反思4
《長城》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墻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于軍事防御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lián)想與歌頌是重點。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并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說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筑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著我讓學生聯(lián)系前文解答疑問“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最后我利用外國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升華。
不過,本節(jié)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急于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并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shù)據(jù)、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5
《長城》是一篇篇幅較短的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介紹了長城長、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等特點,歌頌了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課文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并能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讓學生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在試教過一次后,我根據(jù)試教時學生的課堂反饋與對課文思想的感悟情況對教學過程重新進行了設計,以便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入進行感悟。
課始,出示一幅圖之后,我讓學生從“遠看”與“近看”兩個角度,圖文結合了解長城的特點。遠看長城,讓學生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里”等關鍵詞,并結合拓展資料,通過朗讀,體會長城的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墻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于軍事防御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lián)想與歌頌是重中之重。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并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提問: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說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筑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著我讓學生聯(lián)系前文解答疑問“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最后我利用領導人的題詞對長城的贊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升華。
本節(jié)課順利完成了教學內(nèi)容,思路清晰,抓住教學重點,通過到位的朗讀指導,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情感。本節(jié)課有兩大亮點,一是板書設計,二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想象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讀著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不過,本節(jié)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急于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并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shù)據(jù)、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6
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學生總體表現(xiàn)令我滿意。
成功之處:
1.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強烈。
2.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注意力集中,特別是平常課堂不是很專注的學生今天的表現(xiàn)可謂是“好得不得了”!
3.學生根據(jù)“快樂do mi sol評價卡”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時能圍繞著“演唱形式、器樂伴奏、加入律動、自信演唱、加入其它藝術形式”去創(chuàng)編,在評價中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三個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表演時缺乏律動和情感”。
4.學生為它組精心地準備了十道題,有的是圍繞著預習四步驟提出的,例如說出歌曲中的一些音樂記號的名稱作用,有的是用了“卡拉OK”的形式,讓別組接唱下句歌詞,通過這一形式既加深了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又促使他們?nèi)ケ吵枨?/p>
不足之處:
出題中學生為了考倒別人而出題,有的題目有些偏離,例如他們提出的'“《長城放鴿》一曲的詞曲作者是誰?”“《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歌是什么調(diào)?”。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在課堂中即時給予了學生一些指導。
總的來說,這一單元除了給予學生學習目標外,其余的從“學歌到創(chuàng)作到表現(xiàn)”這些環(huán)節(jié)幾乎都是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通過這一嘗試,我發(fā)現(xiàn)只要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五年級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所以本單元的這種“年代秀”教學方式的嘗試還可以在下一單元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長城》教學反思7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作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在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時,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我利用板畫把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畫里出來,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zhuǎn)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等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xiàn)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長城》教學反思8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后,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jīng)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jīng)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zhuǎn)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對于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于是我采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托,在這個依托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一、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xiàn)的聲音不夠洪亮上。
二、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有一學生說,我認為長城是抵擋不了敵人的侵略的,敵人會用鉤子鉤住長城的城墻爬上去,疑問一說出,班級學生立即像開了鍋,反對聲一片,很多學生站起來反駁,大家從長城建造在陡峭的山崖上來反駁他,以證明敵人是上不來的,還有學生說到士兵會隨時監(jiān)控的,不可能讓鉤子掛上來,結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花費了不少時間,造成了一種課堂時間的浪費。還有一個地方,我們討論到長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光輝燦爛的遺產(chǎn),有一個學生說,我們應該感謝秦始皇,是他讓勞動人民建造長城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只是又回到文本,引導學生從勞動人民的血汗筑成的,覺得自己的引導有點膚淺。
三,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讀得還不夠。主要指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功用,也讓學生根據(jù)讀畫了長城的樣子,但最后沒有引領學生對長城的組成做一個整體感知,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教學反思9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chǎn)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一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fā)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在上課時,我充分借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注重了信息技術的使用,收集了大量有關長城的圖片,音頻,視頻,運用了愛剪輯等軟件。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結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在了解了它的特點之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是很自然的。在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边@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還剪輯了一個視頻插在中間。在體會勞動人民辛勞與智慧之后,我設置了一個說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贊美勞動者。最后進行總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xiàn)的聲音不夠洪亮、朗讀比較拖上。
2.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還不夠熟練,今后還得努力學習。
《長城》教學反思10
當我和同學們朗誦起《長城和運河》的時候,作為教師———中華民族的兒女,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跡,綿長秀麗的京杭大運河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交通運輸歷史的輝煌。聽著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許我的這種體會觸動了在座的學生的心,他們的臉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這首詩的朗誦,學生一定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水平。
帶著激情品位文字,帶著激情體會詩意,教學的目的完成的.的確較為順利,一看,離下課還有短短的兩分鐘。那就再來豐富一下孩子的閱歷,了解一下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吧!
于是,我順勢誘導:同學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勞,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們不但筑起了雄偉的萬里長城,還開挖了浩大的大運河工程,你們還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工程?”剛脫口。我就暗自思忖:問題可能有點難度,學生會不會回答不出來
誰知道,一只只高高舉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來的回答更讓我瞠目結舌。什么故宮、圓明園、墩煌莫高窟……有關的典型例子應有盡有,個別同學還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國古代建筑和“東方明珠”、“潤揚大橋”等中國的現(xiàn)代建筑也搬進了今天的課堂。我本想簡單否定,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不是個拓展課外知識的極佳時機嗎?接著,我就耐給學生講明了各類建筑的區(qū)別,并又補充介紹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馬俑”等諸多中華民族歷史建筑奇跡,學生們一個個聽得嘖嘖稱贊……
雖然最終稍微有點拖了課堂,可與原先的設計比起來,我對這個意外的結束設計感覺更滿意。
《長城》教學反思11
《長城》這篇課文,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并且有很多同學到過長城,我認為學習這篇課文并不難,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回憶攀登長城的情景,并把有價值的圖片和資料帶到課堂。果然,同學們帶來了照片、紀念品等?吹竭@些豐富的資料,我引導學生談自己眼中的長城和自己了解的長城。沒想到學生懂的還真多。王喣陽談到了長城的歷史,起于秦始皇,而后歷代修筑,現(xiàn)保存較好的多為明代長城;劉喆林講了長城的歷史故事;袁金樞展示了很多有關長城的圖片……
同學們有了這些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輕松多了。教學中我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合文中的插圖和展示同學們搜集的圖片,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fā)現(xiàn)了長城“曲折”的特點。
通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初步領略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長城》教學反思12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2課《長城》是一篇看圖學文,又屬于說明文,更確切地說它應該屬于導游詞。至于這篇課文要教到什么程度,眾說紛紜。有參考資料明確指出:挖掘起內(nèi)在的思想涵義:古長城的戰(zhàn)爭防御作用與現(xiàn)代憑吊作用——旅游觀光作用;有的資料則干脆規(guī)定了長城是贊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的文章;還有的資料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些說法都對。而本人認為:應從:“……巨大的條石”和“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想開去。
試想:“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2000多年前,不可能有現(xiàn)代化運輸工具,可見當時的勞動條件是多么低劣?再從萬里長城是建筑在崇山峻嶺之上,把那么多、那么重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靠的是無數(shù)的肩膀和無數(shù)雙手,文中在一句話中連用兩個“無數(shù)”字眼,可以想見,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有是何等的艱難?
假如一個人能扛或能抬50千克上陡峭的山嶺,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換算成千克就是1000千克或1500千克,這樣看來,要抬一塊條石上山差不多需要20到30人才能辦到的事。修筑長城所需要的巨大條石數(shù)量是百萬、千萬……千萬個億,所需人力和時間那是多么大銀河數(shù)字。≈挥型ㄟ^數(shù)據(jù)演算,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古代勞動人民修筑萬里長城所付出的.汗水與智慧。因此,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才會在的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開花……
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文章內(nèi)在的思想內(nèi)涵的挖掘,應該說離開思想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聯(lián)系,那才叫失敗的教育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13
在以往的歷史課中,我都是讓學生看書、思考——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做作業(yè)。這個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膩了。在講16課《血肉筑長城》中,我改變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課的安排。本課有三個知識點,我就讓三個同學準備。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從三個組中準備選一人上臺講解。
過十分鐘左右,我讓先前準備的`三個同學上臺。第一個是周敏,她講“三大戰(zhàn)役”: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zhàn)役和百團大戰(zhàn),在講平型關大捷時,講了1937年八路軍115師指揮,殲敵一千多人,講得仔細、透徹,還叫學生做筆記。第二個同學是王永松,他講“中共七大”,從時間、地點、內(nèi)容、作用方面進行分析,學生也聽得明白、清晰、條理清楚。第三個同學是周佳容,她從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來講最后一個知識點。在原因方面,還分析了抗戰(zhàn)勝利的客觀原因(美、蘇支持),主觀原因是中國人民大反攻。條理清楚,知識性很強,邏輯性也強,最后還小結抗戰(zhàn)的正義性,強調(diào)和平的重要,把知識點進行引申、遷移、豐富學生的頭腦,拓展知識面。
由于是學生講給學生聽,同學們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聽和做筆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充當“導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視、指導、點拔每小組需要質(zhì)疑的地方。教得也輕松,我覺得這樣才真正體現(xiàn)課改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只向?qū)W生傳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學生才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變?yōu)樽约侯^腦中的知識。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小老師”多起來,教師會輕松、愉快很多。寓教于樂,知識性與靈活性結合,讓學生走上講臺,改變一下角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會走進一片新天地,成績也會大大提高。
《長城》教學反思14
本周我繼續(xù)攻克唱歌課,講《長城謠》,在上課前,我依舊認真?zhèn)湔n,搜集了許多版本,選取了最簡單的版本,有下載了相關公益廣告的視頻,搜集了很多相關圖片,認真做了PPT課件,決心一定要上好歌唱課。
在幾天的課上下來,我發(fā)現(xiàn)在課上應該多鼓勵學生,多些耐心,慢慢來,不能太死板,過于著急。本來音樂課就是活潑、放松心情,調(diào)節(jié)學生日常學習壓力的。應該多讓學生找到樂趣,打心底里喜歡上音樂這門學科。
在接下來的'課中,我先用長城的照片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產(chǎn)生興趣后播放音樂,學生被氣氛帶動也就張開了嘴,唱了起來。
對于學生的跟唱我多進行了鼓勵和表揚,學生也樂于接受。在播放短片后,學生根據(jù)對歌詞的理解進而對歌曲有了深層認識,了解后就能夠帶著感情演唱,一節(jié)課下來輕松了不少。
《長城謠》本來的旋律本來就比較舒緩,每個班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學會并唱出感情。作為獎勵,我特意留出時間來為學生播放他們喜歡的歌曲、視頻。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地鍛煉,我已經(jīng)逐漸可以駕馭歌唱這類課程的教學了。事實證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難問題都不是問題,教學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長城》教學反思15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我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讀詩、背詩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年齡較小,愛玩好動。我在朗讀訓練中,多次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媒體,展現(xiàn)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壯麗景象、雄偉氣勢,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孩子們讀詩熱情高漲。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京杭大運河。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所以,學完了課文,學生就完全能做到帶著自豪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
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06-30
長城教學反思08-20
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4-18
《長城贊》教學反思04-18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11-08
長城教學反思(15篇)02-26
長城教學反思 15篇08-20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07-22
長城教學反思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