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課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
為什么用課堂作業(yè)本呢?
因為,這項作業(yè)是在課堂內完成的,許多關注孩子學習情況的家長很希望了解他們在課內的學習狀況,也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同時,由于這本課堂本已經做了37次作業(yè),可以使學生們從縱向的角度來看自己的進步情況,了解自己學習狀況的發(fā)展趨勢,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所以,最終才決定選用課堂作業(yè)。
學生們在寫互評與自評的過程中感到最為難的是評什么,怎樣評的`問題。由于是第一次寫,我也這方面也稍做了指導。
評什么:評作業(yè)的正確率及書寫態(tài)度;評作業(yè)中的優(yōu)、缺點;以及為什么優(yōu)或為什么是缺點;從縱向的角度評價這段時間的作業(yè)是進步了或是退步了,并寫明原因;評作業(yè)中錯誤率較高的是那類題型,思考準備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正確率等。
怎樣評:有的學生不愿找同桌評,他們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評。可我又擔心班上有個別學生任何人都不愿意給他們評作業(yè),那時他們的心靈肯定“很受傷”!所以,與學生最后達成協議,先同桌互評,如果你覺得他(她)評得不好,還可以再請好朋友評。
第一種方式通過讓學生與學生兩個人寫信互相交流彼此對作業(yè)的看法等.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對自身或他人進行學習與反思的機會。
第二種方式通過自己寫信進行自我描述,逐漸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種方式通過讓學生與家長寫信互動交流,教師可鼓勵學生反思自己學習上進步,功課完成情況和自己的能力,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教師工作,攜手努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2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fā)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講a:b:c=7:5:3,可設a=7k,b=5k,c=3k,但是學生不懂,設a=3k,c=7k,我舉例:父親: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例如講反比例函數:80條魚,2只貓吃,平均每只貓吃40條,4只貓吃,平均每只貓吃20條,8只貓吃,平均每只貓吃10條,x只貓吃, 平均每只貓吃y條,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數。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學習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重大作用,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
五、反思歸納。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否則,我們就會錯失一個提高的良機。此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方法,反思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關鍵所在,比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個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錯誤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得體會。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3
因為視導,又因為新課上完好幾天,所以沒有新課來迎接視導,所以選擇了代數式這章的復習課來公開課,其實,很少這么系統(tǒng)的一個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了,每次都是直接聯系,這次因為這一章知識點比較繁多,特別是代數式,整式,單項式,多項式,次數,系數一系列的知識,當時上課的時候學生都很多亂了,煩了,這次章復習就好好的`學習了下,我采取的方式是,學生不看書,回憶下這一章我們都學到多少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己舉例子,回憶概念,定理,法則,對本章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做題目,我盡管這一章也學完了幾天,但是難得題目基本沒有,主要還是選擇練習基本知識進行的,所以這次公開課我選擇了幾個典型的題目,例如求代數的值得時候,我們有直接給未知數的數值,而是告訴這樣的式子X+7的絕對值+Y+3的平方等于零,這樣的題目,還有X的平方+X+7=10,求2X的平方+2X等于多少,因為平時基本沒有練習,所以這樣的題目讓學生直接做出現了問題,我上完,覺得應該先出一個,老師講解,或者和學生一起探討,然后在來個變式讓學生做,這樣會好很多。
小結與思考的課還是不好上的,以后多探索。
最近總覺得自己遇到了屏障,不知道怎么上課了,尋求突破。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4
“概率”是新課程的新增內容,由于概率問題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指導人們從事社會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概率這個章節(jié)也成了近幾年新課程中考的一個熱點。
概率所研究的對象具有抽象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學生很難用已獲得的解決確定性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去求得“活”的概率問題的解,這就決定了概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記憶加形成性訓練的機械學習方法去學習,教師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給予加示范性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去教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經歷概率模型的構建過程和模型的應用過程,從中獲得問題情境性的情境體驗和感悟,才能面對“活”的概率問題為此,在概率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經歷概念和模型構建的過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這些新概念變?yōu)閷W生自己的知識,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煉模型,發(fā)現計算的法則,教師且不可因教學時間緊而淡化概念、模型構建的"過程否則,學生因獲得孤立的概念、模型,無法在紛繁的問題情景中去辨認,從而導致解題思想僵化
2.構建知識網絡,引導把握各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學生能否準確迅速地運用概念和模型解題,主要取決于他們對概念和各模型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是否真正把握,我們平時說“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從本質上說就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即教材的知識結構是否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在概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引導學生將獲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進行對照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優(yōu)化自己的認知結構
3.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維過程,引導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維機制.概率問題求解的關鍵是尋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問題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經過觀察、分析、歸納、判斷等復雜的思維過程,常常因題設條件理解不準,某個概念認識不清而誤入歧途因此,在概率應用問題的教學中,教師應隨時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從問題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維機制,獲取模型選取的`經驗,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經驗豐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題的正確率就會大大提高識經驗建立起廣泛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
2、三年級上的《數學廣角》磨課收獲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屬于淺顯的奧數知識范疇,首次被編入新課改教材。初看教材,我甚至沒有看懂教材上所講的內容與我們現在的數學知識有多大的聯系。不知道學這部分知識又能解決什么問題。我的心里一點底也沒有。通過看教材,我發(fā)現這部分知識還真挺有意思。但講起來卻不是很容易。
于是我認真鉆研了教材、課標與教學參考,終于有了清晰的思路。我相信只要認真鉆研,精心準備,做到胸有成竹,課堂上就能游刃有余,就能上好這節(jié)課。
正如我所想,這節(jié)課我通過游戲引入、學生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是一門沒有缺憾的藝術,我的感覺和劉改榮老師一樣,總覺得這堂課不夠生動,該有的高潮沒有掀起。大概是我急于求成,課堂上引導的太多,限制了孩子們的發(fā)揮,再加上有老師聽課,學生有點拘謹吧。
總之,本節(jié)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全班學生針對這類問題都能快速做出正確分析與判斷。我也算圓滿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我覺得,有時敢于嘗試,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大膽的邁出去,才有成功的機會。
3、三年級上的《數學廣角》磨課收獲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冊的《數學廣角》安排的拍列組合教學內容與二年級的安排有所不同,二年級只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讓學生排一排,初步感受排列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冊教材教學重點則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學具操作、畫簡圖、文字形式、字母形式等)把排列組合的結果羅列出來,使學生學會用更簡潔、更抽象的方式來表達排列組合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以上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結果都呈現出來,發(fā)展學生有序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5
回顧一下自己在三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1、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也是很關鍵的。于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中不斷的反思,上課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
2、學困生比較多: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這個級部以后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yōu)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于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不斷促使自己努力。
3、學生家庭作業(yè)質量不夠好: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模仿高年級學生的'寫字風格和寫字速度,課堂上有老師監(jiān)督字寫的還比較正規(guī),但是家庭作業(yè)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情況下,字跡比較潦草。這與學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關,同時與監(jiān)督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于是采取家庭作業(yè)上交化,這樣有效的控制了學生字跡潦草的現象。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視,三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勢點,很關鍵。
4、學生不喜歡演算的現象較為嚴重,學習習慣嚴重滯后。
對于一步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學生就用計算,可是對于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采取了每節(jié)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后加以嚴格訓練。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qū)。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6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之我感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以來,讓我感受頗多。剛開始實行的一段時間,學生們非常興奮,每個學生都能積極而熱烈的討論、展示,雖然還有部分學生有些不好意思。但學生的積極和變化讓我感到很欣慰和高興。以為,執(zhí)行小組合作學習原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但隨著小組合作學習頻繁和深入的使用,我又發(fā)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
首先,課前的預習,當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學生們能預習的比較充分和深入;當時間比較緊張的時候,學生們根本不能保證預習的質量。
其次,學生們自學的能力目前不是很高,在預習的.過程中,有部分問題,優(yōu)秀的學生都理解不好,更何況其他學生呢。(有人說把難問題分解,但難問題就一定能分解嗎?即使能分解,那分解后就一定不難了嗎?)再次,剛開始的時候后進生還非常積極,但后進生并不是三天兩頭就能趕上來的。新鮮勁過后,他們又開始犯一些“老毛病”,比如說懶,不只是身體上了懶,還有大腦的懶。
最后,就是小組的評價問題。只有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措施,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學習。但目前,雖然幾經考慮,我還是沒能想出一個合理評價措施。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感悟和困惑,望大家不吝指正。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充沛體現了教師是同學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的理念。在本節(jié)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同學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和自身意見不一致的同學,贊賞每一位同學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身的逾越,尊重同學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協助同學發(fā)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作同學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同學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同學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身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身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一起發(fā)展的過程。當同學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同學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時向上攀登。
教學過程采用“問題解決”的模式展開教學。充沛利用實際情景,盡可能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利用多媒體豐富同學的學習資源,強調同學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教學評價方式新穎:
(1)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同學在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和時給與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2)通過推遲判斷和調查實驗,給同學更多機會,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揭示思維過程和反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和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通過課后訪談和作業(yè)分析,和時查漏補缺,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三次設置探究環(huán)節(jié),引導同學使用視頻投影對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的外部磁場等問題進行了探究,協助同學檢視自我,樹立方向,明了自身想要學什么,獲得什么。充沛體現了教學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8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在同學已經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認識”等相關的形體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又是為同學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形體知識做好充沛準備的一堂課。
課始,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時地引導同學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并制造認知抵觸,形成了“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展開局部,教師為同學提供了動手操作、觀察以和交流討論的平臺,讓同學在體驗和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不時積累幾何知識,以協助同學理解實際的三維世界,逐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
練習布置注重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同學運用自身剛推導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引入環(huán)節(jié)中的兩個問題,使其認識數學的價值,切實體驗到數學存在于自身的身邊,數學對于了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師無論是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新課局部都恰當地引導同學進行知識遷移,充沛地讓同學感受和體驗“轉化”這一解決數學問題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時,還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有機地滲透了極限的初步思想。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9
四個月的教學很快就要過去了,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的感悟;
1、在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現在的教學往往忽略了基礎的教學,一味的增加難度,這樣做,往往把一部分中等生和差等生都丟下了,最后是尖子生的學習的基礎不牢,高分也沒有,而學困生就完全的甩掉了。而中考的試題有87分左右的都是簡單題,如果學生的基礎很牢固,那么發(fā)揮好一點輕易的就能到90多分,所以以后在教學中我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讓每一個學生的基礎打牢固。
2、在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現在我們實行的導學達標法,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學時間,老師在上課起到點播的作用,也不要把什么都讓學生去說,對于特別難的我們還要講,所以我們要有選擇的講,不同的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爭取每一堂課都要有效率,要讓85%的學生都學會,要讓15%的學生能夠當堂拔尖,這樣對于以后的學生的學習來說,有一定的好處。同時在教學中注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充分,思維要引導到位。
3、要在選配試題上下功夫,首先依據教材和課堂標準選配練習題,試題要流暢,由淺入深,便于學生解答,試題還要有科學性,要切合實際
4、要做到以下的幾個轉變,轉變教學理念,適應課程改革,扎好基礎,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注意教學應用,培養(yǎng)數學意識,突出開放探究,培養(yǎng)思維品質。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0
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fā)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里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于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優(yōu)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fā)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維素材,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里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tài)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更應該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著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系,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系,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chuàng)”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更需要創(chuàng)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chuàng)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鉆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了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鉆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1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以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將數學置于童話般的故事當中,讓學生感到親切,引起情感共鳴,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課中,小數點的故事、學生日記等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小數與情境中,使學生喜歡小數,對數學感興趣。
2、注重方法滲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jié)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并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系,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 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
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運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實效
本節(jié)課中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從引入課題、講授新課、反饋練習,大部分內容均制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思維,增大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本節(jié)課又注重了常規(guī)教學手段的運用,課題、一位、二位、三位小數的8個主要關系式等,均由老師板書。提綱挈領的板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4、幾點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于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做的不夠,老師引導太多。概念教學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變學習方式值得研究。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這里的問題設計我修改了幾次,但我覺得總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數的本質,特別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為什么能寫成小數,有的學生可能沒有理解。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2
課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開展。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數學教學更精彩。但是在轟轟烈烈的新課改中,還存在著一些貌合神離的現象,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這個問題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反思片斷一]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方式,提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這一理念與方式可以說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因為,學生的自主既是學習的根本,也是教學的目標,但是,學生自主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才能達到有效學習,才能逐步做到“自主”。教師的作用不只是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要達到“促進”的功效,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否則,任由學生“自主”,學生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但更要培養(yǎng)了優(yōu)化意識。特別是對一些不利于學生今后發(fā)展、未經學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學習方法。就需要具體的指導。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想法的同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比較,找出多種方法的區(qū)別,選擇出比較好但又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碰撞,這樣的學生交流才會有實效。
[反思片斷二]
合作學習是豐富學生經驗、培養(yǎng)多種能力、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由于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標簽。很多學生的潛意識里還是將自己看做單獨的學習個體,根本不具備參與合作的心理狀態(tài);有人會開小差?如果教師明確合作分工,使每個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擔負明確具體的任務,而且個體任務完成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質量的高低,這樣一來,案例中“開小差”的現象會大大減少;學習較差的同學更多是成了陪襯和觀眾。從提高合作實效的角度看,教師應預設“獨立思考”———“觀點碰撞”———“交流評價”———“成果匯報”的步驟,真正使合作學習朝著穩(wěn)健有序的方向邁進。我認為,合作學習并不是絕對的,一堂課是否安排合作學習,安排幾次,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而定,而且小組學習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處理好班級教學、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系;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fā)言和虛心聽取的關系;再次,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強調先獨立思考,再發(fā)言交流,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系;最后,要有明確的小組分工,讓每位同學積極參與,處理好小組中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
[反思片斷三]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從經驗中學習,強調操作與探究學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獲得個性化經驗和學習樂趣都很有意義。但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將課程改革理解為教學形式的改革,為活動而活動,為感性和興趣而活動。表面上課堂很熱鬧,實質上卻往往忽視了數學教學最本質的東西———數學思維的深刻性。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其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fā)揮,同時,師生的距離近了,似乎實施了零距離的對話,但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這堂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并沒有激發(fā)起學生深層次的思維,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收益很少,情緒高度興奮,難以平靜。這樣的教學設計背離了數
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在課堂活躍熱鬧的氣氛中,學生的思維卻停留在膚淺的狀態(tài)中。由此,我認為,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不僅要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豐富感性與體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應引導學生從情景中產生、感受有意義的、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的認識與思維水平不斷從表象中獲得質的提升。因此,情境創(chuàng)設與操作活動的安排要服從教學的需要,要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學生的活劫不應當僅僅是表面的、外在的,而應該是內在的、深層的,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中,處于積極的思考之中。
[反思片斷四]
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你真棒!”的贊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掌聲,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師翹起大拇指。作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評價以鼓勵為主,體現了數學課堂予以學生主體的人文眷注。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一概以“真棒”“很好”進行籠統(tǒng)評價,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促進學習嗎?筆者認為,教師過多的、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評價,不僅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動,反而導致學生形成浮躁心態(tài)和隨意應付的品格。在學生發(fā)言后,為了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教師以“鼓勵性評價”取代“傾向性評價”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時,針對學生發(fā)言中表露出來的不同的思想觀點、不同的行為表現,教師要抓住“小結點撥”的契機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新課程理念下的“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課堂評價,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從而積極地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我們正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精髓,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成長,我們必將會很快走出與新課改理念“貌合神離”的尬尷境地。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3
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抽象難以理解,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如何理解這個概念的意思,于是我們年級組就推薦我來上一節(jié)概念課進行研討,我一般上概念課不急于馬上讓學生會讀某個結論,而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先領會概念的產生、是怎么來的,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這個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畫圖理解、舉例說明理解、課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難懂的知識容易化,讓學生根據畫圖、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語言來描述,再歸納,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是首先讓學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長和寬用分米表示,當測量都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必須引進新的數也就是小數來表示,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實際上我的這節(jié)課課少了一個環(huán)節(jié),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
小數的意義推導時,充分運用幻燈片演示,實物觀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用分數呢?十分之一寫成小數是0.1,緊接著出示4份、7份讓學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由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尋找規(guī)律,這里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能力,有幾個合作小組發(fā)現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是三位小數??,其二是發(fā)現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與第一個規(guī)律相反的說法,第三個發(fā)現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孩子們的發(fā)現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設計提問時有兩套方案,一是從三個表中你有什么發(fā)現?二是問題答不出時,就會提問明確些,三個表中它們分數分母與小數的位數有什么關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寫成了幾位小數,分母是一百的寫成了幾位小數??由于自己平時的概念教學都是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規(guī)律的,著重孩子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決問題,學習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是讓學生根據老師展示的幻燈片一步一步得出結論,同時運用了舊知識的遷移,由整數的計數單位引進,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或0.1,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這節(jié)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課件發(fā)現知識規(guī)律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盡量讓學生總結,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點撥一下,自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個基本錯誤,就是課前忘記帶米尺進教室,結果減少了一個量黑板長度的過程;開始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當學生沒有及時答出來時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幾分米”會更直接,因為才開始學習,學生還沒有弄懂老師的提問是什么意思,是的,當學生不能及時答出問題時就要換個角度提問會更好。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這節(jié)課以“回顧,提問”為先導,以“操作,思考”為手段,以“數,形結合”為要求,以“引導,探究”為主線,處處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景象,較好地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與要求,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刻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與評價。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基于上完課后的感想,我對本節(jié)課有如下的反思:
一、 成功之處:
1、 從舊識引入,自然過渡
這節(jié)課由復習一次函數解析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引入,再提出x+y=5是一次函數還是二元一次方程這一問題,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快的融入課堂。
2、 在操作中,提出問題,深化認識
對于此階段學生來說,他們樂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們的數學推理能力以及對知識的主動遷移能力較弱,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畫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并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在畫圖過程中發(fā)現:“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在相應的函數圖像上”,接著引導學生反思:“一次函數圖像的點坐標都適合相應的二元一次方程嗎?”通過舉例、驗證,得出結論。同樣,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組與一次函數關系時,也是在操作中發(fā)現問題,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體驗、自主探索知識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樂,深化了認識。
3、 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引導探索為主線,數形結合為要求
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自主探究為平臺,我通過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并討論來解答幾個問題,進而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再由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進一步擴展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與一次函數的關系,層層遞進,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加減、消元、圖像法,通過分析他們的優(yōu)缺點可知圖像法得出的解是近似的這一結論,讓學生又體會到了數學的嚴謹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體會了數學的美。
二、 失敗之處
1、 學生自己畫圖時不好確定交點坐標,在做這樣的題時,就一定會存在如何確定交點的精確度問題,從而使學生會認為應用圖像法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無用處,進而不重視本節(jié)課的內容。
2、 教學過程中,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關系時,提出的問題與ppt課件中展示的問題部分重復了,浪費了一些時間,板書設計不夠簡潔。
三、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我做了如下改進:
1、 對于交點坐標問題,應該跟同學們講解清楚,我們要求的是掌握這個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像解法,我們借助科學技術很容易畫出一次函數的圖像,也就容易找到交點的精確坐標。此外,一般來說如果考試當中是會給出交點的坐標。
2、 重新整理資料,將一些重復問題刪去,提取結論中一些重點語句,關鍵詞,板書做到精煉。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15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課程對利用多媒體教學要求較高,為了使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我校極力推行45歲以下教師每周必須要在多媒體教室上1-2節(jié)多媒體課,同時,還利用每周的校本培訓時間,集中對45歲以下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學習培訓,使他們致力于“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讓我感到最難備課的是復習課,相對于新課來說,其內容含量大,知識難度、深度的掌握要求比較高。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五章整章都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用題一向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一章涉及的內容很多,有體積等量關系、打折銷售、教育儲蓄、行程問題(相遇、追擊)一題存在兩個等量關系等,含量很大。如果每個知識點出一兩個題練習來達到復習的目的話,學生也能勉強接受,但是這樣的課堂呆板無味。柏拉圖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然而,復習課就是讓學生把知識串連起來并且保存在頭腦中,所以,一定要改變這種人們一向認為的數學就是干巴巴的講練,讓學生主動、熱情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那么,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復習課呢?這確實讓我經過了好一番的動腦。
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使課堂教學鮮活生動,我決定恰當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促進學生多元智能均衡發(fā)展。記得我在其他學校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內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嗎”的行程問題的應用題課。當時,課堂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是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一個片斷:貓追趕老鼠來引出這堂課的主題內容,即行程問題。并利用畫面提出問題,讓學生找出這節(jié)課重要的三個量: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我觀察到學生們從剛上課時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思路隨著畫面前進。由于注意力全部都吸引過來了,所以很快學生就思考出了由畫面設置的問題,并且充滿興趣的進入了接下來的問題研究。雖然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這堂課的良好的、真實的教學效果讓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的理論。既然好的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突破口,那么,我還是得在這方面下功夫。
從學生的學情和年齡段喜愛出發(fā),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視發(fā)展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七年級學生年齡還小,都對故事性強的內容和比較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在一次和學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個信息:學生們很喜歡動畫片“蠟筆小新”,一提起蠟筆小新,學生們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談。我趕緊從網絡上了解蠟筆小新的相關內容,發(fā)現其主要是講一些小新在生活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靈光一閃:我能不能把這堂課編成一個關于小新的故事呢?
把這一章看似互不相關的應用題聯系起來呢?于是我開始構思編一個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這一章內容巧妙的容進去。我設計了7個生活場景,每個場景引出一道應用題。首先給出小新和媽媽的年齡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計算媽媽的年齡,然后小新去銀行取錢引出教育儲蓄,再去商場購物引出打折銷售和零用錢支配的內容,和朋友相約出游引出相遇、追擊兩個內容,最后野餐時喝飲料引出等量關系為體積相等的應用題。這樣,第五章的知識點就可以都涵蓋進去了。有了構思我便開始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先用簡單語言把小新活動的場景描述出來,形成故事情節(jié),每張幻燈片一個場景、一道相關應用題。
在設計行程問題的內容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滿足不同的需要,便設計了動畫的線段示意圖來演示小新與朋友相遇和追擊問題。這樣,學生們不管學習程度的好壞都可以直觀、清楚的了解小新們的運動情況,能夠更準確的找到等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同時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行程問題用線段示意圖輔助解題的好處。學校一向倡導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初步設計好課件后,利用集體備課時間,我和備課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了交流。老教師們對我的復習課的新穎構思很贊同,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更寶貴的意見,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動編得更有意義一些,讓這堂課不僅僅是一堂純粹的數學課,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課呢?
聯想到我曾在學生的周記中了解到學生由于父母不記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發(fā)生矛盾的事,我決定將內容改為“小新為媽媽過生日”,以此教育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關心父母,做一個和小新一樣的孝順孩子,把我們傳統(tǒng)的中華美德滲透到數學課中去。同時,老師們還提出將數據改簡單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難度,增強學生學數學的信心。在上這堂課時,我看到學生們和我預期的一樣,很有興趣的閱讀小新的活動情況,主動的投入學習,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過這一天。整節(jié)課我的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暢,全章知識點都串連了起來。
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下課時,還有學生回味有余的大聲說:“老師,小新這一天還沒過完呢”。在學生談學習這節(jié)課的收獲時,學生們除了總結涉及到的知識點外,也談到了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以后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等等。我設計的教學、育人的雙重目的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上完這堂課后,我詢問了學生們對這堂課的意見,由于個體差異,學生們認為,留給他們的獨立探究的時間略少了點,同時,希望在語言的組織上能更現代點,更貼近他們的生活用語。還有學生提出“小新不應該把教育儲蓄取出來給媽媽買禮物,因為那是爸爸媽媽存給他上學用的,應該取普通存款,解的時候只要把20﹪的利息稅算上就行了”等等。
這些意見進一步拉進了我和學生的距離,體現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我從學生愉快、專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渴求擺脫舊的“學圍繞教轉”的“單邊教學活動”,渴求成為課堂的主人。我深深的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tǒng)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教師”。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構建,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
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些體會讓我更明白每一堂數學課都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盡可能的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同時要重視主動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每堂課的學生反饋,不斷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數學、做數學、想數學、用數學。
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課堂角色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單純的注重知識傳授轉為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新課程,我強烈的感受到作為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除了多讀理論知識外,還要珍惜學校提供的聽評課、學習多媒體知識的機會。全方位包裝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我渴望在課堂上“經常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渴望“被難住”,渴望“常常有驚喜”……我會虛心和老教師們一起體味新課改,經常探討教學方法,為新課改注入新鮮的血液。
【數學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課教學反思01-17
數學課程教學反思12-23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2-12
數學課程教學反思02-16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8-22
數學課教學反思15篇01-30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2-25
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反思04-13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