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1
我懷著對司馬遷的無限敬佩結束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堂課,感覺有以下幾點是比較成功的:
第一,用好教材,適當拓展:
使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秘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鑒于學生歷史知識貧乏,對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司馬遷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記》內容都知之甚少。教學前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司馬遷有《史記》。通過課前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都較好的理解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的可貴品質。在課前給予相關資料、文章的閱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對大量資料的充分閱讀,學生心中的司馬遷形象漸趨生動,引起情感的共鳴,教學效果好。課后推薦相關讀物或指導課外活動或開展各種形式的小練筆,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以情促讀,以情感人: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師語言,以情促讀!端抉R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情節(jié)感人,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為此,我設計了煽情的教師過渡語,旨在帶領學生進入情節(jié),進入人物的內心!比如,為了讓學生體會司馬遷入獄受了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我插入了一段話:“同學們,我們知道,古代有許多殘酷的刑罰,而宮刑是其中最慘無人道、最滅絕人性的一種。它帶給受刑者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巨大傷害,更使其心靈蒙受了永遠的恥辱,它使正常人身體殘缺,心理殘缺,使一個原本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著。聽了我動情的話語,學生的朗讀一個比一個激動,這時的朗讀,學生們已經進入了司馬遷的內心!因為這是他們發(fā)自肺腑的心聲,他們也憤怒了!
第三,精心設計,整體把握:
在“橫禍”面前,在“巨大恥辱”面前,司馬遷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是他最終下了決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是什么原因使司馬遷選擇了“忍辱偷生”呢?這個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很自然地聯(lián)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親的臨終囑托”,是第一段里“從小聽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勵。我并沒有就此打住,繼續(xù)追問學生:“除此以外,司馬遷可能還想到了什么呢?”這時,我又適時補充相關資料:周文王被關在羑里(yǒu,古地名),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后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居然寫了《國語》;孫臏被剜(wān)掉膝蓋骨,竟寫了《兵法》……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就感悟到了“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這就是“發(fā)憤”!化屈辱為動力,化悲傷為動力,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史記》。這樣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教學過程也行云流水。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2
第一,課前準備不充分。
這一課的歷史背景遠離學生的生活,雖然課前布置了學生去查找資料,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根本沒有查找到比較有價值的資料,在課堂上,一開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關于司馬遷和《史記》的資料,學生交流的只是人物的出生年代等等,根本沒有涉及到課文的背景資料,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失效的。如果課前我用心查找些資料,給學生印發(fā)資料,講解了漢朝和匈奴的關系,介紹了司馬遷的`生平等等,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應該會更加容易些,內容也會更加飽滿些。
第二,研讀教材不夠深。
在備課時我一直思考著怎樣上這篇課文,也知道應該圍繞“發(fā)憤”這個中心詞來學習課文,但是始終擺脫不了自己講解的套路。在精讀課文時,直接出示最后一小節(jié)“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讓學生就這句話中的兩個數(shù)字來談感受,學生這時還沒有學習課文,談出來的東西也只是表面的。因此,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失敗的。在“橫禍”面前,在“巨大恥辱”面前,司馬遷幾次想“血濺墻頭“在“巨大恥辱”面前,司馬遷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是他最終下了決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是什么原因使司馬遷選擇了“忍辱偷生”呢?這個問題,學生很自然地聯(lián)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親的臨終囑托”,是第一段里“從小聽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勵,“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這就是“發(fā)憤”!化屈辱為動力,化悲傷為動力,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史記》。這樣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教學時才會更容易。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3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課文寫了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圍繞這節(jié)課,我談談以下幾點:
一、課題入手,問題導學,感受早年發(fā)奮的司馬遷。
課文的題目非常清晰地展現(xiàn)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凸顯出人物的主要精神。如同人炯炯的雙眼,文題提綱挈領,引人關注。尤其是“發(fā)憤”更是司馬遷人格精神最精練最充分的體現(xiàn)。于是,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課文題目”進行縱向、橫向的展開,力求在不斷深入的品讀中,在不斷升華的情感中讀出“發(fā)憤”的內涵,讀出“司馬遷”這個歷史人物的厚重與深意,懂得人為什么活著,懂得人的精神存在的價值,這是在豐富人的內心世界中喚醒學生的靈魂深處對于人性真善美的向往。
教學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這節(jié)課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抓住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
1、司馬遷是怎樣勤奮寫《史記》的?
2、司馬遷為什么要勤奮寫《史記》?
3、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史記》的?
二、緊扣“發(fā)憤”,用心感悟,解讀發(fā)憤著史的司馬遷。
通過這樣的.問題“課題中的‘發(fā)憤’除了有勤奮、努力、刻苦的意思,其實還有更深的含義,讓學生自己到課文第三段中去找。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對人物更深層面的解讀與感悟。結合資料理解酷刑給司馬遷身體、心理甚至一生所造成的巨大傷害。在“橫禍”面前,在“巨大恥辱”面前,司馬遷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是他最終下了決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這就是“發(fā)憤”!化屈辱為動力,化悲傷為動力,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史記》。教學中,我抓住“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史記》”這句話,讓學生通過朗讀一次又一次,一層又一層地體會著“發(fā)憤”的內涵,每讀一次,都會受到心靈的震撼。
三、表達心聲,激發(fā)情感,回味一生偉大的司馬遷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師語言,以情促讀。《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情節(jié)感人,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為此,我設計了煽情的教師過渡語,旨在帶領學生進入情節(jié),進入人物的內心!比如,為了讓學生體會司馬遷入獄受了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我插入了一段話:“同學們,我們知道,古代有許多殘酷的刑罰,而宮刑是其中最慘無人道、最滅絕人性的`一種。它不僅僅摧殘人的身體,更侮辱了人的尊嚴,它使正常人身體殘缺,心理殘缺,使一個原本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著!甭犃宋覄忧榈脑捳Z,學生的朗讀一個比一個激動,這時的朗讀,學生們已經進入了司馬遷的內心!因為這是他們發(fā)自肺腑的心聲,他們也憤怒了!此時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
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讓孩子真正品讀司馬遷的心聲,從對“重于泰山”“輕于鴻毛”的詮釋,從一次又一次的吶喊中感受到司馬遷的不屈、堅強、勇敢、頑強、堅定……接著,我設計了一組想像型的語言實踐:“大雪紛飛的寒冬,司馬遷伏在冰冷的竹簡上……烈日炎炎的酷暑,”通過引導孩子仔細看圖,想象司馬遷是怎樣堅定地寫《史記》,引領孩子走進司馬遷的悲壯人生,真正理解與體會“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的深刻內涵。此時,司馬遷的“忍辱之心,負重之意,堅貞之情”通過文字盡情流瀉,溢滿課堂。
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的一些思考,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4
很幸運,從年齡上來說,我趕上了一課三議的末班車,課上得雖不怎么樣,可是在磨課中進行了思考,同時還得到了同事們真誠地幫助。接下來,我就一分為二說說我在這課教學中的一些反思:
一、思路清晰,放手不夠。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課文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事情發(fā)展順序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酷刑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編成輝煌巨著《史記》的故事。第一次試上,我以“發(fā)憤”為線索,首先讀讀寫發(fā)憤的句子,感受“發(fā)憤”,再探究發(fā)憤原因,然后想象怎樣發(fā)憤寫作,最后交代發(fā)憤結果。第二次上課我主要抓住“為什么發(fā)憤?”“在什么情況下發(fā)憤?”“怎樣發(fā)憤?”三個問題展開,比第一次少了一些重復的地方應該說兩次上課思路都較清晰,可是這樣的'設計還不夠開放,略顯陳舊,也缺少了一些靈動,于是學生的。思維相對受到一定的束縛,怎樣設計更合理,愿與大家探討。
二、重朗讀感悟,缺乏深層理解。
這篇課文中的故事發(fā)生在遙遠的西漢時期,學生對當時的背景及人物不夠了解,于是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圈圈劃劃有關詞語、句子,說說感受體會”和“走進人物內心,想象人物當時的心理”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感悟中讀。第一次上課,學生的感受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切身的體會,讀時也有些“無病呻吟”。第二次上課我對教案進行了再修改,盡可能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和生活化理解,可是我對學生的朗讀還缺乏具體地指導,課件制作得有些粗糙,關鍵處缺少一些音樂渲染,使學生感悟到的感情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我想如果這些方面再加以改進,應該效果會好些。
三、試圖把語文較“厚”,但課堂過滿。
這篇課文語言較平淡,在教學中,為了加深理解,我在重點處提供了一些補充資料,如對“飛來橫禍”“酷刑”的介紹,讓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史記》的資料,課堂播放有關《史記》價值的錄象;對于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可是課文留給我們的畫面太少了,于是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資料加以想象來寫一寫。可是整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如發(fā)憤的原因該略的沒有略,對《史記》的介紹也完全可以放在第一課時上完,安排的不合理造成“寫一寫”變成了“說一說”,而且學生考慮的時間不夠充裕,本來的亮點因為課堂過滿,缺少取舍而沒能“亮”起來。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得多思考,多向大家請教,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反思4篇10-14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設計07-26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設計02-15
【經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設計01-24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教后反思10-06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學設計范文10-07
讀《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有感10-06
〈史記〉》教學反思10-07
《史記》教學反思01-08
發(fā)憤圖強的意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