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角的初步認識》選自人教版教科書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圖形已有初步的表象,但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觀念中的角大多是生活中的“角落”,而不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因而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很不容易,學生接受起來也有一定困難,所以本節(jié)課我把重點定位于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演示、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有機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體,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同時,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喜歡做小動作,因而我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把靜態(tài)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思維、在觀察中分析,建立起角的表象。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踐操作并抽象出角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體驗,我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指一指的方式,從實物中感受角的樣子,在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邊指邊說,不斷強化角的特征,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物品,讓學生小組合作找一找、描一描,直觀感知角的樣子,接著讓學生自由地在教室內找角,拍照上傳,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體驗到知識來自于實際生活,有的找到了數(shù)學書上的角,有的找到了臺階上的角,有的找到了背景墻上的角,教師及時把握學生課堂上生成的素材,并請學生來指一指,角在哪里,把學生頭腦中對角的認識從“角落”的誤區(qū)中牽引過來。
認識角的特征以后,我引導學生動手創(chuàng)造角,學生利用不同材料,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角:有的組將吸管對折做出了角,有的組用小棒擺出了角,有的組用兩個鉛筆盒擺出了角,還有的組做了正方形、三角形,角就藏在圖形里。在創(chuàng)造角以后,我讓學生嘗試著畫角,引導學生把角的重要部分畫出來,并通過示范畫角,指導他們正確的畫角方法。
通過這些數(shù)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學習經驗,樂在其中。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
導入新課時,我運用hiteach搶權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把他們引導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
探究新知時,我先播放一小段微課,通過演示的方式教學如何指角,接著讓學生試著在三角尺上指一指,再通過特殊筆的功能用直的線在白板上把角描出來,利用選中拖動功能,把所描的角拉出來,加深學生對角的印象。找完三角尺上的角后,我把生活中物品推送到小組平板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找出角,并在平板中描出來,把作品飛遞給老師,通過作品觀摩,能清楚呈現(xiàn)學生的多元想法,對比不同的作品,推動生生互動。接著,我讓學生找一找教室內的角,找到后拍照飛遞給老師,將生成的素材及時、充分的呈現(xiàn)和反饋,體現(xiàn)了生本理念,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在學生找完角后,利用聚光燈聚焦這些角,讓學生觀察總結角的特點,突出重點,效果較好。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角,利用搶權功能,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答題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利用即問即答功能,及時反饋,通過統(tǒng)計圖、餅狀圖,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進行精準教學;還利用計分板進行加分,促進小組的團體意識,也調動了學生的答題積極性。
操作中鞏固新知:在認識了角的特征以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創(chuàng)造角,用計時器進行倒計時,并通過手機拍照功能及時上傳小組作品,實現(xiàn)素材的共享,讓課堂變得更豐富。
借助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應用,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高效和精準。
三、捕捉生本,把握生成
本節(jié)課,我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位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積極探索新知,自己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同時,我將學生課堂上生成的素材及時呈現(xiàn),推動了多向互動和立體式交流。我通過作品觀摩,反饋每組同學找到的實物中的角,清楚呈現(xiàn)學生的多元想法,推動他們的交流和小組互評。不過這里也有我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有小組指出鐘面中心的和兩根指針形成的角后,我請代表來具體指一指,該學生還是沒有指清楚,讓其他同學產生異議,我也沒有進行很好的把握和引導,再請另外學生來指時,學生指出了另外的角,我便予以肯定,但是錯過了之前那個很具代表性的'角。如果當時我能及時抓住契機,適時引導,將那個角呈現(xiàn)出來,教學效果會更好。
我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教室內的角,一下子激發(fā)了他們的熱情,他們找到后拍照上傳,教師在第一時間捕捉到了學生的課堂生成,使課堂顯得活潑生動,也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把握了學生的生成。
在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集合小組同學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不同的角,很有創(chuàng)意。但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的時間還是不夠多,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束縛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手段,以致于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不夠豐富,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令我感覺到:課堂中多創(chuàng)設機會,放手讓學生體驗和操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會更流暢,學生的學習會更愉悅,課堂的基調也會更和諧。教師放低姿態(tài),放松心情,和學生一塊融入到新知的探索和實踐中,互相傾聽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和分享,學生的數(shù)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會獲得有效培養(yǎng),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才會有新的突破和發(fā)展。
學無止境,作為新教師,除了對教學方式和教學的實踐思考外,我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嘗試,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更好地融合,推動創(chuàng)新性課堂、智慧課堂的發(fā)展,讓現(xiàn)代教育手段更好地促進課堂高效、生動地開展。
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jié)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于本節(jié)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征,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并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課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說一說)。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jié)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后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征,不斷反復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導致后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扎實。
。3)對于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局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guī)范,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jié)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雖然簡單,學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很難理解“角”這一抽象的概念。針對這一學情,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引出角、認識角、比較角、畫角。經過一堂課的教學后,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比較好的地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大膽猜一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一方面,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挖掘學生關于角的原有的認知經驗。學生會從已經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出發(fā),正確猜測。接著,讓學生大致地向老師比劃角的形狀,這樣的教學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緊接著,觀察情境圖,說說看到了什么,根據(jù)生活經驗說說畫面中的角。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提供適當?shù)牟牧,注重體驗感悟,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我設計了找角,折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創(chuàng)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化難為易,拓展思維
比較角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在轉動活動角的時候,要求學生按老師要求,把活動角由最小變大再變大,原本設計是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學生突然說到,變成直線了,沒有角了。這時,我抓住學生地提問,反問角的本質是什么?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那現(xiàn)在這個形狀,有沒有頂點,有沒有兩條邊呢?答案是有的。學生在活動中不僅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又適當滲透平角的知識,以及鞏固角的本質。
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在找生活中的角,學生的回答局限在書,桌子,黑板和窗戶等長方形物體表面上,老師引導不夠,學生思維沒有很好的擴散開來。找角的特征時,老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shù)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shù)卣f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己有時說話不夠簡練,點撥不夠巧妙,調控力發(fā)揮不夠,耽誤了些時間,從而出現(xiàn)課堂的前松后緊。在課堂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畫角過程中,由于時間比較緊,盡管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guī)范,我再點評和傳授規(guī)范的畫角方法,但整體感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點心急。
數(shù)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shù)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9-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2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1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15
角的初步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1-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0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2-0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