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1 16:08:59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匯總[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匯總[15篇]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四個知識點分香蕉。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分香蕉”之前教材創(chuàng)設了三個“分一分”的實踐活動,通過“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會運用具體的操作活動解決生活中平均分的問題,深刻地體驗到平均分的意義。本課主要是在前面豐富體驗的基礎上,經(jīng)歷“平均分”具體操作的數(shù)學化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與應用價值。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動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與“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和結果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學生獲得對除法意義的初步理解。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把直觀操作符號化、數(shù)學化,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意義的過程。

  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一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而且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很高漲。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2、學生年齡小剛開始接觸除法會有一定困難,所以老師要多引導,多讓學生說,多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等來體會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jīng)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與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過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和除法的意義。

  難點: 在具體環(huán)境中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lián)系,并加深體會。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2

  一、 教材分析

  《量一量》選自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中的第二課。本課是讓學生經(jīng)歷動手操作,交流各自測量結果,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使每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的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面積單位的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身邊事物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并測量。

  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的以數(shù)學活動為主要形式呈現(xiàn)學習內容,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實際的動手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的表象;在學生經(jīng)歷有意義的數(shù)學活動中,新知識變成了學生具體的經(jīng)驗和體驗,使知識與技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的必要性。體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與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 初步學會估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 在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和抽象概括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發(fā)展空間觀念,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計情境,體會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

  淘氣和笑笑是兩個愛學習的好朋友,但他們今天早上卻因為學習上的事發(fā)生了爭執(zhí),現(xiàn)在找我們來了,想請我們幫幫忙,愿意嗎?那我先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原來,是他們的數(shù)學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yè):自制方格紙,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的大小。結果淘氣測出的結果是24個格子,而笑笑的卻是6個格子,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

  為什么同樣的數(shù)學課本,測量出的答案卻不一樣,問題出在哪兒呢?

 。ㄍ瑢W們自由表達,體會到單位要統(tǒng)一。)

  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W生回答)

  你們真聰明,數(shù)學家的想法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到統(tǒng)一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單位(量一量)。

  活動二:認識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認識1平方厘米:教師邊出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說數(shù)學家們就把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小叫做1平方厘米。

  1、組長從學具袋中給每人拿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摸一摸:把小正方體拿在手上,感覺一下它的大;

  B、量一量:用尺子量這個正方形的邊,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C、講解讀法和寫法。

 。、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對1平方厘米有印象了嗎?相信你一定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能告訴老師:你發(fā)現(xiàn)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3、拿出學具袋里的所有學具,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去測量小長方形的面積。

  4、同學們,如果我們用這個面積單位去量桌面的在小怎么樣?太小。所以,它只適合測量比較小的面積。如果要測量稍大一點的面積,比如課桌桌面的大小,我們就要用大一點的單位才合適。接下來,我們要認識的這個面積單位叫做"1平方分米"。

  活動三:認識1平方分米

  1、誰能說說1平方分米有多大?(注意板書)

  2、你們能做出1平方分米嗎?

  3、小組合作,估一估每位同學坐的桌面有多大?

  4、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活動四:認識1平米

  如果要測量更大的面積,比如說房間的面積,我們就要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1、誰能來介紹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注意板書)

  2、面積是1平方米的紙上能站多少三年級的小朋友呢?

  3、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

  活動五、學習致用

 。薄⑾胍幌,填一填:先想像物體面積的大小,再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約(    。。

 。ǎ玻┮粡堗]票的面積約6(     )

 。ǎ常┚毩暠痉饷娴拿娣e約212(     )

 。ǎ矗﹩稳舜驳拿娣e約2(    。

  2、猜一猜,數(shù)一數(shù):你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再數(shù)一數(shù),你猜對了嗎?

  3、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再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量一量。

  活動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3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圖形的教學要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具體的實物圖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本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觀察和實踐操作,突出角的結構特點。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通過觀察主題圖,經(jīng)歷從實物圖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角。然后通過折角、制作角等操作活動,明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視合作學習。

  在《數(shù)學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著重突出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操作,在合作中觀察猜想,自主探究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口的大小有關以及角的畫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形紙

  學生準備 小棒 三角尺 圓形紙 剪刀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學生動手擺,教師巡視)

  2.你們擺出的是什么圖形?(正方形)

  3.現(xiàn)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擺一擺,又會是什么圖形?(學生動手擺,交流是三角形)

  4.你們真聰明!接著再拿走一根,這又是什么圖形呢?(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動手擺熟悉的圖形,依次分別拿走一根小棒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和四邊形、三角形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角的結構特點。

  ⊙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1.在主題圖中找角。

  課件出示教材38頁主題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來找找吧!(學生說出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觀察的主題圖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2.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課件出示剪刀、鐘面和三角尺)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shù)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的。(課件中把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學生動手比劃角,同桌互評)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①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看:這個尖尖的兩條線的交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線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射線,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

  ②師指著課件中的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一個頂點,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從生活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并明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同學們想看看嗎?這些圖形中有我們剛剛認識的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課件出示教材43頁2題)

  (4)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老師的要求,兩個同學一組,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中感知角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4

  《方程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學生在《方程的意義》之前,在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號,也就是未知數(shù),對于方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知識滲透,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表示數(shù)量,表示數(shù)量間的關系,都與本節(jié)課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方程這部分知識,在初等代數(sh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小學生來說,從具體事物的個數(shù)抽象出數(shù)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和,現(xiàn)在由具體的、確定的數(shù)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shù),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shù)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工具,從列出算式發(fā)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shù)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方程這部分的學習,能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為進一步學習代數(shù)知識幫好認識的準備和鋪墊。學生從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到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過渡,這節(jié)課的概念學習也是后面學習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方程的意義》的教學內容,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分類思想,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學習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是在實踐中了解方程的意義,并能根據(jù)方程的意義判斷出方程,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出正確的方程。

  下面我就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向大家做以匯報。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玩兒過蹺蹺板嗎?(同時出示圖片)

  對于這個游戲的玩兒法與經(jīng)驗,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樣物品與蹺蹺板長得很像,它可不是用來游戲的,而是用來測量的。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

  【蹺蹺板與天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中間有一個支點,都靠力臂兩端的重量來達到平衡,都是根據(jù)杠桿的工作原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天平比較陌生,而蹺蹺板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以此導入,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生回顧玩兒蹺蹺板的經(jīng)驗,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為認識新事物奠定基礎,形成表象】

  二、認識并使用天平

  教師介紹天平:

  這就是一臺托盤天平,它是用來測量比較輕的物體的儀器。這兩個是天平的托盤,一邊放物品,另一邊放測量物體的砝碼,砝碼上都有質量標志。我們通過不斷調試砝碼,直到中間的`指針指向中間為兩邊平衡,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質量之和。

  教師示范: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實際應用天平來測量一下。

  首先我們來應用一下,檢查一下砝碼的質量是否準確。

  在天平的左邊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碼各一個,右邊我們應該放置一個50克的砝碼?匆幌拢炱街虚g的指針正好指向刻度盤的中心,說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20+30=50

  這有一個空的水杯,我們先來測量一下它的重量。

  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重量。我們來試一試。

  通過測量,我們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現(xiàn)在我們緩緩向水杯里倒水,你發(fā)現(xiàn)天平怎么樣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嗎?水的質量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現(xiàn)在天平的狀態(tài)還能用等式來表示了嗎?

  100+X>100

  我們繼續(xù)測量水的質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這幾個算式都以板書形式呈現(xiàn)。

  【在利用天平寫出算式的過程中,我最開始設計的是給每個小組一臺天平,讓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物品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天平中砝碼過小,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調節(jié)砝碼的過程中,而不是討論方程的意義,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相背離,因此在修改中,我們還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師的示范為主,我們吸取了學生試驗的教訓,為了讓學生看得真切,我們放棄了實物操作,選擇了電腦課件的演示!

  三、認識方程

  1、根據(jù)天平寫算式并分類

  剛才我們測量了水的質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出現(xiàn)了這幾種情況,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位置關系,你明白了嗎?下面老師這兒就有幾組天平測量的過程,首先請你根據(jù)天平寫出算式。然后把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則分分類,最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結果。

  【《20xx年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將學生的“雙基”增加為“四基”,其中“領悟數(shù)學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內容。數(shù)學思想是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模型等。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比較提倡對概念的演繹,清楚地記得,十年前數(shù)學書對方程概念的呈現(xiàn)是這樣的:通過天平保持平衡寫出等式,然后得到結論。舊的數(shù)學課強調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而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倡要在數(shù)學學習中,使學生領悟數(shù)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shù)學的基本活動經(jīng)驗。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數(shù)的算式,通過通過類比、分析、歸納,形成數(shù)學模型,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用嚴謹?shù)恼Z言來表述。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利用天平這一實物圖,將數(shù)學知識置于情境之中,讓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寫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數(shù)的和不含未知數(shù)的,。學生通過分類對比,形成表象,教師引出概念,使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2、交流匯報: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數(shù)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數(shù) 50x2=100 100+20<100+30

  根據(jù)板書,教師講解:像 3x=180、100+x=50x3這樣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反問:什么樣的算式叫方程呢?一個算式要成為方程有哪幾個條件?

  【通過對比,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師講授概念時,學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什么都不講,對于方程這個新知識,如果老師不告訴學生,學生是不能憑借舊知自己總結出來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現(xiàn)上,我選擇了講授法!

  四、應用概念

  同學們,根據(jù)你對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寫出幾個方程嗎?

  判斷,他們寫得都對嗎?

  黑板上剛才我們寫得這些算式,有方程嗎?

  【通過前面學生的活動歸納出概念,還要對概念進行演繹。練習題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寫方程,就是考查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進行判斷的基本練習。】

  五、方程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shù)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shù)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shù),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方程。

  【數(shù)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都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汗水。因此學生在學習前人給我們帶來的經(jīng)驗同時,也要了解數(shù)學文化。通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方程的產(chǎn)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

  1、 根據(jù)線段圖寫方程

  2、 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寫方程

  3、 判斷是否是方程

  4、 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七、作業(yè):

  利用課余小組時間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再想,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繼續(xù)保持平衡呢?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沒有使用天平 ,但對天平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測量物品的質量這個環(huán)節(jié)延伸到課下,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鞏固,我還設計了“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繼續(xù)保持平衡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也為下節(jié)課《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質》奠定了基礎!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5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主要是認識時間單位“分”,學會從鐘面上讀出“多少分”,并認識時和分的關系;第二個層次是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重在掌握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的方法;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借助推理解決有關時間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課例題和練習廣泛選取與學生生活作息時間相關的內容作為素材,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學會合理地推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時間。它可以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知識以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備內容

  認識分(1課時)→認識分;分與時的關系

  認識時間

  認識幾時幾分(1課時)→時間的讀、寫方法

  解決問題(1課時)→時間的應用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60分。

  2.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初步認識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shù))。會讀、寫幾時幾分與幾時半。

  3.會運用時間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結合直觀演示和操作,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2.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建模和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2.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60分。

  2.能正確讀出幾時幾分。

  難點

  1.感知時和分之間的關系。

  2.認識幾時幾分,會簡單的時間計算。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分類的意義,學生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體會通過實踐活動感知不同的標準下,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3、學生在操作中提高對比、分析的能力。

  4、學生平時要多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根據(jù)特定標準進行分類(2)知道分類的標準(3)比較大。4)我學會了嗎?豐收園

  思維導圖

  2、開發(fā)性學習包

 。1)水果蔬菜的分類

  水果和蔬菜的區(qū)別:

  1)、水果生長在樹上,生長期長;蔬菜一本只有一到兩年的生長期……

  2)、凡生長期無花的叫蔬菜,凡生長期開花的叫水果。

 。

  2

  )南方水果

  南方水果:

  3、拓展性學習包

  體驗活動:

  (1)整理自己的書包,說一說是如何整理的

  按學科: 語文書 語文本

  數(shù)學書 數(shù)學本

  音樂書

  品德書

  按功能:

  教科書一類

  練習本一類

  工具書一類

  (2)幫媽媽整理衣服

  按季節(jié)分類整理;按顏色分類整理;按上衣和褲子分類整理……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在幫媽媽整理衣服,放入衣櫥的時候與第二課時比較大小進行整合,了節(jié)分類與比較的相輔相成。

  2、學科間整合:把傳統(tǒng)文化課中的《飲食文化》與本節(jié)課整合,了解一些水果、蔬菜的營養(yǎng)。與品德與社會課程整合,滲透孝敬父父母,幫媽媽做家務的良好品德。

  3、體驗式活動:整理自己的桌洞、書包。

  4、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3課時。

  (四)教學案例:

  學習內容:第二單元“幫媽媽整理衣服”——分類

  學習目標:

  2、學生體會通過實踐活動感知不同的標準下,分類的結果也不同。在操作中提高學生對比、分析的能力。

  3、學生平時應多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整理觀察,體會生活的需要——按標準分類。

  師:“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家?guī)蛬寢屨硪路,并觀察你們家里的衣服是怎樣擺放的。你們做了嗎?(生:做了)你們能幫媽媽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現(xiàn)在讓我們想一想,通過整理和觀察,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獨立思考。) 學生同位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現(xiàn)在,誰想把你的發(fā)現(xiàn)聲音響亮的告訴全班同學?”

  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的衣服疊得很整齊,我爸爸的放在一個櫥里,媽媽的放在一個櫥里,我的放在一個櫥里!

  師:“這是把每個人的衣服分別放在一起!

  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褲子放在一起!

  師:“也就是說上衣、下衣分開來放。”

  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師:“你們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節(jié)分開來放。”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板書: 爸爸 媽媽 我 上衣 褲子 冬季 夏季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說得也棒極了?磥砟銈兊膵寢尪际前瓷钚枰岩路珠_來放的。(指著板書)其實這些都是你們家分衣服的標準,而你的媽媽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開來放的做法,就叫做分類!保ń沂菊n題)

  二、嘗試分類,體會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說了你們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類的,現(xiàn)在我們來給我們班集體這個大家分分類,好嗎?”“你打算怎樣給全班同學分類呢?”(學生獨立思考)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學女同學來分” (師板書:男 女)

  師:“現(xiàn)在我們就按這個同學的想法來分分看。注意:請男同學站起來。現(xiàn)在,全班同學被分成了兩類,站著的是男同學,坐著的是女同學。請坐下!薄罢l還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生:“按東西路隊來分!

  (師板書:東路隊 西路隊)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按這個同學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請東路隊的同學站起來。現(xiàn)在,全班同學又被分成了兩類,站著的是東路隊的同學,坐著的是西路隊的同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兩次站起來的'人是同一批人嗎?(不是)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體會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

  生:“因為兩次站的標準不一樣,所以站起來的不是同一批人!

  師:“說得太好了。你還有不同的分法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師板書)

  生:“按長頭發(fā)和短頭發(fā)來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沒穿校服的來分”

  三、聯(lián)系生活,體會分類的好處

  師:“同學們剛才想出了那么多種分法來分咱班的同學,現(xiàn)在我想請教同學們,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類呢?” (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師可這樣引導:哪里用到分類——具體是怎么分的——這樣分有什么好處? 同時要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ǔ欣锼卟说姆诸;自己的書包里面的物品分類整理)

  四、自主練習,應用分類,明確為什么這樣分。

  1、自主練習第一題: 師:“看到剛才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有一群小動物也忍不住過來聽課了,它們到哪去了呢?

  原來它們藏在你的數(shù)學書第21頁上了,看誰能最快找到它們?” “請同學們看書,都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課了?”(學生看圖說一說)

  教師讀要求:哪些是鳥類?用圓圈圈出來。 學生獨立做。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鳥類和昆蟲的區(qū)別。

  2、自主練習第二題: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自主練習第三題

  師:“同學們,你們去沙灘玩過嗎?你們是怎么去的?(坐汽車去的)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在我們的學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請你把它們拿出來。你能給這些交通工具分分類嗎?”

  學生動手操作,分完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注: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跟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分類在生活中有較多應用,衣服分類,交通工具分類,學生分類,超市里的物品分類……聯(lián)系生活中的這些分類之后,學生學得更有趣,更愿意學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數(shù)學廣角》第一課時的內容.排列與組合知識不僅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重要的數(shù)學概念與數(shù)學思想宜逐步深入!苯滩淖⒅伢w現(xiàn)這一要求,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在三年級上冊繼續(xù)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內容,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進一步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排列組合的數(shù)學思想及更為復雜的`排列組合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有關排列組合的問題,并能夠進行較簡單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無法進行“不重不漏”的搭配。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認識到,純粹的排列與組合知識,是高度抽象與概括的知識,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排列與組合的實質,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具體形象逐步過度到抽象概括,讓學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簡單的計算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

  2、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發(fā)、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組合的方法成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問題,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就成為了本節(jié)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用加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根據(jù)本課的教學任務和特點,作如下設計:

  1.關注課前復習。

  為了使新知的學習順利進行,在課前要安排復習題,為學生掃清計算方面的障礙,實現(xiàn)知識的自然遷移。

  2.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每列出一個算式都要提出“算式中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并讓學生說出理由,引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1.學校運動會正在進行中,這些是為參加100米賽跑的.運動員準備的題卡,你們也算一算吧!

  課件出示題卡:(師指名口算)

  9+4= 8+8= 8+4= 7+9= 2+8=

  6+7= 5+9= 7+3= 6+8= 5+7=

  2.主席臺兩邊擺了不少鮮花,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盆。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復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為本節(jié)課解決實際問題掃清計算的障礙;重現(xiàn)用加法解決問題的情境。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問題。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點:有關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統(tǒng)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師:教學掛圖;學生:模擬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上兩節(jié)課所認識的人民幣學生辨認。

  2、填空:

  1元=()角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6。

 。1)出示1張1元的紙幣或1每1元的硬幣和2格1角的硬幣,請學生說出是多少錢。學生動手在自己的桌上擺出1元2角錢。

 。2)教師提問:“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學生先借助自己擺的學具“1元2角”進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學生演示操作過程。

 。3)教師進一步提問:“不擺學具,怎樣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導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導學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讓學生理解10角是1元,還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學習例6。

 。1)教師出示例6中的4種物品,醒目地標出4種物品的單價。提問:“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這幾種物品的什么?它們各表示幾元幾角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上臺說討論的結果。

 。3)引導學生概括認識物品單價的方法:小數(shù)點左邊的數(shù)表示幾元,小數(shù)點右邊的第一個數(shù)表示幾角,第二個數(shù)表示幾分。

 。4)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

  3、學習例7。

 。1)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小豬幫小兔蓋好了房子。小兔除了買蘋果、蘿卜招待小豬外,還準備買2個漂亮的氣球送給小豬。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氣球有3種(出示例7中的氣球圖,并將這3種氣球編號,分別為1、2、3號)。買哪兩個好呢?小兔猶豫不決。小朋友,你能幫小兔選購氣球嗎?

 。2)學生和小兔一起認識每種氣球的價錢。

  (3)引導學生由無序選擇信息到學習有序選擇信息。

 、俳M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幫小兔選購氣球。能選幾種就選幾種,并寫出每種選法的算式和結果。

  ②各小組展示自己的選擇方案和結果。每小組的選擇方案和結果基本上是無序的。對方案多的小組加以鼓勵,讓學生由成功感。

 、垡龑W生將無序的選擇過程引入有序。教學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慮所選兩個氣球是不一樣的,這樣有3種選法。

  出示:

  每種選法的結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慮所選兩個氣球是一樣的,這樣也有3種選法。每種選法結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茏寣W生討論:怎樣有規(guī)律地選擇氣球。強化上述有序選擇信息的過程,讓學生在討論中培養(yǎng)思維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名板演訂正。

  三、練習:

  練習九第9題: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四、小調查:

  回家后調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價格,每人至少調查3種:①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標價的`?②它們各表示多少錢?

  五、小結:

  這些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新東西?

  作業(yè)布置:把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簡單的計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1.20元=1元2角0.80元=8角

  課后小記:

  課題四簡單的計算

  課型:練習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52頁,練習九10、11題。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所學有關認識人民幣的知識。

  2、通過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綜合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和100以內數(shù)的組成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減法計算問題。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的購物活動,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學會用所學人民幣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教師:例8教學掛圖,學生:模擬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元+9元=()6角+9角=()角=()元()角

  4元9角=()角78角=()元()角

  二、學習新知:

  1、教師出示例8主題圖讓學生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圖上物品的價錢及小朋友的購物活動。

  2、學生參與購物活動。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現(xiàn)在你就在這個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錢,你會買什么?(買1個皮球或1個乒乓球拍)提出數(shù)學問題:還剩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學生列算式計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錢,想買一架小飛機,還差多少錢?學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個玩具比另一個玩具貴(或便宜)多少元?

  (1)學生在小組中提具體一些的問題,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貴多少錢?

 。2)學生根據(jù)同伴提出的問題列算式解答。

 。3)鼓勵學生提出其它問題。

 。4)列算式解答。

  三、練習:完成練習九的10、11題。

  1、學生看圖明確題意。

  2、根據(jù)問題列算式解答。

  3、訂正答案。

  四、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2、希望小朋友們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當家,幫爸爸媽媽理財。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簡單的計算

  課后小記: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讓學生學會把除數(shù)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shù)進行試商的方法。

  2、掌握靈活試商的技巧,提高試商速度。

  3、使學生經(jīng)歷筆算除法試商的全過程,能靈活地試商。

  教學重點掌握把除數(shù)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shù)進行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采用靈活試商的方法進行試商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15×2=15×3=25×4=

  2、筆算:

  326÷81294÷58721÷83

  講述試商的方法和計算的過程

  [復習口算和筆算,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3、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讀題,理解題意,怎么列式,如何計算?

  (1)學生試做,匯報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對嗎?幫助檢查一下?

  如何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問:還可以怎么試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試商,5個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來試商。

  [使學生掌握把除數(shù)看作是15、25的特殊數(shù)進行試商的方法,體會在試商的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2、練習:

  把24、25、26都看作25試商

  225÷25114÷24208÷26

  [讓學生體會利用口算試商的優(yōu)越性。]

  三、鞏固練習

  1、在()里最大能填幾?

  15×()<6525×()<124

  2、計算:

  405÷15192÷24728÷26496÷14

  [通過練習,掌握靈活試商的技巧,提高試商速度。]

  四、總結

  在做計算的時候,可以將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來進行試商,提高試商速度。

  五、作業(yè):86頁2、3、4

  課后反思:

  教學中,我盡可能的為學生做好鋪墊,并為深究做好準備,這樣后面才不會出現(xiàn)孩子們傻傻的依次調商的現(xiàn)象,如果那樣數(shù)學也就失去了數(shù)學本身所具有的那一種思維的樂趣了。筆算除法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試商和調商,而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又對又快的找到正確的商值。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第19—20頁。

  【復習目標】

  第1題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規(guī)律直接判斷。

  第5題側重運用運算順序直接進行計算。

  第6-8題鼓勵學生在新情境中,綜合自己對題意、運算等的理解來解決問題。

  第10題是拓展題,鼓勵學生收集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運算順序直接進行計算。

  難點:對題意、運算等的理解來靈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1題:不計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分析:鞏固前面所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體會“一個乘數(shù)大于1時,積比另一個乘數(shù)大,當一個乘數(shù)小于1時,積比另一個乘數(shù)小;當除數(shù)小于1時,商比被除數(shù)大,當除數(shù)大于1時,商比被除數(shù)小”。

  答案:>

 。

  =;

  >

  >

  ;=

 ;

  <

  第5題: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分析:

  鞏固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練習時,建議先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有的題目學生能用簡便方法,應給予鼓勵。

  答案:

  第6題:應用題。

  6.軍犬的耐力是非常有名。有關資料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傳達命令,一只軍犬用50分跑完了21.7km的.路程。算一算,這只軍犬平均每分跑多少米?

  分析:

  練習時,建議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然后獨立解答,此題要注意提醒學生“千米”和“米”單位之間的換算。

  答案:

  第7題:應用題。

 。1)分析:通過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的小數(shù)除法的知識。對于第(1)題,學生可以先求出第一摞紙每頁紙的厚度,再用第二摞紙的厚度除以每頁紙的厚度。

  答案:

 。2)分析:學生可先求出每種食用油的單價,再進行比較。練習時,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算式求出的是哪部分的結果,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綜合列式這兩道題。

  答案:

  第8題:應用題。

 。1)做一套童裝需2.2m布,30m布最多可做多少套這樣的童裝?

  分析: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處理。第(1)小題是利用“去尾法”。

  答案:30÷2.2=13.6363…(套)≈13(套)

  答:最多可做13套這樣的童裝。

 。2)每個油桶最多可裝4.5kg油,裝10kg油至少需要幾個這樣的油桶?

  分析: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處理。第(2)小題是利用“進一法”。

  答案:10÷4.5=2.2222…(個),2+1=3(個)

  答:至少需要3個這樣的油桶。

  第10題:應用題。

  分析:

  通過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在現(xiàn)實社會里,要收集各種信息,利用有關數(shù)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了解題意后,可以獨立解決,并進行交流。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算籬笆長度時,要減去門寬1m。

  答案:

  資源文件列表: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2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倍數(shù)與因數(shù);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奇數(shù)與偶數(shù)的認識;找因數(shù);找質數(shù)。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整數(shù)知識(包括整數(shù)的認識,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單元的概念比較多,且部分概念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區(qū)分與把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本單元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

  本單元學習的知識是以后學習公倍數(shù)與公因數(shù)、約分與通分的重要基礎。

  備內容

  倍數(shù)與因數(shù)(1課時)→倍數(shù)、因數(shù)的意義及倍數(shù)與因數(shù)的關系;找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的方法

  探索活動:2,5的倍數(shù)的特征(1課時)→2,5的倍數(shù)的特征;偶數(shù)與奇數(shù)的含義

  倍數(shù)與因數(shù)

  探索活動:3的倍數(shù)的特征(1課時)→3的倍數(shù)的特征;同時是2,3和5的倍數(shù)的特征;,9的倍數(shù)的特征

  找因數(shù)(1課時)→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找質數(shù)(1課時)→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意義;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的方法;找100以內質數(shù)的方法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意義,能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shù)在100以內的全部倍數(shù),以及在100以內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

  2.知道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5,3的倍數(shù)。認識奇數(shù)和偶數(shù),能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3.知道質數(shù)和合數(shù)的特征,并能用篩選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shù)。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倍數(shù)與因數(shù)的認識過程,并能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優(yōu)化尋找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的方法。

  2.經(jīng)歷2,5,3的倍數(shù)特征的探索過程,在觀察、猜測和討論的過程中學會歸納、類比的方法。

  3.經(jīng)歷找因數(shù)、找質數(shù)的.過程,并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認識倍數(shù)與因數(shù)、探索非零自然數(shù)特征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觀察、猜測和討論的過程中,發(fā)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研究質數(shù)的過程中豐富對數(shù)學的認識,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魅力。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倍數(shù)與因數(shù),在100以內的自然數(shù)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倍數(shù);在100以內的自然數(shù)中,找出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

  2.認識質數(shù)、合數(shù),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3.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5,3的倍數(shù)。

  難點

  1.理解因數(shù)、倍數(shù)、質數(shù)、合數(shù)、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概念。

  2.會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3.歸納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3

  (一)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學習和是2-6的加法,認識加號,會讀加法算式。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學生在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yǎng)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4、學生在用加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5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

 。2)關于0的加減法

  (3)6至10的加減法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思維導圖

  2、開發(fā)性學習包

  精彩故事會

  猴 王 出 世

  小猴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認真,要有始有終。

  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只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里有個月亮。

  一只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驚,跟著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群,老猴帶著一大群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里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鬧著。最后,老猴說:“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著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著月亮。

  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有的'開始埋怨說:“快些撈呀,怎么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著:“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子也漸漸腰酸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聲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

  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眾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3、拓展性學習包

  偉大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

  華羅庚小學是在金壇仁劬小學度過的。因成績不好,他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只拿到一張修業(yè)證書。華羅庚原來也是個很調皮和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shù)學才能。 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shù),還余2;5個5個地數(shù),還余3;7個7個的數(shù),還余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完后,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shù)。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彼坏_地說出了得數(shù),而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將本單元5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與6—10的加減法進行整合,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中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接著學習10以內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

  2、學科間整合:把語文課本中的《美猴王》在本單元中加入,讓學生對花果山和水簾洞簡單的了解,滿足好奇心,同時通過小猴下山的故事學習關于0的加減法,教育學生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3、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名人故事《偉大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在本節(jié)課中整合。

  4、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0課時。

  (四)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第三單元 信息窗一 5以內的加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學會加法算式的讀法,會進行5以內數(shù)的加法計算。

  2、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初步學會思考問題,通過與同伴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就在身邊,初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動畫片《西游記》嗎?你最喜歡《西游記》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師:有那么多的同學喜歡孫悟空,誰來講一個關于孫悟空的故事?(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講故事)

  師:孫悟空的花果山對小朋友來說一定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嗎?

  二、 初步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來到花果山》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他們在干什么?

  2、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你說我講”紅點中所示內容。

 。1)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傧茸寣W生獨立思考。

 、诓扇⌒〗M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交流想法。教師巡視指導。

 、 全班交流。

  估計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數(shù)一數(shù)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樹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樹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幾只小猴了。也就是把3和2合起來

 。2)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

  學生通過交流知道把3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3)認識加號。

 。4)理解算法。

  結合圖意或利用學具擺一擺,讓學生理解“3+2”的算法,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進行口算,只要結果正確就可以。

  三、精講點撥

  結合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

  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在“問題口袋”中,到學到相關知識時再解決。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共有幾只小鳥,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像這樣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計算。

  五、走進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你來說一說好嗎?

  六、談收獲

  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自己學會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注:

  5以內的加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加法知識,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加法學習中。

  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養(yǎng)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在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及圓環(huán)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圓的外切正方形和內接正方形與圓之間部分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圓的半徑與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內接正方形的邊長的特殊關系,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注意以下兩點:

  1.注重畫圖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知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畫圖策略是眾多的解題策略中的基本策略。它是通過各種圖形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能從圖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設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算出兩種圖形之間的面積差,使學生在不同的計算過程中感受到兩種圖形面積之間的變量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紙卡圓規(guī)彩筆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誰來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美麗的圖案?它們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課件出示教材69頁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然后提問:

  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外方內圓和外圓內方的物體嗎?外方內圓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外切正方形,外圓內方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內接正方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怎樣求這兩種圖形的面積。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內容,是繼前幾冊《統(tǒng)計》的內容而編排的,前面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點有關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本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作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tǒng)計圖并學習根據(jù)統(tǒng)計圖和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tǒng)計的'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比較活潑好玩,男生思維較敏捷,但欠謹慎;女生細膩,思維又不如男生靈活!督y(tǒng)計》這一部分的比較抽象,操作性又強,加上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基礎不是很扎實。教學時,要注意層次教學及個別的指導,但又要顧及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整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tǒng)計圖;

  3、根據(jù)信息,繪制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解決簡單的問題和提出問題;

 。ǘ┠芰δ繕耍簳凑劬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給出的信息繪制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及科學的態(tài)度;

  2.使學生在互助交流、合作中,看到別人的優(yōu)、缺點;

  3.感悟學習的快樂和收獲知識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會看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解決簡單的問題和提出問題;

 。2)根據(jù)給出的信息,正確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的繪制。

  教學難點:

 。1)在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2)根據(jù)數(shù)據(jù),正確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05-29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08-21

[實用]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08-21

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08-07

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5篇05-29

第一單元數(shù)學教學設計01-15

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大全[15篇]08-11

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15篇(優(yōu))08-12

小學語文單元課時教學設計07-18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