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風俗習慣
閱讀精選(1):
回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回族群眾在飲食、服飾、喪葬等方面有這樣一些風俗習慣。
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jié)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刈澹靶叛鲆了固m教的民族),禁食豬、血液、自死動物等不潔之物和酒,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非經(jīng)阿訇屠宰的動物、禽類)。其中禁食豬為最嚴格。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在吃饅頭、烙餅時,忌囫圇吃,必須要掰作兩瓣或更多的小塊吃;禁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形容辣椒的顏色象血一樣紅等。
服飾。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襯衫、黑坎肩;婦女戴黑、白或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農(nóng)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艷的服裝。?
喪葬。普遍實行土葬、速葬、簡葬(或稱薄葬);刈宸Q死亡為“歸真”。一般在三日內(nèi)即行埋葬。要請阿訇主持殯葬,將死者凈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運入墓地。
回族人民很講衛(wèi)生,飯前飯后要洗手擦凈,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幾凈,一塵不染。他們尤其重視水源衛(wèi)生。
閱讀精選(2):
回族風俗習慣
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個性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guān)注;刈逡詽h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超多只有穆斯林內(nèi)部交流的詞匯或短語。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xiāng)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必須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zhèn),又總是集中在必須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磚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刈遄》拷ㄔ诳拷吹牡胤,便于清掃。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內(nèi)墻上個性是禮拜堂內(nèi)不貼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區(qū)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舉行宗教活動,也是進行宗教教育、傳播宗教知識的學校。清真寺的建筑風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國古典式或兩種風格混合的,由禮拜殿、水房和經(jīng)堂三大部分組成。
服飾
回族服裝大體與漢族相近,但在頭飾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tǒng),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無沿小帽,表示清潔不染;婦女頭戴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一般把頭發(fā)、耳朵、脖子都掩蓋起來。蓋頭有少女、媳婦和老年婦人之分,少女戴綠色的,媳婦戴黑色的,老年婦人戴白色的。老年婦人的蓋頭較長,少女、媳婦的較短,只披到肩上。蓋頭上有的還繡有花邊和圖案。婦女服裝為右衽大襟短上衣,著長褲。年輕人喜歡在前襟、胸前繡花,在衣服上鑲色、滾邊。男的頭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兩種。上著對襟短上衣,穿白長褲、白襪子,喜歡在白襯衣外套坎肩;刈迥凶雍茏⒁夂毜男揎棥D凶右话阍诙畮讱q開始留胡須,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臉胡。
婦女護頭面的頭巾,源于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的影響。遮住兩耳、脖子和頭發(fā),只將面孔露出。青年婦女一般戴綠色的,蓋頭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婦女一般戴白色的,蓋頭較長,直披到腰際。?
婚禮
回族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前兩三天,男方要帶上蒸饃、羊肉給女方家送去,叫"催妝禮"。結(jié)婚那天,男方要去車接新娘。新娘要穿紅衣服,洗大凈。稱"離娘水"。同時,還要請全可人(即父母雙全、子女雙全、夫妻和睦的人)送親。送親宜早不宜遲。把新娘接到門口時,新郎要圍著車轉(zhuǎn)一圈,然后將新娘和送親人迎進大門。有條件的從大門到新房門,要鋪紅氈或毛毯子,如沒條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著新娘走進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兩家客人互道過"色拉目"后,舉行念"尼卡哈"儀式。首先請阿訇選誦一段《古蘭經(jīng)》,然后,阿訇當著證婚人問新郎:"你愿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愿意要立刻表態(tài)。再問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則宣布:"從此刻起,你們二位正式結(jié)為夫妻。"并告誡二位新人要互敬互愛。儀式結(jié)束后,新娘新郎才進洞房。新郎進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紅蓋頭,摘掉頭上的喜花,互相交換禮物,新郎送給新娘包著錢的紅紙包,新娘給新郎小紅布蛋蛋式"針扎子",新郎還要用喜糖、核桃、喜棗撒向前來要喜糖的人,稱為"撒喜"。晚飯過后,大家開始鬧洞房,由一人當司儀,出點子,讓新郎、新娘表演節(jié)目。三天后,新郎陪著新娘"回門"(即回娘家)。有的當日"回門"。
喪葬
回族實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過三天。出葬前,要洗凈全身,叫"著水"。洗后用寫有經(jīng)文的大小兩塊白布(叫"開凡",女性多一塊)裹身?、耳、鼻、眼、額頭、手腳處,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內(nèi)專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親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領(lǐng)送葬者舉行"站禮"儀式:人們應對"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誦讀《古蘭經(jīng)》章節(jié)(資料是祈求真主寬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墳地。墳坑深兩米,直坑西壁再挖一個偏洞(稱"熱合提"),上圓下方,高約一米,長可容體。將亡人頭北腳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磚封好洞口(熱合提門,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魚脊形墳堆;鹪釙r,阿訇誦經(jīng),親屬不許啼哭。葬后三天、七天(頭七)、月齋(一個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請阿訇誦經(jīng)。主麻田、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親人要到墳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還要請阿訇"走墳"、"守墳"四十天或一百天。
飲食習慣:
主食以米、面為主,肉食方面禁忌頗多。禁食豬肉、狗、狼、虎、驢、貓、鷹、鷂等;禁食自死之動物血;禁飲酒。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chǎn)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qū)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能夠飼養(yǎng),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瑪目(宗教職業(yè)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刈彘L于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diào)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發(fā)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qū)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刈逡蚕诧嫴韬陀貌璐,西北地區(qū)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習俗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zhèn)才分手。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jīng)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必須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刈宓娜粘o嬍澈茏⒁庑l(wèi)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shù)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節(jié)慶
回族民間節(jié)日主要有:開齋節(jié)(也叫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等。
開齋節(jié)在回歷每年9月,從見新月到下月見新月終的一個月里,凡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都要把齋。即從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進食,直到回歷十月一日開始為開齋,屆時要歡慶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親友慶賀,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子等多達二、三十種節(jié)日食品。
古爾邦節(jié)
即獻牲節(jié),在回歷十二月十日。節(jié)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后宰牛獻牲。獻牲的牛羊,要體態(tài)端正,無缺損,宰后的牲畜按傳統(tǒng)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節(jié)西北部回族節(jié)日,即時要選用當?shù)氐奈骞入s糧,摻上牛羊雜碎煮熟食用,節(jié)日期間宴請客人必備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雞肉做成的各種菜肴。
閱讀精選(3):
回族的風俗習慣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shù)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jīng)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nèi)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回族;刈迦艘詽h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匯,使用漢文。
回族民間歌曲“花兒”在甘肅、寧夏和青海一帶廣為流傳,其中以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蓮花鄉(xiāng)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花兒”盛會規(guī)模最大。
回族人的習俗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腿藖碓L,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制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zhèn)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jīng)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必須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刈宓娜粘o嬍澈茏⒁庑l(wèi)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shù)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后方進行紀念活動;樗捉Y(jié)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shù),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qū)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nèi)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yǎng)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shè)宴款待來客。
回族的飲食文化
回族有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客人來后,先倒茶,定干果碟子。一般都定五六個碟子,多者十幾個,如葵花籽、花生、水果糖、棗子、核桃、蘋果等,再加一把撒子。邊喝、邊吃、邊聊天。等飯做好時,再正式吃飯;刈遄尶腿藭r,一般說請“口到”,客人開始吃時要先用右手拿起食品或飲料,念一聲“太斯米”,然后才吃。這些都是回族在飲食上的習慣,且穩(wěn)定性很強,多少年來也未改變;刈屣L味飲食有:手抓羊肉、燴羊雜碎、涮羊肉、蓋碗茶(三炮臺)等等。
回族的民族節(jié)日
歡慶開齋節(jié)回族有三大節(jié)日,即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jié)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jié)、登霄節(jié)、阿舒拉節(jié)等。
開齋節(jié):也叫肉孜節(jié),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jié)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當月,望見新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9月封齋到10月初二或初三夜晚,望見月即開齋,是日即為開齋節(jié)。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凈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爾代下殿后,互相攥手以示祝賀。這天,回族家家戶戶都要煎油香,饋贈親友和鄰居;刈搴苤匾曢_齋節(jié),一般都要盡量參加節(jié)日聚禮。家長還要帶領(lǐng)成年孩子一齊禮拜,是為最佳。故此,赤峰市和烏蘭察布盟地區(qū)有“十里趕主麻、百里趕爾代”和“千里趕爾代”的說法。解放后,國務院把開齋節(jié)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古爾邦節(jié):又稱宰牲節(jié)、犧牲節(jié)、忠孝節(jié)、小開齋。時在希吉來即伊斯蘭歷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掛彩旗、張貼標語,裝飾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凈身,新衣白帽,聚會清真寺,阿訇帶領(lǐng)穆斯林面向麥加舉行會禮,俗稱禮爾代。回族穆斯林十分重視這一節(jié)日,有“千里趕爾代”之稱。節(jié)日期間,穆斯林家庭還要煎油香,宰牲。宰牲時要予以選取,不宰羊羔、牛犢、駱駝羔;不宰器官不全的羊、牛,講究全、美。所宰的肉自家留三分之一,送給親友們?nèi)种,其余三分之一出散給生活困難的穆斯林。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屆時還要舉行摔跤、武術(shù)表演等娛樂活動,并由阿訇率領(lǐng)游墳,以悼念亡者。
圣紀節(jié):亦稱圣忌節(jié),冒路德節(jié),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jié)日之一。相傳穆罕默德(約570一632年)誕辰和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穆斯林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圣人(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建立的伊斯蘭教,在他誕辰和逝世的這天舉行集會。以后,逐漸成為伊斯蘭教的節(jié)日。
閱讀精選(4):
回族的風俗習慣
一回族的婚姻觀及婚姻形式
回民的婚姻在發(fā)展過程中,構(gòu)成了本民族的習俗慣制,如對婚姻的`認識和態(tài)度,選取婚配的條件以及婚姻制度和婚姻形式等都具有鮮明的民俗特點。
。ㄒ唬┗刈宓幕橐鲇^
包括回族對婚姻的認識、態(tài)度以及對結(jié)婚配偶選取的要求和婚姻制度等。
回族認為,婚姻是構(gòu)成家族、產(chǎn)生親族的基礎(chǔ)。成年男女因需要而結(jié)婚是“瓦直卜”(意為當然),為繁衍子孫而結(jié)婚是“遜奈”(即圣行)。因此,主張回族穆斯林男女都要結(jié)婚,反對終身不娶、不嫁的獨身主義;刈鍖橐龅倪@一態(tài)度,主要是受到了伊斯蘭教的影響!豆盘m經(jīng)》明確規(guī)定:“你們中未婚的男女和你們的善良的奴婢,你們應當使他們互相配合。”“他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chuàng)造配偶。”穆罕默德也說過:“有婚娶潛力者應當結(jié)婚。”甚至認為誰不服從他的言行,就是違背他,“我是你們中最敬畏、最害怕真主的人,但我封齋、我開齋、我禮拜、我睡覺、我還娶妻。誰違背我的圣行,誰便不是我的教民。”
回族從構(gòu)成至此刻,始終反對禁欲,反對絕欲,反對終生獨身。無論是阿訇,還是一般穆斯林,一般都結(jié)婚成家。但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不求婚配的現(xiàn)象。伊斯蘭教中的嘎得林耶門宦的教主或遷居拱北居住靜修的人,過去有終身不娶的教俗,其中有一條教規(guī)就是“戒色”,即割斷紅塵,不娶妻室。但這畢竟是極少數(shù)。
回族對婚姻條件看得很重,要求男女雙方務必都是穆斯林。尤其是在回民聚居區(qū),這種擇偶的基本條件至今仍在堅持,一般不與非穆斯林婚配。即使在穆斯林內(nèi)部婚配,也有許多傳統(tǒng)的條件,一是看教門,即是否真正的信奉伊斯蘭教,是否言行一致;二是看根基,主要看所選取配偶的家庭的家風,是否是正派人家;三是看貧富是否過于懸殊。
對于個別或極少數(shù)與非穆斯林婚配的,一般都要先商議條件,要求漢族或其他非穆斯林一方“進教”,即皈依伊斯蘭教,或愿意理解并遵守回族的風俗習慣,才能正式確定婚姻關(guān)系,在結(jié)婚時,還要由阿匐主持舉行“進教”儀式!豆盘m經(jīng)》中明確規(guī)定:“你們不要娶以物配主的婦女,直到他們信道……你們不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以物配主的男人,直至他們信道。”
回族還嚴禁血親、近親之間結(jié)婚。個性是嚴格禁止同母、女、伯母、嬸母、姨母、乳母、岳母等長輩結(jié)婚,也不許同親妹妹、乳妹、侄女、甥女、兒媳以及有夫之婦結(jié)婚;刈暹@種禮貌進步的婚姻習俗受到了伊斯蘭教的影響。在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前,阿拉伯人的血緣關(guān)系十分混亂,近親、血親結(jié)婚之現(xiàn)象普遍存在。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后,這種現(xiàn)象才得到了禁止!豆盘m經(jīng)》曾指出:“你們不要娶你們的父親娶過的婦女,但已往的不受懲罰。這確是一件丑事,確是一種可恨的行為,這種習俗真惡劣。真主嚴禁你們?nèi)⒛銈兊哪赣H、女兒、姐妹、姨母、侄女、外甥女、乳母、同乳姐妹、岳母,以及你們所撫育的繼女……真主還嚴禁你們?nèi)⒛銈冇H生兒子的媳婦,和同時娶兩姐妹。”
回族由于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注意社會道德風尚,注意人類進步,此刻基本上沒有伊斯蘭教提出的那些血親和近親的婚姻關(guān)系。但在偏僻落后的山區(qū),由于貧困原因所致,仍有個別兄亡弟納其嫂的狀況。
回族的婚姻制度:新中國成立前,回族當中的一些官吏、富商、地主等,按照《古蘭經(jīng)》的有關(guān)規(guī)定和“圣行”,有娶二、三、四個妻子的,但很少有超過四個妻子的,絕大多數(shù)回民還是娶一個妻子。
新中國成立后,回族與其他民族一樣,按照憲法規(guī)定,一律實行一夫一妻制。
回族還注意婚姻道德,認為不正當?shù)膬尚躁P(guān)系為最不道德、最卑污的行為。《古蘭經(jīng)》強調(diào)說:“你們不要接近私通,因為私通確是下流的事,這行徑真惡劣!”
回民對離婚比較慎重,一般不隨意離婚。有的夫婦在萬般無奈的狀況下欲離婚時,回族當中的阿匐或有威望的老人盡量勸說,勸說后確實無效者允許離婚。離了婚的婦女或丈夫死后改嫁的,都要等待一段時間,這主要是看女方是否懷孕。有些夫婦離婚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想復婚時,須經(jīng)德高望重的回族老人說和,在政府登記后,由阿匐念“尼卡哈”復婚;孛裾J為這是合情合理、合法合教的。
。ǘ┗刈宓幕橐鲂问
回族的婚姻形式,從古至今,主要有回回婚、教內(nèi)婚、表親婚、交換婚、招養(yǎng)婚、回漢婚等類型。
回回婚,是回族婚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種形式。相對回漢婚來講,它又是回族中最廣泛的婚姻形式。主要是指回回間相互通婚。
回回婚的最基本要求是,男女雙方務必都是穆斯林,不管是哪里的回族,只要不是自己的血親和近親(包括伯叔所生的妹妹),不是和自己同乳的人,都能夠結(jié)婚。但男女雙方務必同意,而且有兩個以上的證婚人,聽到男女雙方表示同意的話才行。
教內(nèi)婚,這是舊時由回回婚中分出來的一種,是清代伊斯蘭教的幾大門宦構(gòu)成以后出現(xiàn)的。伊斯蘭教幾大門宦構(gòu)成后,由于各教派在履行伊斯蘭教功課方面,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產(chǎn)生了教派之間的矛盾,使回族的通婚范圍越來越窄。一般來講,過去伊斯蘭教的虎伏耶、尕德林耶、哲赫忍耶等門宦的回民不與伊黑瓦尼派的回民通婚;甘肅等地的賽來非耶派的回民也不與伊黑瓦尼派的回民通婚。即使有少數(shù)通婚的,在舉行婚禮時,雙方的阿旬或教民有時常常為一些細小的枝節(jié)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不歡而散,這對回族婚姻和回回民族內(nèi)部的團結(jié)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此刻這種婚姻形式已越來越少。
表親婚,在回族婚姻當中占有必須地位,通常稱姑表親或姑舅親。一般都是兄弟的子女與姊妹的子女間互相結(jié)婚;刈逭J為這種婚姻是親上加親,是有牢靠基礎(chǔ)的婚姻,且彩禮、訂婚、結(jié)婚都可視經(jīng)濟條件而定,親戚中好說話,所以這種婚姻過去在回族當中比較普遍。實際這是一種血緣、亞血緣婚的一種落后習俗,對子女的健康和本民族人口素質(zhì)都有很大影響和危害。據(jù)調(diào)查,寧夏的涇源縣、西吉縣都是回民聚居的縣,由于近親結(jié)婚的多,他們生育的子女,多數(shù)都有先天性遺傳病癥,如癡呆、弱智、傻瓜以及聾、啞、跛等生理缺陷,孩子的成活率也比較低。這一切給本人帶來了痛苦,給家庭帶來了煩惱,給社會帶來了負擔。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第二章第六條第一款明確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nèi)的旁系血親禁止結(jié)婚。”此刻回民雖然也認識到了“姑表”、“姨表”間結(jié)婚的危害,也明白婚姻法不允許,但還沒有完全禁止,看來還有一段認識過程。
交換婚,回族也叫換頭親。這種婚姻多在姑表、姨表當中進行,且一般在一代人中交換。如姑的兒子娶舅家的女兒為兒媳,舅的兒子娶姑家的女兒為兒媳,平等交換,互不送彩禮和財物等,只是適當買些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這種婚姻此刻已經(jīng)很少,只在家庭都比較困難的邊遠山區(qū)尚存在。
招養(yǎng)婚,回族也叫招女婿。這種婚姻多表此刻女方家父母沒有男孩,需招一個兄弟較多的男孩子或孤兒到女方家為女婿,養(yǎng)老送終、接代傳種、繼承遺產(chǎn)等。招女婿,一切婚姻費用均由女方家負擔,婚禮在女方家舉行。
過去回族當中也有童養(yǎng)婚,就是抱養(yǎng)別人的幼女撫養(yǎng)長大,與自己的兒子成婚。童養(yǎng)婚一般都是家庭經(jīng)濟富裕的收養(yǎng)家庭貧寒的孩子。童養(yǎng)媳被收養(yǎng)后,往往受到歧視,并擔負繁重的勞動。
回漢婚,即回族與漢族間通婚,這在回族婚姻習俗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刈迮c漢族通婚的習俗,在民間早就有回爹漢媽的傳說,反映了歷史上回漢通婚的狀況。如《回回原先》里說,唐王命徐茂公用60個唐朝小伙換回了60個回回,為了使他們安心,保唐朝江山,設(shè)大會給回回納夫人,之后回回定居了下來。新疆的《回漢自古是親戚》、寧夏的《靈州回回的傳說》等都講述到回漢通婚的狀況。從這些民間傳說和史料看,早在唐代初期,隨著唐王朝與大食國的往來,回族的男先民們只身來中國經(jīng)商,與漢族女子通婚。唐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回族先民與漢族女子結(jié)婚,且長期定居,繁衍后代!顿Y治通鑒·唐紀》中有這樣的記載:“貞觀二年三月十六日諸番使人,所娶得漢女為妾者,并不得將還番。”由于回族先民在中國居住,時間長了,難免受到中國的影響,娶妻安家。到了宋代,這種回漢通婚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镀贾蘅烧劇分杏洠“元祐間,廣州蕃坊劉姓人娶宗女,官至左班殿直。劉死,宗女無子,其家爭分財產(chǎn),遣人撾登聞鼓,朝廷方悟宗女嫁夷部。因禁止三代,須一代有官乃得娶宗女。”這時,回族的婚姻由娶一般漢女到娶宗女為妻。
元代,來中國的中亞。西亞的穆斯林更多,“開始與中國人通婚,他們的人口增長很快……”
元末明初,回族內(nèi)部通婚已開始或正在構(gòu)成,但明代統(tǒng)治階級下詔不許回回互相嫁娶:凡蒙古、色國人,須與中國人婚姻,不許本類自相嫁娶。由此,逼迫回漢通婚。越強迫回族越不愿意,逆反心里越強,最后勢必造成對立情緒。到了清代,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對回族懷有偏見,極端仇視回族人民,致使回漢族之間矛盾重重;另一方面回族內(nèi)部力量壯大,民族內(nèi)部自相通婚,所以這個時期回族堅決反對回漢通婚,甚至把這種狀況上升到必須高度來看待。如認為誰與漢族通婚,誰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回族穆斯林等。但是,任何事物總是發(fā)展、變化的,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經(jīng)過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雖然回族內(nèi)部大都自相嫁娶,但在城市一些回漢雜居的地方,因回族內(nèi)部通婚選取余地小,所以回漢通婚狀況又多了起來。如四川、廣西、桂林、江蘇、常州、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自愿與外族、個性是與漢族通婚的不少。從目前的狀況看,回漢通婚主要是以回男娶漢女多,回女嫁漢男雖然有,但是很少,無論是回男娶漢女,還是回女嫁漢男,一般都要“進教”或尊重回族的風俗習慣。此刻城市里的漢族男女青年大都有文化,很少“進教”,但一般都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無論回男娶漢女或回女嫁漢男,《憲法》、《婚姻法》都給予了保護:“男女婚姻
自主。”“回族同其他民族的男女自愿結(jié)婚,任何人不得干涉。”
閱讀精選(5):
回族的禁忌習俗,主要有三大類: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
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
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
一回族的禁豬習俗
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么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yǎng)豬,禁食豬肉的習慣。
回族為什么禁食豬肉呢?
這得從古阿拉伯的習俗說起。猶太教、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島就已經(jīng)有禁食豬肉的習俗,因為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且多為沙漠,不利于豬的生長和發(fā)展,豬的傳染病很多。所以當時阿拉伯半島上的閃米特人以牧羊、駝為主,不養(yǎng)豬。古埃及人也視豬是不潔和厭惡之物。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一書中記載埃及、中東的所見所聞:“在埃及人的眼里,豚是一種不潔的畜類,如果一個人走路時偶然觸著了一只豚,他立刻要趕到河邊,穿著衣服跳到河里去,即使牧豚人是土著的埃及人,也沒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說明古埃及人當時禁豬很嚴格,不但不吃豬肉,連摸、碰豬都不行,而且對牧豬人也厭惡。
猶太教創(chuàng)立后,為了適應當時阿拉伯地區(qū)禁養(yǎng)豬的習俗,把禁食豬肉當作戒律寫進圣經(jīng)《舊約全書》中的《未利篇》第十一章中:“凡蹄分兩半,倒嚼走獸,你們都能夠吃……豬因為蹄分兩半,卻不反芻,就與你們不潔凈。這些獸的肉你們不可吃,死的你們不可摸,都與你們不潔凈。”那里強調(diào)的戒律,已不是一般的衛(wèi)生清潔,而具有濃厚的宗教的圣潔觀念。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為了消除頻繁的戰(zhàn)爭,促進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統(tǒng)一,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qū)禁食豬肉的習慣,吸收了猶太教《舊約全書》中有關(guān)禁食豬肉的戒律,并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補充、完善,列入《古蘭經(jīng)》中,先后四次反復強調(diào)。如《古蘭經(jīng)》第三章一百七十二節(jié)中指出:“他(指安拉)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古蘭經(jīng)》在強調(diào)禁食豬肉的時候,也說明了在迫不得已的狀況下,為了活命適當吃一點,真主是寬恕的。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義頒布的,穆斯林務必無條件理解和遵守,不能有半點的懷疑。由于伊斯蘭教的這些規(guī)定適應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習慣,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因而,使伊斯蘭教逐步擴大,傳播于亞、非廣大地區(qū)。我國唐人杜環(huán)在《經(jīng)行記》中講到:“大食法不食
豬、狗、驢、馬等肉。”
唐宋時期,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到中國經(jīng)商,因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把禁食豬肉的習俗也帶到了中國。宋人朱或在《萍洲可談》中已記載了這一習俗:“至今番人但不食豬肉而已……非手刃六畜則不食。”經(jīng)過幾百年歷史的發(fā)展,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成為之后的回族。十三世紀初葉,由于成吉思汗西征而被迫東遷的中亞、西亞、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之后也基本都發(fā)展成為回族。他們對伊斯蘭教的戒律個性重視,嚴格遵守其規(guī)定,并逐步發(fā)展成一種風俗習慣,“西域夷人安插中原者,多從駕而南,號色目種,隆準深眸,不啖豕肉……誦經(jīng)持齋,歸于清真”?梢,元時江南一帶聚居的回族已構(gòu)成不吃豬肉的習慣。明代開始時,由于回族建功立業(yè),加上明武宗時,后宮娶了“白皙而美”的回族女子,對回族在一個時期內(nèi)還比較親近,回族的風俗習慣也受到了尊重。在正德年間有“禁民間畜豬,著為令”之事。但之后,回族在政治上受到壓迫,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也開始受到限制和歧視,甚至誣蔑。這說明明末回民不食豬肉的風俗習慣,已遭到統(tǒng)治階級的破壞。
清代,回民不吃豬肉的風俗習慣更是受到嘲弄和污蔑。統(tǒng)治階級在殘酷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后,為了區(qū)分出回民與漢民,以是否吃豬肉來檢驗,以致引起更多回民的反抗與斗爭。
越是在有壓力的狀況下,回民越持續(xù)自己的習慣。清代著名的回族學者劉智在他的《天方典禮》中解釋《古蘭經(jīng)》中有關(guān)禁食豬肉的戒律時說:“豬是畜類中最污濁的,其性貪,其氣濁,其心迷,其食穢,其肉無補而多害,樂從卑污,有鋸牙,好攫,嚙生肉,愈壯愈惰,老者能附邪魁為祟,乃最不司食之物也。”
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回民不吃豬肉同樣遭到污辱!赌先A文藝》公然刊載文章,造謠說回族清真寺里供有豬像,這是回族的祖先等等,引起了回民的強烈反抗,以至發(fā)展到全國回族的反抗運動。
回族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和在與歷代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歧視的斗爭中,對豬的禁止更加嚴格。
此刻我國回族群眾不僅僅禁吃豬肉,而且還禁養(yǎng)豬,甚至從思想意識和感情上反感和見不得豬。有些回民見了豬就背轉(zhuǎn)過臉,有些嗅到豬肉味就惡心、嘔吐。碰到賣豬.肉的鋪子、飯館,就趕緊躲開。凡是做過豬肉的鍋、碗、盆、筷、案板等一律不用,也不去接觸。在不得已用時,要用火燒鍋,用滾開水燙碗、盆等。寧夏、甘肅等地的回族連“豬”字提也不提,把豬稱作“狠宰惹”,把豬肉稱作“孩代絲肉”或“大肉”,豬油稱作大油。對豬和豬皮制作的系列產(chǎn)品也很少用。如不用豬鬃、豬毛刷子,不用豬毛牙刷,不用豬油制作的肥皂、香皂。寧夏徑源、西吉、同心、吳忠,甘肅臨夏、平?jīng)龅仍S多回民聚居地的回民連豬皮鞋、豬皮夾克也不穿,甚至有些屬豬相的自稱為屬黑的,姓朱的因與豬諧音,也改為姓黑的。這一切已成為我國回族人民一項重要的風俗習慣。
二回族禁食自死物及其他習俗
回族在飲食方面,除了禁食豬肉外,還禁食狗、驢、騾等不反芻動物的肉,禁食兇猛禽獸和自死的牛、駝、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動物與飛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誦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動物等。
回族這種嚴格的禁食習俗,也與伊斯蘭教有很大關(guān)系,《古蘭經(jīng)》第五章第三節(jié)中強調(diào)指出:“對你們列為禁戒的是自死物、血、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下的動物,但宰后才吃的仍然能夠,禁止你們吃神石上宰殺的……凡為勢所迫,而無意犯罪的(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實是至赦的,確實是至慈的。”
禁食血液。在伊斯蘭教還未產(chǎn)生之前,古阿拉伯人就把血液作為一種宗教禁忌。他們認為人的靈魂存在于血液之中,吃血是瀆神行為。
禁食自死物,是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一種經(jīng)驗,怕食物中毒,之后被寫進《古蘭經(jīng)》,帶上了宗教色彩。中國伊斯蘭教學者劉智在解釋禁食自死物等規(guī)定時說:“自死物不可食的原因有二:一是凡物自死必有毒。二是一切生物均有二性,本然之性和氣質(zhì)之性。本然之性對人生有益,而氣質(zhì)之性是由血氣而生,為貪惡嗜欲之性,有累于人心者也,所以生物必宰而后食,這是為了去其血氣。”回族由于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十分注意飲食的選取。清代我國回族學者劉智在他的《天方至圣實錄》中指出:“六畜中能夠驅(qū)使而不可食者三,馬、騾、驢也;能夠驅(qū)使而復能夠食者二,駝與牛也;只可供食不可驅(qū)使者,羊也。”這就逐步養(yǎng)成了回族不吃自死物、血液的習慣,也養(yǎng)成了不吃馬、騾、驢肉的習慣。此刻回族對那些性情惡劣,喜吃污穢,形狀怪異、暴目、鋸牙、鉤爪、吃生肉者皆不吃。如虎、狼、豹、貍、獅、猿、猴、貓、鷹、鷂、鷙、刺猬、熊、蛇、田雞、黃老鼠等等,對這些東西一律不吃,除非在萬般無奈,保全生命時,能夠少吃一點維持生命,但不能吃飽。
回族對能夠食的牛、羊、駱駝、鹿、雞、鴨、鵝、鴿、鶉、兔等畜禽,也要請阿匐或懂得宰牲規(guī)戒的穆斯林來宰,構(gòu)成了宰牲定制,即宰前,要洗大凈和小凈。如宰牛、羊、駝時,須用繩子捆綁其兩條前腿和一條后腿。并將這些可食畜禽擺成頭南、尾北、面西的姿勢,宰牲時務必先念誦真主名,俗稱“道太斯米耶”:“比思敏倆習,安拉乎艾克白爾!”即:“以安拉之名,安拉至大!”然后切斷畜禽的食管、血管、氣管,待控凈血液之后方可剝皮或拔毛收拾,禁止用滾水燙皮、燙毛;刈宀怀苑悄滤沽衷讱⒌呐!⒀、雞等畜禽。
回族這種個性講究的宰牲習慣,從古至今一向沒有改變過。在元代,成吉思汗開始制定了一條重要的禁令嚴格禁止用斷喉法殺羊,凡宰羊務必按蒙古族的破腹法宰之,違者要處以死刑。到了元太宗窩闊臺和元世祖忽必烈仍然堅持這條禁令。由于這條禁令有悻于回族宰牲的風俗習慣,所以,遭到了回族的抵制和反對。他們不向朝廷獻貢物,迫使統(tǒng)治者收回了這條禁令。
回族對食海里的動物也有很多講究,不吃形狀不端的水族鱗蚧、螃蟹、魴鯊、鯨、鳘等,不吃那些食小魚的大魚。要吃有頭有尾、脊有刺、腹下有翅、身上有鱗的魚。如鯉、鯽、草、鏈等魚。對這些魚類吃時也不屠宰,認為魚的血氣在水,離開水,血氣之性即無,更重要的是穆罕默德曾說過:“我們能夠食用兩種非屠宰動物:魚和螞蚱。”回族一般不多吃鴿子肉,傳說鴿子保護過穆罕默德,所以回族當中有“吃鴿子肉要用金刀來宰”的說法。
三回族禁煙酒習俗
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備酒具,家里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飲酒者同桌聚餐。回族對酒不像對豬那樣憎惡,城市里的回民此刻也有喝酒的,但他們都背過父母去喝。
回族禁酒主要是受了伊斯蘭教的影響,因為飲酒為伊斯蘭教所嚴禁。古代阿拉伯人素有飲酒的習慣。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到麥地那以后,遇到幾次喝酒的人,開始,有人去問穆罕默德許可不許可?穆罕默德回答說:“他們對于飲酒和賭博問你,你說其中都會有大罪,對人都有益處,而其害處比益處更大。”沒有明確禁酒。之后有人繼續(xù)喝酒,而且勸說不聽,酒醉后嘔吐、胡說,不能禮拜等等。穆罕默德說:“眾信的人們哪!你們酒醉的時候不要作禮拜,直到你們明白自己所說的是什么話。”這就是說在禮拜外的時間還能夠喝酒。之后飲酒者繼續(xù)飲酒,且酒醉后,出手打人,傷害他人和物,并相互成為冤家。穆罕默德曾命令用蜜棗樹枝和皮鞭抽打飲酒者。在阿布·伯克爾時代鞭笞飲酒者40鞭,之后鞭笞80鞭。最后穆圣開始下禁令,并且以安拉的名義寫進《古蘭經(jīng)》:“眾信的人們哪!飲酒、賭博、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惟愿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
回族由于受《古蘭經(jīng)》的影響,嚴格禁酒,毫無變通辦法。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不飲酒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認識到酒的危害。筆者調(diào)查時,回族群眾認為,酒是一種麻醉飲品,飲酒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在歷史和現(xiàn)實當中,因飲酒耽誤國家大事、敗家、喪身、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毀壞自己聲譽的不勝枚舉。所以,回族認為飲酒是不光彩、不就應的,務必嚴格禁止。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教育,不許飲酒。此刻回族無論是烈性酒,還是甜酒、啤酒,都在禁止之列。
回族也不抽煙,認為抽煙,個性是抽鴉片是一種犯罪,所以過去回族抽鴉片的很少,“百里無一”,男女老少皆明白它的毒害。因此,長輩對晚輩,婦對夫都常常進行勸導教育、敲警鐘。如回族民間有一首歌謠就是婦勸郎不要抽鴉片:“你不要抽洋煙,抽上洋煙光花錢,到老受艱難,一時發(fā)了痛,渾身乏癱困,走在人前短精神,說話無人聽。”回民抽紙煙的也不多,即使有,也多是城市里面的年輕回民。此刻遇到結(jié)婚等喜慶日子,適當準備點紙煙,招待兄弟民族;孛癫怀闊,這是一種衛(wèi)生習慣。他們認為,抽煙一是痰多、骯臟、不衛(wèi)生;二是抽煙可致肺癌等多種疾病,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三是抽煙的人壽命短。據(jù)有關(guān)專家統(tǒng)計,25歲以上的人,每一天抽40支煙,其平均壽命比非吸煙者短8歲,所以回族群眾不喜歡抽煙。有的回族老人還反對別人到自己禮拜的屋抽煙。著名記者范長江在《在中國的西北角》中說:“惟人事方面則漢人身體孱弱,衣服襤褸,鴉片殘害后的蒼黃瘦臉,掛在多半的漢人頭上!凡是身體壯實,衣服整齊,騎高騾大馬者,都是回回。”
由于回族不抽煙、不喝酒,所以回民一個個紅光滿面,面目清秀,身體強壯,不吐痰,不喘息,即使年屆古稀的老人,也能照常騎自行車,參加勞動,因此,長壽老人頗多。在1983年人口普查中,寧夏共有22位百歲老人,其中22位就是回民,而回族人口還不到全區(qū)人口的三分之一。
四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陰陽、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藥,不搞驅(qū)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shù)奈鄯x行為。因為回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認為人的命運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所以不搞其他的迷信活動。
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頭雕塑像,家里忌擺各種人物和動物塑像,墻上也不愿掛人頭畫像,只掛山水風景畫。有的回民家雖掛了人物或動物畫像,但禮拜時,在畫像的眼睛上蓋一張白紙。因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靈,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養(yǎng)成了在家里不擺偶像的習慣。
回民還嚴禁玩賭,認為玩賭對己、對別人、對社會都不利,認為玩賭是“核倆目”,所賺之錢不勞而獲,是不義之財,使不得。過去回族當中也有個別人玩賭,其結(jié)果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新中國成立前,有首回族民歌形象地表現(xiàn)了“十人玩賭九人窮”的下場。如“一病未好百病危,腰子曲得像籠袢,頭上枕的半截子磚,屁股上蓋的是窟窿氈”。
回民當中如發(fā)現(xiàn)玩賭的,左鄰右舍相勸,父母掄起棍子追打。由于眾回民皆反對玩賭,所以此刻回民當中玩賭的人極少。
回民還禁忌放高利貸,認為放高利貸使不得,但此刻民間有人卻實行變通辦法。另外回民還禁止用食物開玩笑;禁止婦女袒胸露臂;忌漢民到回民家借餐具;回民還禁止男子戴金飾,不許過度裝飾,嚴禁扎青(黥墨、文身)、拔部分眉毛,等等。
五回族禁忌民俗的特點
回族的禁忌民俗,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全民性。回民雖然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國各地,但基本上是全民性的禁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等,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物,禁飲酒等。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在城市也有極少數(shù)與漢民雜居的回民飲酒,甚至也有個別吃豬肉的。但這種全民族性的禁食習俗,卻是回族特點的一種主要表現(xiàn)。
第二,穩(wěn)定性;刈鍙奶拼叛鲆了固m教的先民開始,到元明時代構(gòu)成為一個民族,一向發(fā)展到這天,雖然受到了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也受到了歷代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誣蔑、強迫與鎮(zhèn)壓,但回族的禁忌習俗仍未改變,而且構(gòu)成為一種老規(guī)矩,代代相傳。個性是回族的禁食習俗每遇到一次歧視、誣蔑或鎮(zhèn)壓的時候,回族人民總是強烈反抗,頑強斗爭,更加持續(xù)這種禁食習俗。這似乎成了一種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回族的民族心理,也充分說明回族的禁食習俗靠強迫命令是難以改變的。只有隨著經(jīng)濟建設(shè)的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回族人民對有些禁忌習俗自己認為需要改變時,才能逐步改變。
第三,回族的禁忌習俗,雖然源于伊斯蘭教,但是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有的已超出了伊斯蘭教原有的含義,變成了本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習慣。如《古蘭經(jīng)》中只規(guī)定穆斯林禁食豬肉,尚未規(guī)定不用豬毛刷子,不穿豬皮鞋等,但此刻回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一聞到豬肉味就感到不舒服,厭惡豬身上的一切東西。這就像北京有些漢族厭食蛇肉、青蛙肉一樣,屬于正常的生活現(xiàn)象和習慣,不能簡單地把回族的禁忌習俗看成是宗教信仰,更不能看成是封建迷信。
第四,不能簡單地把回族的禁忌習俗說成是落后的習慣。關(guān)鍵要看它的社會效果如何,是否對健康有害,對社會是有害還是無害。如回民不抽煙、不喝酒、不玩賭、不信卜卦等,這都是禮貌進步的表現(xiàn),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對社會道德、社會秩序有好處的。至于說不吃豬肉就是落后,這更是錯誤的。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斯維爾德洛夫、卡阿諾維奇等他們都不吃豬肉,但他們都是先進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界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很多,他們都不吃豬肉,不能說他們都是落后的。總之,我們務必正確地、實事求是地、不帶任何偏見地去看待回族的禁忌習俗。
【回族的風俗習慣】相關(guān)文章:
瑤族的風俗習慣01-09
藏族的風俗習慣03-06
黎族的風俗習慣02-09
白族的風俗習慣06-19
侗族的風俗習慣08-28
獨龍族的風俗習慣12-13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12-13
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12-13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03-01