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1
課前通過學生預習,在網(wǎng)絡中搜集、篩選青海高原的資料勘測學情。課中創(chuàng)設“潛心閱讀,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的學習氛圍。學生先自主探究,交流解疑,讀中想象、感悟突破重點: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的生命力。然后合作交流,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學習困難的學生,突破難點:領悟以頑強的毅力與韌勁與生活中的磨難作斗爭,生命就會產(chǎn)生奇跡的人生哲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注重學習方法的引領,充分運用了學!氨菊嬲n堂”的課堂形態(tài),“5+25+10”的流程。刪繁就簡,去偽存真,因材施教,自主探究。
具體表現(xiàn)為:
。1)樹立學生中心理念,圍著學生轉的課堂——真教。
。2)讓每個學生都成功,有鼓勵的課堂——真愛。
。3)圍繞問題交流,討論式課堂——真學。
(4)能力得到提升,生活化的課堂——真懂。
。5)落實目標,課堂之外延伸的.課堂——真會。
。6)知識、能力、品德全面發(fā)展的課堂——真育。
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策略:
5分鐘回顧預習探測學情課前作業(yè)
25分鐘自主學習互動交流課中作業(yè)
10分鐘鞏固提升拓展延伸課后作業(yè)
引領學生掌握借物喻人、對比寫法的習作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想象,一組原野上的花和溫室里的花對比,一組籠中的鳥和空中的鷹對比。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一組對比的事物或人,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模仿老師的例子仿寫一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慢,有了出示的圖片對比之后,減低了理解對比仿寫的難度,縮短了思考時間。
這節(jié)課,老師分層教學,分層布置,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化。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老師評價及時,適機引導,牽引學生思考問題,對學生的想象表達給予肯定。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得而能用,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完成課堂上的學習目標,是一節(jié)高效課堂。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shù)谋容^、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xiāng)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占據(jù)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xiàn)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huán)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xiàn)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于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huán)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zhì)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3
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jīng)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教學中我抓住如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扣住“神奇”,總領全文。
為什么稱“青海高原這株柳是一株神奇的柳樹”?我抓住這條主線展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并依據(jù)課文特點采用了比較、環(huán)境渲染、圖片創(chuàng)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jié)最后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說、讀、悟融為一體。
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并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后抓住“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通過說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二、抓住來歷,發(fā)揮想象。
課文的第6、7兩個自然段的想象柳樹的來歷占了文章很大的篇幅,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xiàn)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huán)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xiàn)人生哲理的文章。因此,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并抓住“有幸萌發(fā)”“保存生命”“繼續(xù)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后用“(什么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說一說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著通過朗讀和體會“奇跡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三、引導對比,意會主旨。
在教學第8自然段采用了對比讀的方式比較兩種柳樹在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吸引人處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一句話來體會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不同處,并說說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對自己的命運它是怎樣做的,從而使情感又一次升華。并逐步滲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學法上的指導。
四、整體回顧,體會哲理。
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探討柳樹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后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huán)境作抗爭。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4
這是第二課時,我的教學重點放在了體會用灞河柳對比襯托高原柳的寫法上。教學第6、7兩小節(jié)我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導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1—5節(jié),在仔細觀察大柳樹之后,作者對這株柳樹怎么生長壯大的情景進行了想象。輕聲讀6、7小節(jié)1、看看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2、哪些句子讓你感動?劃下來,抓住這些句子中的重要字和詞去體會,還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書的空白處。交流感受,同時進行朗讀訓練。)后來我覺得其實6、7小節(jié)當中高原柳的頑強精神、強大的生命力在6、7節(jié)文字當中是一望而知的,所以我就換成了“哪些句子寫出了柳樹的頑強?”在教學當中,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換,避免了無謂的繞圈子,效率較高。指導朗讀在這兩節(jié)做得還不夠到位。原因是對這部分如何處理預先還不是太有底。說到底還是功底不夠,爐火未青。
教學第八小節(jié)我將課后思考題4進行了轉換。用歸繆方法,引起學生興趣。本來設計的三個層次:第一、讓學生說出這是對比的寫法;第二、讓學生知道在哪些地方和高原柳進行了對比。第三、這樣對比的作用是什么。結果第一個學生把第一和第三個原先設計的所謂層次打亂了,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事先還是應該做一個充分的預設。不過好在當時處理還是可以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回答“如果你是一株柳樹你愿意做灞河柳,還是高原柳?為什么?”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班的學生都說愿意做高原柳,這是我先前試上的兩個班級從未出現(xiàn)的情況,我只得自己打圓場:我來到了一個堅強的班級,但是……接下來我自己談了對做灞河柳的看法。為什么學生沒有一個說愿意做灞河柳呢?現(xiàn)在想想這應該是公開課,聽課老師比較多,學生一些真實的想法不愿意袒露吧。不過對學生愿做高原柳,我倒是進行了提醒: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隨時承受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隨時承受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這節(jié)課一上完我立即發(fā)覺自己的兩處遺憾。一是第八節(jié)沒有讓學生再反復讀讀,自己仔細體會一下。第二,最后一節(jié)學生讀得不太好,我進行了范讀,我事先下了功夫,所以聽者感覺不錯,只是我沒有讓學生聽完后再讀一遍。這樣就失去了范讀的作用。變成了教師自己的表演了。
師父說這次上課我比以往平和了許多,但是還是有“勢”強的影子。他還提出我上課的時候表情太豐富。他示范了一下,我立即感覺到了,F(xiàn)在想想還是教師公開課的表現(xiàn)欲望太強了。不過,我想下一次我一定能改過來。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5
記得一位專家曾說過:“精彩而充滿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無數(shù)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zhì)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痹谡Z文教學的道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尋找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這位專家的話如同指明燈一樣給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我時刻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因此,在進行本節(jié)教學時,主要體現(xiàn)出以下幾個亮點:
1、同是柳樹,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走的路就不同,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們都成就了自己,都值得欣慰和歌頌。人也一樣,順境中要珍惜,逆境中要不畏怯。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之樹郁郁蔥蔥……教學這一課,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到怎樣在逆境中成就自己。因此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柳樹神奇的原因、它的.精神和它所代表的一類人展開教學,并且簡單地提到了對比、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手法,使學生初步了解這種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2、大多數(shù)學生在上課時都能積極主動地舉手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觀點;在書上做批注時,也能寫出一些獨特的理解,讓人耳目一亮,也給了我十足的信心。
3、教學任務完成的比較好。
本節(jié)課中雖然有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上課時過渡語言用得不太好,總是顯得別扭。
2、進行板書時總是不夠自然,似乎有些強取重點詞。
3、引導學生時,思路感覺有點混亂。
教學之路漫漫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jīng)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一、這次教學中我認為處理恰當?shù)膸c是:
1. 課前我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他們一起討論了導學案中的難點,重點。并告知他們?nèi)绻枰Y料的話可以到我這來查閱。最后我將他們找到的資料做成了課件。課堂上,課件由學生自己操作,讓學生真正的做課堂的主人,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梢钥吹贸鰜,他們很感興趣。
2. 我依舊重視朗讀,在讀中體會這株柳樹的.神奇。抓住每節(jié)最后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說、讀、悟融為一體。
3. 通過分析課文中描寫灞河柳樹的生長特點的句子,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通過第9段內(nèi)容的學習,掌握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這些方法在以后的寫作中都可以用到。
4. 教學的最后,學生自己根據(jù)托物言志的方法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學習柳樹,你們想到中外歷史上的哪些人?”我認為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自己品讀,自己設問,很好。
二、當然也有很多遺憾之處
具體的語言文字品析還需要改進,有一個練習題的處理也沒有做到及時穿插。為了以后能夠很好的展現(xiàn),我在教學的時候要
詳略得當?shù)靥幚斫滩,讓學生更好內(nèi)化文本語言。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7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xiàn)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著又寫了家鄉(xiāng)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與命運抗爭。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了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教學結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一、提綱挈領,層次分明。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看整篇課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比绻颜n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吧衿妗本褪潜酒n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就使全文神聚了。在這堂課上,我始終緊扣“神奇”兩字,以“神奇”為切口,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研讀文本。
課一開始,問學生:在作家的心目中,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隨即板書“神奇”,并出示這句句子。緊接著就請同學們隨著作家的視角親眼目睹這株柳樹,看看這是一株怎樣“神奇”的柳樹?在細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兩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實而堅硬”等感受柳樹外在的神奇。在理解柳樹頑強非凡的生命力的時候,我緊緊抓住“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這兩句中的“巍巍然”和“撐立”上。然后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話“這樣一株神奇的柳樹僅僅是指它樣子的神奇嗎”過渡到第六、七小節(jié),抓住“干旱”、“寒冷”“不可思議的奇跡!薄敖(jīng)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一遍又一遍引讀這句話,讓學生了解這株柳樹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干旱、嚴寒、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卻又能一次次活過來,從而更深刻地感悟到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和內(nèi)在的神奇!
二、含英咀華,化解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是閱讀教學精讀階段的重要目標。感悟能力,是指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學生要進入美妙的閱讀“佳境”,須“悟文”,須“入情”,須“傳聲”,因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聲美感耳。本著從大處著眼,抓重點字詞的原則,我把切入點放在了“為什么說這株柳樹是‘神奇’的?”這條明線上面,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歷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再通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句的深入體會、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這條潛藏于文本的暗線,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huán)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xiàn)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我們認為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而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這堂課上,老師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情感,讓他們?nèi)刖澄蚯,體察文字的靈魂。第一次回歸“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边@句話是在剛接觸這棵柳樹的時候,學生讀這個句子時情感上是空白的,他們所看到的僅僅是文字表面所傳達的信息;在了解了柳樹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之后,老師又一次引導學生讀這個句子,這個時候?qū)W生基本能初步感悟這棵柳樹身上具有的精神;學習了這株柳樹不平凡的生長過程后,再讀這個句子,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相當豐富,對這棵柳樹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已能意會言傳;等到將家鄉(xiāng)灞河的柳樹和這株柳樹一比較,學生第四次回讀這句話的時候,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已經(jīng)從文字的柳樹轉化成了一棵有生命有溫度的樹了。一次次讀,一次次悟,在朗讀中達到情感上一步一步的提升。讀,反復地讀,就能有所悟!讓學生反復讀就必須讓他們一次比一次讀得帶勁,這就要巧妙地、不厭其煩地激發(fā)。從讀中,學生必然會經(jīng)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識與體察過程。這一點,我這堂課可以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三、引導對比,意會主旨。
在教學第8自然段采用了對比引讀的方式比較兩種柳樹在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吸引人處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抓住“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一句話來體會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不同處,并說說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對自己的命運它是怎樣做的,從而使情感又一次升華,并逐步滲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學法上的指導。
四、整體回顧,體會哲理。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huán)境作抗爭。
小結上文的學習,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如果評選最具魅力的十棵樹木,我想青海高原這株柳一定入選。要是讓你從課文中找?guī)拙湓捵鳛檫@株柳樹的頒獎詞,會是哪幾句呢?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一線希望”。探討柳樹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后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讀著這句話,自然會想到哪些人?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此時的學生心中都被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所震撼,有不吐不快之感,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筆站在這棵柳樹下,寫下自己的感受,并進行交流。讓學生再次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huán)境作抗爭,就會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余,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體現(xiàn)這次我校教研活動的主旨“減負增效”,而選擇兩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xiàn)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點到即止的缺陷。同時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教學對我本人、班級中的學生都是一大考驗,整節(jié)課大家不會有半點閃失,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班級中總會有一部分學困生,他們的思維會跟不上趟,缺少自我思維、感悟的時間。以后在自己的課堂中對重點內(nèi)容應放慢一點節(jié)奏,讓大多數(shù)學生能充分感悟,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二、由于學校在搞基建,多媒體教室不能全部使用,我制作的課件沒有帶進課堂,因為有時我們的語文文字畢竟是無力的。特別是本課中所涉及到的青海高原,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huán)境的惡劣,進而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實質(zhì)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在本堂課上,能將圖片和音像帶入課堂,效果會更令人滿意。教學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有了遺憾,課堂教學才更加亮麗。所以,對于遺憾,讓我會坦然面對。
下一次,會更好!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8
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jīng)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在上《青海高原一株柳》這一課的時候,我是直接讓學生圍繞“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边@個問題去學習課文。通過反復的誦讀體會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樣子的神奇和生長過程的神奇。學生只有把課文讀通了、讀懂了,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為進一步理解,探究、賞析、批判乃至語感養(yǎng)成創(chuàng)造的.基本條件,同時,朗讀是教學的最基本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所必須達到的“情感”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境”,而這種心境也是情緒的傾向!肚嗪8咴恢炅吩~匯量大、語句優(yōu)美,我在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細細讀文,從揭題導入到組織用各種方式的讀書,學生學的興味盎然。朗讀在課堂上確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huán)境作抗爭。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9
《青海高原一株柳》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的風景畫。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jīng)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我決定通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柳樹這種頑強而偉大的生命力。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朗讀。
我首先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結合文中相關詞語,說說自己讀完這一段后,感受到了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柳樹。學生由“兩合抱、百十余平方米、生鐵鐵錠、粗實、堅硬、蒼郁、深沉、巍巍然、撐立”等詞語中感受到了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的粗壯,高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學生充分感受之后,我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這一段。
二、讓學生在感悟中對比朗讀。
學完了第四自然段后,我讓學生劃出描寫灞河柳樹的句子。然后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感受其“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特點,然后把描寫青海高原的柳樹的句子和灞河柳樹的'句子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朗讀。學生在對比朗讀中自然就感受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飽經(jīng)滄桑而依然頑強的生命力。
三、反復讀,加深理解。
對比之后,我?guī)ьI學生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在學生充分感受青海高原環(huán)境的惡劣之后,我再讓學生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此時再讀,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形象的高大,生命力的頑強便深入學生心田。
四、教后體會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回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于我的,也在于學生的。我?guī)е缇吹男那檠凶x了課文,并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魅力。
五、課堂缺陷
我覺得一節(jié)課的容量太大,學生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xiàn)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點到即止的感覺。以后要逐步完善課堂,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益。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10
《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語句優(yōu)美,層次清晰,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可讀性強,是學生語言積累和情感體現(xiàn)的好材料。所以在課堂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把“神奇”一詞作為切入點。
第一課時,在學習了這株柳樹生活環(huán)境惡劣之后,我再由學生細細品味文本,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柳樹的“神奇”之處,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受到感染,并從中有所啟發(fā)。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將朗讀,思考,交流融為一體。緊緊扣住“神奇”二字引領學生步步深入文本,領悟文本的情感思想。上完這節(jié)課后,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課件,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文本理解。不能單靠讀書,抄寫筆記,或教師的說教,生動的課件,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的學習情境。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所以,一個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的'大柳樹課件,可以引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理解課文所描述的詞句。
三、精讀課文時,也是圍繞“神奇”設問題。
本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我是圍繞著:為什么說這株柳樹是“神奇”的?這一問題,展開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柳樹的成長過程,兩個大的方面思考,再通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句子的深入體會,挖掘,去感悟柳樹的“神奇”。
四、九十九比一的哲理。
通過學習課文的前幾個部分,引出課文的最后一段中,“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從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探討柳樹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綠蔭。然后問:這篇課文僅僅是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什么?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環(huán)境做抗爭。
但是,在課堂教學上,還有存在不足。例如:朗讀的情感不夠等等。以后有待提高。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11
教學結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投入真情,收獲體驗: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回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于我的,也在于學生的。我?guī)е缇吹男那檠凶x了課文,并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縈繞,詩詞回憶,想象為伴: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的蠻荒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huán)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多重朗讀,讀中悟情:課文文字優(yōu)美華麗,意境深遠,讀是最好的體驗感悟的方式。我采用了范讀、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男女生分讀的多重朗讀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余,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xiàn)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點到即止的缺陷。二、重新組合文本,忽視了對字詞的理解。我在教學時,重新組合了文本,沒有按照課文的描寫順序去講解。雖然在前期預習時,我以幫助學生疏通了課文中的字詞,但是對于詞語的理解還是要放到課文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的。所以,這是又一缺憾。三、讓學生想象寫話來體會柳樹的生存之艱辛,需要課堂上的許多時間,有冷場的危險,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需要繼續(xù)思考的方面。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10-06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03-03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09-12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15篇04-12
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06-14
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10-06
青海高原一株柳讀后感10-06
《青海高原一株柳》讀后感10-06
《青海高原一株柳》讀后感08-21
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匯總13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