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1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就課文題目提出問題,然后歸結(jié)問題,圍繞幾個中心問題深入品析課文。
然后我就讓學生自學第一到五段,抓住重點的比喻句學習體會現(xiàn)代城市的雷同現(xiàn)象,帶領(lǐng)學生直奔重點段:快速瀏覽描寫“樹”的句段,想想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圍繞“為什么樹被稱為城市的唯一標識?各城市都有怎樣的標識?”這兩個問題品析第二部分內(nèi)容。這兩個問題涵蓋了課文的.全篇,抓住了了文章的脈絡,架設了一條引領(lǐng)學生通往深入理解課文彼岸的金橋。接著學生按照自學提示自學相關(guān)段落,然后填空再質(zhì)疑。
最后指導學生欣賞各種作為城市標志的樹的圖片,連線認識城市一級標志的樹。練筆:夸一夸你家鄉(xiāng)的樹、校園的樹。課堂上有靜有動,圖文互相印證,就是這樣扎實地指導,扎實的品讀,扎實地練筆,使學生達到了人樹合一的境界。靜中有動,那是思維的靈動;動中有靜,那是高潮的前奏。
總之,這節(jié)課清新自然,典雅中透露著淡淡地氣息。學生獲得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師生都沉醉在那大自然給人類饋贈的一顆顆“人類的靈魂中”。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2
在學習本文時首先來講解文題。什么是標識所謂標識,是指用來辨認識別事物的標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樹當做一座城市的標識,其作用是表達對現(xiàn)代化城市樹木的珍愛,提醒和號召人們要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使之與人和諧共存,共同發(fā)展。
一、用舉例的方法解釋疑難問題。
在學習時雖然學生知道了“標識”的意思,但是還是不夠明白到底什么是標識。這時可以舉例說明,如“少先隊員的標識是紅領(lǐng)巾”;看到這個標識,就知道是什么牌子的汽車等等。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真正弄懂它的含義。
二、利用對比的方法理解問題
同時還要抓住“雷同”的可復制性,可“克隆性”與“不可被替代,不可被置換”等詞的區(qū)別,進一步明確:樹,是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同,它是不能被復制,不能被置換的,明白它的“唯一”性,進而產(chǎn)生要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的欲望,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明確文章的中心,理解了“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識’?”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3
作者圍繞“標識”,先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城市的雷同致使城市失去了它特有的個性,失去了活力和靈性,為下文寫“樹”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埋下伏筆。用“樹”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后的饋贈,也是城市僅存的個性,來號召人們要珍惜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诮虒W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線,倡導多讀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明確指出三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以讀為前提,以讀為中介,以讀為紐帶,以讀為歸宿的。讓學生在多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深理解和體驗,使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時,單元主題引入本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城市的標識》,提示“識””的讀音!皹俗R”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或符號。與“標志”寫法不一樣,但音同,義同。介紹作者。就題目質(zhì)疑(城市的標志是什么?為什么?珍惜什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思維。課堂上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并且能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nèi)容,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起到了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不斷在關(guān)鍵處、重點處給與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做到樂讀趣學。本文的教學設計始終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利用勾畫重點、做好批注、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本的內(nèi)涵,獲得思想啟迪。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自讀生疑、再讀釋疑、品讀感悟、升華感情”這一流程,進行自主、合作、體驗、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自主、探索性的統(tǒng)一。
總之,追求扎實、樸實、真實的教學風格,成就高效、藝術(shù)、完美的語文課堂,不斷與時俱進。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4
教學《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時,我在導入設計上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為學生理解課題作了鋪墊,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此環(huán)節(jié)我重視了課前開放,做到了課內(nèi)外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了新理念倡導的大語文觀,體現(xiàn)了開放性。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耍覀儽仨殲閷W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思維。課堂上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并且能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nèi)容,提出疑難問題。教師起到了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不斷在關(guān)鍵處、重點處給與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做到樂讀趣學。
本文的教案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利用勾畫重點、做好批注、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本的內(nèi)涵,獲得思想啟迪。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圍繞著“自讀生疑、再讀釋疑、品讀感悟、升華感情”這一流程,進行自主、合作、體驗、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統(tǒng)一。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5
《城市的標識》是當代女作家張抗抗的作品,詳盡地描述了現(xiàn)代社會城市與城市之間已越來越雷同的現(xiàn)象,贊美了樹――城市特有的標志。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達到體會作者真摯感情的目的。此外,教學中我重點設計了兩年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第一個問題是“假如你被擄掠到一個城市,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多種答案:公交車站的站牌;公司門口的牌子;學校門口的牌子;汽車車牌;商店的廣告牌;標志性的建筑,如“東方明珠”“天安門”“兵馬俑”等。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學生明白了這些標志都不是大自然所饋贈的,只有樹才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后的饋贈”,從而體會到作者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喚起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禮物的意識。
第二個問題是“作者把樹稱為‘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城市的靈魂’,是不是太絕對了?”學生的意見形成鮮明的對比。有的認為像標志性的建筑,如天安門、東方明珠等都是不可被替代的,還有泰山、嶗山、長江大橋等,所以作者的說法太絕對了。還有的認為歷史遺留下來的、后來建筑的標志雖然不可替代,但這些都無法與“樹”相比,因為只有樹才是大自然的.贈與,所以作者的說法很有道理。
課堂上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是成功的,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作者達成共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大部分學生都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課后,我感觸很深,課堂上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多必雜,雜必淺,淺必陋”,像“對不對、好不好”以及一些絲毫沒有思考價
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問題的設計。
《城市的標識》教學反思6
(一)本節(jié)課成功的方面
1、循序漸進式的課前導入有利于學生對于“標識”這個詞語的理解,配上三個極其相似的城市的圖片,一步步的添加信息,給出提示,讓學生自己逐步意識到“標識”對于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每個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當我給出圖片一步步的讓他們猜城市名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開始慢慢的融入課堂之中。
2、利用色彩卡片分類的形式會很清晰地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順序。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孩子學習程度各不相同,就拿給文章劃分層次來說,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孩子就能很準確很快的去劃分,而一些語文基本功較弱的孩子就有些難度了。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提示去幫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脈絡。這也就是我這節(jié)課為什么會設計用不同顏色的'卡片分類四字詞語的緣故。效果確實還不錯,當學生自己把找到的同樣顏色的詞語放在一起時,經(jīng)過仔細觀察,很容易總結(jié)出分類的規(guī)律,也就是文章的層次了。而且孩子們對于我獎勵的卡片很有興趣,積極性高漲,本身還有點放不開的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3、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知識信息量大,知識點滲透到位
第一部分用反面襯托的寫法,起到突出主題、引發(fā)人們思考的作用。這對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講到這里時我補充進了襯托的知識,講述了正襯與反襯的區(qū)別,并舉了很通俗易懂的例子,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反襯的作用。
(二)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1、課下在組里也做了研討,要是平時的教學,這樣設計可能還沒有什么,因為還會有第二課時的講解?墒侨绻钦降墓_課,我的這節(jié)課就顯得不太完整,課堂容量雖然很大,但是卻沒有學文后的總結(jié)和寫法歸納、情感升華等部分,這就顯得有些虎頭蛇尾了。這一點還是需要改進的,應該將第一課時的字詞與課文脈絡的簡單整理放在一起;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感悟重點?偨Y(jié)課文,升華感情。
2、在講授第四部分結(jié)合句子,談體會或疑惑時,我的設計本意是讓學生通過對文中句子的理解來自己體會出城市的雷同給人帶來的那種茫然無措、無奈的心情,意識到樹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能通過句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來,也能歸納出相應的四字詞語;可是一部分孩子卻變成了通過四字詞語去尋找對應的句子了,這就和我的設計初衷不太符合了,對于下一步樹的重要性的學習會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