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一本久精品无码免费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_开心婷婷五月综合基地六月

讀《教育常識》有感

時間:2024-05-14 21:45:01 文圣 專題讀后感 投訴 投稿

讀《教育常識》有感(通用10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常識》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教育常識》有感(通用10篇)

  讀《教育常識》有感 1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一書,感觸良多!

  作者在序中這樣說:“我期待的讀者,是能夠在思考、質(zhì)疑、實踐中完成自我建構(gòu)的讀者。理想的閱讀,不是?六經(jīng)注我?,而是?我注六經(jīng)?”。閱讀中我始終在反思自己近年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遭遇的怕與愛,品悟作者哲思的同時不斷自我省思。

  全書七個部分七個主題,依次為“人性常識、教育理想、教育過程、教育內(nèi)容、學生常識、教師常識和教學常識”等七個專題。該書語言具有散文的風格,每章分為數(shù)節(jié),每節(jié)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論述。作者或從一個日常用語的釋義開始,或從一個日常故事的講述入手,娓娓道來,引領(lǐng)我們進入他要描繪的世界。但是在這個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個隱者,需要思考的依舊是我們,是我們用自己的生活注釋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釋我們的生活。該書所討論的,多是嚴肅的話題,但是并不顯得生硬,反而因為散文化的語言,使它在嚴肅中透著輕靈。

  仔細觀察該書,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編排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從各章標題來看,該書的論述體現(xiàn)了一個從大到小、從學理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的發(fā)展過程。依照這種邏輯,作者從人性的高度談起,把教育內(nèi)容、學生、教師、教學放到教育過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終認定教育的理想是“為每個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如果把作者的哲學假設,即關(guān)于“人性常識”的探討,歸納為幾句簡單的話,那就是:教育面對的是一個人,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一個有著自己生長節(jié)律的人,是一個尚須依靠教師的幫助來用一生去自我完成的人;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教師也是一個人,是一個要在師生共同的成長中追尋自己幸福的人。

  當然,如果想在這本書中找到教育常識的標準答案,那么你會失望。因為該書討論的常識是作者在實踐過程中的體驗,恰如“序言”中所表達的:“說到底,本書所講的教育常識,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識,它絕非教育常識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中極少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是他人眼中的謬論。我要努力做到講出我思考過、體驗過因而確信過的教育常識,是在和已有常識的對話中?自己講?和?講自己?!钡拇_,這樣的“常識”里帶有濃厚的個人氣息,但正是這種經(jīng)過個人經(jīng)歷、體悟、思考、提煉、驗證的常識,才顯得真實,才富有人情味。并且作者的指向也不在于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在復雜的教育生活中也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答案,作者所能做的只能是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思考去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想在這本書中找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施方案,那么你也會失望。該書并沒有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案。也許這是個缺陷,但是我們不能苛求。因為現(xiàn)在的人類還沒有認清自己,人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活動的復雜性,這樣的復雜性讓我們無法提出一勞永逸的方案。該書提供的是能夠激發(fā)教育智慧的智慧,在這種智慧的引領(lǐng)下,廣大教師可以依據(jù)具體的教育情境做出切實有效的方案。在教育的生活中,我們必須“在路上”,在不斷思索的'路上,在不斷探索的路上。我認為,該書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引起我們對教育常識的思索,從而讓這樣的思索引領(lǐng)我們充實自己的教育生活。

  該書用輕松的方式闡述嚴肅的話題,它是一本引發(fā)我們對教育常識乃至生活常識反思的書,是一本立意深遠卻可以輕松讀懂的書,是一本讀起來“有情、有趣、有味”的書。在我看來,一本真正的好書應該是能夠用平實、清晰的語言去表達深刻的涵義,最重要的是能夠喚醒我們的思考。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教育研究者,如果你想加深對教育常識的理解,如果你想喚醒自己對教育常識的思考,那么不妨來讀讀這本《教育常識》吧。

  讀《教育常識》有感 2

  讀過李政濤的《教育常識》,全書七個部分七個主題,依次為“人性常識、教育理想、教育過程、教育內(nèi)容、學生常識、教師常識和教學常識”。其中的部分觀點與科學教學不謀而合。如何將教育常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學科教學,我做以下整合。

  一、教育即轉(zhuǎn)化

  “教育的過程是轉(zhuǎn)化的過程!蔽那疤岬竭@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了,但學生還是不明白。在教師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知識和道理,在學生那里卻是一片復雜的混沌。這與簡單、浮光掠影式的備課有直接關(guān)系。備課備什么?我們是否在課堂上使教學“成為復雜的思考工作,成為獲取知識的活動”了呢?是否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嫁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十分明確的理解、感覺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并且激發(fā)其探究的熱情?簡而言之就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與處理方法問題。“交集點”找得準是把握教材的能力問題,而如何處理這個“交集點”是方法論問題。

  把握好了這一點,自然在講與不講之間可以游刃有余,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且根據(jù)反饋及時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和環(huán)節(jié)也才成為可能。而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根本:教育即轉(zhuǎn)化,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去接近新知。

  二、教育不是雕刻,而喚醒

  “為雕刻而教育”,意味著學生的靈魂只是等待教師雕刻的石頭,教師拿刀按照心中早已構(gòu)想好的模樣,隨心所欲地砍削刪減,學生能做的只是被動承受,偶爾因疼痛不適而抱怨哭喊幾聲,也很快被教師的呵斥和刀削之聲所淹沒。“為喚醒而教育”,將學生的靈魂視為等候被喚醒的種子,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把種子從土壤中拔出來,而是為它創(chuàng)造條件,所以教育應該是農(nóng)業(yè)而非工業(yè),教育要遵循人成長的規(guī)律。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循著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課堂教學?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有大量的.科學概念,這些概念互相鏈接,形成了科學的基本框架。要掌握好這個框架,最基礎的是要掌握科學概念。但學生在接受正規(guī)的科學教育之前就形成了一種概念,這種概念來源已久,是學生對客觀世界的樸素概念,其中有些完全與科學概念相悖,這就是前概念。在科學概念的學習中,學生的前概念對建構(gòu)新的科學概念的有很大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采取頭腦中的前概念解釋從而阻止科學概念的接受。在平時的教學過程如果能了解學生原有的科學前概念并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對前概念的教學我們常存在以下誤區(qū):

  1、對學生的“前概念”熟視無睹,甚至忽略。這樣的結(jié)果是老師所講的“科學概念”會被學生們先入為主的“前概念”抵銷掉一大半。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若不事先糾正學生“運動需要力”的錯誤概念,則會對整個教學造成很大干擾。

  2、對學生的“前概念”不引導不啟發(fā),而是“壓下去”的辦法,給予否定。如很多學生在學前會認為月相變化的原因是照亮月球的陽光被地球遮住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啟發(fā)引導來明確學生的認識,加深理解。

  3、對“前概念”的教學干預表現(xiàn)出“無能為力”。這種做法勢必導致讓學生帶著他的“前概念”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其教學效果不佳。

  其實學生頭腦中的不少前概念會促進科學概念的建構(gòu)與掌握,這樣的前概念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我們應把這種“資源”作為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前概念中生長出科學概念。所以調(diào)查學生的前概念顯得特別重要。

  三、教育即“生命、實踐”

  書中提到,什么是教育者存在的使命和不可代替的價值?無非是與“生長”和“成長”有關(guān),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成長,促進人的生命生長的事業(yè)。教育實踐的重要功能就是生命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而服務。教育的力量就是促進人的生命生長的力量。教育就是“讓生長”。杜威說,教育目的不能從外面尋找,而是回到人的生命內(nèi)部去挖掘,回到生長本身。教育的眼光關(guān)注一切與生命生長有關(guān)的東西。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應該從知識中挖掘生命成長的內(nèi)容,滲透知識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如在浮力知識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悟不管上浮的物體還是下沉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水有一種“品質(zhì)”,對浸入它所有的物體不管能否使物體上浮總是不會放棄,堅持著,托住。在溶解性影響因素教學中可以滲透內(nèi)因和外因的辯證關(guān)系的思想。在熔化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思想,晶體要達到熔點才開始熔化,之前的吸熱都用來準備,蓄積,即量的積累引起質(zhì)變。在植物與土壤的教學中讓學生領(lǐng)悟“給與”與“索取”,土壤給予植物水和無機鹽,植物為土壤積累有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的教學中,讓學生懂得不經(jīng)歷磨難的巖石是成不了肥沃的土壤的。土壤雖被我們踩在腳下,但那里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書中說到有耐心的教育,才會從容,教育者的從容不僅意味著從容接受,即帶著一種寧靜的心態(tài)坦然接受教育過程和生命成長過程中的悲與痛。從科學教學中,生命的起源、發(fā)展、衰老、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自然界碳-氧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生物的世代交替等均不謀而合。個人生命成長的過程是短暫的,應該努力體驗其中的精彩。書中說教育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教天地人事,說的是教育內(nèi)容,教給學生有天地萬物的真理和知識,人間之事背后的規(guī)范和道理。育生命自覺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培育有生命自覺地人就是一種教育的理想和標桿,有生命自覺的人應具備三大特征:一是明自我即對自我的生命自覺;二是明他人即對他人生命自覺;明環(huán)境即對環(huán)境的生命自覺?茖W教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此外,本書中還提到的并非所有的教育行為都是一種表演,但是教育行為普遍具有表演性。所謂“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灌輸式教學”共同之處都在于教師壟斷了表演的權(quán)力,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表演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必須把表演權(quán)還給學生,讓更多學生有表演的機會。即提倡的讓學生自主、合作。

  讀《教育常識》有感 3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教育常識,而我缺不愛學習,并不清楚教育常識的內(nèi)容,猜想就是有關(guān)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就在暑期閱讀任務的要求下,我初步接觸了這本書,懷著反思教育常識的迫切心理,我認真讀了這本書,就像作者說的:“我期待的讀者,是能夠在思考、質(zhì)疑、實踐中完成自我建構(gòu)的讀者!

  全書七個部分七個主題,依次為“人性常識、教育理想、教育過程、教育內(nèi)容、學生常識、教師常識和教學常識”等七個專題。從各章標題來看,該書的論述體現(xiàn)了從學理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的發(fā)展過程,其內(nèi)容也是把高深的理論化為實踐的細節(jié),是一本高效課堂的實踐手冊,更多的是操作的指導,而不是空泛的理論的。

  這是一本“接地氣”的教育指導書,是我們年輕教師修練基本功的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的指導用書,如果說一位教師要想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提高,找到可行的策略,或者一位教師要實現(xiàn)從一般轉(zhuǎn)變?yōu)閮?yōu)秀教師的蛻變,《教育常識》最適合不過了,只要有心,我們總能從作者的視角和思想中捕捉到與自己教育教學現(xiàn)狀和觀念聚焦的部分,從而激起新的認識、思考、靈感或者發(fā)現(xiàn)。讓我們?nèi)ミM一步印證那些自己理解了的教育常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乃至于教育理念。

  這本書帶著嚴肅、認真和尊重的態(tài)度,引領(lǐng)我們找回和確立常識、傾聽和理解常識、再思并創(chuàng)造新的常識。對常識的遵循和堅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和道德底線。

  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給也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教育的本質(zhì)如此,管理的本質(zhì)亦如此。管理有的時候需要規(guī)范,有的`時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發(fā)揮人的潛質(zhì)的事業(yè),人的潛質(zhì)到底如何連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喚醒將是不可估量的力。

  讀了這本書,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個觀點都是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質(zhì),從深層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對闡述的每一點都有深刻的體會。于是我試著“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慢下來”。給孩子足夠的思考交流的時間,把說的機會讓給孩子們,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久而久之孩子們樹立了強大的自信心,增強了對數(shù)學課的極大的樂趣?梢,課堂需要停頓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停頓和等待。

  對我們而言,教育常識的獲得,不僅需要發(fā)現(xiàn)和學習,更需要應用和創(chuàng)生,唯有如此,教育常識才會扎根于內(nèi)心之中,變成自我存在的根基。

  讀《教育常識》有感 4

  本學期學校給我們每位老師發(fā)了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這本書!俺WR”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普通知識。何為“教育常識”呢?用李政濤教授的話說就是“有關(guān)教育的最基本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有被它所吸引,但是翻開書本一頁一頁地看下來,越看越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教育內(nèi)容常識:創(chuàng)造性選擇、解讀和生活化”這一章。下面來談談本章中的各個小節(jié)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首先,“教育內(nèi)容要生活化”。書中有這么一句話“現(xiàn)在看來,當年那些豐富厚重的‘教育內(nèi)容’,還沉淀在心里的著實不多了。果然如懷特海和愛因斯坦所言,忘記了課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這一點對與我們的聾孩子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聾孩子由于聽力的損失他們失去了最重要的信息來源“聽覺”,所以他們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都較正常孩子要差,對于他們來說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讓他們能夠通過老師的教育掌握與正常人溝通的方法以及將來畢業(yè)之后能夠有一門技術(shù)可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如果教學內(nèi)容偏離生活,首先他們接受起來就會很困難,就算是當時接受了,但是過不了過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的。

  本節(jié)中還舉了沈從文讀書的例子!吧驈奈闹荒钸^小學。但他‘所受的教育’沒有停止在小學,教育場所從學校延伸到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F(xiàn)實生活就是一本“無字之書”,它比起書本內(nèi)容更加豐富,更加寬闊無邊。離開了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教育。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來做,第一,學校方面。學校的教育內(nèi)容要來源于生活,要教育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與生活。對于聾校的學生來說,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就是老師剛教完不久學生就忘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學生沒能把所學的是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住校生,就算放假回家與正常人的交流或者說與家長的交流也是很有限的`。家長通常都是用簡單的手勢比劃著與孩子交流,沒能把老師教的內(nèi)容,例如句式、詞語等運用起來。所以由此就有了第二個方面。第二,家庭方面。家長要能經(jīng)常關(guān)于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把孩子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也能運用到孩子的家庭生活中來。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把孩子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例如前面說到的句式、詞語等,有了運用孩子才會學的有意思,才會體現(xiàn)出所學知識的價值來。

  其次,“活化教育內(nèi)容的方式是運用”。這一節(jié)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有教育價值的知識。只有那些能夠促進兒童健康、主動生長的科學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蔽覀儸F(xiàn)在都在說聾校的那一套教材太老了,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了,所以大家都在提倡運用普校的教材,有些班級也已經(jīng)在使用普校教材。但是在運用普校教材的時候,我們不能完全照搬他們的教材和教育模式,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它是針對健聽的孩子的,是不是完全符合我們的聾孩子呢?我們要怎么樣對教材進行選擇,進行什么樣的處理呢?我們還是要根據(jù)我們學生自己的特點來制定教學目標,設計適合練習,把“能夠轉(zhuǎn)化到學生那里去”,為學生所用,滿足他們的需求的內(nèi)容選過來進行教學的。

  另外本節(jié)中的“一個學生捉了一只麻雀”這個例子也給我很深的啟發(fā),叢植個例子說明,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走進學生的生活,多與學生交流,隨時隨地都要抓住教育的機會,在無形中讓學生學到知識,并把知識運用起來,這樣的知識才是有用的,學生掌握得最牢固的。本例子中的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師。

  本書中的許多觀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期待,我們會在書中與作者結(jié)緣、與常識結(jié)伴,感受著與作者心靈共振的美妙聲響,開啟我們根植教育常識的、嶄新的教育生活。

  讀《教育常識》有感 5

  今天中午在辦公室休息,我閑下心來,拿起《教育常識》本書,慢慢地翻開,讀一讀,讓我感慨良多。

  我時常思考:究竟自己做一名什么樣子的教師?從電視看到關(guān)于教育的正面或是負面的新聞,讓我常常思索:什么才是愛,怎樣對學生的愛呢?

  聯(lián)想到我,作為一名聾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沒有成熟的經(jīng)驗,也沒有高超的教學技巧,不懂怎樣教育學生怎樣愛學生。幸好學校發(fā)的這本書,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教我怎樣愛學生,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怎樣教書育人,怎樣愛學生。

  陶行知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睕]有真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促進。

  在手工課時,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壞脾氣、不守紀律、不喜歡手工讓我頭痛的聾生,敢頂撞我,我一時心急,讓聾生快走,永遠別來上課。然而我卻發(fā)現(xiàn)那名聾生默默坐在角落里哭泣,我心痛了,走過去安撫聾生的情緒。沒想到她卻來手工室找我,我感到驚訝,她問我能給她一個機會好不好?我答應她,今后你不能像上次一樣。我用心去教她怎樣刺繡,現(xiàn)在她能完成出色的作品。

  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如此相互的心靈對話,竟足以改變她。這難道不值得我深思嗎?"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自身的情感魅力,是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的,只有我們深深地懂得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評價,對于學生而言都是舉足輕重的,我們才會善于把握各種契機,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有益的方式向?qū)W生傳遞愛的`信息、贊賞的信息、期待的信息……這是一種心靈的對話。

  只有在理性之愛的意義上,教師才可能做到“熱愛每一個學生。

  如此理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依舊可能會流于空洞。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應該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作為教育者的我,尤其要對孩子心理要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和理解,讓我們擁有如作者一樣的一顆孩子般純真的愛心,將愛傳遞給親愛的孩子們。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相信有了愛的滋養(yǎng),他們一定會茁壯成長!

  讀《教育常識》有感 6

  何為教育常識?在李政濤教授著的《教育常識》一書中是這樣解釋的:教育常識就是有關(guān)教育的最基本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須遵循的。讀了《教育常識》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它讓我認識到了教育常識對教育者,對學生的重要性。而以下幾點令我感觸最深。

  第一: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在書中李教授引用了蘇格拉底的故事:石雕是刻出來的,可蘇格拉底的父親卻用了“喚醒”一詞賦予了石雕靈魂。同樣,教師所從事的工作,不是雕刻,而是喚醒。教育所應做的和能做的,就是激活早已潛藏于靈魂中的能力,把他們變成生命生長和創(chuàng)造的力量。學生不是等待老師雕刻的石頭,他們是一顆顆沉睡的種子,教師所需做的只是把他們喚醒,而不是拿著刻刀把他們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樣。

  第二:讀透學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羅杰斯曾經(jīng)說過: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將一名學前兒童轉(zhuǎn)變?yōu)橐幻麑W生,進而將其塑造成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個體,這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得出的觀點。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我們要考慮的是“兒童自身有什么樣的基礎和條件,可以有助于他們變成學生?”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讀懂學生,讀透學生,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而且是具體的學生。讀懂了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教育教學就有了前行的基礎。

  第三:把課堂還給學生。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互動生成的過程,這就說明課堂不僅僅要有教,更要有學。要讓課堂回歸本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時間 、空間、權(quán)利都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的學習。當時間、空間、權(quán)利都還給學生的時候,課堂就從封閉走向了開放,它放出學生問題的同時,也放出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學生的差異,歸根到底,放出的是課堂的生命活力。

  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一直在探索,尋求一種適合自己教的方式、適合學生學的方式。對我們而言,教育常識的獲得不僅需要發(fā)現(xiàn)和學習,也需要實踐與應用。讓教育常識重新成為教育的底線。

  讀《教育常識》有感 7

  最近在讀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里面有太多的經(jīng)典讓我學習,對于其中一篇《好課是實實在在的課》印象特別深刻。

  扎實的課,就是有意義的課。作為老師已經(jīng)聽了無數(shù)的課,經(jīng)常聽到大家討論什么樣的課時一節(jié)好課,特別是當下在新課標的形勢下,一節(jié)好課的有太多的評價標準。葉瀾教授提出一節(jié)課要“扎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睂嶋H上就是要求一節(jié)課要真,對于我們一線老師的要求是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每一節(jié)課上的都有意義,學生上不上這節(jié)課區(qū)別很大。

  平實的課,就是常態(tài)下的課。常態(tài)下的美術(shù)課我覺得是有一個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課件,幾張貼近學生的范畫,生動和諧的師生互動,豐富多樣的學生作品。教師在上課的同時,關(guān)注學生的`知識生成,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教師的良好引導下進行新課的創(chuàng)作,教師在學生創(chuàng)作時有針對的指導,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新課的內(nèi)容。

  充實的課,就是有效率的課。這句話對于我們美術(shù)老師感受頗深,班級多就要求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效率,我們不可能有多余的時間來補差,所以一節(jié)課要試不同層次、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進步,這就需要效率。我們上的課有效率,學生在我們的課上就能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大膽創(chuàng)作,才能整體提高學科質(zhì)量。

  這個章節(jié)我反復地讀了十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老師真正的戰(zhàn)場不是在課后補差,而是在課上。多想一想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課,每時每刻想著如何讓學生學得好,是作為師者最大的責任。

  讀《教育常識》有感 8

  老實說《教育常識》這本書我看了N遍,但由于它不是一本小說,有故事情節(jié)。容易記住它的內(nèi)涵。所以我看了又看,還是難于下筆寫下自己的感受?赐暌槐橹荒苡涀∫恍┝闼榈臇|西湊不成篇。

  今天我決定看完一節(jié)就寫一節(jié)!督逃WR》是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工作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新基礎教育研究主任李政濤先生寫的。作者一大堆的頭銜加上作者的心聲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籍。此書是寫給天下所有教育者的。作者認為教師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識。也就是“教育常識”!敖逃WR”就是“有關(guān)教育的最基本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無論教育之人還是教育之事,都要從懂得“最基本且簡單的知識和道理”開始。所謂的“簡單”就是表達方式清晰和精煉,運用方便具有可操作性。

  所謂的“基本”就是基礎、本源或根本之意。作者認為“教育常識”理應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動的本源,無論是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技術(shù)、技巧和方法,還是教育智慧,都是源發(fā)于“常識”這一“根本”并從中流淌出來的。我們判斷一位教師及其教育活動是否有根基,是看其靈魂深處具有多少“教育常識”的基礎,更要看他得每一個教育行為細節(jié)中展示了怎樣的“教育常識”。

  錢理群先生曾言:“教育難,難就在回到常識!彪y的癥結(jié)在于我們對常識缺乏了解,更缺乏敬畏。我們總是以為自己知道很多,但實際情形卻是“我不知道"。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對常識的敬畏“的缺失。當代中國各種教育改革給中國帶來的首要改變就是讓教育回到常識,把以往對教育常識的違背變成對常識的遵守,讓教育常識重新成為教育底線,成為教育生活的基礎。

  諸多新理念或新觀念都是常識意義上的觀念,是對長期被遺忘的教育常識的重新喚醒。帶著嚴肅、認真和尊重的態(tài)度,找回和確立常識、傾聽和理解常識、再思考并創(chuàng)新常識成為我們時代教育的重要任務。教育所以能夠永恒,是因為它能以自己的方式,揭開人類共同和永恒的存在謎底和生存難題,教育以不容替代的方式觸及到了這個難題的內(nèi)核:生命生長的難題。

  人的存在之謎,是在自身的生長和發(fā)展中逐漸得以展現(xiàn)并得揭示的如果人生是一幅畫卷,畫卷徐徐展開的過程,就是人的生命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教育就是這幅生命畫卷的書寫者、描繪者和解釋者。教育需要像意守丹田一樣意守人世重大的精神難點,像打開天門一樣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發(fā)展和靈魂救贖之旅。

  人生的密碼就是教育的密碼,它們相互構(gòu)成,彼此揭示。作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動物,對人的認識遠未窮盡,對人的理解和認識,是教育常識得以產(chǎn)生的根源。教育常識的原點就是人性常識,也就是對人的天性的認識。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看來,”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符合或者無視人的`天性的教育常識,是沒有根基的教育常識。要獲得合理的教育常識,前提是知曉有關(guān)人的常識。不懂人,就不懂得教育。作為哲理散文家的周國平先生說的得很中肯:”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jīng)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jié),顯得膚淺、瑣碎和平庸“。對教育最透徹的理解,往往浸潤著對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教育透,則人生透。人生不透,教育也難免隔靴搔癢。我們不妨把教育的過程,變成體悟生命的過程。教育就是對人的存在之謎和成長之謎的勘探。自古流傳至今的常識說: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因為河流中蘊涵的時間之流和空間之流永遠在變化,正式這樣的永恒之變,使人生充滿了變數(shù),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因而變出了不同的人生。每個人都有其命定的獨特,一旦誕生,就是這個宇宙的獨一無二,不管他多么聰明或愚鈍,多么偉大或卑微,多么幸;虮瘧K,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因此對老師來說,應該去把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允許他們的獨特,愛每個孩子。愛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發(fā)現(xiàn)、珍視,并通過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們的獨一無二。就像盧梭說的那樣:“把握個性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取得成效!

  讀《教育常識》有感 9

  “教育常識”就是有關(guān)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華東師范大學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這本書帶著嚴肅、認真和尊重的態(tài)度,引領(lǐng)我們找回和確立常識、傾聽和理解常識、再思并創(chuàng)造新的常識。對常識的遵循和堅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和道德底線。

  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使我想到這樣一個故事:當有人問羅丹是怎樣從粗陋的巖石中雕刻出的世界上著名的雕塑“巴爾扎克”時,羅丹說,他一直在巖石中,我不是從巖石中雕刻而是把他從巖石中喚醒了。教育的本質(zhì)如此,管理的本質(zhì)亦如此。管理有的時候需要規(guī)范,有的時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發(fā)揮人的潛質(zhì)的事業(yè),人的潛質(zhì)到底如何連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喚醒將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管理的'本質(zhì)是對人的信任、理解與尊重,管理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傾聽,更在于喚醒。在學校這樣一個人群聚集的地方,人是主體,我們每天看到的只是人的行動,每個人都似乎在靜靜地走著,安分地工作著,實際上每個人都頭腦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許我們雕刻出的規(guī)則能夠管得住行為。

  喚醒的過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別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應該主動去做什么,只有這樣做就能夠體驗到自身的價值,體驗到自己的潛力、體驗到生命的活力與無限種的發(fā)展可能。

  我們需要給學生一定的規(guī)矩,但是我們更應給學生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去體驗學習中的成功,這種成功感,成就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樹立信心,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很好的激發(fā)。

  似淡雅的香茗,勝陳年的烈酒,體現(xiàn)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無論是“作為人文學的教育學”,“教育即解放“,還是“真誠的言說”,均在一個個看似輕松的話題中高揚著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給我啟發(fā),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就是服務!這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當我們站在三尺講臺上,傳業(yè)授道解惑之時,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以自身的真實展現(xiàn)來感染身邊的學生。簡單地說,你要學生有愛,教師先得愛學生;你要學生有容人之量,教師先得對學生寬容;你讓學生懂得幫助他人,教師就得給予學生更多的溫暖。當孩子從你的身上感受到溫暖、真誠、仁慈、寬容的時候,他的心中也開始對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話說:“近朱者赤”,應該也適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吧。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教育思考的深刻性,從他的言論中透露著對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但我們又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這一點。知識的灌輸往往過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yǎng)。正如書中序中寫到的“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于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lǐng),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nèi)绾稳グl(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guān)愛生命!弊鳛榻處煹奈覀儜M力去挖掘?qū)W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質(zhì)。

  讀《教育常識》有感 10

  今天,我有幸讀到《教育常識》這本書,覺得很幸運,從中受益匪淺。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接觸理論的東西本就不多,這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震撼!

  該書語言具有散文的風格,每章分為數(shù)節(jié),每節(jié)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論述。作者或從一個日常用語的釋義開始,或從一個日常故事的講述入手,娓娓道來,引領(lǐng)我們進入他要描繪的世界。但是在這個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個隱者,需要思考的依舊是我們,是我們用自己的生活注釋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釋我們的生活。該書所討論的,多是嚴肅的話題,但是并不顯得生硬,反而因為散文化的語言,使它在嚴肅中透著輕靈。

  我對其中的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作深有感觸。我的女兒今年上七年級了,每天面無表情去上學,和小學時天壤之別,小學每天開開心心去學校,一回家就興高采烈的給我講學校的趣事。小學還沒有升學的壓力?墒,自從上了七年級,發(fā)現(xiàn)沒有以前快樂了,而我也不覺得輕松了。每天回家就是作業(yè)多,學習累,而每次考試的分數(shù)也觸動著我的'敏感神經(jīng),考好,心情好,考不好,心情差,還急得到處報輔導班,我也不想這樣,但是如果不督促她,不嚴厲的要求她,那升學的壓力如何扛得?

  所以,我覺得學習真的是很勞苦的事,這其實就是一個修煉自身的過程。他們必須風雨兼程,每日奔赴課堂,那是他們的校園,也是他們的戰(zhàn)場,他們未來能否在人世間立足,就看在這個戰(zhàn)場上能夠儲備多少生命能量,收獲多少信心和技能。他們需要投入時間,付出巨大精力,像農(nóng)民一樣踏實耕種,書本就是他們需要精耕細作的土地;像工人一樣與機器為伴,各種作業(yè)、習題和試卷就是他們需要日夜操練的機器。在此過程中,他們必須忍受身體不適和心靈煎熬。學習過程中的身體之苦,莫過于中國古人的“頭懸梁、錐刺股”,今天這一情形很少見,但艱苦程度并沒有實質(zhì)變化,只不過受苦形式改變了而已。除了克服身體的痛苦之外,還有綿綿不斷的心靈煎熬。他們必須忍受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失敗、挫折,沒有人在學習中總是一往無前。還有,教師的批評、偏見、冷眼,家長的焦慮,同學之間的相互競爭,都構(gòu)成了內(nèi)心煎熬。

  但是,學習也是一種承擔責任的過程,對父母的責任,對教師的責任,更是對自己生命的責任。放棄學習,就是放棄對自我生命生長的責任。要熱愛學習,不只是熱愛那種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學習,還要熱愛那些給我們帶來不適和痛苦的學習。只有體驗到學習艱辛,習慣于把學習當成勞作,同時又善于“苦中作樂”的學生,才可能適應未來人生挑戰(zhàn)!

【讀《教育常識》有感】相關(guān)文章:

教育常識讀后感09-29

《教育常識》的讀后感范文10-07

讀《107個生活常識》有感10-07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10-10

安全常識教育心得體會12-05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的心得04-18

教育需要愛——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4-03

常識作文04-25

《管理的常識》讀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