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魏國怎么滅亡的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fā)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魏國怎么滅亡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精選(1):
三國魏國的滅亡原因主要是心。具體指的就是司馬家族叛變。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傳位曹睿,拜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可因中蜀漢參軍馬謖的離間計,將司馬懿削職回鄉(xiāng),后因蜀漢攻城將司馬懿還職,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曹睿病逝后,傳位曹爽,曹爽遭司馬懿謀殺,司馬懿掌握兵權,鐘會、鐘毓、鄧艾投奔魏國,曹爽之子曹芳軟弱,魏國危在旦夕,司馬懿死后,司馬昭繼承,司馬昭死后,司馬師繼承皇位,司馬師病逝后,司馬炎繼位,公元263年,滅了蜀漢。姜維離間和挑撥鐘會與鄧艾,但司馬炎懷疑,設計將三人殺害。公元265年,司馬炎逼曹奐讓皇位,改國號為晉,改元為泰始元年。咸寧4年(公元278年),老將羊祜上奏說吳國后主孫皓殘暴,不攻自破,并讓杜預為鎮(zhèn)南大將軍。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龍驤將軍王睿與杜預攻至吳國首都建鄴,孫皓投降。
正是:分分合合華夏史,其中大勢是統(tǒng)一。
閱讀精選(2):
魏國滅亡的內外因
有兩大因素,即曹氏內因和曹氏外因。
先說內因,自古皇帝和宗室之間的關系都很難持續(xù)平衡。宗室太強則易發(fā)生內訌或家族內部篡逆事件,宗室太弱則如遇權臣篡權或外部侵略,皇帝又得不到本家族的有力支援。所以中國歷史上從漢朝起,就總在遏制宗室還是扶植宗室之間搖擺不定,很少能夠平衡。而曹氏由于不期望出現漢代七國之亂的現象,加之曹丕本人和其兄弟個人關系緊張的現實,采用了極度遏制宗室的做法,不但很少授予宗室王公顯爵,不讓近支宗室擔任行政職務,而且還密切監(jiān)視和控制宗室,三五年即遷換王公封地,等等作法。這使得宗室對皇室失去向心力,家族原有的團結被破壞。所以當司馬氏篡權時,宗室大都默然視之,僅有幾個遠支宗室站出來對抗,但由于不夠團結和自身實力弱小(曹魏自曹丕后不許諸侯領兵,也不許他們兼任地方職務),結果不能包圍曹氏政權。
與曹氏的惟才是舉和用人不疑政策有關。也是皇帝和宗室之間權利分配政策不平衡所致。
再說外因,與曹操原先的用人政策,即但凡具備朝廷需要的才能,無論其綜合素質甚至人品是否合格,都要適當使用,并且一旦使用,即充分放權,很少干預和控制。這種政策在曹操的開國過程中是很成功的。所以其后人都效法之。但是這種政策在獨裁政體里是要靠強大英明的君主和勢力平衡的宗室和重臣兩個要素來維持的,否則就會出現強勢的野心家取而代之的結果。但是自曹睿死后,皇帝幼小且軟弱,輔臣勢力平衡成為保證不出現野心家的唯一制約因素,偏巧這時候曹真又死去,則兩大制約要素都告失去。曹魏朝廷只剩實際有實力的司馬氏而已,加之皇帝幼小、太后軟弱無能(曹氏對外戚限制的也相當嚴厲,所以太后、皇后家族也不具備能夠制約外在政治強人的實力),繼任的曹氏代表昏庸傲慢,所以最終被司馬懿成功發(fā)動政變進而奪權,從此曹氏家族事實上失去政權。
閱讀精選(3):
魏國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國家,屬于戰(zhàn)國七雄之一。
由魏文侯于前403年為周威烈王冊封為侯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陜西、河北的部分地區(qū)。當時它西鄰秦國,東有淮、潁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現時是開封的大梁后,魏國亦稱梁國。
魏國的來歷:
晉文公、晉襄公時,狐、趙、先、郄、胥等氏頗有權勢,以后又有韓、魏、欒、范、荀氏等強大宗族。
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范、智、中行氏六家,稱為“六卿”。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
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據后,于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并脅迫韓、魏兩家出兵。
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
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zhàn)為日后“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453年韓、趙和魏脫離晉國(春秋時期),將其地三分而獨立,晉國滅亡,史稱“三家分晉”。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余土地,只有絳城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前376年,韓哀侯、趙敬侯、魏武侯瓜分晉國余土,廢晉靜公,晉完全為韓、趙、魏三家所代替。
魏國發(fā)展:
魏國的國力在頭兩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時達至頂峰。
魏文侯(?-前396年)中國戰(zhàn)國時魏國統(tǒng)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前445年繼魏桓子位,前403年與韓、趙兩家一齊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前396年卒。
魏文侯被司馬遷歸于《史記·儒林列傳》,被贊為“好學”。魏文侯經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傳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請教。又任用法家的李悝為相,以“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為原則實行變法。魏國經過變法國勢強盛,先后以樂羊為將攻滅中山國,以吳起為將攻取秦國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五城。以西門豹為鄴令,以北門可為酸棗令,以翟黃為上卿,改革政治,興修水利,成為戰(zhàn)國初期的強國。
到第三位君主惠王即位時,主要集中于經濟發(fā)展,包括在黃河開發(fā)灌溉計劃。但與此同時,魏國的國力卻正慢慢的消退。由于這段時期的魏國不斷東侵,其在東方的優(yōu)勢在一系列戰(zhàn)爭中多次受挫,包括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zhàn)。在西方,秦國奪取了西河地區(qū)(一個位于此刻陜西山西邊界黃河西岸的畜牧和戰(zhàn)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斷受到秦國的侵擾。
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后,魏國一蹶不振,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zhàn)中,秦國的軍事力量打敗了魏國和韓國聯軍。兩國此后再也沒有力量單獨向秦國發(fā)起挑戰(zhàn)。之后由于秦國不斷的壓迫,局勢越來越嚴峻。這時,公子無忌出現,并于公元前247年與其他五國聯軍,對秦國的侵攻軍迎頭痛擊。公子無忌又名信陵君,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但是,戰(zhàn)后魏王對他開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職。于是信陵君終日借酒澆愁,并含屈而終。信陵君死后,魏國無力抗秦,國土被秦國慢慢侵奪。
秦王政即位后,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最后魏國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攻破滅亡。
拓展:秦王嬴政滅六國之魏國、楚國的名人故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這時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獨擅大權。即位時由于年少,國政皆由相邦呂不韋把持,并尊呂不韋為仲父。 秦王政21歲時,即前239年,秦國朝廷中掀起了激烈的斗爭。
③滅魏國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嬴政正調集兵力準備向趙國發(fā)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之時,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三個月后,大梁的城墻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④滅楚國
南方大國楚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的內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zhàn)國末期尤為嚴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統(tǒng)治集團發(fā)生內訌。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徒殺掉了。負芻成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fā)生內亂的時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xù)奪得楚國10余個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zhàn)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后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馬上發(fā)動攻勢。他總結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采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zhàn)略。這樣,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斗志漸漸松懈,加上糧草不足,準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并長驅直入,挺入內地,殺死楚軍統(tǒng)帥項燕。接著,秦軍攻占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時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于是,長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圖。
【魏國怎么滅亡的】相關文章:
英語小短文:書寫會滅亡嗎03-01
作文怎么寫06-02
征文怎么寫02-10
海嘯是怎么形成的10-13
軍訓口號怎么喊10-14
論文評語怎么寫02-20
他怎么了的作文03-05
怎么寫學習總結05-26
他怎么了作文03-15
月總結怎么寫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