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本土兒歌《拍花蘿》活動反思
大家聽過的本土兒歌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本土兒歌《拍花蘿》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拍花蘿》是一個傳統(tǒng)游戲,兒歌瑯瑯上口,詼諧幽默,有很多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愛聽,便于記憶,在活動中幼兒能產生愉快的心情;同時兒童可以從兒歌的學習中獲取新的經驗和知識;拍花蘿兒歌還有創(chuàng)編的空間,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和表述的愿望。
教材分析:
《拍花蘿》是中班繪本閱讀教材中一首游戲兒歌,同時也是一本可以邊唱邊和,讀讀玩玩的書。這本書采用了問答調的格式,給幼兒提供了很好的游戲參與機會;其次這首兒歌還是一首有趣的數(shù)數(shù)歌,幼兒在唱唱念念之間便自然學習了數(shù)的概念;最后,這首兒歌還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兒歌“一字歌”的因素,妙就妙在從頭到尾以“呀”押韻,一韻到底的方式使兒歌具有了語言游戲的幽默感,增加了幼兒的念唱趣味。
幼兒分析:
4——5歲的幼兒思維正在不斷發(fā)展,他們的詞匯量開始豐富,能清晰的交談,喜歡與親近的同伴交流,說話連貫性比例逐漸上升;他們開始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能夠獨立地敘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語言發(fā)展正處于關鍵期。此時的幼兒對兒歌童謠特別感興趣,兒歌對幼兒語言的信息有重要的作用,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也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目標預設與調整:
原生成在目標是“1.能看懂畫面內容,學會兒歌,感受兒歌在詼諧幽默。2.仿效兒歌的韻律,大膽嘗試在句末加入“呀”字完整講述兒歌的內容。3.能邊做動作邊有節(jié)奏地誦讀兒歌,體驗游戲兒歌的快樂情緒。4. 認識漢字數(shù)字六至十!
但是在強調“有效的教學理念”的當下,思考“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是促使我反思:教學目標在設定上是否具有學習的意義,體現(xiàn)教學活動組織的價值,讓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因此原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則需要在進一步分析教材在基礎上,進行新一輪的推敲。最終我注意到兒歌中毎段末句都有一個言語表述的規(guī)律,如“三條鯉魚滾下山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都是以“(數(shù)量)角色+事件”的簡要清晰地概述出事件。我認為這是最值得幼兒學習的的言語邏輯。通過兒歌,讓幼兒仿效兒歌中一句話概括的方式描述角色的數(shù)量與事件的發(fā)生。而原先設定的目標2中則是偏重于“嘗試在句末加入“呀”字完整講述兒歌的內容”至于如何完整目標的表述不具體,沒有可測性,而且實際上日常口語表達中是無需加入襯詞“呀”來說話的。因此這并不能完全作為學習重點!
因此目標最終調整為:能運用兒歌中的特定句式“(數(shù)量)角色+事件”完整概括畫面上的角色與事件,并嘗試在句末加入“呀”字的押韻方式,邊玩游戲邊有節(jié)奏地愉快誦讀。我認為這樣的調整能較清晰的表達出我的教學邏輯,這將影響到后面的教學實施過程的效率。而這目標是否適宜中班孩子的能力與水平?我也前后反復地思考其適宜性。但是考慮以下的兩點:第一,這個活動不是易班教學,由于我長期有意識地注重訓練本班幼兒完整說話的能力,因此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已初步理解“講完整”的意思。第二,本班孩子對我的語言與用詞習慣較為熟悉。特別是在中班上學期就在引導幼兒辨識不完整的句子表述,所以幼兒聽得多了自然就對我的引導語如“漏了說誰”、“請說清楚‘誰在干什么’”“請說完整”等有了了解。因此我認定我的目標調整是可行的!
實施過程分析:該活動第一次組織是作為我園《閱讀識字教學研究》課題組中級級組間的觀摩活動進行展示。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之前已經完成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習了兒歌數(shù)一至數(shù)五)經驗,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把握了兒歌的風格,能說出“能數(shù)數(shù)、玩游戲、一問一答、重復出現(xiàn)了‘呀’字”的兒歌大致的特點。這樣的學習經驗有利于支持第二課時的學習。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能模仿問答的形式,與教師互動講述,也能感受并運用了句尾加“呀”字的押韻方式大膽說出畫面的內容,也較容易地掌握了繪本《拍花蘿》中后半段(數(shù)六至數(shù)十)的兒歌。但是由于每頁畫面都是老師逐一引導,所以看圖講述理解兒歌的環(huán)節(jié)時間過長。這導致后半部分“誦讀環(huán)節(jié)”以及“識字游戲”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壓縮。
在級組觀摩活動后,我有針對地修改了教學設計。為了控制教學時間,我采取以下的策略:首先是刪減一頁的引導,從“七只野狼抱小雞”的畫面開始兒歌第二部分的學習,有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是區(qū)分重點畫面與非重點閱讀畫面。加強重點畫面的引導,幫助幼兒感受內容的詼諧。例如“狼抱雞”、“老虎醉酒”情節(jié)的解讀需用時較多些。而非重點易理解的畫面“章魚坐沙發(fā)”、“青蛙跳水”,則讓幼兒自由講述為主,教師適時點播就快速略過。最后,由于每頁都配有游戲的動作小圖,教師可帶動幼兒同步邊模仿動作邊讀該頁詩歌,以指導幼兒有節(jié)奏、發(fā)音準確地朗讀兒歌為主。因此在面向佛山骨干教師以及廣州市園長高研班學員的該活動第二次的展示中,時間把握就優(yōu)于上一次的活動組織,提供了讓幼兒多讀多說的機會。而教學目標調整后,我有意識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特定句型,并鼓勵幼兒在繪本后半部分的閱讀中,仿效性地完整講述畫面內容。從個別提問中,發(fā)現(xiàn)幼兒基本能掌握以“(數(shù)量)角色+事件”的簡要清晰地概述出事件。
在閱讀中滲透識字方面也有收效。而漢字“七“到”十”則作為第二課時中閱讀的側重點。為了能讓幼兒更好地在閱讀電子版圖書的同時,自然地注意到每頁圖畫當中涉及到的角色的數(shù)量,并快速識讀與詩歌相關的數(shù)字漢字。因此教師在教學課件中的設計思路是“由幼兒熟悉的阿拉伯數(shù)字再引申出數(shù)字漢字”。因此教師在電子圖書的書頁播放中加插了,先出示與該頁角色數(shù)量相等的阿拉伯字體,在經鼠標點擊隨后在該阿拉伯數(shù)字消失后閃現(xiàn)與其相對應的數(shù)字漢字,如點擊頁面上的“6”,就出現(xiàn)“六”。通過讀圖、數(shù)數(shù)、識讀的方式,幼兒認識了“七”到“十”的漢字,也建立了與阿拉伯數(shù)字對應關系,也對這首數(shù)字問答歌產生了誦讀的興趣。而后設計的誦讀游戲中,在地面上圍圈擺放好六至十的漢字標識牌,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開頭部分“拍呀,拍呀……綠馬車呀”,邊繞著擺放識字標示牌場地的外圈行走。幼兒問:“你拍幾呀”,師回答:“我拍×呀”,當幼兒接讀相關句的兒歌后,就立即走到與相關的漢字數(shù)字后。通過站位游戲,幼兒能邊玩游戲邊有節(jié)奏地愉快誦讀,加深對兒歌內容的記憶的同時也進一步識讀漢字六至十。因此該游戲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達到了雙重的效果。
本次活動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韻律的誦讀。例如在引導幼兒朗讀十個“撲通”象聲詞的時候,我收獲了有效的體驗:教師利用肢體語言(隨聲調的高低變換動作以及動作方向)以及響板敲擊節(jié)奏的配合方式,引導幼兒生動趣味地朗讀,收效很好。小朋友還很喜歡這樣調動身體多感觀協(xié)作的誦讀方式,主動提出“再讀一次”!
而最后的收尾環(huán)節(jié),我一句“十五個小朋友說再見呀”,竟然激發(fā)起了幼兒運用學習經驗仿編的熱情。小朋友聽到了后先是略感意外,隨后理解了我的仿編之舉并激動地笑了。瞧!這邊剛從觀摩現(xiàn)場回到班上,那邊樂詩就笑著說:“劉老師,你猜猜我會說什么?”接著她笑嘻嘻地指著桌上的水果盤,說:“一個張老師(我班的保育老師)劈十個蘋果呀!”還高興地用小手比劃著“切”的動作。這也帶動一旁的朱,|,他說:“十個張老師切西瓜呀”。其他在喝水的小朋友也感染到了仿編的樂趣,紛紛笑了!這也令我意識到:在閱讀繪本、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兒歌風格特點的基礎上,《拍花蘿》確實一個易于仿編的題材。它不但能調動幼兒說的積極性,而且能令幼兒感受言語的樂趣。因此,我在以后組織該題材活動中,將這樣調整:第一課時進行閱讀分享,學習數(shù)一到數(shù)六的兒歌段落;數(shù)七到數(shù)十的段落放在語言區(qū)內進行;第二課時則是提供繪本以外的畫面,讓幼兒全程仿編兒歌,并編入游戲動作,邊讀邊玩,體驗游戲兒歌創(chuàng)作的樂趣,增強幼兒言語的信心。
【本土兒歌《拍花蘿》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兒歌活動反思10-07
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01-20
大班語言兒歌活動反思02-22
兒歌老鼠娶親活動反思10-06
小班兒歌《瓜娃娃》活動反思10-07
大班語言兒歌活動反思5篇02-23
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5篇01-20
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5篇)01-20
大班語言兒歌活動反思(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