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教學反思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1
這節(jié)課,節(jié)前就想從哪個切點入手,怎樣一節(jié)課能夠上完、上好。先是想,從作者田曉菲這一切點入手。作者13歲就從初中直接考上了北京大學,作為同齡的我們是如何看待她,我們怎樣看待自己;作者是如何寫自己對北大的情感;面對作者出國留學,最終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你又是如何看待她的。學生討論:留學是否要回國。面對當前的移民潮,我們又是如何看待。后來想了想,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講,可能深了,學生不能直接面對這樣的社會。于是,又想從北大作為切點:北大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她又怎樣的魅力,吸引著大批的學子?作者眼中的北大是什么樣的,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寫了北大的書和北大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畫的。
上課時,我以北大的校徽導入,稍微拓展一下北大;盏暮x;并讓學生補充一些他們眼中北京大學的資料。接著,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作者眼中的北大。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文章中的關(guān)鍵句:我喜歡北大的書,更喜歡北大的人。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喜歡北大的書和人,北大的'書和人對作者有什么影響。作者是如何寫的,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課文中有什么句子,值得我們欣賞。
課后語:這節(jié)課,沒有我想想中的好。原因有:1.學生進出比較頻繁:學生打掃不及時,影響了上課的節(jié)奏;有幾位學生,不知何種原因,在其他老師辦公室。 2.學生反映不積極。有些學生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不善于表達,課上我叫了一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他們回答得都不錯。我要在以后上課時,充分調(diào)到學生的積極性。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2
這是一件真實的教學事件,發(fā)生在20xx年10月15日星期二的下午,語文課上,我和16班的同學們一起學習田曉菲的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十三歲的際遇》這篇文章,表達的是作者對北大的一種深深的愛,作者雖說年齡和現(xiàn)在的初一孩子差不多,但是,作者對北大的那種愛離孩子們很“遠”,北大也離孩子們很“遠”,所以為了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這種“愛”,只有兩種方式:1.教師用激情的課堂,帶領(lǐng)孩子們進入這種深沉的愛中。2.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對某件事物的愛,和作者對北大的愛進行類比,這樣也能夠達到“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愛”這樣一個教學目標。但又要試問,現(xiàn)在的高度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下,又有多少富有言語激情的教師呢?
所以,我在課堂上采取的是后者,切入點是文本中的一首小詩,“沒有什么能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系之舟!边@首詩展現(xiàn)了作者要為北大創(chuàng)造輝煌的決心,更體現(xiàn)了作者對北大深沉的愛,我在全部文本分析完畢之后,向全班同學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作者在自己16歲時就愛北大愛的那么深沉,我想在你們13年的生命歷程中,肯定對某樣東西也愛的深沉,請你們想著對這個東西的愛,模仿這首小詩,自己寫一寫!鳖D時班級里就炸開了,每個人都在抱怨很難,覺得寫詩對他們來說太難了,可是,卻有個別孩子,迅速拿出了筆,開始寫,小聰就是其中一個。
根據(jù)“生本”的觀念,這節(jié)課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全部交給了學生,我隨機選擇學生,讓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寫。
在幾個學生展示完自己的作品以后,我點到了小聰,小聰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臺上,詩句是這樣寫的:沒有什么能使我停留,除了陪伴,縱然有名車,豪宅,金錢,我是一顆孤獨的小草。
全班同學突然都沉默了,每個人似乎感受到了這首詩外的情緒。小聰一個人,孤獨的站在第一排前面。
我問:“小聰,你所愛的東西是‘陪伴’,可是為什么你最后又說自己是一個‘孤獨的小草’呢?”
小聰支支吾吾,哽咽的說:“我,我的父母離婚了!闭f完,他用左手臂擋著眼睛,右手掌撐著左手肘,顫抖著雙肩,失聲落淚。
這時全班都沉默了,我站在最后一排,問班里的同學:“同學們,你們覺得聰聰孤獨嗎?”
全班一起回答:“不孤獨!”
我仍站在最后一排,說“小聰,你不孤獨,你有全班同學陪伴著你,還有顏老師陪著你,你一點都不孤獨!
接著我走上講臺,走到黑板前說:“小聰,你其實不是一棵孤獨的草,你是一朵花,一棵盛開的花,并且會將是一棵成功的`花,花的旁邊有我們這些小草的陪伴!闭f著,我把他所寫的“孤獨的小草”圈了出來,換成了“盛開的花”。
小聰離我2米遠,還在不斷的哭泣,我讓他坐到位子上,隨后,摸了摸他的頭。接著就沒有再說什么。
課后,我也沒有再班級里多做停留。我想給小聰足夠多的時間自己去消化。
回到辦公室后,我立刻請教了我的導師,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辦。
導師說:首先要明確點出,父母的離婚并不代表愛的缺失,父愛,母愛,不會因為婚姻關(guān)系的終結(jié)而結(jié)束。
此刻,我沉靜下來,安靜的反思我課堂上的成與敗,我的成功只在于將突發(fā)的教育事件順利的過渡到了正常的課堂中,除此以外,我對整個事件的處理都是失敗的。
在小聰失聲痛哭的時候,他始終一個人站在第一排前面,成了全班同學觀看的一個對象,那時候的他,是該多么孤獨啊!
其次,我對他的安慰,仍然扣在他所寫的“詩歌”上,卻沒有給他一個明確的,關(guān)于愛,關(guān)于人生的答案。那是的他,是該多么無助和困惑!
最后,我沒有和小聰有過任何的肢體接觸,我應(yīng)該放下我所謂的架子,跑上去,給他一個擁抱,或者,動員全班同學,每個人給他一個擁抱。可是,那時在教室前哭泣的他,沒有任何人給他任何的安慰,那時候的他,心里是該有多寒冷!
“生本”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旦將課堂交給了學生,每個人的生命經(jīng)歷與感悟就會填充進整個課堂,課堂會顯得特別有“人”味,但是每個人對于生活的感悟程度是不同的,或深厚或淺顯,所以也就要求教師有著深厚的社會閱歷,能夠關(guān)照到每一個學生的人生體驗。就如本次教學事件中我所遇到的小聰,由于我的教學經(jīng)歷太少了,面對的教學事件太少了,所以缺少應(yīng)對這類事件的經(jīng)驗,又由于我年齡的關(guān)系,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也很有限,所以能傳達給學生的東西也只停留在事件的表面。
語文科學,是一門最接近內(nèi)心的學科,學生學習著我們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學習著用這些文字來表達自己現(xiàn)在內(nèi)心的情感,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感人和令人喜悅的事情。人類的情感,人類的歷史通過一個個方塊字表達出來。可是,我們老師,真的準備好這些文字背后所承載的學生的“心”了嗎?學生突如其來的悲痛,作為一個新老師的我,真的有能力來化解嗎?我說的那幾句蒼白的話,能安慰那一顆凋零的心嗎?事后,我很難過。我想對小聰說:對不起。
本次事件,給我的震撼實在太多,帶給我的思考也實在太多,我本身也如一棵孤獨的草,卻被小聰?shù)难蹨I澆灌,開出了一朵“思考”的花。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3
《十三歲的際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稱的田曉菲所撰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她以優(yōu)美空靈的筆調(diào)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十三歲的際遇以及北大的人文精神,此篇課文堪稱為散文閱讀的經(jīng)典之作。
《十三歲的際遇》是的一篇課內(nèi)自讀課文,此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進而在鑒賞閱讀中,既調(diào)動學生的現(xiàn)象思維能力,也要輔之以抽象思維能力,更要注意激活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我為本課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本課生字詞。
2、能力目標:掌握自學課內(nèi)自瀆課文的技巧。
3、情感目標:激活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的原有基礎(chǔ)和現(xiàn)有困難。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我教學的對象是初一的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文學鑒賞能力。同時,他們對散文已經(jīng)不陌生了。本節(jié)課抓住現(xiàn)有學情,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剿、研究?/p>
為了提高本課的.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手段上,我采用了投影儀將本課的不同階段顯示出來。
首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我抓住學生與作者的年齡共同點,導語為:“同學們此時的夢想是什么?”進而導出作者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進入北大。
其次提出自學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此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到講臺板書、解疑。目的是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明確自學步驟。
再次展示北大相關(guān)圖片,簡介北大。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暗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北大的人文精神。
第四默讀全文,布置相關(guān)思考題。接下來為課堂練習,利用學案,我主要抓住課文題目《十三歲的際遇》的“際遇”二字,采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際遇。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
再接下來為課堂小結(jié)。具體做法是學生先說,教師做結(jié)。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理順知識體系、突出重、難點。
最后為布置課后作業(yè)。針對本課的重、難點,我抓住學生對成功的片面理解,采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成功。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注生活、投入生活、熱愛生活的精神。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對文章的細部把握我覺得還遠遠不夠,細節(jié)決定成敗,只有師生在寧靜的心緒中的求索思考,才會有行云流水的精彩展現(xiàn);只有在知識的生成方式與生成過程中去挖掘,才可體現(xiàn)為師者的藝術(shù)價值。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要向探索找質(zhì)量,向創(chuàng)新要質(zhì)量,用汗水換質(zhì)量。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4
《十三歲的際遇》上完了,我覺得這是我開學以來上得最快樂的一篇課文。從我的個人愛好來說,我比較喜歡散文,文字優(yōu)美,清新淡雅,本文正好契合這 點。另外,這篇課文也符合學生心理,文中所涉及的北大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圣殿,有許多人文資源可以挖掘,田曉菲的少年成才經(jīng)歷也讓同學們敬佩不已。抓住這兩 點,就很容易地抓住了學生的心,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材的處理上我著眼于人文教育,我覺得正契合了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教授 新 課的時候我盡量用自己的真實理解和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欣賞文章,緊扣對文章優(yōu)美、有韻味語言的品味和作者對北大深厚而復雜的感情展開討論和交流,努力培養(yǎng)學 生的鑒賞和感悟能力。另外,針對普通班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和恒心的教育實情,授課中我還從田曉菲的'自信心開始拓展,鼓勵學生樹立必要的自信,要他們相信自 己能夠化平庸為神奇,化渺小為偉大。同時用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啟發(fā)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創(chuàng)造!鼓舞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
不足的是我上課在對個別問題進行提問時,引導失誤,學生好長時間才把握住要領(lǐng),還有一些總結(jié)性的語言,我總結(jié)得不是很凝練。我想,這可能是由于我是新老師,很多經(jīng)驗不足所導致。以后我還要多向老教師請教,多向師傅學習。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盡快地成長起來!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設(shè)計03-04
《十三歲的際遇》教學設(shè)計11-20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03-28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10-19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15篇01-21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15篇)01-21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設(shè)計04-14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精選5篇)08-15
十三歲的際遇作文600字(通用47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