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shù)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1
課題一: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頁除法的意義和第68頁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完成第68頁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五的第l一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在已學的除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掌握乘;除法之間關系以及乘除法運算各部分問的關系。
教學重點: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乘;除法之間關系以及乘除法運算各部分問的關系。
教具準備:把第67頁除法的意義中的三個例題分別寫在三張紙條上,把下面教學過程()二中的4欄式題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意義和有關的知識,今天我們要來復習總結除法。
一、教學除法的意義
1.教師出示第67頁第(1)題,指名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怎樣計算?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40×4=160(人)
“在這個乘法算式中,40和4是什么數(shù)?160呢?”教師在上面算式40和4的下面寫因數(shù),在160的下面寫積。
“結合這個例題想一想,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教師強調指出: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的運算。
2.教師出示第67頁第(2)題,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學生列出算式后,教師板書:160÷4=40 (人)。
3.教師出示第67頁第(3)題,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學生列出算式后,教師板書:160÷4=4 (班)。
“計算第(2)題和第(3)題所列出的'兩個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數(shù)有哪些?跟乘法的一樣嗎?”
“計算第(1)題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的運算,看一看除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
教師概括:除法是已知積和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7頁的下面關于除法概念的結語,齊讀兩遍。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積叫什么數(shù)?已知的一個因數(shù)叫什么數(shù)?所求的另一個因數(shù)叫什么數(shù)?”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除法算式的160的下面寫被除數(shù),在已知的因數(shù)的下面寫除數(shù),在所求的因數(shù)的下面寫商。
4.讓學生看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提問:
“剛才我們看到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所涉及的數(shù)是一樣的,再比較一下,第一個算式和第二、三個算式還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讓幾個學生發(fā)言。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計算方法不同,一個是乘法兩個是除法;已知數(shù)和未知數(shù)不同。
接著提問:
“在乘法算式中哪兩個數(shù)是已知的?哪個數(shù)是未知的?”
“再仔細觀察一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概括:從上面的三個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已知的;這就是說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除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
“像這樣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的兩種運算叫什么運算?”
教師: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運算,通常稱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二、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師提問:
“想一想,乘法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積=因數(shù)×因數(shù)
“怎樣求因數(shù)?”教師板書: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2.“除法最基本的關系式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商=被除數(shù)十除數(shù)
“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怎樣求?”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利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可以做什么?”(可以進行驗算。)
讓學生自己驗算第68頁上的乘、除法。
3.做教科書第68頁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說明題意,強調不要計算,要根據(jù)題目給出的算式直接寫出得數(shù)。學生做完后,核對時要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
4.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1)第l題,提問:
“第1小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總重量和筐數(shù),求每筐的重量,怎樣求?為什么?”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核對編的題時,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編的題把什么作為已知的,什么作為未知的。
。3)第3、4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核對時要讓學生說出每一題的根據(jù)。
三、教學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
教師逐步出示下面各題。
。1)10÷1= (2)0÷5= (3)5÷0= (4)0÷0=
31÷1= 0÷25= 10÷0=
198÷1= 0÷987= 789÷0=
1.教師先讓學生看第(1)題。提問:
“先算出得數(shù),再看一看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一個數(shù)除以1還得原數(shù)。
2.再看第(2)題。學生計算出得數(shù)并說出規(guī)律后,教師指出:0除以不是0的數(shù)還得0。
3.再看第(3)題。讓學生想一下,然后提問:
“5除以0商幾?想0和幾相乘得5?”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5,所以5除以0得不到商。
4.教師指第(4)題提問:
“0除以0得多少?”先讓學生發(fā)言,說出因為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得0;所以0除以0不能得到確定的商。
教師:從第(3)題看出,因為和0相乘不得0的數(shù)不存在;從第(4)題看出;0除以0找不到確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數(shù)。
四、作業(yè)
練習十五的第5、6題。
數(shù)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2
1、教學內容
義務版第八冊67~68頁《除法的意義》
2、教材簡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jīng)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里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
和講減法的意義一樣,教材也是通過三道應用題為載體,從除法和乘法的聯(lián)系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教材對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總結。其中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這部分知識是教學難點,以后在學習分數(shù)、約分、比等知識時經(jīng)常要用到。
3、學情簡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級學生,他們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觀察、推理、驗證、歸納等能力。另外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簡單的筆算和口算除法,并會進行簡單的驗算。所以,我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探索性平臺,讓他們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知識。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除法與乘法的聯(lián)系,理解除法的意義。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初步滲透轉化思想。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除法的意義。
難點:理解“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
6、教學程序
(一)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1、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師生相互猜測年齡,得出兩條信息;教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
2、通過以上兩條信息你想到什么數(shù)學問題?(老師的年齡是學生的3倍)
3、讓學生從這三條信息當中任選兩條,并提出一個問題。
(1)學生今年10歲,老師年齡是學生的3倍,老師今年多大?
(2)老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老師是學生年齡的幾倍?
(3)老師今年30歲,是學生年齡的3倍,學生今年多大?
4、指明學生列式并計算。
【雖然這部分內容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但這樣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與教師交流中,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shù)學融合在一起。并在出示應用題時改變了以住的呈現(xiàn)的方式,使應用題的出示更能體現(xiàn)出計算來源于實際,并將計算與應用題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在觀察比較中概括除法的意義
觀察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傧日f出乘法算式中各數(shù)的名稱。(因數(shù)、因數(shù)、積)
、谠儆^察二、三兩道題說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數(shù)在第一道題中是什么數(shù)(積、因數(shù)、因數(shù))
、坌〗Y二、三兩道題相同點即已知什么求什么(與第一題相反二、三兩道題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30)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10或3),求另一個因數(shù))
、軞w納除法是什么樣的運算。(除法的意義)
、輲熒餐偨Y除法的意義后,再說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提供學生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比較、討論、反思中去參與新知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并在總結除法意義時,是讓學生根據(jù)減法的意義去進行理解,也是讓學生的知識結構達到轉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難點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以我在學生學習理解時,運用猜測結果——推理驗證——歸納特征——舉一反三的這樣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出示答題卡:
一個數(shù)除以1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fā)現(xiàn)了:
再舉例說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fā)現(xiàn)了:
再舉例說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個除以0
猜測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fā)現(xiàn)了
5÷0
7÷0
16÷0
9÷0
10÷0
【學生在解答這兩張答題卡時,比較順利。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內容,只不過加以歸納和整理。其實我在這里設計這張答題卡的真正用意,不僅僅是為了歸納1以及“0除以一個非0的.數(shù)”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突破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shù)這一難點。因為學生掌握了這樣的分析推理的過程,特別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義進行驗算這一方法后,對這一難點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的積等于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0和任數(shù)相乘都等于0,所以0不能作除數(shù)。并且通過答題卡的出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以便于梳理知識,感受除法意義的價值,同時為第二課時的學習(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驗算)奠定基礎】。
(四)從練習實踐鞏固知識
基本練習:
(1)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504÷14=504÷36=
(2)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字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
(3)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拓展練習:
判斷正誤,并說出理由:
(1)任何除以1都得到原數(shù)。()
(2)0除以任何數(shù)都得0。()
【按照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根據(jù)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shù)學,我設計了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什么疑問?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數(shù)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分數(shù)意義》03-31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10-22
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0-22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03-02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03-04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05-13
《分數(shù)除法》教學設計05-05
筆算除法教學設計05-25
《口算除法》教學設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