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06 18:38:09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大全(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大全(15篇)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連接小燈泡的圖例和驗證實驗,引出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問題。

 。2)觀察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一個小燈泡的特點,明白哪些地方是可以連接的。

 。3)通過實驗經(jīng)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學會畫發(fā)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觀察和畫出電在小燈泡內(nèi)的流動路線,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環(huán)行電路可以點亮燈泡。

  (2)觀察電線、電池,燈泡的特點,能通過不同的方法連接燈泡,組成不同的連接方法。

 。3)用圖畫的方法表示電在小燈泡內(nèi)的流動路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在思考、分析的基礎上動手實驗探究的科學精神,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教學難點:掌握正確的電路連接方法,認識回路。

  教學準備:每組學生:2根導線、1節(jié)電池、1個開關(guān)、1個小燈泡、1份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展示實驗器材)

  師:如果要點亮這小燈泡,我們需要些什么呢?

  生:電池,導線

  師:給你電池和導線,你最想干什么?

  生;點亮小燈泡。

  二、嘗試接亮一個小燈泡

  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認識實驗器材。

  2、小組合作,接亮小燈泡

  師: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用這些材料,看看哪一組最先點亮小燈泡。開始。

 。蹖W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最先點亮小燈泡的告訴我。

  3、請沒有點亮小燈泡的小組上臺展示,并用教具表示連接情況。

  師:實驗先到這兒。剛才短短一、兩分鐘,有的組點亮了小燈泡,有的組沒有點亮小燈泡?雌饋砗芎唵蔚囊患,卻遇到了問題?你們看這樣行嗎?,我們先讓遇到問題的小組把問題拿出來,大家?guī)椭麄兘鉀Q一下好嗎?

 。壅垉擅麑W生到前面展示他們的連接方法。要求邊說邊做。]

  師: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看清楚,我給你們大一點的模擬設備。好嗎?[教師出示模擬燈泡一個和電池一節(jié)]

  生:我們組存在的問題是......

  師:我們把他們組遇到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師:還有哪一組遇到了不同的問題?

 。蹖W生到前面展示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是怎樣安裝的?把你們的連接方法貼在黑板上,邊做邊說。

  3、請接亮的小組到前面展示,并表示連接方法。

  師:現(xiàn)在有兩個組遇到了不同的'問題。點亮小燈泡的組是怎樣做的,大家想不想知道?現(xiàn)在我們就請他們小組到前面展示一下?匆豢此麄兊氖窃鯓舆B接的。[學生師:請把你們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粘到黑板上。

  4、小組討論,比較燈泡亮和沒亮的連接方法的差別。

  師:現(xiàn)在黑板上有幾種不同的連接方法,前兩種方法遇到了問題。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這是怎么回事?下面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當你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與點亮小燈泡的組相比較問題出現(xiàn)在哪?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認為問題出現(xiàn)在哪?[教師指三種連法]生:(燈泡沒有放到電池的正極上,燈泡也沒有與電池的負極相連。

  師:把燈泡放到了正極,并且與負極連上了,燈泡也沒有亮。浚蹘熤傅诙N連法]

  生:(我們組認為,第二種連接方法的電線連到燈泡上的位置不對,所以沒有點亮小燈泡,應連到燈泡的金屬上。)

 。劢o出斷路和短路的概念]幻燈片出示

  師:你們組試試,把電線的這一端放到這個位置,看看能亮嗎?[學生動手試試]

  師:電線這端放到這個位置小燈泡不亮,而放到這個位置小燈泡就亮了。

  你認為與什么有關(guān)系?

  師:剛才碰到問題的小組能把燈泡點亮了嗎?

  師:燈泡能亮,是因為燈絲里有電,那電從哪里來?

  生:(電池。)

  三、觀察導線、電池、燈泡的結(jié)構(gòu)

  1、師:同樣是三種材料,第一次我們在點亮小燈泡時碰到了不小的麻煩,第二次卻成功了,看來這點亮燈泡的秘密還是藏在這三種材料里面,那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三種材料,看看有多少秘密被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導線、電池、燈泡的結(jié)構(gòu)。討論)

  2、出示模擬圖,提示連接點的概念。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模擬圖。正如剛才我們看到的,燈絲兩端分別連到了兩根金屬絲上。兩根金屬絲,一根連到了小燈泡底部金屬點,另一根連到了燈泡金屬殼的金屬點。我們就把這兩個金屬點叫做連接點。[教師板書:連接點]

  師:兩個連接點連到了哪?[指圖]

  生:(分別連到了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3、討論電流流動的趨向。

  師:哪位同學能來說說,燈泡亮時,電在燈泡里面怎么流動?

  師:那在能使燈泡亮起來的這幅圖示上,電怎么流動?

  學生討論

  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經(jīng)過科學家實驗研究,電池里的電是從正極出來,經(jīng)過燈泡的一個連接點,流過燈絲,再經(jīng)過另一個連接點,通過導線流到電池的負極,這條路通了,燈泡就亮了。大家看一看,如果斷開了會怎樣?[學生回答]

  師:無論是同學們的猜想還是科學家們的實驗,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要走正負極,都要經(jīng)過兩點。中間沒有斷開的地方。[教師板書:中間不斷開]

  四、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小組合作,用多種方式接亮小燈泡,師:(指圖)這樣連接就可以點亮小燈泡[粘上燈泡亮的模擬圖。]。剛才點亮小燈泡的小組,你要尋求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剛才沒有點亮小燈泡的小組你可以按這種方法點亮小燈泡,也可以尋求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這回方法多了,一會叫你到前面與同學們交流記不住了,怎么辦?對,這回我們得做記錄了。老師給你們每組一張記錄紙,請小組的同學相互配合,用藍筆把你們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畫下來。[每組發(fā)一張記錄紙,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展示連接裝置圖。

  五、展示比較,找出相同點。

  1、學生觀察比較,找出使小燈泡發(fā)亮的連接方法的相同點。

  可以提示:與電池的什么地方相連,與燈泡的什么地方相連。][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都要走正負極,也就是兩極[板書:兩極]。都要經(jīng)過兩個連接點,也就是兩點[板書:兩點]。兩極和兩點連起來就能點亮小燈泡。

 。劢處煱鍟簝蓸O連兩點]

  2、觀察連接裝置圖,小組討論猜想電流是怎樣流的,并在記錄紙上畫出電流的流動路線。

  每個小組經(jīng)過討論得出一致結(jié)論后,用紅筆在你畫的電路圖上,勾畫出電流動的路線圖。[學生猜想,畫電流動的路線圖,教師巡視指導]

  [給出斷路師:這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呢?為什么這幾幅圖不亮

  六、教學延伸,解決問題。

 。鄱搪返母拍睿莼脽羝鍪。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新的問題要提出來。[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jié):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同學間交流、實踐、研究;也可以與老師交流,還可以上網(wǎng)查閱資料解決。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生有能夠相互溝通,小組協(xié)作能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

  2、通過自己動手造一張紙,親身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用紙的習慣。

  3、學生了解古代與現(xiàn)代造紙工藝,產(chǎn)生對祖國璀璨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或舊報紙),每組1份。學生查找古代造紙工藝(或現(xiàn)代造紙工藝)的資料。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6~8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性研究。

  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紙工藝(學生以小組匯報交流的形式進行交流)。

  學生通過課前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紙過程,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進行資料共享,同時每組派出一個組員到講臺前,閱讀他們小組收集到的資料,全班進行資料共享。

  2、授課。

  資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

  同學們,我們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紙的,那么,我們能不能試著自己也來制造一張紙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通過對比古代造紙工藝(或現(xiàn)代造紙工藝),可能會聯(lián)想到自己造紙的'過程。(給學生一定的想像空間)

  教師給予一定評價。

  引入書上的造紙過程,教師進行簡單的步驟講解,學生自己動手“造紙”,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完畢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造的紙怎么樣了,能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組造的“紙”很糟糕,不能揭下來。

  小組交流討論匯報,各小組組長向全班匯報制造“紙”的過程。(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地方,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組互相交流,改進造紙“工藝”,制造出自己滿意的“紙”(薄、厚、均勻的紙)。

  教師提出節(jié)約用紙的倡議。

 。ńㄗh:造一張紙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在造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來之不易,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就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開展。教師在教學的引入中要讓學生交流造紙的材料,再引領學生親身經(jīng)歷制造紙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意圖要明確。)

  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現(xiàn)在化的造紙廠也這樣造“紙”嗎?引入現(xiàn)代造紙廠的資料(或作為一項課外作業(yè),學生自己查找資料)。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收集保存學生的作品:制作的“紙”。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一次報告會上的發(fā)言活動。

  2.經(jīng)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3.體驗成功感和榮譽感。

  教學準備:

  1.在整個動物單元教學的3~4星期內(nèi),有意識,有計劃地發(fā)現(xiàn)、安排、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并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作好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觀察記錄。這節(jié)課的準備是在整個動物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的'。

  2.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老師應該積極參與活動,并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索。在必要的時候,老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觀察記錄,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互動性,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3.請問你需要一份關(guān)于三年級學生觀察小動物活動設計、觀察記錄和研究小論文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嗎?

  4.環(huán)境布置成新聞發(fā)布會,課前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適量安排發(fā)言學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研究小動物的學習活動已經(jīng)進行了好幾個星期,同學們紛紛獲得了許多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成果,我們決定舉辦一次新聞發(fā)布會,與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研究”成果。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學校紅領巾電視臺的攝像師,將發(fā)布會錄制下來,并選擇一些內(nèi)容播放給全校的同學觀看。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展示自己的才華。除此之外,老師將在這堂課中評選出表現(xiàn)最積極的小組,F(xiàn)在,讓我們開始發(fā)布會,請主持人上場。

  二、新聞發(fā)布會內(nèi)容。

  1.“送螞蟻回家”過程中的觀察發(fā)現(xiàn)。

  ☆第一位:隨機挑選。

  ☆第二位:事先安排☆找兩位同學發(fā)言的優(yōu)缺點。

  2.發(fā)布對其它小動物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發(fā)布成員中插入事先安排人員。

  ☆請同學們評哪位同學發(fā)布的好,為什么?

  3.提出觀察過程中碰到并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4.小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5.展示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6.評選出優(yōu)秀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三、動物單元小結(jié)。

  同學們,剛剛的新聞發(fā)布會非常成功,老師真誠地向大家表示祝賀。但是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周圍的小動物是否只有我們學習過的那些呢?盡管我們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動物單元的學習,然而還有無數(shù)其他小動物等待著我們?nèi)パ芯亢陀^察。如果你在課外做出了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希望你能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請直接回復你修改后的中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教學建議:

  1.在教授動物單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安排和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型動物觀察研究活動。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多樣化且豐富層次的觀察記錄。

  2.教師應該親自參與活動,親身積累第一手資料,必要時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觀察和研究成果以及記錄。

  3.課前了解學生學習研究情況,收集一些較好的觀察記錄、研究小論文等。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jù)驗證推測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心。

  3.情感目標

  1、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發(fā)展對周圍事物的.好奇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材料準備

  演示:椰果,水槽

  分組: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實和種子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ㄒ唬┛茖W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zhì)的一種氣體。

 。ǘ┻^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jié)論。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jié)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二、教學重點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

  三、教學難點

  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四、教學準備

  白醋、小蘇打、藥勺、注射器、記錄表、燒杯、集氣瓶、打火機、玻璃片、帶橡皮管的反應瓶、濕抹布、蠟燭、小木棒、水火箭。

  五、教學過程

 。ㄒ唬⿲

  1.談話:大家喜歡看火箭發(fā)射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發(fā)射個微型火箭。(老師演示火箭發(fā)射)

  2.觀察白醋、小蘇打觀察。

  師:剛才老師發(fā)射的火箭里用了兩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蘇打和白醋。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合適的觀察方法對實驗盤中的小蘇打和白醋進行觀察,你們打算怎樣進行觀察?并把它們的特點分別記錄在觀察記錄表中。

  3.小組觀察后匯報交流。

  小蘇打(白色、粉末狀、香)

  白醋(無色、透明、液體、酸)

 。ǘ┯^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

  1.猜測混合后的變化。(板書課題)

  師:如果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猜測后PPT出示實驗步驟并指導實驗方法。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交流實驗現(xiàn)象。

  師: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你們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

 。óa(chǎn)生大量氣泡、無色液體、玻璃杯變涼了、有撲哧聲……)

 。ㄈ┨骄糠磻螽a(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氣體。

  1.得出產(chǎn)生無色、透明的氣體。

  師:我們來看一下,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了大量氣體。你看到這種氣體了嗎?說明它有什么樣的特點?(無色、透明)

  2.實驗驗證氣體性質(zhì)。

  師: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的這種無色透明的氣體到底是什么氣體呢?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你們的猜測呢?

 。1)阻燃:燃燒的火焰伸入。

  A、PPT出示方法B、學生實驗C、匯報

  師:火柴熄滅了,能說明這種氣體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阻燃)

  拓展:氧氣的助燃(視頻播放)

 。2)比空氣重、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A、PPT出示方法B、學生實驗C、匯報

  師:觀察到蠟燭熄滅了,能說明什么?(說明氣體比空氣重)

  師:你們還觀察到了試管里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變渾濁了。)

  3.驗證氣體是二氧化碳。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種氣體有哪幾個特點啊?(PPT出示資料“常見氣體的性質(zhì)和特點”)對照資料我們認為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師:科學家又經(jīng)過大量實驗,獲得了更多的證據(jù),證明了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4.揭題總結(jié)。

 。1)師:今天我們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

 。2)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它是一種不同于小蘇打和白醋的新物質(zhì),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叫化學變化。

 。3)瓶子外壁有點涼是因為反應時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帶走熱量(舉例:夏天喝碳酸飲料)

  (4)能不能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釋老師發(fā)射火箭的原理?

  5.化學水火箭發(fā)射活動。

 。1)PPT出示活動步驟

  (2)室外水火箭發(fā)射活動

 。ㄋ模╈柟萄由欤

  二氧化碳生活中的應用。

  1、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二氧化碳呢?(人們還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和比空氣重的性質(zhì)制造出了二氧化碳滅火器呢。碳酸飲料、汽車尾氣、干冰、人呼出的氣體等。)PPT展示

  2、板書: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小蘇打+白醋→二氧化碳(新物質(zhì))→化學變化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記錄表

  3、第(1)實驗組

 。1)活動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的特點

  白醋的特點

  顏色

  形狀形態(tài)

  氣味

  小蘇打的特點

 。2)活動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后的變化

  反應產(chǎn)生,集氣瓶外壁下部比較(熱、涼)

 。3)活動三:

  驗證氣體性質(zhì)

  將燃燒的火焰伸進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物的集氣瓶里,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1.繼續(xù)燃燒

  2.火焰熄滅了

  說明這種氣體。

 。ㄗ枞、助燃)

  點燃燒杯中的蠟燭,將橡皮管口放入燒杯內(nèi);瓶中加3勺小蘇打,再加入半瓶白醋后迅速蓋緊瓶口,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1.火焰繼續(xù)燃燒

  2.火焰熄滅了

  說明這種氣體。

  (比空氣輕、比空氣重)

  等火焰發(fā)生變化后迅速將橡皮管口放入裝有石灰水的試管內(nèi),并搖晃瓶子,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1.沒有變化

  2.變渾濁了

  說明這種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研究結(jié)果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一種新的物質(zhì)()氣體,這種變化屬于()變化。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做利用x氧化鈣檢測二氧化碳的實驗。

  2、會做利用火柴燃燒的情況檢測氧氣含量的實驗。

  3、會選擇一定的方法測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過收集資料制作戒煙小報。

  科學知識:

  1、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讓我們吸進富含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

  3、知道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強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保護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x。

  2、知道吸煙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養(yǎng)成有利于保護呼吸器官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難點:準確測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學準備:x氧化鈣、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氣球、軟尺、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我們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們身體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嗎?(板書:呼吸)

  學生匯報:鼻子、肺……

  2、講述: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呼吸器官吧。◤娬{(diào):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視頻資料。

  3、通過觀看,相信你現(xiàn)在對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體上找到它們的位置嗎?

  分組活動,指名演示。

  4、你覺得在觀看過程中,哪個呼吸器官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匯報。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肺和呼吸的關(guān)系。

 。ǘ、自由研究:

  1、比較吸進和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1)提問: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誰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煌5睾粑?/p>

  學生討論、匯報:呼出二氧化碳……

 。2)講述:剛才同學們進行了猜測,但不能說明什么,我們必須用實驗來驗x。

 。3)演示實驗1,并講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氣,再倒入x氧化鈣溶液,把袋子搖晃一下,看看有沒有變化?

  學生觀察并匯報:溶液顏x沒變。

 。4)演示實驗2,并講解:收集呼出的氣體,也倒入x氧化鈣溶液,搖晃后觀察有什么變化?

  學生觀察并匯報:溶液變渾濁了。

 。5)為什么實驗的結(jié)果不一樣?說明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呼出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碳……

 。6)講述:一個實驗成功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再做一個實驗看看結(jié)果如何。

 。7)演示實驗3,并講解:我們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師收集氣體),把收集到的氣體用玻璃片蓋好,再收集一瓶新鮮空氣,也用玻璃片蓋上,F(xiàn)在老師點燃火柴,你們仔細觀察火柴在兩個瓶子的燃燒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匯報:在呼出的氣體的瓶子里火柴滅了。

 。8)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匯報: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9)提問:我們做以上對比實驗,這些實驗的結(jié)果說明什么問題?

  分組討論并匯報。

 。10)小結(jié):呼吸讓我們吸進富含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

 。11)提問:在呼吸時起交換氣體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12)講解: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2、測肺活量。

 。1)講述:一次用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肺活量。每個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參照p50吹氣球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氣,再把所有的氣都吐出吹氣球,然后把氣球扎緊了;要測量氣球的最寬處周長。比一比誰吹的氣球最大。

  分組實驗,并記錄結(jié)果。全班匯報結(jié)果。

 。2)提問:找出本組肺活量最大的同學和肺活量最小的同學,比較上節(jié)課你們所測量的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討論、匯報。(肺活量大的同學呼吸次數(shù)少)

 。3)提問:肺活量大好還是小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匯報。

 。4)提問:怎么樣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學生匯報。

 。5)小結(jié):肺活量大對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呼吸器官,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增進健康。

  3、保護呼吸器官。

 。1)提問: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呢?

  分組討論,全班匯報。

 。2)小結(jié):我們要為保護呼吸器官做些積極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掃衛(wèi)生先灑水,經(jīng)常通風換氣,積極鍛煉身體等等。

  、拓展練習:

  1、提問:你對吸煙有什么樣的看法?

  2、講述:課后請每個小組收集資料,設計并制作一份戒煙小報。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7

  一、教科書說明:

  取火——人類支配自然的開端。鉆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利用自然的見證。對于學生來說,鉆木取火的故事學生通過多種媒體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許多學生沒有細致的探究。本課是在上一課探究了機械能內(nèi)部動能、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基礎上,以古人鉆木取火的故事為切入點,組織學生研究鉆木取火的道理,進一步認識機械能與其他能的轉(zhuǎn)化,使學生會用簡單的器材做“摩擦生熱”的模擬實驗,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活動準備:

  教科書展現(xiàn)了一幅古人鉆木取火圖:圖上有一老一小兩個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傳授鉆木取火的方法,木頭上有煙霧冒出,意在提示學生本課探究活動的主題——鉆木取火。文字提示:搜集有關(guān)古人利用火的資料,了解“鉆木取火”的方法。意在提示學生課前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信息,了解古人用火的歷史,并提前進行初步的探究,為課堂深入研究做好準備。文字提示了本課需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如木板、砂紙、鐵絲、手鉆、火柴等。本活動準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情景圖和文字提示,展開想象,開動腦筋,提出問題,體現(xiàn)了課前準備的開放。

  活動過程:

  ☆活動一:試用能量轉(zhuǎn)化的觀點解釋古人鉆木取火的道理。

  本活動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教科書提供了一幅學生交流情景圖。四個學生圍桌而坐,桌上擺放著各種書刊資料,意在提示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傳遞獲得的各種信息。其中一生語言“我認為摩擦會產(chǎn)生熱量”提示學生將摩擦與生熱相聯(lián)系,意在引領學生對“鉆木取火”現(xiàn)象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設。學生語言“能量是這樣轉(zhuǎn)化的……”提示學生從能量轉(zhuǎn)化的'角度解釋鉆木取火的道理。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開放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充分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各種資料和信息,擴大信息占有量,實現(xiàn)資源共享,培養(yǎng)學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

  二是教科書展示了四組學生學生實驗情景圖:第一組是兩個學生合作,用手鉆鉆木,意在提示學生模仿古人進行“鉆木取火”;第二組是一個學生正在搓手圖;第三組是一個學生用砂紙打磨鐵條圖,第四組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圖?ㄍㄕZ言“我還有其他方法”意在提示學生不要只局限于教科書提供的方法,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為學生的驗證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xiàn)了教科書空間大的特點。

  三是教科書以“鉆木取火的道理”為引領,引導學生展開表達與交流,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填寫到空白處。這一活動過程具有很強的開放,學生既可以填寫鉆木取火的原理,也可以填寫能量轉(zhuǎn)化的過程,還可以填寫自己的體會。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活動后的交流,整理對鉆木取火原理的認識,以實現(xiàn)相互借鑒,資源共享。

  本活動主要運用交流與思考、猜想與驗證、表達與交流的方式展開探究活動,從而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

  ☆活動二:說說生活中機械能轉(zhuǎn)化成熱能的現(xiàn)象。

  教科書展示了五幅圖:第一幅圖是工廠車間內(nèi)工人師傅用切割機切割金屬,火星四濺;第二幅圖是商場電梯扶手因摩擦而發(fā)熱;第三幅圖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熱”暗示因摩擦而生熱;第四幅圖展示的是飛機降落時,輪胎與地面劇烈摩擦而產(chǎn)生火花;第五幅圖是載人航天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與大氣摩擦生熱燃燒。以上五幅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熱現(xiàn)象,意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能量轉(zhuǎn)化的觀點解釋生活現(xiàn)象。

  自由活動:

  教科書提供了兩個自由活動指向。

  一是教科書以“摩擦生熱現(xiàn)象有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怎么辦呢?”為主題,展現(xiàn)了一幅學生交流情景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摩擦生熱現(xiàn)象的負面影響展開研討,列舉事實,闡述觀點,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語言“高速行駛的汽車容易爆胎”“手鉆工作時,鉆頭會很熱”提示學生列舉摩擦生熱現(xiàn)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拔抑馈币庠谔崾緦W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討論、思考解決的辦法,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對摩擦生熱現(xiàn)象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問題,并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保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是教科書以“我們來說一說,機械能還能轉(zhuǎn)化成什么能?”為引領,將研究的重點從機械能與熱能的轉(zhuǎn)化轉(zhuǎn)移到機械能與其他能量間的轉(zhuǎn)化,使學生認識到機械能除了可以轉(zhuǎn)化成熱能外,還能轉(zhuǎn)化成電能、光能、聲能等,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能量之間的轉(zhuǎn)化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為學生最終理解無處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轉(zhuǎn)化埋下伏筆,做好鋪墊。

  本課自由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自由活動的“自由度”,強調(diào)每個學生都應是學習的主人、問題的主人,目的是給學生充足的、開放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甚至于解決問題。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8

  教學背景:

  本課是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水的科學》中的第一節(jié)課,介紹的是水的基本特征。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并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zhì)是液體。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的性質(zhì),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2.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zhì)是液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認識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學方法:

  在學生已有的用感覺器官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微課課件,引導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觀察、猜測、探究等活動,發(fā)現(xiàn)水的基本特征,初步得出結(jié)論,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細心分析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液體與固體

  1.教師倒水時故意灑一些,趕緊找抹布——怕水流了——引入液體與固體的概念。

  2.同位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液體,哪些是固體。

  二、找“水”

  1.教師出示裝有水、白醋、糖水、果汁的四只水杯。

  2.由于有些學生家里沒有網(wǎng)絡,所以首先播放微課視頻,同時請兩位在家里做過的同學演示操作,其他學生直觀獲取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自學。

  三、描述“水”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各小組匯報,不重復匯報相同的發(fā)現(xiàn)。

  3.你們能否對水的特點歸納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水這樣攪起來有泡泡,還有旋渦,又沒有固定形狀的?

  5.學生舉例。

  6.你們知道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什么樣的物體嗎?

  7.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海水、魚塘里的水、礦泉水、想了解它們嗎?

  8.老師會分給各組一份這樣的一些水,希望每組都能像剛才那樣仔細地去觀察這三種水,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里,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嘗它們的味道?

  9.各組派一名學生領材料。并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10.學生匯報新發(fā)現(xiàn)。

  11.剛才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水各自不同的特點,那么它們和自來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嗎?

  四、總結(jié)拓展,暢談感想

  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想研究什么?

  2.那你們知道為什么今天我們能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嗎?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這種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9

  (一)科學概念:

  1、知道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guān)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wǎng)。會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ǘ┻^程與方法:

  1、能應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guān)系。

  2、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chǎn)者、消費者。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huán)境內(nèi)生物之間的食物關(guān)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概念。

  2、能正確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教學難點:

  1、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起的作用。

  2、能書寫完整的食物網(wǎng)。

  教學過程

  一、動畫故事導入:

  師:上課,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大自然,開啟我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仔細看,下面的視頻中發(fā)生了什么?

 。◣煵シ乓曨l“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學生觀看視頻)

  師問:大家能看出來是個什么故事嗎?

  (學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師:在這個成語故事里,誰在吃誰?誰又被誰吃?

  (學生回答)

  師:為了表述的方便和統(tǒng)一,我們按照誰被誰吃的關(guān)系來表示一下他們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誰再來說一說?

 。ㄉ凑照l被誰吃的'關(guān)系再來表述,師進行板書:樹→蟬→螳螂→黃雀)

  二、誰被誰吃(認識食物鏈)

  師:在大自然中,像樹、蟬、螳螂、黃雀它們一樣,不同的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guān)系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樣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

 。◣熣n件出示薔薇花叢里的幾種生物圖片: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讓學生認一認)

  師:老師這兒有四張表示它們的卡片,請四名同學到前面來,每個同學手持一張卡片,代表這種生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四位同學如果按照誰被誰吃的關(guān)系來排列,怎樣站才合理?

 。ㄕ覍W生來排排隊,并讓學生說一說它們之間誰被誰吃的關(guān)系。師板書: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

  師:生物之間的這種食物關(guān)系像什么?(生:鏈條)

  師:所以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叫做食物鏈。(課件出示食物鏈的概念)

  師:剛才同學們很容易的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食物關(guān)系,我們再增加一下難度。(課件出示課本12頁花叢中的生物: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師提問:在這些生物之間誰被誰吃?有哪幾條食物鏈呢?請你找一找。

 。ǜ鶕(jù)學生的回答,教師一一作出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食物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食物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ㄍ烙懻,找出食物鏈的特點,匯報交流)

  師小結(jié):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師:哪些是綠色植物呢?(生說:花、草、樹木等)

  師: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學上就把它們叫做——生產(chǎn)者。(板書)

  動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呢?——消費者;各種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都是消費者。

 。ㄕn件出示: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

  師: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食物鏈中,誰是生產(chǎn)者,誰是消費者?

 。ㄖ该卮穑

  三、田野里的食物網(wǎng)

  師:在田野里有許多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ㄕn件出示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師:在這張圖中誰是生產(chǎn)者,誰是消費者呢?

 。ㄉf一說)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這張圖片,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guān)系,用箭頭表示出相關(guān)的食物鏈,如果兩種生物間已經(jīng)有箭頭連接了,畫第二條食物鏈時就不再畫剪頭了。畫完以后,數(shù)一數(shù)自己畫出的食物鏈有多少條。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了多少種食物。

 。▽W生找食物鏈,畫箭頭,展示并匯報交流)

  師總結(jié):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guān)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叫做食物網(wǎng)。

  四、分角色表演(體驗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起的作用)

  師:老師這里有田野里13種生物的頭飾,我們找13個同學來分角色表演幾個情境:

 。1)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類攻擊,被大量捕殺。請扮演蛇的學生使勁拉扯,請其他生物們體驗你有什么感覺?觀察一下,有什么變化?

 。2)因為蝗蟲會使稻谷減產(chǎn),人們痛恨蝗蟲,把大量的化學藥品撒到蝗蟲身上,不幸,蝗蟲全部被消滅了。請蝗蟲退場退出游戲,則你飾演的這種生物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

  (學生表演、交流體會)

  師總結(jié):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五、課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莊稼地里的蟲害和鼠害?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有關(guān)圖片,自行車實物,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2、看來運動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那么摩擦力對于我們有害還是有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板書:運動與設計

  二、課堂實施:

 。1)摩擦力的利與害

  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摩擦力在什么時候?qū)ξ覀冇泻?在什么時候?qū)ξ覀冇欣?/p>

  各小組討論得出:(我們走路、汽車行駛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這時摩擦力是有利的。機器運轉(zhuǎn),部件相互摩擦而摩損,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車玩,摩擦力對滑板車前進有阻礙作用,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穩(wěn)穩(wěn)地站在滑板車上,靠的是鞋子和車板間的摩擦力,這里的摩擦力又是有利的。)

 。2)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3)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三、小結(jié):

  通過學習認識了摩擦力的利弊關(guān)系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解釋。

  四、板書設計

  運動與設計

  有利摩擦力:走路、汽車行駛摩擦力、人站在滑板車上,鞋子和車板間的摩擦力

  有害摩擦力:機器運轉(zhuǎn)、小孩蹬滑板車,摩擦力對滑板車前進的阻礙作用

  增大摩擦力:鞋底做花紋、汽車輪胎做花紋、掛鐵鏈

  減少摩擦力:旱冰鞋安滾輪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歷制作書的材料有龜殼、石頭、陶土、竹片、木片、絲綢等。

  2、造紙術(shù)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3、用紙這種材料制作書,具有書寫方便、裝訂便捷、容易攜帶等優(yōu)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觀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對比描述。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感受不同材料制作書的優(yōu)缺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圍繞材料的發(fā)展,多角度、多方式認識制作書材料的變遷。

  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生活中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紙張、泥板、竹簡、竹片、毛筆、墨水、木棒、課件、記錄單

  教師準備:課件、評價表

  【教學過程】

  一、了解書的歷史

  1、提問:觀察自己的書本,我們的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時候的書也用紙做的嗎?你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

  3、了解書的歷史。播放書的歷史微視頻,解說詞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沒有紙,人們會用樹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簡單的文字符號。后來,人們會在烏龜殼上,動物的骨頭上刻劃文字,這相當于最早的“書”了。技術(shù)發(fā)展了,人們會在青銅器上鑄字,但這還不算真正的書。真正的書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有人用毛筆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繩子編冊成書,我們稱它為簡冊。因為竹片和木片比較容易獲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一直用這種材料。簡冊,雖然使用較為普遍,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比如簡冊有些重。絲綢出現(xiàn)后,人們便在輕巧的絲綢上寫字,稱之為縑帛,可是絲綢太貴了,一般人用不起。這個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現(xiàn)了——蔡倫。他是一位很會動腦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想到了更好的辦法造出了一種書寫材料——紙。他用樹皮、麻頭和破漁網(wǎng)作為原料,經(jīng)過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紙——蔡侯紙,這也是是享譽世界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shù)。

  4、聚焦話題:做書的材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5、穿插竹簡觀察體驗活動。

 。ㄔO計意圖:通過觀察自己的書,圖書館里的書,認識到紙是現(xiàn)在做書最為廣泛的材料。通過反問古時候做書的材料,引入書的歷史小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做出材料變化的思考。)

  二、探索:嘗試制作一本簡易的書

  活動一:

  穿越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歷用毛筆在竹簡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用毛筆在竹片上寫自己的`姓名,和同學說一說在竹片上寫字的感受。音樂聲響起,將毛筆放回筆筒,體驗結(jié)束。

  活動二:

  穿越到陶泥時期,經(jīng)歷用木棒在泥板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寫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紙三種材料上寫字的感受。完成活動記錄表。音樂聲響起,整理實驗材料,體驗結(jié)束。

  活動三:

  1、想辦法將它們裝訂成冊,成為一本書。

  2、讓學生演示,體驗不同材料裝訂成書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的穿越體驗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在不同材料上寫字的過程,感受不同材料書寫的優(yōu)缺點。通過班級裝訂成三本書的過程,體驗不同材料裝訂的難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yōu)缺點。)

  三、研討:三種材料做成書的優(yōu)缺點

  1、比較三種材料的書,說說它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

  2、從做書材料的變化,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3、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fā)展?

 。ㄔO計意圖:學生經(jīng)歷書寫、裝訂的體驗活動后,對三種材料進行客觀的評價,體會到紙這種材料的優(yōu)越性。提出問題: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fā)展?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會出現(xiàn)更好的材料來做書,意識到生活中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三課。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深入研究造成馬鈴薯在水中沉浮的條件和變量,從改變液體成分達到改變物體沉浮的目的。在本課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對一些浮力現(xiàn)象已有所認知,知道木頭、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鐵、石頭等會沉入水中;知道物體的體積、大小、重量決定了它的沉浮關(guān)系。但對于馬鈴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可能會發(fā)生爭論,當然學生可能會在課外知道雞蛋能在鹽水里浮起來,物體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定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目標是可行的。

  設計理念

  科學課從走進教室就深受學生的喜愛,究其原因,因為在科學課中可以動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法去尋求問題的解決,科學課中的活動性、探究性、主動性深深誘發(fā)著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在這堂課中教師有意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由學生商討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計劃。鑒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可能猜測出是鹽水溶液使馬鈴薯浮起來,應該說本課的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不會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著重考慮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并把這種意識落實到探究過程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浮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使我們的科學課能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識物體的沉浮與液體的成分有關(guān)。

  2、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師:兩個200毫升的燒杯,定為1號和2號(分別盛有100、150毫升的純凈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為飽和鹽溶液);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一幅天平(備用)。

  2、四人小組:一只盛有150毫升純凈水的燒杯,一個馬鈴薯,一根筷子;實驗袋(一支蠟燭,兩個不銹鋼調(diào)羹,一包火柴,一把藥匙);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質(zhì)疑、提出假設

  1、教師提問:你知道有哪些物體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W生羅列出許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體。)

  2、師出示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叫學生判斷是沉還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會沉。

  生:都會浮。

  師:(疑惑)這兩個馬鈴薯的沉浮究竟會怎樣,我們怎么來驗證你們的觀點?

  生:實驗。

  師:好辦法。我們只要將馬鈴薯放進水里就能看出來?

  生:不對。如果放水的東西不一樣大就不能比了。

  生:對呀,應該用一樣大的東西盛。(其他的學生此時也議論紛紛)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實驗的時候還應該有一些條件,這些條件應該公平,對嗎?還應該有哪些公平的條件呢,各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體現(xiàn)實驗的公平性

 、鸥鶕(jù)學生的交流情況,教師一一板書:

  實驗名稱

  馬鈴薯在水里的沉浮

  公平條件

 。ㄗ⒁恻c)

  一樣大的杯

  一樣多的水

  操作方法

  把兩個馬鈴薯輕輕放進水里

 、菩抻営媱,體現(xiàn)公平條件

 。ǔ鍪緝芍粺1號和2號)

  生:兩杯水要一樣多。(教師請一名學生上前監(jiān)督教師加水的過程)

  師:把大的放在1號還是2號?

  生:放進1號。

  4、觀察實驗,進行科學假設

  教師將兩個馬鈴薯輕輕放進杯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生:大的沉了,小的浮了,為什么?

  生:把它們調(diào)換一下。

  教師將馬鈴薯調(diào)換放入。

 。ㄉ吹酱蟮鸟R鈴薯浮,小的沉,興致高了。)

  生:水有問題。

  師:有什么問題?

  生:2號杯的水密度大。

  師:你怎么知道的?什么是密度?

  生:我在書里讀到過,密度大的液體產(chǎn)生的浮力大。

  師:你很會思考,可是你怎么來證明2號杯里的水密度大?

  生:可以用天平稱一下兩杯水。

  在教師幫助下,學生用天平稱出2號杯里的水比1號杯里的水重。

  師:2號杯為什么重?

  生:水里可能有別的東西。

  生:水里有鹽。我以前見到過雞蛋在鹽水里會浮起來,有一個死海里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沉下去。

  師:難道就不會是別的嗎?糖、味精?

  生:一定是鹽,我們可以嘗一下。

  生:不行,那樣很不衛(wèi)生。

  生:用火燒一下,水干了就能見到鹽。

  生:我現(xiàn)在真想知道水里到底有什么!

  師: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好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師:需要怎樣的`工具?

  生:鍋。

  生:鍋應該小一點,水要少一點。

  師:(教師予以表揚、鼓勵)這些東西太笨重了,可以用別的工具替代嗎?(生答略)出示工具袋,要學生說說注意什么。

  生:用火要小心。不要燙著。

  師:眼睛離調(diào)羹遠些。認真做實驗,仔細觀察。

  二、實驗論證,知道使馬鈴薯浮起來的原因是水里加了鹽,水的成分變化了。

  實驗員領取材料,各組開始實驗。

  生:是鹽。

  生:這白顏色的是鹽。我剛才嘗了一下是咸的。

  師:(嚴肅的)白顏色的就一定是鹽嗎?沒弄清之前去嘗可很不安全。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證明這就是鹽?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鹽,再燒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進馬鈴薯,再加鹽,看它會不會浮起來。

  生:可以把他們的方法和起來。

  師:這個建議不錯,我們可以試試,你們覺得呢?

 。ㄉ鹇裕

  師: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得——

  生:制訂實驗計劃。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一杯150毫升的純凈水,一個藥匙和一個馬鈴薯,你們認為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研究哪些項目?

 。ǜ餍〗M制訂計劃并展開討論應有哪些實驗項目,如何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實驗計劃進行交流,博采眾長;重點講講自己的計劃中哪部分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

  生:我們認為要弄清要幾勺鹽。

  生:每次應該是一平勺。

  生:要等前一勺鹽沒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準了。

  生:還要記錄馬鈴薯浮還是沉。

  ……

 。ㄍ队俺鍪疽环萦媱潱

  實驗名稱

  馬鈴薯在鹽水中浮

  要幾勺鹽

  操作方法

  一平勺一平勺放,還要攪拌

  實驗現(xiàn)象

  比較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學生通過實驗驗證了水里含有鹽,是它使馬鈴薯浮起來的)

  師:是什么使馬鈴薯??

  生:鹽。

  師:150毫升純凈水在加鹽前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多了鹽。

  生:純凈水更濃了,密度增加了。

  生:還有別的方法能讓這個馬鈴薯浮起來嗎?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生:水里加進糖行不行?

  生:馬鈴薯放在其它液體里能浮嗎?

  生:還有那些東西放在鹽水里也能?

  三、課外延伸

  師: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新問題,老師覺得值得研究研究,我們不妨到課后自己去做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想法,也希望你們有更多的新發(fā)現(xiàn),好嗎?

 。ǚ中〗M討論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制訂計劃,教師適當指導)

  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合理地安排了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較好地估計了學生,在教學安排上盡量突出了教師的適當指導和學生的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制訂計劃、探究論證等,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視角和方法去論證自己的假設、推論。教師及時制止了其他學生效仿他人嘗食鹽的不科學舉動,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了初步的科學“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抽絲撥繭”式地層層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運用常識判斷的方法解決問題,問題選擇較集中,注意了課內(nèi)外的結(jié)合。同時,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引導學生設計了“變量”和“定量”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在比較觀察探究過程中的“公平性”問題。

  但是,同樣應該看到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還是較多,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機遇。如果教學設計中一開始教師出示一只盛水的燒杯,放進馬鈴薯,馬鈴薯沉。此時引導學生有沒有辦法不改變馬鈴薯使它浮起來,在水中加入什么東西可以使它浮,那樣的教學活動效果又會怎樣呢?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重視學生考慮問題、回答問題的全面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設計一些培養(yǎng)學生“注重事實、善始善終、提出不同見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設計點評

  設計者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設計此教學案例,在實施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想法,進行適度引導,特別是在引導學生設計“變量”,體現(xiàn)實驗的公平性方面下了一些工夫。本課緊扣教學目標,結(jié)課時再次點題,使學生對馬鈴薯在水中浮起來的原因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改變液體的成分可以使馬鈴薯浮起來,并能由此提出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在溶解食鹽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為四上年級的《溶解》單元教學作好了鋪墊。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簡單電路》,教材第30頁至32頁。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探究一個簡單電路的構(gòu)成,初步學會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簡單電路的探究,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做科學的熱情,體會探究、合作、交流的樂趣。

  3、科學知識:

  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并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電路的組成并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難點

  能連接稍復雜的電路。

  教學準備

  電池、電池盒、導線、小燈泡、小燈座。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新課。

  二、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

  1、試一試。

  用給定的材料,想辦法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觀察是怎樣連接的。

  2、畫一畫。

  用圖表示出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3、換一換。

  提問:如果把小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又會怎樣呢?

 。1)把小燈泡換成小喇叭,會怎樣?

 。2)把小燈泡換成小電機,會怎樣?

  4、問一問。

 。1)在連接過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樣連接才會使小燈泡亮起來?

  5、做一做。

 。1)小燈泡亮時,怎樣才能讓它熄滅?

 。2)小燈泡熄滅時,怎樣才能讓它亮起來?

 。3)有更方便的辦法來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嗎?

  請大家分組合作連一連。

  6、說一說。

 。1)這個電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你知道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嗎?

  三、合作參與,探索發(fā)現(xiàn)

  指導學生分組動手組裝一個簡單的紅綠燈,并使紅綠燈按指令工作。

 。1)紅燈亮。

 。2)綠燈亮。

 。3)紅燈、綠燈都熄滅。

  四、回顧親歷,自主小結(jié)

  1、今天我們探究了什么知識?

  2、通過今天的探究活動,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書設計:

  簡單電路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第一課《冷熱與溫度》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冷熱與溫度》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里的第一課中的內(nèi)容,在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了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正確方法;第二課時研究的是一杯水熱水變涼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一杯熱水變涼是一個很常見的現(xiàn)象,但學生卻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學道理。本節(jié)課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對這一常見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記錄,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曲線圖,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學生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科學課已學過溫度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學生,學生應該都會說得出來,學生也應該對熱水變涼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個現(xiàn)象是司空見慣的,但平時沒有真正的去觀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們來研究,學生學習熱情很高。

  教學理念: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茖W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探究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盡量研究學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現(xiàn)象。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才會真正感覺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連續(xù)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并分時段記錄數(shù)據(jù)。

  2、能夠搜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認識到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也蘊含著科學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學認識都必須來源于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能夠連續(xù)測量熱水的降溫過程并分時段記錄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熱水溫度下降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溫度計,塑料杯,方座支架,記錄單,電子秒表,熱水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設置情境,教師在上課鈴聲響之前喝一口水。

  提問:有沒有同學想要喝水呢?

  2、(教師給學生倒一杯熱水)

  談話:老師請你喝這一杯水吧?

  為什么這杯水不能喝呢?怎樣才能喝到這一杯水呢?

  3、談話:我們知道,一杯熱水放久了,就會變成涼水,也就是說:熱水的溫度會下降。(板書:熱水降溫)

  【設計意圖】

  本課的導入我希望能夠盡量隨意一點,與學生的距離更近一點,與學生的生活更近一點,讓學生感覺到就好像在聊天一樣?茖W探究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二、揭示探究內(nèi)容,作出猜測。

  1、師:那么,熱水降溫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熱水的溫度逐漸下降的時候,是不是有什么規(guī)律呢?

  2、學生提出各種猜想:

 。1)溫度會一點一點下降(即溫度會均勻下降)

 。2)溫度下降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即溫度下降沒有規(guī)律)

 。3)溫度下降會先快后慢

 。4)溫度下降會先慢后快

 。ㄔ趯W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學生的四種猜想。)

  3、師:熱水變涼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幾種情況,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想)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水降溫的奧秘。

  【設計意圖】

  預測也是科學探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揭示了探究內(nèi)容之后引導學生對其作出猜測,可以讓學生對所要探究的內(nèi)容作一定的思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預判能力。

  三、探究熱水降溫的規(guī)律。

  1、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呢?(做實驗)實驗應該怎樣來做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學生匯報;卮鸩煌暾恼埰渌瑢W補充,通過交流,明確試驗步驟:

  A:準備一杯熱水。

  B:將溫度計放入水中。

  C: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水溫,并記錄下來。

  3、提問:同學們需要哪些材料呢?

  指名學生回答,通過交流,明確:需要一杯熱水,溫度計,秒表,記錄單、方座支架。

  4、師:在實驗之前,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引導學生明確注意事項:

  A:在測量時溫度計始終不能從水中取出來。

  B:在測量時小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C:記錄時間、觀察度數(shù)一定要非常準確。

  D:在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熱水燙傷。.

  5、分發(fā)實驗材料,學生分小組開展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面對這樣一個研究內(nèi)容,學生們會顯得非常興奮,會想要迫不及待地開展實驗。省教研員盧新祁老師說過:科學課要安靜一點,再安靜一點。因為過于興奮往往是科學探究的“敵人”,科學探究更加需要冷靜觀察和思考。在此,我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不斷地讓他們思考:你準備怎樣探究?分哪幾個步驟?需要哪些材料?探究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辨中,了解探究方案,明確方法,最后才開展探究實驗,這樣就能夠保證探究活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四、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

  1、提問:哪一組同學愿意上臺來,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嗎?

  指名一到三組學生代表上臺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

  2、提問:其他小組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3、提問:現(xiàn)在,同學們覺得在熱水降溫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什么規(guī)律呢?

  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為了更好地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我們還可以把這些數(shù)據(jù)繪制成一張曲線圖,看老師首先來畫一下。

  教師示范,繪制曲線圖。

  4、學生分小組繪制曲線圖,并粘貼到黑板上,教師巡視指導。

  5、師:從曲線圖當中,你們覺得熱水降溫有什么規(guī)律?

  指名學生回答,可請其他同學補充,明確:熱水降溫的時候,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設計意圖】

  學生們很喜歡科學課,因為可以做很多實驗,但其實,實驗后的分析和思考更加重要?茖W探究要動手,但更加要動腦。如果沒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而只有熱熱鬧鬧的探究活動,這樣的科學課是不全面的。在此,我提供了兩種方法:統(tǒng)計表和曲線圖,讓學生仔細對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形成最后的結(jié)論。

  五、課堂小結(jié),拓展研究。

  1、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哪些收獲?

  學生課內(nèi)交流: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科學;我們研究了熱水變涼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的猜想需要數(shù)據(jù)來驗證它們的準確性。

  2、談話:剛才老師給一位同學到了一杯水,他不敢喝,那么現(xiàn)在這杯水能不能喝了?(可以喝了)

 。ㄕ堃晃煌瑢W喝這一杯水)

  3、提問:這杯水的溫度是否還會下降呢?水溫到最后到底會下降到多少度呢?請同學們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下一次我們再來研究好嗎?。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他們已經(jīng)從日常從不注意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些科學道理。但最后我又拋出了這一個問題:熱水的溫度到最后會變成多少度?學生的興趣馬上又被激發(fā)出來了,這樣就為下次的探究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科學。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jīng)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jīng)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jié)、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了解電路

  1.展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2.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的流動情況。

  1.說出電流在這個電路是怎樣流動的。

  要求學生能簡單地口述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電線、電燈,又回到電池的負極。

  二、探究活動: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 為每組的提供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

  2.引導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2〕展示臺出示燈泡不會亮的電路,: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種可能:1、電池2、電線3、電燈4、燈座5、電池盒6、電路連接

  1. 學生自己找出來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問題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討論。

  三、探究活動: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有什么辦法知道電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書:檢測法 替換法

  2.引導:如何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有問題呢?

  3.提示:檢測器必須保證有用,即小燈泡會亮。

  4. 深入各組指導

  5. 課件提示: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1.思考討論

  2.根據(jù)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個電路檢測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5. 小組討論檢測的方法及步驟。

  6.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chǎn)生的原因。

  7. 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由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電教育。

  總結(jié)

  1.電路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故障?

  2.怎樣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思考討論。

  鞏固運用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4-27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06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5-23

(經(jīng)典)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5-2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最新03-12

關(guān)于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06

科學教學設計03-12

小學科學課教學設計01-21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經(jīng)典15篇】05-23

《橋》科學教學設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