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座銅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1
《一座銅像》是小學新教材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一座銅像的來歷:比利時小英雄于連以自己的機智勇敢拯救了整座城市。圍繞“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的情況下,如何在語文課上進行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的主題,我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通過《一座銅像》的學習扎實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有以下兩點設想:
1、以讀為本,讀中顯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力求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語言教學原則,把大量的工夫花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上,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達到自讀自悟,讀中顯悟的目的。教學中,通過以讀代講,以讀帶悟,來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我設計了多種的朗讀方式。學生可以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了解故事,感悟文字,體驗情感。
2、以書為本,學以致用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拓展知識的好范例,也是學生學習說話、培養(yǎng)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好憑借,因此“以書為本,學以致用”是我這次教學的指導思想,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文本為載體,緊扣語言文字,設計了幾個語言實踐的項目。如,在學會生字的基礎上理解新詞并通過說句加以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學會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懂得相同的情節(jié)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在學習全文的基礎上,運用習得的方法再去學習同類型的課外文章,真正落實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相互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也是檢驗教學設計是否有效、合理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便是最有力的鑒定。公開教學后,我針對自己的教學預設進行考量:
1、“以讀為本,讀中顯悟”的預設是否有效。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瑯瑯書聲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特點。而每一次的朗讀并不是為了朗讀而朗讀,“以讀為本,讀中顯悟”體現(xiàn)在每一次朗讀我都預設了要求。如:讀描寫小于連姿態(tài)的句子,是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人物外形的寫作方法。讀課文的一、四小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邊讀邊思,針對這兩小節(jié)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讀課文二、三小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小于連的機智勇敢……除了讀的要求不同,我采用的讀的形式也不同:個別讀、男女讀、引讀、默讀、輕聲讀、齊讀等等。我想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朗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到位。
2、“以書為本,學以致用”的預設是否有效。
“以書為本,學以致用”是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最花心思的設計。我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落實: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我設計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自由描述,再通過課文描寫人物句子的朗讀來發(fā)現(xiàn)作者抓特點按順序的寫作方法,最后在課外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填空,讓學生用習得的方法來描述人物的姿態(tài)。這樣的訓練過程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描摹人物的方法。
課文第三小節(jié)詳細介紹了故事當時情況危急的各個方面,但如何幫助學生體驗危急并從中感受到小于連的機智勇敢是有難度的。為了避免在課堂中瑣碎的分析,我設計劃出小于連所見所想的語句,在反復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懂得同樣的內(nèi)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于連優(yōu)秀品質(zhì)。
本課課后有“凡是……都……”的句式訓練,生搬硬套會讓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別扭,為此我將句式訓練融合在課文中心的體驗中。通過學習,學生知道凡是到比利時的游人,都要去瞻仰于連銅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話:“今天,凡是學習了這篇課文的小朋友,都……”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表達出對小于連的崇敬心情。同樣在課外內(nèi)容的學習中,我出示“凡是……都……”的句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學得輕松而有方法。
3、預設中的遺憾。
應該說從整體效果來看,我的教學預設基本達成了,也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中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上課的過程中總覺得自己的“引”體現(xiàn)得多了些,學生自發(fā)的、充滿激情的“學”少了些。細細思量,我覺得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還是跟我課前的預設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體現(xiàn)自己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在本課教學中的設計欠巧妙,沒能充分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的學習碰撞出動人的火花。
總之,“備課---試教---修改---再試教---再修改---公開教學---反思---再反思”這樣過程是痛苦的,可是這樣的過程也是最能歷練人的。我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機會,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我在語文教學中追求的美好境界。而達到這一美好境界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學習,鉆研教材,不唯教材。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2
一、教材與學生分析:
本課選自于黑龍江省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課主要任務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銅像看作是獨立精神象征的原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內(nèi)容,掌握學習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達到通過學習課文得到學習方法,受到教育。
二、教學要求及目標: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下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邊讀邊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體會小英雄于廉的機智、勇敢與熱愛祖國的好品質(zhì)。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面對險情、不依靠他人,自主處理事情,是一種獨立精神的表現(xiàn)。一個人需要有獨立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獨立精神,文章主人公小于廉的行為正是這種獨立精神的象征。
三、教學重難點:
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銅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學習小英雄于廉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好品質(zhì)。
四、教學策略:
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交流。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五、教學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七、教學流程與分析: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導入新課,播放圖片,揭示課題后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從而對教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師在大屏幕中出示些詞語(近義詞),讓學生辨別詞語,看那些詞語在這篇課文中出現(xiàn)過,來記憶詞語,理解詞語。
(三)理清層次,自選形式:
在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后,要求學生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為了讓個性化的表達,提供列小標題、畫課文結構圖、加標點符號、用一個字等形式由學生自選項一種學習方式,(師利用大屏幕出示)在這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應從期待某個的答案中走出來,珍視學生在獨特的感愛,體驗和理解下的獨立表達。
(四)自讀自悟,深入理解
在深入理解課文時,采用“自讀自悟--開放引導”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的自讀感悟放在第一位,把教師的.引導調(diào)控放在第二位。
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師出示小黑板(大屏幕)課文后練習題1和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完成課后題。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學習第六自然段,指名讀(思考有什么新的感受),學生評價同學生讀書情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五)課外引申,加深印象
1、美麗的布魯塞爾迎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請你做個小導游,給他們介紹一下銅像的來歷。
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探究欲望,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綜合素質(zhì)的機會,通過師生間的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2、如果你作為游客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你會給小于廉帶去什么禮物呢?(交流)
(六)總結全文,揭示規(guī)律引導學生回顧本課主要內(nèi)容,從內(nèi)容、感情、學習方法以及表達方法,受到啟發(fā)、感想等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注音自讀課本》中的《孫中山的故事》。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比利時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3、學習小英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好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比利時人民為什么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獨立精神的象征。
2、學習小英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好品質(zhì)。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看到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座銅像、也許是說明文)
2、課題有什么特點?(數(shù)+量+名),還學過見過哪些文題是這樣的?
3、預習前接觸這個課題,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銅像?什么樣?在哪里?)
4、利用書上插圖看幫助你解決什么問題。
(1)解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點。(小孩子尿尿,外國小孩子。)
(2)再疑:這可是不雅的行為,違背了“七不準”呀。為什么比利時人還特別喜歡這座銅像呢?讓我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辨別詞語。(小黑板)
三、理清層次,自選形式。
1、把課文劃分為三部分,從列小標題,畫課文結構圖、加標點符號、用一個字等形式中自選一種。
2、指名板書顯示,解說,教師小結。
四、自讀感悟,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己在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點引導理解“這座銅像的奇特。把“身高半米”與“全身赤裸”聯(lián)系起來,思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二)學習第四、五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兩個故事。(大同小異。第二種傳說流傳更為廣泛,這里介紹得也比較詳細。)讀后,你們有什么感受?(小英雄機智勇敢,對他產(chǎn)生敬佩)
指導學生自讀自學,完成課后題1和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默讀,思考有什么新的感受和體會。(“有……有……還有”說明捐贈的人廣泛,衣服各異;對襟衣服是我國民族特色的服裝,送對襟衣服表達了中國人對比利時人的友好,對小英雄的喜愛。)朗讀指導并引導練讀。
你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自古英雄出少年。
五、總結全文、學會了什么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一座銅像
奇特的雕像--愛國故事--捐贈衣服
咦------噢----啊
(獨立精神的象征)
反思:備課時曾經(jīng)以為可以一課時將初讀與細讀環(huán)節(jié)全部解決,實際教學中卻只解決了初讀與理清文章脈絡的教學目標。在交流詞語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積極性很高,卻也占用了不少課堂時間。初讀中學生默讀多次,缺少書聲朗朗的氛圍。(好在第二課時得到了彌補)這些都是本課教學中出現(xiàn)的遺憾。
從課堂效果的反饋來看,解題環(huán)節(jié)學生思維拓展較好,質(zhì)疑有針對性,直指學習重點,可見開學以來的'培養(yǎng)小有成效。只是,在列舉還學過見過哪些文題是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匯報的人不多。課外閱讀量還是不夠。
在初次接觸小標題、標點注釋、一字概括理清文章脈絡的學法培養(yǎng)上,雖然是難點,卻很好的得到了突破。學生對全文的把握有了一定的方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學生在細讀中有的放矢,對字詞句的感悟更具深度。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座銅像》教學設計06-19
《一座銅像》教案03-30
《一座銅像》教案09-23
《一座銅像》教案3篇04-05
《一座銅像》教案(三年級上冊)09-23
一座橋作文04-12
一座城作文06-10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